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
2022-04-20傅利琴
傅利琴
摘 要:教学实践能力是师范生的核心能力。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与其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密切相关,更与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密切相关,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辅导员作为学生的教育者和管理者,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同时也是高校协同育人的重要一环,在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大有可为。辅导员应该充分发挥优势,系统制定师范生大学四年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规划,从开设学术讲座、加强学风建设、组织技能竞赛、拓展实践平台等方面下功夫,加强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关键词:辅导员;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3-0113-03
教学实践能力是师范生的核心能力。2016年,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教师〔2016〕2号)指出[1],我国师范生教育实践在不断加强,但仍然是教师培养的薄弱环节,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迫在眉睫,并列举了九条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途径。2017年,《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教师〔2017〕13号)》[2],开始了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以“一践行三学会”(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为总体人才培养目标的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此次师范专业认证对师范生毕业要求具体表现为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沟通合作八个方面,又一次将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摆在了突出位置。目前,就此论题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从学科教学法专业教师角度探讨如何通过改革实践教学课程、构建实践教学技能训练体系等加强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3],鲜有文献从高校辅导员视角讨论辅导员在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辅导员是学生的教育者和管理者,是高校协同育人的重要一环,在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本文试图通过研究辅导员在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以更好地协同专业课教师培养和加强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一、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关系着高校师范教育的实效
师范生培养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三位一体,其中,“能力培养”是关键,也是提升和亮点。教学实践能力作为师范生的核心能力,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目前的师范教育却面临实效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源自中国古代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影响,反映师范教育方面“重学术性、轻实践性”[4],导致长期以来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较为薄弱;二是高校师范生培养方案中对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连续性且偏晚,低年级主要围绕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只有高年级才开设实践性课程。例如,某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总学分为151个学分,实践性课程学分为16个学分,占总学分的14.57%。其中,學科教育课程为4个学分(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2个学分,学科教学设计与微格教学2个学分),于大三年级开课;集中实践环节为18个学分(教师专业技能测试与训练2个学分,教育见习2个学分,教育实习6个学分,教育研习2个学分,毕业论文6个学分),于大四年级开课。实践性课程偏晚且数量少,实践教学训练强度低,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加之实践性课程与学生求职、考研等关键时期冲突,实践教学效果更是微乎其微。
(二)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关系着师范生能否顺利实现就业
随着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在校大学生人数激增,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教师行业由于具有稳定、寒暑假带薪休假等优势,就业竞争相对更为激烈。同时,随着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公开招聘教师等制度推行,原来仅限师范生群体竞争的岗位现今已经面向所有专业的学生开放,师范生原有的就业优势也在逐渐丧失。在这种情况下,师范生在校期间习得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就成为其最大的就业优势。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有利于其巩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师范生的专业技能,获得通往教师之路的敲门砖,提高师范生就业竞争能力,帮助其顺利就业,实现其从学生向教师身份的转变。同时,在校阶段培养的全面从业素质也将帮助师范生顺利适应并胜任教师岗位,促进其从业后的发展,实现人生价值。
(三)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关系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仅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更关乎公民个人的成长发展。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事业改革不断推进,基础教育质量已经得到较大提升,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仍在不断扩大。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关系着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队伍建设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最基本的工作,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已经从“够不够”转向“优不优”。培养一批懂教、会教、乐教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成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切实需求。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师范生培养和基础教育供需链间的关键环节,其师范类专业的目标就是要为国家和地区基础教育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师资,解决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的严重矛盾。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应该不断加强对师范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加强基础教育最需要的素质之一的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服务我国基础教育。
二、辅导员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可能性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应该整合各方力量,取长补短,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专业课教师是学生专业教育的教师,负责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辅导员是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德育教师,也是学生第二课堂的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学风建设、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等一系列事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的教育对象相同、育人目标一致、育人方式互补[5],都承担着为党育才、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都是“三全育人”中全员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与高校师范生培养的实效、师范生能否顺利实现就业以及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协同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发挥辅导员在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十分必要。
三、辅导员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三种途径入手:第一种是以师范教育实践为主的第一课堂,传授实践教学基本知识和理论,训练实践教学技能;第二种是以学科竞赛、师范生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训练为主的第二课堂,训练并提升基本技能;第三种是以社会实践为主的第三课堂,提升教学和实践的能力,回馈社会。这三种课堂三位一体,深度交叉融合,共同服务于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教育者和管理者,作为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教师,承担学风建设、党团和班级建设、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等职责,与这三种课堂均密切相关,在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因此,辅导员应该充分发挥优势作用,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制定培养规划,确保训练长期系统
实践教学是培养专业化教师的关键。目前,部分高校辅导员存在“为了搞活动而搞活动”的现象,对学生的培养缺乏规划。辅导员可以根据前期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经验,制定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规划,确定大学四年不同阶段的重点工作,系统促进师范生技能的提高。大一年级,辅导员利用新生入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师范生确立教师职业定向,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其认识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从大二年级开始,分批次组织学生前往实习基地参加教学观摩见习活动,增加其对中学教学的理解,并开始磨炼教学实践能力。大三年级,辅导员组织学生举办师范生技能培训班,参加教学技能大赛,切实提高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大四年级,以就业为导向,夯实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帮助师范生顺利实现就业。
通过制定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规划,避免辅导员对学生活动指导的随意性,避免师范生对教学实践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认知盲目,确保训练的系统化、长期化,使全体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处于规范的起点。
(二)开设学术讲座,弥补课堂教学不足
由于师范生实践性课程集中在大三、大四年级开课,课程学分少且偏晚,所以在大一、大二年级开设课外学术讲座尤为必要。一方面,辅导员可以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学者为学生开展学科和教育学方面的讲座,夯实学生学科和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及理论。另一方面,辅导员可以邀请一线名师和优秀校友,从师德养成和专业素养两个方面与师范生开展名师面对面讲座,以优秀榜样人生体验做生动教材,帮助学生树立专业思想,增强职业认同感,以此激发学生加强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的积极性。开设学术讲座不仅充实学生教学实践理论知识,还贯穿大学四年,能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三)加强学风建设,促成内外双重驱动
第一,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完成的,离开任一环节都不能称之为教学。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既要关注教师的“教”,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二者不可偏废,才能营造教学相长的良好学习氛围。良好的学风是学生学好理论知识的前提,有助于学生个体提高教学实践的知识储备度。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最重要的途径,师范生教学实践理论知识的获得也需要通过课堂学习。例如,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学科教学设计与微格教学、教师专业技能测试与训练等课程就是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奠定基础理论知识的课程。一般而言,专业课教师只负责课堂教学,而制定课堂纪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则是学生的管理者——辅导员的义务和职责。辅导员通过与学生协商制定班规,严肃课堂纪律,从制度层面规范课堂。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营造优良的学风,促进师范生教学实践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为其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成立学习共同体,同伴互助,共同成长。基于“同伴互助”的理念,輔导员发扬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精神,组织师范生成立学习共同体,在学生群体当中形成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学习共同体以自愿报名的形式参加,团队成员之间经常性地组织互助片段教学、三笔一画训练、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有助于提高教学实践能力的活动,强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能力,调动学生自主和互助训练的积极性,打造“互助、互动、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培养学术型、实践性兼具的师范生,实现共同成长。
(四)组织技能竞赛,形成以赛促练格局
为了训练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在突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同时,辅导员要以活动为载体,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搭建院级师范生技能大赛平台,层级推进校级、省级和国家级三大教学技能竞赛。在开展竞赛之前,要充分利用班会、学生活动等场合,播放赛事花絮和比赛片段,邀请高年级学生示范教学,激发学生参赛热情。院级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紧随国家级竞赛形式,完善竞赛机制,从教学设计、说课到试讲,层层选拔,组织多轮赛事,并让不能参赛的学生现场观摩。竞赛的压力督促学生加强教学实践能力训练,在反复的技能训练中,学生增进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体会到理论知识对技能提升的指导性和高效性,倒逼学生加强理论学习力度。同时,辅导员通过组织举办院级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大赛,层层考核,最终选拔能够代表学院参加校级、省级和国家师范生技能大赛的优生梯队,树立榜样标杆。
(五)拓展实践平台,打造志愿服务精品
第一,依托优质资源,拓展实践平台。实践教学是培养专业化教师的关键。大学在校期间是师范生学习教学理论、进行模拟教学的阶段,经过大学期间的学习和训练,师范生最终要走出大学,走向基础教育,成为基础教育的骨干力量。因此,辅导员有必要组织师范生走向中学开展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训练教学实践能力。其中,一线名师指导、优质的实践平台对师范生的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和教研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辅导员通过搜集优秀校友资源,邀请中学一线优秀校友担任师范生的校外实践导师,并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实践教学基础,可为师范生训练教学实践能力打造优质平台。
第二,组织志愿服务,培养教师情怀。志愿服务是师范生培养教师情怀,提升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辅导员可以结合师范生日常志愿服务和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打造一批志愿服务精品。例如,组织师范生周末到周边的中小学开展各种主题课堂,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暑假期间,组织师范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暑期支教活动,引导师范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锻炼能力,筑牢教师信念。开展“我为母校代言”宣传活动,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助力学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吸纳更多优秀人才,同时助力师范生树立专业思想,加深专业认知,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四、結语
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与其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密切相关,更与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实效不强,不能满足社会现实的需求。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衔接高等师范院校和基础教育的链条,辅导员的作用不可忽视。辅导员可以通过系统制定师范生大学四年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规划,多措并举,为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添砖加瓦。由于辅导员在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中的策略研究成果较少,不够系统,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以提高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EB/OL].[2016-03-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 s7011/201604/t20160407_237042.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EB/OL].[2021-10-26].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711/t20171106_318535.html.
[3]照格申.高师专业教师技能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谈内蒙古民族大学师范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5(5):108-111.
[4]肖芙蓉.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现状及改革路分析[J].高教学刊,2021(2):153-156.
[5]苏筱,王琳.“三全育人”理念下本科生专业导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实施现状与路径优化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36-38+41.
(责任编辑:张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