APP下载

撬拨复位微创置板与改良经跗骨窦小切口及经“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2022-04-20贾天米

创伤外科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克氏钢板微创

姚 涛 ,王 磊,陶 勇,贾天米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合肥 230041

跟骨骨折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1]发现,跟骨骨折发病率占全身部位骨折的1.5%~2.0%。其中,跟骨骨折的发生通常与直接暴力有关,如高处坠落伤,通过足跟部撞击地面,距骨又撞击跟骨,引起跟骨后关节面的粉碎性塌陷,不仅会累及关节面,还会破坏跟骨的解剖结构,引起跟骨内外翻畸形、跟腓撞击等[2]。目前临床采用手术治疗跟骨骨折,但手术方式众多,如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内固定术、改良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及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等,尚不清楚哪种手术方式更好,且临床缺乏上述三种手术方式的对比性研究。本研究前瞻性研究2019年1月—2021年5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08例Sanders分型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旨在探讨撬拨复位微创置板改良经跗骨窦小切口及经“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单侧新鲜闭合性跟骨骨折;(3)均为初次行跟骨骨折手术;(4)Sanders分型Ⅱ~Ⅲ型。排除标准:(1)患足畸形;(2)凝血功能障碍;(3)无法耐受麻醉和手术。

本组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采用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内固定术)、B组(采用改良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C组(采用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各36例。A组男性18例,女性18例;年龄21~65岁,平均42.3岁;体质量指数(BMI)22~28kg/m2,平均26.32kg/m2;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1例,摔伤15例,道路交通伤10例。B组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20~66岁,平均42.4岁;BMI 23~28kg/m2,平均26.30kg/m2;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0例,摔伤14例,道路交通伤12例。C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22~64岁,平均42.3岁;BMI 21~29kg/m2,平均26.26 kg/m2;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3例,摔伤14例,道路交通伤9例。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手术方法

三组受试者均予以腰硬联合静脉麻醉,取侧卧位,术区常规消毒后铺无菌巾。

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内固定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静脉麻醉,取侧卧位,随后对受试者行跟骨牵引,其目的在于恢复跟骨长度和纠正内翻畸形。跖屈踝关节,于跟腱旁插入克氏针,在透视下确定克氏针位置后,行撬拨复位,抬起关节面,由助手两手掌环抱患者跟骨,挤压跟骨两侧,其目的在于促使跟骨宽度恢复。经跟骨底打入克氏针(2~3枚)穿过骨折块直至距骨,行临时固定,维持复位,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轴位观察跟骨宽度和内翻畸形的恢复情况,必要时调整撬拨,直至复位满意。在跟骨外侧跟腱前缘作一切口,锐性切开皮下组织直达骨膜,剥离软组织后,采用合适跟骨锁定钢板经薄膜贴贴附于体外,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调整钢板位置,同时采用克氏针钻孔,以定位钢板位置,经切口插入钢板后取另一块同规格钢板重叠于体外,克氏针经皮打入原定位3个孔,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确定钢板位置,满意后拧入锁定螺钉,冲洗切口,放置引流管,缝合,加压包扎。

改良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静脉麻醉,取侧卧位,于跟骨前突至后关节顶部作一跗骨窦小切口,切口走行与足底平行,锐性分离组织和暴露关节面后,观察复位情况,并设置辅助小切口,在此小切口插入大血管钳于骨折端,撬拨嵌压的内侧壁后在关节面下置入人工骨,其目的辅助支撑。手法恢复跟骨高度及Bohler角和Gissane角后,纠正跟骨内翻和短缩畸形,并复位跟骨外侧壁骨块,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查看跟骨复位是否满意,若满意,则采用空心钉经跗骨窦切口置入载距突,行临时固定,指导助手挤压膨胀跟骨外侧壁,恢复跟骨宽度。在跟骨后方靠近跟骨结节处向骰方向置入空心螺钉(2枚)固定,以此维持高度,固定满意后冲洗切口,放置引流管,缝合,加压包扎。

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静脉麻醉,取侧卧位,取跟骨外侧踝上1cm处作一“L”形切口入路,切口延伸至足跟外侧皮肤红白交界处后再90°~100°折向跟骨前方,止于跟骰关节面附近。全层钝性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直达骨膜后,在腓骨长肌腱鞘深面紧贴骨膜钝性分离跟外侧全层皮瓣,分离皮瓣时注意保护腓肠神经、腓骨长、短肌腱和腱鞘。分布在股骨头、距骨前、距骨后位置打入克氏针各1枚,并反折牵开皮瓣,行骨牵引,恢复跟骨长度后,纠正内翻畸形,并在踝关节跖骨屈位撬拨复位,恢复跟骨高度及Bohler角和Gissane角。指导助手持续挤压跟骨两侧,跟骨宽度恢复后,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观察复位情况,待满意后选择合适锁定钢板和锁定螺钉固定,放置引流管,缝合,加压包扎。

3 观察指标

(1)手术相关指标:观察三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2)评估优良率: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估,优:评分≥90分,良:评分75~89分,中:评分50~74分,差:评分<50分。(3)影像学指标:评估三组Bohler角、Gissane 角、跟骨宽度。于术前、术后1个月采用X线测量。(4)并发症:统计三组患者切口感染、钉道感染、腓肠神经损伤、腓侧撞击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4 统计学分析

结 果

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与C组(P<0.05);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但短于C组(P<0.05);A组住院时间短于C组(P<0.05),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A组优良率高于B、C组(P<0.05)。见表2。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三组Bohler角、跟骨宽度的时点、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Gissane角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交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术前,A组与B、C组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Bohler角大于C组,跟骨宽度少于C组(P<0.05),A组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C组G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和图1~3。 A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P<0.05)。见表4。

表1 三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2 三组优良率比较[n(%)]

表3 三组患者Bohler角、Gissane 角、跟骨宽度比较

表4 三组患者并发症比较[n(%)]

图1 患者女性,48岁,摔伤,Sanders分型为Ⅲ型,采用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内固定。a.术前3d侧位X线片;b.术后1个月侧位X线片

图2 患者男性,45岁,高处坠落伤,Sanders分型为Ⅱ型,采用改良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a.术前3d侧位X线片;b.术后1个月侧位X线片

图3 患者男性,56岁,高处坠落伤,Sanders分型为Ⅲ型,采用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a.术前3d侧位X线片;b.术后1个月侧位X线片

讨 论

有研究[3]指出,跟骨骨折若是治疗不当,可造成创伤性关节炎,甚至残疾。因此选择合适手术方法意义重大。以往临床上针对该病,多采用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其优点在于:(1)能减少对腓肠神经的损伤,可能是因腓骨肌腱与腓肠神经包裹在整个背侧皮瓣内,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软组织血供[4-5];(2)骨折线显露清晰,有利于医师对骨折的复位评估[6];(3)L型切口暴露广泛,能为钢板螺钉的置入留下足够空间[7-8]。尽管上述优点便于临床医师操作,但缺点也显然易见,如L型切口对关节面的显露不明显,切口较大、剥离范围较广,均会影响跟骨外侧的血供。在本研究结果中可见,采用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C组患者,其优良率仅为66.67%,且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故认为上述方法并不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最佳方法。

近年来,随着临床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逐渐采用改良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其手术入路与L型切口入路相比,切口更小,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软组织的损伤[9-10]。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即克氏针或空心钉内固定的力学强度相对欠佳,具有继发关节面塌陷、角度丢失等风险[11]。并且置于皮肤外面的克氏针头可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不便,甚至诱发钉道感染等风险。既往研究[12]表示,空心钉顶帽常有突破皮肤的风险,同样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另外,经跗骨窦入路,其术野暴露相对显露有限,并不能充分暴露跟骨后外侧面,继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术中恢复跟骨高度及宽度的操作难度[13]。有研究[14]指出,腓肠神经损伤是跗骨窦小入路常见并发症之一,即在分离软组织过程中易牵拉损伤腓肠神经,并且螺钉位置难以保证,对于存在骨质疏松、粉碎性骨折患者,局部固定并不可靠,可引起跟骨高度丢失、畸形愈合等事件,影响治疗效果。

基于微创手术治疗,有学者[15]提出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内固定术。该手术既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又结合了钢板内固定的力学优势[16]。与上述两种手术方法相比,其术口与跟腱外侧前沿较为接近,并沿着皮纹走向,能明显减少对软组织及跟腱外侧血管网的损伤,加上术中定位准确,行骨膜下整体锐性剥离皮瓣,避免了对足部增厚跖底皮肤血供的破坏及对软组织的广泛剥离,有利于减少软组织并发症的出现[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由此可见,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内固定术安全性更高。并且A组优良率高于B、C组,提示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内固定术疗效更为理想。

综上所述,撬拨复位微创置板与改良经跗骨窦小切口及经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均能使骨折关节面复位,但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内固定术效果更为理想,且并发症风险低。

作者贡献声明:姚涛:研究设计、数据分析、论文撰写与修改;王磊:数据分析、论文初稿写作;陶勇:数据收集及统计;贾天米:资料收集

猜你喜欢

克氏钢板微创
克氏原螯虾活体运输技术研究进展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分析微创无痛治疗龋齿的效果
比较分析切开复位克氏针、螺钉固定治疗小儿肱骨内上髁骨折价值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拉森钢板桩在市政工程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观山海
不翻瓣微创口腔种植的临床研究
SA—387Gr11C12钢板(6=88mm)厚压裂原因分析
骨折手术的钢板 可以不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