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2-04-20郭云
郭云
摘 要:课程思政建设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才兼备的国际化、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题中之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改革与实践,对于促进“新文科”视域下外语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能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需要坚持目的性、规律性的基本原则,提升课程思政建设发展水平,还要尽可能地结合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原则,探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多元化方法,确保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合理发展[1]。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3-0073-03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中南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以史明志、鉴古通今——《世界文明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2021KCSZ065)
作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必然要求,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结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推动和落实德才兼备的国际化、复合型创新外语人才的培养[2]。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改革与实践,也可以为外语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发展探索出更为多元、更为有效的方法与路径。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则
(一)坚持目的性
要想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目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坚持目的性原则,坚持找准课程思政建设的定位和方向,在遵循基本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将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教育功能发挥出来。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具体教学工作的开展,都应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并紧密结合所在高校的办学定位与特色,根据具体课程的培养目标来建设和充实具体思政内容,在知识与能力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充实情感目标和价值目标,服务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进而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建设在课堂中的价值引领作用。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外语教育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别是在新时期背景下,更应强调外语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本质,强调将能力、知识与人格塑造相结合,将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内容。通过对教育大纲、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评价等环节的构建与优化,突出外语学科的育人功能,服务于国家和社会需求,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二)坚持规律性
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不断发展,其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系统性、复杂性逐渐显露出来,为了尽快实现育人目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坚持三大客观规律的教学原则。一是需要遵循思政工作的基本规律,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结合学生实际,通过理论讲解、价值引领、学习实践的形式,让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变得更加具有亲和力。让学生能够从思想、情感、实践等不同维度,形成对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认同。二是坚持教书育人的规律原则。英语教师需要通过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的教育方法,熏陶学生的思想感情、立场观点、意志性格等,还要提升课程思政较强的润物细无声效果[3]。三是需要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英语课程思政需要结合学生思想成长期间的普遍规律,如思想需求促进律等,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满足学生的思想需求和情感需求,提升学生学习主体性。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
(一)思政元素应用混乱
大学英语课程拥有多样化的思政元素和思政素材,可以帮助教师通过文化教育的方式,引入课程思政内容。然而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英语课程拥有着大量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如果教师缺乏对课程知识的整体把握以及课程思政元素的了解,课程思政元素将难以得到充分的融入或者融入过程较为混乱,从而导致英语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缺乏实效性和有效性。此外,如果英语教师缺乏对思政元素应用的重视,学生也会对思政元素缺乏系统、整体及细致的理解,进而与英语教学内容或者过程发生冲突,影响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质量。在此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构建课程思政教学大纲的方式,对其进行破解或优化。然而部分教师在大纲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忽视英语文化的现象,造成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不够全面。
(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任务,其本质是关注学生、关怀学生、发展学生。然而在课程思政元素的渗透中,英语教师却存在忽视学生主体性的问题,导致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应用效率受到制约。首先,课程思政建设的本质是引导学生、发展学生,提升学生各项的文化素养、政治素养及专业素质。但部分英语教师在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中,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与“思想倾向”,一味灌输英语理论知识及思政知识,让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或者元素产生反感。其次,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难以得到突出,会导致课程思政建设依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难以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探究”的方式,对课程思政内容进行内化和吸收,进而致使课程思政教学成效不够显著。
(三)教学内容方式滞后
在信息化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生态、生活习惯、认知理念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如果继续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手段,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思政元素、思政知识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也难以契合学生的認知规律和特点,导致英语教学与思政元素渗透的作用不够突出。此外,滞后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还容易使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深度和应用维度受到影响,譬如缺乏对网络平台的应用,网络平台中的课程思政资源就无法被挖掘,学生学习依旧局限在教材内、课本内,教师对学生的引领也会受到制约。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有必要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四)协同育人格局未形成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不仅需要英语教师的努力,还需要思政教师的参与和引导。通过思政教师的指引,英语教师能够明确思政元素的挖掘方向,可以更好地将课程思政元素与英语教学内容融合起来,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有效性。然而在教学实际中,英语教师与思政教师却存在“各自为营”的问题,两者难以形成“合力”。并且英语教师在思政素养、思政能力及思政知识上所存在得不足,也无法得到弥补,导致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性不高。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
(一)优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大纲
一方面,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恰如其分地在英语教学大纲中引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解读,拓宽教学的广度。英语教学可以运用丰富的思政内容,优化英语教学的语料库、资源库、案例库建设,不断升华学生在课程思政学习方面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课程思政建设大纲的优化中,教材的作用不可小觑。教材作为深化教学改革工作的基本保障,可以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提供思想政治素材,还能帮助英语教学更好地添加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达到丰富教学内容的目的。所以,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和使用过程中,教师需要调整课程素材内容的设计方式,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引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的素材,通过研究教材、拓展素材等,为英语课程思政的发展提供保障。从而使学生能够自觉防范错误意识形态的入侵,形成积极向上的信念和理想。然而在大纲优化的过程中,英语教师应明确英语教育中所蕴含的西方文化内涵,通过文化思想、文化理念及文化知识的分析和探究,挖掘西方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所拥有的不同之处,随后利用思政理论知识,优化该部分的课程大纲,让学生能够以正确的价值理念和政治立场看待西方文化,深化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此外,教师还需要将英语教学中所挖掘的思政元素嵌入大纲中,借助教学大纲,让各类思政元素,能够充分、有效、全面、自然、通畅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处理思政知识与英语知识之间的关系,确保英语教学的成效。
(二)突出学生课堂学习主体性
传统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一直充当着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角色,而相关研究表明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决定性要素,所以在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需要按照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突出学生课堂学习主体性。首先,教师可以加强学生参与课堂思政教育和学习的积极性。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些课程思政教育的话题,然后让学生采用自主思考的形式,分析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政治思想内容,通过鼓励学生、加强学生互动的过程,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上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在学生课堂主动学习期间,教师需要运用积极肯定的态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辨别事实的能力,加强大学英语课堂学习中学生正确德育观的培育。在网络和多媒体平台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丰富多样的资源不断冲击着英语课堂教学,加强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帮助学生分辨错误的思想[4],这也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以及完善的工作。因此,也要注意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思政理论水平的增强。在做好传授语言文化知识的工作基础上,加强党的政治思想理论的宣传,让教书和育人达到完美结合的目的。当然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层面上,英语教师也可以通过优化“教学模式”“教学体系”等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譬如通过应用“任务驱动”及“移动互联技术”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英语课文中所出现的思政元素,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随后将探究成果,呈现出来,让教师更好地把握和引导学生内化、吸收及掌握思政知识的程度,从而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质量。
(三)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内容
新常态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和英语学科的融合,不仅是现代化教学的根本目标,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方式。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在发展中,要善于摒弃传统教学观念和方法,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帮助学生认清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学习的价值观。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可以以网络技术为依托,运用新媒体、网络平台,向学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可以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期间,引入和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思政元素、案例视频等,拓宽学生学习的范围。同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学校可以采用组织英语演讲比赛活动、竞赛活动等形式,让学生通过比賽、竞赛等形式学习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师在日常教学期间,可以挖掘英语知识点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也可以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分析,让学生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分析中,提升良好的文化意识和思想意识。当然在教学方法优化与革新的过程中,英语教师还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将思政元素渗透,转变为思政元素“展示”。譬如在网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思政知识、思政内容翻译成英文,引导学生通过对思政文章的理解,了解马克思原理和马克思知识。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的资源优势,引导通过信息检索的方式,深化对思政知识的认知。让思政元素呈现更加突出、更加自然、更加有效。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思政内容的选取上,应确保思政内容拥有较为鲜明的通俗性、趣味性。唯有如此,英语教师才能将其作为英文阅读,为学生开展“英语”和“思政”相互融合的教学活动。
(四)加强教师沟通和交流
英语教师与思政教师的教学交流、教学沟通,对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拥有鲜明的价值,能够切实保障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和有效性,确保英语教师可以充分而全面地挖掘英语课程中的思政资源,帮助学生获得更好地成长与发展。首先,学校应构建以思政教师为主体的课程思政教师队伍,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及教学交流的方式,优化并统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机制,明确英语教师挖掘并应用思政资源的方向,从而规避“大学英语教师难以充分投入到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问题。其次,注重对网络平台的构建。学校应通过网络平台的构建,鼓励英语教师将思政元素挖掘及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反馈给思政教师。思政教师应根据英语教师的课程开展情况,给出针对性、科学性、全面性的建议。进而通过网络教学交流,让英语教师与思政教师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更好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和知识。再次,重构教学评价体系。在教师评价与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思政教师应作为教学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思政元素渗透、应用、开发的角度出发,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日常英语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帮助英语教师及时发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增强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质量。最后,学校应结合英语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定期或不定期的教师培训活动,以思政教师为主,深化思政教师与英语教师的互动关系,让两者在培训交流中,明确英语课程思政构建的“目标”和“需求”,进而充分弥补英语教师在思政“知识”“技能”“素养”及“教学方法”上所存在的“不足”,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
四、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大纲对于教学课堂产生决定性作用,要想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发展,最主要的是树立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还要将课程思政教育和德育主题的教育内容与英语教育大纲之间有效融合。从而将包含德育元素的思想教育知识更好地渗透到教学知识点中,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和思想政治修养。还要突出学生课堂学习主体性、采用多元教育方式、内容,发挥多样化教学内容的作用,增加思政育人工作的有效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曾俊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原则与路径[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0,22(1):50-53.
[2]刘艳.“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思政发展”的创新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0,22(3):89-90+57.
[3]梅强.以点引线以线带面——高校两类全覆盖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8(9):20-22+59.
[4]单韧,张镰濒.大学英语课堂中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1):26-28.
(责任编辑:董维)
①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在京发布》,据新华网客户端: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1148886265387788&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