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生集体意识培育研究
2022-04-20严贇许小梅
严贇 许小梅
摘要:集体意识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个人只有认可集体,积极团结合作,才能从集体中汲取力量,发展自身,与此同时,只有通过自身的强大,才能不断壮大集体的力量。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学生集体意识培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克服了这些问题,突破瓶颈,才能使得培育工作取得新的实效。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集体意识培育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关系,人在积极实现自己的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關系、社会本质”。这说明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离开一定的集体独自生存。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习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以及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多次提到,“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由此可见,人离不开集体,大家都是命运共同体。个体需要在集体中体现价值,集体也需要个体的推动得到壮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正在逐渐接近,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的基本需求已经得到满足,因此对获得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求也更为强烈。这一点反映在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主要表现为学生自我意识更强,利己的自我主义更明显,对集体事务漠不关心,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与集体的荣辱得失息息相关。
一、民办高职生集体意识培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认知偏差,集体意识薄弱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在思想、心理、学习上具有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导致他们在接受集体意识培育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思想方面,民办高职学生认知水平单一,对待事物容易偏激,部分学生缺乏移情能力。受多年的应试教育影响,学生在集体中视他人为竞争关系,而不是相互信任和支持的关系。又鉴于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从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思考问题常以自我为中心,难以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认同集体主义价值观相对困难。强调个人利益,不顾集体利益和影响,导致班级活动开展出现困难,活动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在对班级管理上,也出现学生不服从管理,认为自己做好即可,班级其他同学的行为与自身无关,不接受集体批评。
心理方面,民办高职学生是高考录取的最后一个批次考生 (现在公、民办高职院校合并为同一批次),他们受到了社会偏见 ( 歧视职业教育) 的严重伤害,经历了 “高考失败”的心理挫折,这种消极心理影响深刻而持久。[1] “失败者的沮丧、失落、抑郁、封闭等不良心理反应长期挥之不去”[2]因此,他们的心理脆弱又敏感,部分同学表现出明显的自卑,也引发了强烈的厌学表现,自暴自弃,对于外部事物缺乏积极性,对集体没有融入感。
学习方面,部分同学的学习自主性弱、自律性差,缺乏好的学习习惯,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自信自己能解决问题,学习表现两极分化严重。但是,他们对于学习之外的事物有较高的好奇心,表现相对活跃,对于灌输式的教育适应不良。
(二)教师流动频繁,核心能力待增
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辅导员队伍中,新任辅导员较多,有的刚刚大学毕业,本身还未脱去身上的稚气,导致管理经验不足。辅导员工作事务性任务较多,占用了较多的精力,在对学生集体意识培育方面缺乏重视。辅导员的学生管理能力、方法论的研究与实践等核心能力需要加强。
(三)社会导向失衡,价值引领缺失
为了博取眼球,部分媒体在报道成功事例时,过分夸大个人的影响,而忽略了整个团队的付出和努力,导致学生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念。受自身道德水平、价值观念的局限,家、校、社会集体意识三方培育难以形成合力。
家长重智育轻德育的育人理念、整个社会的忽视对大学生集体意识培育产生了消极影响,要多渠道构建新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培养提供实践场所和机会,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本身的道德素养和集体主义意识。[3]
二、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集体意识培育应对策略
(一)转变学生观念,强化自我教育
有学者提出,迈向21世纪的大学生应具备爱国爱民、勇敢正义、大方有礼、乐学敬业、修身养性等方面的道德素质。[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个人方面,提出应当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的内涵还是重在要有集体意识,感知集体的温和热。通过明确什么是集体主义,转变学生的认知偏差。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5]因此,可以以班级、社团、宿舍为抓手,于实践处提高集体意识培育的效果。
利用网络平台,推送学生关心的娱乐内容、时政新闻,进行舆论分析和引导,使集体意识培育的形式更加生动丰富,增强吸引力和实效性。融合学生所需的各方面资讯,这样一来学生看到的内容经过挑选,避免了学生受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也节约了学生信息检索的时间,提高效率。
积极发挥发挥班干部的力量,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努力建设以提高个人修养为目的的班级文化氛围。引导班干部主动思考,不仅仅做辅导员的传声筒,通过制定班规、班徽,制定班级目标,鼓励全班同学参与制定过程,努力构建富有班级特色的班集体形象。
通过有效的评估和激励机制,对表现好的集体或个人给予奖励,及时强化好的行为。激发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确定共同利益,帮助学生投入到集体中,产生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二)教师注重学习,增强核心能力
辅导员应加强自身的道德、文化修养和班级管理的水平,在班级管理中要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与此同时,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记录,通过头脑风暴,相互讨论,群策群力。增强自身的理论研究能力,具有问题意识,将工作的实践经验能予以总结研究。平時主动学习最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积极参与学校提供的学习平台,如各类比赛、讲座、论坛等,以赛促学、观摩学习,弥补因经验不足而造成的能力不足问题。
(三)家校社会齐心,共树集体意识
1993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部长座谈会上指出:“在我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是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的。”[6]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集体意识的培育不仅仅是学校教书育人的共识,更应该是全社会的共识。各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心中应该有一根底线,有明确的价值导向,遵守应有的职业道德。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应该注重素质教育,启发孩子良性竞争,融入集体。
三、结束语
集体意识,简单地说就是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具体问题时,在观念意识中要考虑到他们之间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7]真正的集体主义在倡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同时,也提倡个人对自身正当利益的保护。正确的集体主义观念应该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集体与个人是息息相关的,本是一脉相承,一荣俱荣。“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只有认可集体,积极团结合作,才能从集体中汲取力量,发展自身。与此同时,只有通过自身的强大,才能不断壮大集体的力量。
对于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要求强调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排在首位。而大学生的集体意识教育是德育的重要一方面,此项教育任务具有长期性、系统性,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探索解决方法、不断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德宜,张振乾.民办高职院校CAS学生工作模式探析——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J].高教探索,2018(1):106-110.
[2] 张振乾. 高职学生学习障碍分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 3) : 17 - 20.
[3] 王天兵.试析当代大学生集体主义观的缺失与建立[J].中国高等教育学报,2011(9).
[4] 邱观建.面向21世纪高校素质教育新体系[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5]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07.
[6] 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学习社,2000:105-106,124.
[7] 赵建新.试论当代大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