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已知到未知的有效衔接

2022-04-20陶雷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5期
关键词:导入

陶雷

摘要:传统历史课堂的导入环节,始终存在着很多问题,无法实现激趣、置疑和课标达成的统一。而英国历史课堂上广泛使用的ISM历史教学法对这一问题则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见解,主张历史教学不应该以冗长的历史背景交代导入,而应以音视频、文字甚至实物等历史资料为切入口,配合精心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资料的自主探究来实现学习目标。本文不仅介绍ISM历史教学法的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同时结合ISM历史教学法应用案例,反思在导入环节该怎样进行历史资料选择及围绕历史资料进行问题设计。

关键词: ISM历史教学法;已知到未知;导入

英国威尔士斯旺西大学(University of Wales Swansea)的教育学高级讲师罗伯特·菲利普斯(Robert Phillips)是西方学界关于ISM历史教学法的应用研究的集大成者。该学者于2001年12月在英国著名历史教育刊物《教历史》(Teaching History)第105期发表的文章《让学生对历史充满好奇:初始刺激材料(ISM)、问题与探究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Making history curious: the use of Initial Stimulus Material (ISM), questions and enquiry in history teaching)对ISM历史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操作方法以及有效性作了精彩论述,并提供了详实的教学案例。此外,罗伯特·菲利与英国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社科学院的研究者约翰·福隆(John Furlong)合著的《教育、改革与国家——25年的政治、政策与实践》(Education, Reform and the State——Twenty-five years of politics, policy and practice)一书中交代了ISM历史教学法产生的背景,使我们能更深入地去理解该教学法所秉持理念的历史依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虽然罗伯特·菲利普斯的研究对中国的初中历史教学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但是作为舶来的教学方法,在使用该教学方法之前,我们必须结合中国的教育实际甚至每个学校的教育实际作出改进。同时,罗伯特·菲利普斯所论述的ISM历史教学法的时代背景是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其主要依托的技术手段是投影仪。在当今智慧教育广泛推广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拥有更多的技术手段,更多的历史资料获取渠道。这使得ISM历史教学法能在历史教学的导入环节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由已知到未知的有效衔接。

一、ISM历史教学法的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ISM(Initial Stimulus Material)意为初始刺激资料。ISM历史教学法是在英国历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历史教学方法,一些网站将其翻译为“资料刺激历史教学法”,但是该译法尚未得到广泛认可,且各类权威英汉词典也没有该专业术语的中文译名,故暂时直接称其为ISM历史教学法。该教学方法常被用于历史教学的导入环节,通过使用多媒体展示历史资料(包括历史遗迹图片、历史文物图片、历史视频和文献资料等)引入课题。

教师使用ISM历史教学法时通常不向学生出示课文标题和教学目标,而是鼓励学生自主观察历史资料,学生从而得以很快进入历史情境,并对原始资料所隐含的历史信息及该资料本身的历史背景产生浓厚的兴趣。随后,以该初始资料为抓手,进行问题设计,通过问题探究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实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由于ISM历史教学法是在强调学生中心的文化背景中提出的, 故而其不仅關注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更加强调学生自身的主动思考, 即学生这一学习主体自主的知识建构与能力发展。 因而,ISM历史教学法强调历史教学的导入应有置疑性、关联性和渐进性等特征,并逐步将建构知识体系的任务转移给学生。

从初中生的学情来看,ISM历史教学法对于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是适用的。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初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学生的思维形式开始摆脱思维内容,可以对具象的信息进行演绎推理,作出富有创造性的反映。所以,初中阶段的学生是有能力在对历史资料的隐含信息和历史背景进行思考的同时,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新的疑问。

再者,ISM历史教学法倡导的有效的导入是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与知识水平,首先提供学生能够认识的事物,以一种使学生的学习从“已知到未知”的方式来开始教学,不仅能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还能达到激趣作用。这种以已知事物导入未知知识的做法,非常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虽然说学生在认知水平上的进一步发展根植于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但是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往往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易理解的间接经验,所以直观有趣的导入在历史教学中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ISM历史教学法应用案例

如何向一批学习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的九年级学生导入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君主立宪制的英国》这一课。一般的做法是先介绍17世纪英国内战爆发的原因,例如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的残暴统治。但是这样导入的话很难激发学生对这一段历史的好奇。如果我们认为我们需要以一种具体的方式,以一种从“已知到未知”的方式来开始教学是不言而喻的。那么,我们就不应该使学生在开始这项学习的时候是以因果关系展开的,而是一个关键事件,比如一个战斗场景或一个关键的人格特征,这种种展开方式更让学生觉得有趣且更符合学生的逻辑习惯。事实上,著名的《查理一世行刑图》(Charles I’s execution)是解释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许多不同寻常事件的极好的素材,直观且有效。在下文中,我将通过叙述日常实际教学的案例来解释为什么说以《查理一世行刑图》作为导入是直观且有效的,并以此来展示ISM历史教学法如何达到效用的最大化。

在课堂一开始就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由17世纪荷兰人印刷的油画《查理一世行刑图》,这样做能够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历史情境。教师应故意不提我们今天要学习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史,展示这幅历史图片,抛出开放性的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抛出问题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甚至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凑近图片以便更仔细地观察图片,学生大抵会的出以下答案。

·一个人砍头了、有许多群众围观、血流成功、有人吓晕过去了、有人不忍直视。

接下来这幅历史图片包含的隐晦历史信息及其历史背景会迅速成为学生主动要去探寻的知识。在使用ISM历史教学法时要佐以一系列的问题链条,以帮助学生获取最大的学习机会。有效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去理解他们所看到的,并且引导他们朝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去探寻历史知识。(以下是针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刻的问题设计,括号内的内容是学生的回答)

·有同学说一个人被砍头了,那有人能用一个专有词汇来描述这一场景吗?(执行死刑)

·有同学说有许多群众围观这个人被执行死刑,那大家认为这个人是个普通人还是个出名的人?(大部分同学说是出名的人)

·那大家猜一猜什么身份的人被执行死刑会有这么多人围观,而且其行刑图还成为流传的历史画作。(国王)

·大家再观察一下围观者对将死者的态度?(有人在欢呼,有人悲痛欲绝)

·为什么当时的人民对其死亡有着截然相反的态度?(人们对其褒贬不一)

·那画中的将死者是否有对行刑的惧怕之情?(毫无畏惧)

·那为何这个死囚国王褒贬不一且不惧死亡?为何描述其被行刑的画作能流传千古?历史赋对于他的死亡有着怎样的评价?我们今天来一探究竟。

三、ISM历史教学法的应用反思

从上面的案例可知,ISM历史教学法与诸多影视作品拍摄技巧有异曲同工之妙。学生在导入环节之后得到的更多是疑惑而不是信息。以英国著名导演特里·琼斯(Terry Jones)拍摄的纪录片《十字军东征》为例。该片的片头并没有去交代十字军东征的背景,而是一上来就展示十字军的士兵用手中的长剑进行着一场屠杀。以这样一个刺激的镜头开始了历史的讲述,观众不仅立刻有了观看的兴趣,同时脑海里会浮现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这些惨剧会发生?在哪里发生?这些虔诚的基督徒怎么会如此残忍?

历史课堂的导入所达到的效果,也应该像影视剧的片头一样。敢于摒弃冗长的背景交代,以一个生动的开始激发出观众无限的兴趣与满脑的疑惑。但另一方面,历史课堂的导入也不完全等同于影视作品的片头。最关键的一点,教学必须基于课标展开。学生产生的疑问不一定会朝着预想的方向去与本课的教学内容相联系。故而教师的资料选择与问题设计就显得十分关键。

首先,当我们使用历史资料时,资料所呈现的信息不应该过于繁杂,资料选择的精髓在于突出主要信息。资料的选择必须严谨,最好注明出处。同时,我们应最大限度利用手中已有的资料,部编版历史教材中很多资料我们是可以直接使用的。

其次,就是我们要有耐心,这是设问最终是否有效的关键要素。如果我们过于急切地将视觉材料说反映的信息告诉学生,则会有悖于ISM历史教学法主张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初衷。ISM历史教学法的关键在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最终能引导他们自己产生建设性的疑问。

最后,教师针对历史资料的问题设计要反复推敲;一定要联系实际且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此外,问题中出现的抽象性概念要确保能够被学生所掌握与理解的。以应用案例为例,不能上来就直接问学生查理一世被执行死刑的确切日期,这样必然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直接问被执行死刑的国王名字是什么,这就已经超出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我们抛给学生的有关这个人物的第一个问题必须让学生认识到这个人物是个重要人物,最终通过推断得出这有可能是个国王。换句话说,设问必须有层次性,即从简单的信息收集型的问题逐步跃升到基于自身思索和假设构建的问题。这种设问方式被教育学家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Bruner, 1915-2016)称为“支架式设问”。采用ISM历史教学法时,这些“支架”和“初始刺激资料”的有效配合才能保证学生自主知识建构与课标要求达成并行不悖。

參考文献:

[1]Phillips, Robert, “Making history curious: the use of Initial Stimulus Material (ISM), questions and enquiry in history teaching”, Teaching History, No.105(2001), pp19-24.

[2]Phillips, Robert & Furlong, John ed., Education, Reform and the State——Twenty-five years of politics, policy and practice, London & New York: Taylor & Francis e-Library, 2002.

[3]Bruner, Jerome,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Harvard: Vintage Books, 1960, P.26.

猜你喜欢

导入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导入的策略
高效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构建
如何打造有效的小学管理工作
关于中学语文“导入”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