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研究

2022-04-20李江波

教育界·A 2022年3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化学核心素养

【摘要】培养初中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改教育背景下的主要教学任务,这需要初中化学教师准确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五大维度,从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操作、知识基础等方面加以渗透。当前,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兼顾理论与实践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笔者以此为研究对象,探索高效的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措施,对优化核心素养教育、促进学生学习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从观察、思考、实践、创新、态度五个角度,结合五大化学核心素养来分析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策略,提出有效的教学案例,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

作者简介:李江波(1979—),男,徐州市第三十一中学,一级教师。

2014年,我国教育部就已经提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观点。其要求初中教师充分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基本学习能力的提升。但多年以来,受升学考试的压力影响,大部分化学教师仍以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为主,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觉得化学知识十分枯燥、不接地气,学习兴致逐渐被消磨。为改变这一教学现状,生活化教学模式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将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融入教学。对比传统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与核心素养教育的契合度明显更高。因此,探究高效的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十分符合当前的教育需求,具有不可或缺的应用价值。

一、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价值

(一)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生活化教学的价值之一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当前,部分初中生都有纸上谈兵的学习通病,虽然在考试中成绩名列前茅,但是一到实际应用时,其就束手无策。长此以往,对学生的身心成长极为不利。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若想达成核心素养教育的目的,就必须让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身体力行地参与实践活动。而生活化教学的应用可以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充分弥补学生的学习短板。

(二)拓展化学教学空间

在以往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教学的内容多以教材为基准,案例也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导致学生的视野受到限制,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而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教师从生活中引入大量真实案例作为化学课堂的教学资源,能够有效拓展初中化学学科的教学空间,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问题

(一)核心素养与生活化教学之间缺乏联系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应当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未掌握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导致核心素养教育与生活化教学之间并未建立紧密的联系,而是以一种泾渭分明的状态分别存在于课堂。在这种情况下,生活化教学难以达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因此,其在实践中也无法体现良好的教学价值。

(二)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比较单一

生活化教学有多种多样的实施途径,其可以丰富初中化学的教学手段。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初中化学教师开展的生活化教学形式单一、内容中规中矩,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有些教师会为学生介绍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场景,并以此为基础设计问题。但从本质上来讲,这种生活化教学并未脱离例题解析的范畴,属于旧酒换新瓶。实际上,生活化教学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社会实践、问题思考、合作讨论等多种方式落实,如果教师教学思路狭隘,会导致生活化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未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自主权

以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目标,学生需要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因此,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自主权。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化学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干涉过多,导致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完成学习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缺乏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过分依赖教师的指导。这明显有悖于化学核心素养教育的初衷,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的综合发展极为不利。

三、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注重观察,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认真观察物质的形态,辨识其中的变化现象,并在观察理解的基础上,拓展到微观层面,理解化学物质的具体结构组成、化学性质[1]。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会平铺直叙,直接讲解实验的结论,没有给予学生观察研究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向“师云亦云”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让学生多注意生活中的事物变化情况,从中总结化学规律。

例如,在教学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1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点燃一根蜡烛,然后采用不同的方式将其熄灭,比如,吹灭、剪断蜡烛芯、浇水、盖上罩子等,并让学生仔细观察,结合燃烧的条件思考,每种熄灭蜡烛的方式都与哪些燃烧的知识相关联。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发现剪断蜡烛芯是为了去掉可燃物,盖上罩子可以隔绝燃烧所需要的氧气,而吹灭蜡烛和浇水熄灭蜡烛两种方式,学生虽然十分熟悉,但是却无法说清其中的原理。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从微观层面进行探究,分析吹气和浇水是否能减少燃烧时的氧气浓度或降低燃烧时的温度。由此可见,教师将生活化教学逐步深入,能有效培養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

(二)注重思考,培养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认识到物质能量的变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同时,学生能用对立统一的观念来重新认识物质[2]。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化学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学生变化观念的培养,忽略了平衡思想的导入,所以学生只理解其中的化学变化,没有体悟到其中蕴含的意义。因此,教师需要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变化观念的基础上引入平衡思想,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这项核心素养的内涵。

例如,在教授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元素,但如果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造成什么样的生活问题?浏览过科普读物,深研过教材的学生会意识到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温室效应。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碳的存在对人们的生活是否弊大于利?随后,师生继续探究二氧化碳在生活中有哪些实际应用,比如做气体肥料、生产汽水、灭火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将之前的观点推翻,证明二氧化碳对人类的生活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教师通过各种看似充满矛盾论点的生活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将“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内涵融入生活化教学中。

(三)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根据证据来进行推理分析,证实一些结论。同时,学生能根据模型来分析某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原理,有效解决某些复杂的化学问题[3]。而在实际教学中,推理的过程主要通过语言交流来进行,并没有落实到位。如果实验缺乏数据的参考,不仅推理的过程会缺少说服力,初中生对这项化学核心素养的理解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对此,教师需要在生活化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验证推理和联想的学习过程。

例如,教师在讲解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时,可以为学生讲一个生活中的故事:我国某地有盐碱湖,生活在当地的农民习惯在湖中冬天撈碱、夏天晒盐,试问其原因。学生要想了解原因,可以先调查盐碱湖的成分,尝试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实验操作,模拟盐碱湖的环境,随后探究这些盐碱固体的溶解度,建构曲线模型。由此,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实验环境,并记录数据,完成推理分析、构建模型的学习过程,这对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大有裨益。

(四)注重创新,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提出有意义的化学问题,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实验并得出结论。此外,学生还要以实验结果作为研究学习的证据,敢于批判和质疑,不盲目相信无凭无据的言论[4]。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鲜少进行创新思考,而是将教材中规定的实验内容奉为“金科玉律”,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牢记于心。因为学生缺乏对这些实验步骤的改进意识,所以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成为其核心素养的短板。对此,教师需要在生活化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使学生积极将某些生活现象列为研究话题,进行深入的探究。

例如,在教授“蜡烛与其燃烧”的生活小实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研究如何添加辅助仪器,才能让这个实验的现象更为明显。例如,蜡烛火焰在燃烧时,如果运用常规的实验方式,我们就会在火焰上方罩上长颈漏斗,让燃烧过后的水蒸气冷凝在漏斗的内壁上。但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冷凝的效率明显较低。学生通过思考发现,若在漏斗的外壁上加盖一层冷毛巾,则可以降低漏斗表面的温度,加快水蒸气冷凝的速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充分改良了实验。由此可见,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打破传统实验模式的束缚,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

(五)注重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养成终身学习的优秀习惯,并做到坚信真理,积极关注化学学科的社会热点,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绿色化学等理念牢记于心。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只关注考试成绩。对化学知识能否应用于生活,或其对社会带来哪些帮助,师生一般不会在教学过程中多加关注。针对这个问题,化学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注重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通过适当的教学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使其勇于承担责任,依靠自己的努力,力所能及地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对这项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结合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教材中有关“环境污染”的内容来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某些化工厂大量燃烧煤炭的画面,让学生了解到煤炭等资源在燃烧消耗的过程中,会生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这些气体不仅对人类、动物、植物的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其汇集在大气之中,还会进一步形成具有腐蚀性的酸雨,对地面的建筑物和生物造成二次危害。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展示一些酸雨损毁环境的图片,或在下雨之后,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用pH试纸测量雨水的酸碱程度,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化工生产如果不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会对人类的生活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由此,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我做起,尽量防止环境污染程度的加深,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

结语

培养初中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是水滴石穿的过程。教师在落实生活化教学时,一定要保持耐心,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经过,及时改正不足之处,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借助生活元素,初中化学教学可以变得精彩纷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也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来简化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重点,巩固化学基础,为初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武艳云.生活化教学法提升初中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1(31):7-8.

[2]荣凤新,顾佳丽,丛晓雨.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4):297-298.

[3]续晓凤.基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活化问题教学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01):102.

[4]赵亚男.课堂教学生活化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升[J].新课程,2020(52):58.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初中化学核心素养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