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医院校中医教育的现状调查及改革模式浅析*

2022-04-19张浩琳张家诚辛喜艳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西医医学生中医药

张浩琳 张家诚 辛喜艳李 东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医科,北京 100191)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医学传承宝库,在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中西医结合来到重要的发展阶段。2020 年12 月,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及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再次强调要完善“西学中”制度,重视西医院校的中医教育[1]。然而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因为西医院校的医学生以接受西方医学理论体系教育为主,其虽对中医认可程度高,学习兴趣强,但仍然难以全面地消化中医理论。同时中医教育的课时十分有限,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培养西医学生了解中医,运用中医,更好地应用中医为健康事业做出贡献,成为目前的重要课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医科是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医教育的重要部分,为了多层次,多角度地了解中医教育在西医院校中的现状,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方向的145 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提出改革意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北京大学医学部为主的西医院校学生145 名为调查对象。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及学历。

1.2 研究方法 对145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参考既往文献及实际情况[2],咨询相关教师及学生意见,设计了自填式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师素质、课程开设的时间和考核方式及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建议等方面,分析部分包括12 个条目,前10 个条目包括对中医的认可程度、接受中医教育程度及兴趣方向等问题,均为选择题,后2 个条目为开放式填空题,补充说明其对中医学习的期望知识及建议。调查问卷均由学生无记名完成填写。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 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2.0 软件,对一般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全距)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收回问卷145 份,有效问卷145 份,应答率100%。其中男生共44 名,女生共101 名;年龄18~25 岁者82 名,25~30 岁者26 名,大于30 岁者37名;学历为本科86 名,硕士研究生22 名,博士研究生37 名。见表1。

表1 145 名学生一般资料

2.2 中医普及程度 调查显示,83.45%(121/145)的学生对中医学感兴趣。59.31%(86/145)的学生接受过针灸治疗,46.21%(67/145)的学生接受过推拿治疗,53.10%(77/145)的学生接受过刮痧治疗,58.62%(85/145)的学生接受过拔罐治疗,74.48%(108/145)的学生接受过中草药治疗。

2.3 教学内容 调查显示,64.83%(94/145)的学生系统学习过中医。参与中医培训方式中接受正规院校中医课程的有54.48%(79/145),自学者有23.45%(34/145),受网络培训者有15.86%(23/145),临床跟师学习者有15.17%(22/145)。40.00%(58/145)的学生对针灸学最感兴趣,24.14%(35/145)的学生对中药学最感兴趣,6.21%(9/145)的学生对中医古籍最感兴趣。

2.4 教师素质 调查显示,71.03%(103/145)的学生希望中医临床医生授课,15.17%(22/145)的学生希望中医科研工作者授课,12.41%(18/145)的学生希望中医药大学毕业生授课。

2.5 课程开设时间及考核方式 调查显示,66.90%(97/145)的学生认为中医课程每周2~4 学时合适,16.55%(24/145)的学生认为5~6 学时合适,16.55%(24/145)的学生认为6 学时以上合适。有93.10%(135/145)的学生认为应当增加中医临床见习时间,并有39.31%(57/145)的学生认为14 d 以上的临床见习时间最合适。对考核方式的期望调查显示,63.45%(92/145)的学生选择临床操作,56.55%(82/145)的学生选择阶段考核,44.83%(65/145)的学生选择出勤率,44.14%(64/145)的学生选择期末考试,27.59%(40/145)的学生选择撰写中医类文章。

2.6 中医学习建议 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建议要理论结合临床实践教学,同时建议教材选用上经典和实际相结合,加强中医的实用性教学,如药膳茶饮、针灸推拿的穴位运用,刮痧拔罐等操作技能等,亦有部分学生认为可以着重推广宣传中医养生知识,更好地理解药食同源、起居养生等概念。同时,大部分学生建议增加中医的教学模式,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增加网络、视频、科普、师承、临床见习等学习方式,让学生能更深入全面地了解中医。并且建议增加中医学习内容的多面性,如增加科普知识,一些特色的医案分享,中药种植的直接体会,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等,以便能全方位、多层次地了解中医的理论,临床和现代科学研究进展。

3 讨论

在西医院校进行中医教育,使得医学生们对中医理念及技能有了基本的认知,并培养其对中医药知识的浓厚兴趣,以期更好运用中西医2 种诊疗方法服务患者。2020 年12 月,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及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足见在西医院校医学生中对中医知识普及的重视。然而经调查,目前的中医教育尚未能很好满足学生需求,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改革意见。

由问卷结果可知,仅有64.83%(94/145)的学生系统学习过中医,其中54.48%(79/145)的学生都是以接受课堂教授的方法获取中医药知识,其余皆是通过自学、网络培训等方式学习。考虑到学院设置的课堂学时有限,有学者认为[3],虽然学生们对中医药兴趣高,但仅凭课堂学习很难对中医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孙思邈在《论大医习业》中要求:“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又需涉猎群书”,周学海的《读医随笔》中亦说:“是从脚踏实地,真积历久而得,非从超颖顿悟,浮光略响而来”,中医学习之路上时间跟精力的花费必不可少,这就要求中医教育提供更完善、更专业的课外学习资源。比如中医慕课平台的搭建,凭借互联网的优势,中医在线慕课可以同时容纳大量学生,并与新颖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利用“翻转课堂”等方法充分激励学生学习热情[4]。同时线上资源也可提供回看、倍速、讨论等内容,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除此之外,西医院校的中医教育往往是大班课,难以匹配个性化的学习路径。结果显示,40.00%(58/145)的学生对针灸学感兴趣,24.14%(35/145)的学生对中药学感兴趣,6.21%(9/145)的学生对中医古籍感兴趣。中医各家学派都有其独特的辨证论治、选方纳药的风格,而中医传承教育的一大特色就是“跟师”,有71.03%(103/145)的学生希望中医临床医生授课,为了充分考虑学生兴趣,并让更多医学生能更深层次体会中医之特点,应当考虑提供机会使西医院校的医学生也能在课余时间临床见习,近距离体会中医诊疗实践。结果显示,有93.1%(135/145)的学生认为应当增加中医临床见习时间,并有39.31%(57/145)的学生认为14 d 以上的临床见习时间最合适。在之后的临床见习设置中,应优化中医科见习配置,利用有限的时间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

中医学有着种类繁多的特色治疗手段,如针灸、拔罐、推拿、膏滋、耳穴等,其见效迅速,疗效显著,能提高体验者对中医治疗的信心。所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应当将特色实践技能的教学作为重要内容,避免课程流于形式,失去活力,同时也要注重中医基础理论的渗入式讲解。对于授课教师而言,使用现代科学的语言体系,基本解释中医治疗方法很有必要。如有学者认为[5],教授针灸治疗学时,若单纯使用经络理论讲解,学生可能会似懂非懂,产生怀疑,这是由其长期接受的西方医学体系教育所决定的,所以教师或可从神经系统、代谢等角度解释,方能提高学生的认同感。程钟龄的《医学心悟》中说:“知其浅而不知其深,犹未知也;知其偏而不知其全,犹未知也”,对中医特色治疗除了应当教授基本操作外,还应积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进而使其主动掌握各类知识。在临床中,学生们对中医药相关接触最多的是中成药,故在问卷调查中都希望多了解相关知识。中成药脱胎于汤药、丸散剂等,治疗说明上除了具体主治病名外,常标明具体证型,而这也是临床西医忽视的一点。辨证论治是中医药诊疗的基本原则,帮助学生认识并基本掌握辨证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其实际运用的能力。

综上所述,结合西医院校课程设置情况及中医教育特点,为了更好满足医学生们对中医药的认知需求,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增加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同时运用PBL、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重视中医实践技能的讲解,切实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猜你喜欢

西医医学生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减肥与断食晚餐认识的比较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两手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