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墨彩描金的传承与发展
2022-04-19韩志辉
韩志辉
(逢熙陶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景德镇,333000)
0 引言
墨彩描金初始于清朝康熙时期,于雍正、乾隆时期进入高峰期。而民国时期的周湘浦将墨彩描金加入古彩技法以及融合矾红彩,将墨彩描金带入到一个高峰阶段。墨彩描金是基于传统的墨彩创新出来的釉上彩装饰,但是其并不是单纯地在墨彩上描金。而是将两种工艺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新颖的装饰艺术。墨彩瓷多采用的是山水花鸟题材,而墨彩描金选择的多是工笔人物题材。墨彩描金的形成和发展与陶瓷产业的大环境有着直接影响,耿玉艺术家自身的创作情感、艺术修养、装饰技术有着密切关系。
1 墨彩描金的初创期——康熙时期
墨彩描金起源于清朝康熙时期,而景德镇墨彩瓷进入雍正、乾隆时期后逐渐进入到高峰期,这段时期的墨彩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清代的彩瓷是中国陶瓷发展历史当中的一个高峰时期,这个时期主要集中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时代。这段时期由于政治统治的稳定,平民百姓经济的富足,使得这个时期无论是古彩、粉彩还是墨彩,都出于高峰阶段。这个时期由于装饰材料的进步,原本釉下青花的蓝色被釉上蓝彩取代,更是在这个时期还出现了釉上黑彩。最早的墨彩装饰采用的正是五彩当中的黑料,这种单一色彩元素的装饰形式一度深受大众喜爱。当时的黑料仅仅是作为陶瓷装饰中的一环,其只是用来勾勒纹饰的轮廓、人物的须发、鸟类的羽毛以及书法题字。发展至康熙中后期,黑料更广泛的运用于陶瓷装饰之中,例如康熙五彩竹雀图茶壶(如图1),其就大面积采用黑料。其中像是竹叶纹、书法题字等都采用的是黑料。而像是画面中的竹雀、花卉中的红色、黄色只占据了极小的一部分。这种大面积的黑料使用,正是墨彩瓷出现的雏形。再到后来的康熙墨彩竹图诗句笔筒(如图2),墨彩真正作为一种独立的釉上装饰彩类出现。但是这个时期材料的缺陷,墨彩黑黑料与底釉结合的并不融洽,烧出来的黑料色彩暗淡无光极易脱落,这就使得需要采用古彩的上色方法,在墨彩黑料上罩雪白或者水料,以保障黑料能很好地附着于釉面上。康熙时期正是墨彩的初创期,所以这段时间墨彩瓷的产量很少。
图1 康熙五彩竹雀图茶壶
图2 康熙墨彩竹图诗句笔筒
2 墨彩描金的发展期——雍正、乾隆时期
雍正时期,釉上彩的色料较之于康熙时期有了一定的进步。这个时期的色料由最初的康熙五彩黑料改用珐琅彩中的黑料。而这个时期在雍正皇帝的支持下,制瓷人员成功的研制出了国产珐琅料,国产珐琅料的出现一改往日依赖进口西洋珐琅料的局面,使得材料解决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雍正时期的墨彩瓷数量明显增多,其中大部分是文房瓷。这个时期的墨彩瓷装饰题材以山水、花鸟等为主,人物比较稀少。但是人物题材多表现刀马人物、文人雅士等。例如墨彩人物故事图盘口瓶(如图3),其中描绘的是唐代诗人李白,人物故事则采用了李白醉酒的经典画面。而整个作品都是采用墨彩的装饰技法,其中以黑料以及红料作为唯二的色彩。人物的脸部、手部采用红彩,使得人物的刻划更加细腻具有神采。而其他部分则都是采用黑彩。墨彩描金所使用的红彩采用了矾红或是西赤等,矾红创烧于明朝成化年间,其一般与青花、五彩相结合出现,在粉彩中也有偶有出现,所以矾红其实还是用得比较普遍的。
图3 墨彩人物故事图盘口瓶
除此之外,这个时期的墨彩瓷还会装饰关于山水画的题材。在御窑厂出产的一些带有山水纹饰的文房瓷品中,其山石树木都采用了珠明料进行表现,珠明料烧出来颜色偏褐,达不到水墨黑色的效果,所以后来进口的德国艳黑一出现,就极大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而像是表现一些家居桌椅等物品时,就会采用矾红了。雍正、乾隆时期是清代海外贸易最为频密的时期。墨彩瓷也是在这个时期被推广向世界各地,这就使得一些带有西方风格的墨彩作品得以问世。而西方的审美情趣中,比较喜欢在装饰上添加金料,以显示物品的高贵。例如清乾隆墨彩描金“西蒙与伊菲金妮亚”瓷盘(如图4),就是采用了墨彩进行主纹饰的装饰,人物的肌肤采用的是矾红,再用金料进行边角的装饰,这样整体的感觉给人以雍容华贵的感觉。这种装饰形式与西方人对黄金的崇拜有着必然联系,并且在当时西方的素描也在盛行,这种以黑白灰为主的装饰方式与墨彩不谋而合。所以这种墨彩加描金的方式,正好符合西方人的审美情趣。所以西方绘画的透视关系,以及对色调明暗的处理对中国传统的绘画技艺有着深入的影响。
图4 “西蒙与伊菲金妮亚”瓷盘
雍正、乾隆时期是墨彩瓷发展的高峰阶段。从工艺、款式的角度来看,其装饰形式先进且新颖。从题材、器型上也有比较大的创新。而墨彩瓷从釉上彩装饰上脱颖而出,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装饰风格。墨彩描金的表现形式侧重于工笔画,色彩上则是用黑、红、金三色进行搭配。整体的风格精细、华丽。由于工笔花鸟、人物中的花瓣、花蕊、衣纹、头饰等都能采用金彩进行勾勒,使得画面中的特点更加突出。因此,墨彩描金是建立在墨彩的基础上,为了丰富画面的效果展现出来的独特工艺。其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墨彩风韵,但是却超越了传统墨彩的装饰形式,充分体现了古代陶瓷艺术家的智慧结晶。
3 墨彩描金的衰败期——清中、晚期
清朝后期由于国力衰落,使得墨彩描金也开始进入衰败期。从整体的市场销售情况,以及工艺的质量上来看,墨彩描金都在走下坡路。嘉庆之后,墨彩描金所绘制的内容基本仿照康雍乾三朝,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创新上也远不及以前。时至道光之后,清政府腐败无能,社会动荡不安。所烧制的墨彩描金瓷在题材的选择上也开始倾向于表达社会隐患。鸦片战争爆发后,陶瓷的工艺水平日渐衰落。这个时期的陶瓷制瓷工艺较之于康雍乾时期粗糙,画风也单调古板,没有特点。这样使得墨彩描金在质量上有着巨大影响,远不及盛世时期。
而在销量上,清朝整体的国力萎靡不振,使得整个陶瓷市场行情衰败。康雍乾时期,清朝主要的外貌输出就是茶叶和瓷器。这个时期从事陶瓷相关行业的从业人数将近十万,民窑更是多达百余座,可谓是陶瓷最为鼎盛的发展阶段。但是由于墨彩描金的工艺限制,使得在市场占有率上稍逊于粉彩、古彩以及珐琅彩等釉上彩瓷器。清朝末期,国家动荡。百姓也没有闲情雅致生产制作陶瓷,满足自身审美需求。大量的窑口关闭,相关的从业人员不得不转行。加之战乱,导致整个陶瓷行业迎来了最为衰败的时期。据悉,咸丰时期之后,景德镇民窑基本上不再生产墨彩描金瓷。更糟糕的是,陶瓷的主要制瓷技术已被西方人掌握,所以当初对中国陶瓷的依赖以不再强烈。欧洲各个国家纷纷开始制瓷,这对中国的陶瓷海外市场无疑是巨大打击,这对本就不景气的中国陶瓷行业无疑是雪上加霜。这个时期墨彩描金因为长时间的停烧,久而久之这门独特的陶瓷装饰技法也就失传了。
4 墨彩描金的复兴期——民国时期
墨彩描金失传了一段时期时候,进入民国时期又开始烧制。周湘浦先生率先在民国时期还原墨彩描金技法。先生本身就有深厚的古彩功底,在其后来绘制的墨彩描金中也加入了古彩的装饰技法。周湘浦在这个时期还原墨彩描金难度不小,克服了几个重要困难。其一便是当时生产生活比较困难,陶瓷的烧造都是以小作坊的形式出现。加之信息交流不通畅,也没有师傅手把手言传身教。再者一些陶瓷的色料经过长时间的停烧也失传了。唯一能够还原的只能靠老一辈艺术家凭借记忆进行,有些色料直至现在也没有能够还原出来。例如粉料,就是一种介于珠明料与艳黑之中的一种黑色颜料。珠明料需要覆盖雪白或是透明色才能固定于瓷胎之上,而粉料则并不是一定需要罩颜色。这种粉料在工艺上比珠明料要简单,又能够表现出更为浓艳的黑色,是一种失传的颜色。最后就是金料烧制难度比较大,价格也更为高昂,成本极高。金料也是不能直接画在瓷器之上,需要先讲画好的瓷器初烧一次。然后在画面上加金彩,这种金料的烧制也是一种新的考验。烧制多了瓷器有烧裂的风险,从风险以及工艺的角度来说更加费时费力,稍微出现一点问题都会前功尽弃。
墨彩描金装饰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之后,逐渐克服了相关问题,最终还原出当初的艺术效果。新中国时期,国家经济实现腾飞,并且国家更加大力扶持传统文化。所以国家成立了国营景德镇瓷厂,在这种大集体的生产模式下,艺术家纷纷将自己的技术奉献给集体,奉献给国家。这就给艺人们的技术交流提供了空间,这段时间艺术家相互学习绘瓷技法,互相取长补短。墨彩描金的绘制艺术家们在创作的过程中精益求精,每个细节都务求完美。使得这个的墨彩描金作品整体大气美观,端庄华丽。
5 结语
墨彩描金是一门传统的陶瓷装饰技法,也是众多陶瓷装饰技法中比较富有代表性的一种,值得大家深入的了解与研究。墨彩描金经过三百余年的发展,其不仅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也能够展现出中国陶瓷工艺的高超技艺与文化底蕴。在工艺上,墨彩描金追求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装饰技法上注重工笔写实。在画面上,墨彩描金追求线条的韵律,勾勒出形象生动的精美图案。在色彩上充分运用红、黑、金三色。重在突出色调的层次,展现独特的美感。墨彩描金工艺耗时巨大,成本也高。直至今天从事墨彩描金的相关人员寥寥可数,市场上的相关作品也不急粉彩、新彩等。所以,为了振兴墨彩描金装饰技法,更需要广大艺术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