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内敛
2022-04-20覃毅陈晓平
覃毅 陈晓平
监管压力、股价大跌、裁员风波,阳春三月,腾讯也站上风口浪尖。
“互联网行业正在遭遇结构性的挑战和改变,腾讯作为参与者也会主动进行调整。”腾讯总裁刘炽平总结说。
对照过往,刚刚提交的财报,也颇具“清苦”意味。
2021年最后一个季度,腾讯净利润(Non-IFRS)为248.8亿元,同比下降25%,连续第二个季度单季净利负增长。
2021年全年,腾讯收入5601.18亿元,同比增长16%,净利润2248亿元,同比仅微增1%,十年来最低净利增幅。
短期业绩承压,腾讯也在主动切换引擎。
“腾讯要改赚辛苦钱。”市场给出这样的评价。由消费者业务起家,腾讯的底层商业逻辑在做发生巨变,其背后的压力也不言而喻。
腾讯的主要营收由三块组成:增值服务(包括游戏收入和社交网络收入)、网络广告、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
增值服务业务仍是腾讯的基本盘,综合2021全年,收入高达2915.72亿,营收占比达52%。
游戏则占据其中大头,全年收入总和为1743亿,本土市场收入为1288亿(不包括归属于),增长6%,单单第四季度,游戏业务收入就高达428亿元左右。
其实,游戏业务的规模不止于此,因为其“社交网络收入”中也有手机游戏业务,若按照“手机游戏+PC客户端游戏”的统计口径,两者相加合计约为2100亿,占到腾讯收入体量的3/8,毛利的占比则更高。
版号核发收紧,游戏防沉迷监管加强,腾讯游戏业务势必有所承压。它的应对策略是——堤内损失堤外补。
自2021年三季度以来,腾讯在加大游戏出海。国际游戏市场收入,全年增长31%,达到455亿,占比超过20%。
“未来,国内和国际市场会走向相辅相成,预计2022年底,国内游戏监管带来的相关影响会被完全消化。”腾讯高层向市场释放信心。
游戏业务外,网络广告等业务,均高开低走,形势相当严峻。
网络广告业务收入为886亿元,全年同比增长8%,上半年增长强劲,下半年却大幅放缓,之后减少,最后一个季度,同比下降13%。
其中,教育、房产及保险等广告主,行业的监管变化直接波及广告投放,以及网络广告行业的监管措施,如开屏广告限制,也局限了获取收入的手段。
尤其腾讯新闻及腾讯视频等媒体广告收入,全年为133亿元,下降7%,到第四季度,甚至下降了25%。此外,腾讯视频付费会员数为1.24亿,同比仅增长1%。
这两大业务所在的PC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成为裁员风波的重灾区。
腾讯增值服务和广告业务的承压,明显受制于监管以及宏观经济环境,不过,日赚超过6个亿,基本盘依然稳固,人员调整应仅限个别业务线。
“今年腾讯的员工数还会出现增长,继续吸收有技术和专业特长的人才。在某些非核心业务中,我们的员工数变动将不断趋于合理。”公司高层表示。
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是腾讯产业互联网的关键引擎,借此寻求增量。
全年来看,该项业务创收1722亿元,同比增长34%,营收占比,从27%提升至31%。
尤其第四季度,业务规模达479.58亿元,同比增长25%,首度超越游戏,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增长主要来自商业支付金额的增加,互联网服务、公共交通和零售行业对服务的使用增加。
走过一段转型阵痛期后,这一营收结构的变化,具有标志性意义,它源于三年前的“930变革”,而今,企业服务的营收在慢慢兑现,有利于平衡腾讯的业务组合。
从赚钱的角度,To B赛道却是“苦差事”。
综合2021年各项收入,增值服务业务、网络广告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52.45%、45.78%,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的毛利率为29.85%,其挣钱效应,明显不如游戏等来得省心快捷。
这一板块营收占比增加,在无情拉低腾讯的毛利率。
2021年四季度,整體收入增长8%,收入成本却增长15.49%,毛利率从44%下降到40%,腾讯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马化腾已表示,下一阶段会进行成本优化。
“去年和前年属于过渡的年份,业内公司都大力拓展业务,竞争激烈,2023年公司将形成更为稳定的成本结构。”马化腾说。如此就不难理解,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也身陷此前裁员传闻。
金融科技最大的不确定性,则同样来自监管。
就金融业务,腾讯素来小心低调,一直没有单独其规模,如今,监管从严,它将不得不适应新环境。
有知情人士称,中国监管部门考虑,要求腾讯将微信支付纳入一家新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旗下财付通的支付牌照也不足以覆盖微信支付的服务,需要新的支付牌照。
关于腾讯成立金控公司的传闻,一直不断。刘炽平本人曾经回应称,金控公司对业务的影响是中性的,主要是改动组织架构,业务一直是合规的,对业务影响不大。也有看法称,未来的监管,会压缩互联网巨头金融业务的空间。
就金控公司的事宜,官方最新的表态则是,“进一步去思考监管要求是什么样子的,如何在过程中更好地满足监管要求。”
(单位:人民币亿元)
(单位:人民币亿元)
一两年来,腾讯的经营风格,正在变得谨慎,也更加内敛。
“腾讯只是国家社会大发展期间的一家普通公司,是国家发展浪潮下的受益者,并不是什么基础服务,随时都可以被替换。”马化腾在2021年底做了这番表态。
过去,腾讯依靠投资,获得了巨大财务回报,这一赚钱利器,也开始做减法。
2021年,它将所持的约4.57亿京东A类普通股,以实物股息方式分派给全体股东,持有京东股份比例,从17%降到2.3%,并退出京东董事会;也减持东南亚互联网巨头“SEA”,股份从21.3%下降至18.7%。
减持京东和Sea的官方理由,是出于投资组合管理的角度考虑。
“作为投资方,腾讯积极投资的主要是非上市公司,在其投资的公司中占比80%,但是,上市公司的资产价值占比却更高。”腾讯首席战略官詹姆斯·米歇尔解释说,它将持续减少在上市公司中的持股,并加大在非上市公司中的投资。
截至2021年底,腾讯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公允价值为人民币9828亿元。
按照官方的想法,未来理想状态是,减持速度和投资速度基本持平,它会持续发掘新赛道、新机会,特别在前沿科技和实体经济数字化领域。
腾讯本身,则在更多投资科技领域。
2021年,其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3%,达到518.8亿元,它也设立了专项基金,支持基础科研,助力关键医疗及环境技术的发展。
过去一年,腾讯发布面向AI计算、视频处理、高性能网络等多场景应用的三大芯片——紫霄、沧海、玄灵,产品性能业界领先。
相较大笔投资赛道龙头,这些投入不显眼,回报期也更长,却它有助于巩固腾讯长远的竞争力。
过去一年多,在互联网公司中,腾讯股价相对稳定,即便如此,股价从高点的750.7港元,一度跌破了300港元,截至3月底,市值只有峰值的一半,蒸发了3万亿人民币。
这种动荡,在过去是不曾有过的。
2022年以来,腾讯回购动作频频,年报一发布后,启动了连续两日回购股份,共斥资6亿港元,有机构调侃称:“腾讯也开始抄底腾讯了。”
或许,这恰好是一个隐喻:未来,江湖不会再有所谓“腾讯系”,腾讯只关注腾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