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进校园 家园携手同传承
2022-04-20许翠钿
许翠钿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铸就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传统节日文化成为了历史文化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在中国,每一个传统节日都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神圣和最重要的日子,不仅凝聚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激励着人民奋发向上,更是寄托了人民对来年的祝福与希望。就如充满希望与期盼的春节、缅怀纪念先人的清明节、具有内涵与活力的端午节、象征花好月圆人团圆的中秋节、尊老爱老的重阳节……每一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蕴藏着美好的期盼,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勤劳善良、感恩孝顺、尊老爱幼等优良的道德品行,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对传承发扬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起到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可见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对实现中国梦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不仅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更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
弘扬传统文化是一项长期工程,要从“娃娃”抓起。让我们的孩子了解并掌握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更是身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履行的职责。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作为固本强基、铸魂育人的重要抓手,通过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用优秀文化滋养孩子们的头脑心灵,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全面提升文化内涵和综合素养。
一、在活动中培养爱国情操
中国传统节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节日习俗更是丰富多样,不同的节日具有独特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和独特情感,基本上每一个传统节日都具有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精神和美好情感,都是我国传统美德的缩影。如,在春节和中秋节中,可以让幼儿体会亲情和团圆的温馨快乐;在清明节和端午节中,和孩子一起纪念先人、缅怀英雄;在重阳节里,和孩子们一起登高望远、尊老敬老……我们要提前深入理解传统节日中附着的教育内容,抓住每一个节日的核心意义,找准和突出节日文化中的精华,确定出主题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再结合五大领域活动目标设计活动,结合一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孩子充分感受节日的祥和、欢乐等氛围,进而产生愉悦、舒服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传统美德,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比如,我园在开展“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时,主角屈原是一位两千多年前的爱国诗人,远离孩子的生活,如果单凭简单说教,是无法让孩子深入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及这个节日所赋予的意义,所以我们利用现代化的电化教育手段结合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孩子多感官参与,通过学习,让孩子对端午节的认识不只停留在赛龙舟、吃粽子上,而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知道屈原的爱国英雄故事,进一步了解端午习俗所蕴含的祈福納吉的美好寓意……让幼儿在感受过传统节日快乐的同时树立民族意识,萌发爱英雄、敬英雄的美好情感,凸显传统节日活动中爱国教育的意义。
二、在活动中养成礼仪好习惯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相应的礼节、礼仪,这些礼节、礼仪蕴含着优良道德精神的教育意义。首先,我们通过环境布置,让孩子们置身于比较真实的节日环境中。例如在“迎新年”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在活动室、走廊悬挂亲子一起动手制作的鞭炮、花灯;在区域墙饰中、主题墙上粘贴、摆放上孩子们自己制作的节日作品,让孩子们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气氛。接下来再通过集体活动,一起学习相关的节日礼仪,最后把这些礼仪行为与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相互渗透、有机结合,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比如在音乐游戏“拜年”中,除了让幼儿感受音乐中那种祥和、喜庆、欢乐的气氛,在互相拜年的游戏中学会说一些吉祥、祝福的话,更重要的是鼓励孩子在春节期间也要主动跟客人拜年,送上吉祥的祝福,让礼仪行为得到延伸巩固;又如在重阳节这么一个传统的敬老爱老的节日中,我们通过引导帮助孩子回忆爷爷奶奶对自己的关心,激发孩子萌发为爷爷奶奶亲手制作感恩卡、为爷爷奶奶捶捶背敲敲腿……并鼓励孩子要持之以恒为家里的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从而养成尊老爱老的良好行为习惯。另外,中秋节的饼食分享活动,更是引导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的好时机。
三、在活动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我们在开展幼儿园传统节日活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亲身参与到活动中,不仅让孩子能更好地了解、认识节日,更能锻炼、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如在潮汕地区,冬至有着搓汤圆、吃汤圆的节日习俗,于是在节日来临之际,我们会准备食材,和孩子们围坐一起搓汤圆、煮汤圆、吃汤圆,在感受浓浓的团圆氛围的同时,也让孩子体验动手的乐趣。而在元宵节的时候,我们会请孩子一起收集各种物品,引导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一盏独一无二的花灯,再一起到文化公园游花灯,当孩子们拿着自己制作的花灯游花灯,愉悦感、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四、在活动中增进亲子感情
我国的传统节日可以说是纵贯全年,但有些节日属于法定节假日,孩子们会在家里度过,所以传统节日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校园中,还需要家园配合一起搭建节日教育桥梁,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教育延伸效果与意义。我们可以在节日主题活动开展前,提前向家长发放“请您配合”,让家长了解主题活动的内容、方向和要点,鼓励、发动家长利用节假日带孩子一起查阅资料、参观游览、操作体验……做好知识准备。到了主题活动开展的时候,老师再通过多种形式,将亲子了解的内容转化为孩子的知识经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活动的过程中如果节日时间允许,还可以组织开展一些亲子活动,如:迎新年民俗游戏活动、端午节情满中秋分享会活动等专题性的节庆活动,邀请家长来园和孩子一起体验传统节日所带来的喜悦心情,一起感受节日的精髓。例如在开展端午节主题活动中,我们准备各种包粽子的材料,邀请家长来园和孩子一起参加包粽子、一起品尝自己包的粽子。在等待煮粽子的时间里,各对亲子之间还互赠了五彩绳、香囊,参加了亲子赛龙舟比赛……在短短的半天活动中,不仅让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收获快乐,更亲身到感受节日的精髓,同时也让“端午节”成为孩子内心热爱和期盼的节日。
又如在重阳节的时候,可以组织亲子到福利院为老爷爷老奶奶送上节日的问候,让孩子们知道不仅家里的老人家要孝敬,生活中还有好多老人家需要我们去帮忙、去孝敬。正所谓言教不如身教,这样的亲身体验也更让孩子懂得中华民族的孝道。所以只有充分利用家园配合之力,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才能更好地实现传统节日发扬与传承的意义。
总之,传承民族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为了让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成为世界最强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具有使命感,幼儿园和家庭一同携起手来,让中国的新一代更好地认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爱上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