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脾消积方治疗晚期大肠癌临床观察*

2022-04-19楚瑞阁吴辉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毒副大肠癌健脾

徐 婷 楚瑞阁 吴辉渊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江西 南昌 330006)

有相关流行病学显示,近几年,癌症的发病率以及病死率已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而在各种癌症中,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高居第3 位(10.2%),病死率居第2 位(9.2%),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命健康[1],结直肠癌在早期发病通常较为隐匿,发病时通常已是晚期,此时,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手术机会。现如今有化疗、靶向、免疫等作为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案,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但与之并存的是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反复化疗会加重胃黏膜的损伤,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2],同时,高昂的费用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使得治疗难度进一步增大[3],总体来说,治疗效果往往不尽人意。随着近年来,对于传统中医学的不断挖掘,中医已成为临床治疗肿瘤的新的突破点,中医治疗往往从人体整体出发,重视辨证施治。在扶助正气、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等方面已崭露头角[4]。本研究以晚期大肠癌患者临床疗效评价、中医证候、生活质量、肿瘤标志物、免疫指标作为观察指标,系统评价健脾消积方对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就诊的晚期大肠癌6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1∶1 随机分为2 组。对照组30 例患者中男18 例,女12 例;年龄45~78 岁,平均(61.5±8.4)岁;结肠癌19 例,直肠癌11 例;TNM 分期:Ⅲ7 例,Ⅳ23 例。治疗组30 例患者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龄43~79 岁,平均(58.2±10.2)岁;结肠癌20 例,直肠癌10 例;TNM 分期:Ⅲ6 例,Ⅳ24 例。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1)符合2009 年《实用内科学》[5]中大肠癌的诊断标准;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晚期大肠癌,且至少有1 个可测量病灶;其分期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国际抗癌联盟(UICC)大肠癌TNM 分期系统(7 版)[6]。(2)KPS 评分≥60 分,预计生存期≥3 个月,年龄≥18 岁。(3)结合临床经验,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中脾虚湿热证辨证标准。主症:乏力、纳差、腹胀、大便不畅,舌体胖大有齿痕、苔黄腻,脉滑或濡等。

1.3 排除标准(1)有化疗禁忌证者。(2)合并心脑血管、肝肾、造血或精神系统等严重疾病者。(3)化疗期间出现不能耐受的严重不良反应。(4)观察期间病情恶化,并不能继续接受化疗者。(5)治疗期间又接受靶向、放疗等治疗者。

1.4 治疗方法 2 组化疗前均可常规使用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止吐,化疗期间出现Ⅲ、Ⅳ度骨髓抑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等对症处理。

1.4.1 对照组 采用单纯化疗。化疗方案根据大肠癌NCCN 最新指南采用常用的XELOX、单药卡培他滨片方案进行化疗,具体方案如下:XELOX 方案[奥沙利铂[厂家: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J20150117)130 mg/m2静脉滴注第1 天,卡培他滨片(厂家:罗氏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73024)1000 mg/m2,每天2 次,口服第1~14 天,每21 d 为1 个周期];单药卡培他滨片1250 mg/m2,每天2 次,口服第1~14 天,每21 d 为1 个周期。共治疗4 个周期。

1.4.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加用中药健脾消积方,方由黄芪30 g,白术10 g,茯苓10 g,党参20 g,炙甘草3 g,陈皮6 g,鳖甲15 g,柴胡10 g,炒枳实10 g,白芍10 g,山慈菇30 g,白花蛇舌草30 g,绿梅花10 g,野葡萄藤15 g,藤梨根15 g 组成。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加减:如恶心呕吐加姜半夏;腹泻/便溏加芡实;便秘加熟地黄;腹痛加延胡索;白细胞低加鸡血藤等。每日1 剂,水煎,日2 次。共治疗4 个周期。

1.5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1.5.1 近期临床疗效的评价 依据WHO 的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的评价。完全缓解:肿瘤消失并持续1 个月以上;部分缓解:肿瘤2 个最大垂直直径乘积缩小≥50%,并持续1 个月以上;稳定:肿瘤2 个最大垂直直径乘积缩小<50%,或增大≤25%,并持续1 个月以上;恶化:肿瘤2 个最大垂直直径乘积增大>25%,或有新的病灶出现。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1.5.2 生活质量 治疗前后观察生活质量评分(KPS),按Karnofsky 标准进行评估。观察评分标准如下:正常无疾病表现,计100 分;能正常活动、有轻微症状,计90分;勉强正常活动、有某些症状,计80 分;生活能自理、但不能胜任正常工作,计70 分;有时需要他人帮助、生活基本自理,计60 分。提高:治疗后分值提高10 分或以上;降低:治疗后分值减少10 分或以上;稳定:治疗后分值增加,或减少小于10 分。

1.5.3 中医证候 观察并记录患者出现的神疲乏力、懒言、气短、纳差、腹胀、排便不畅等与结直肠癌相关的症状以及舌脉象、体质量,症状分级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进行,并按无、轻、中、重分别计0、1、2、3 分。

1.5.4 不良反应 根据WHO 急性和亚急性毒副反应的表现和分度标准[8]评定不良反应。

1.5.5 肿瘤标志物及免疫功能 观察2 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 等)及免疫功能(T 淋巴细胞亚群:测血清CD3+、CD4+、CD8+水平)。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х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 秩和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治疗12 周后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67%(20/30),高于对照组的46.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 组晚期大肠癌患者治疗12 周后疗效比较

2.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2 组晚期大肠癌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表2 2 组晚期大肠癌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 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2 组晚期大肠癌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

2.4 2 组患者治疗前后CEA、CA19-9、CA72-4比较2组血清CEA 和CA19-9 以及CA72-4 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2 组晚期大肠癌患者治疗前后CEA、CA19-9、CA72-4 比较()

表4 2 组晚期大肠癌患者治疗前后CEA、CA19-9、CA72-4 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P<0.05。

2.5 2 组患者治疗前后CD3+、CD4+、CD8+、CD4+/CD8+比较 治疗组CD3+、CD4+、CD4+/CD8+水平均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5。

表5 2 组晚期大肠癌患者治疗前后CD3+、CD4+、CD8+、CD4+/CD8+比较()

表5 2 组晚期大肠癌患者治疗前后CD3+、CD4+、CD8+、CD4+/CD8+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P<0.05。

2.6 2 组患者毒副反应比较 对照组胃肠道反应6 例,骨髓抑制4 例,神经毒性8 例,手足综合征3 例,毒副反应发生率为70.00%(21/30);治疗组胃肠道反应3 例,骨髓抑制3 例,神经毒性4 性,手足综合征2 例,毒副反应发生率40.00%(12/30)。其中治疗组症状相对较轻,予以对症处理后好转。治疗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

3 讨论

大肠癌在中医学中无明确病名,可从临床症状推测出,属于“传舍”“锁肛痔”“积聚”等相关疾病[9],病位在肠,处于下焦,其发病与脾胃密切相关,患者平素脾胃虚弱,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脾胃虚弱,邪气逢虚处而驻。加之饮食无度,伤及脾胃,致脾气虚弱,大肠为六腑,泄而不藏,实而不能满,此过程受人体一身之气所控,脾胃与大肠毗邻,最易受脾胃之气影响,脾气下传,推动大肠,促进体内废物的排泄,若脾气不及,则易藏污纳垢,易生痰湿;现代社会,人情冷漠,情志抑郁,肝气不舒,气滞于胃肠,血脉瘀而不行,脉络瘀阻;积之始生,得寒乃生,人常受外感风寒之邪而不自知,久之寒邪入里成积[10];大肠位居下焦,更易成诸邪聚集之所,气滞、血瘀、痰凝,日久形成积聚于肠,终而成积[11],发为肠癌。与此同时,肠癌患者本就正气不足,气血虚衰,加之化疗、放疗等方法,药毒之邪,不宜小觑,若治疗不当,更是雪上加霜。在临床工作中,通过中医药的参与,减少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12]。

本研究中,治疗12 周后,治疗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 <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生活质量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CEA、CA19-9、CA72-4 是常用的肿瘤标志物,与恶性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可用于结肠癌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13]。2 组血清CEA 和CA19-9 以及CA72-4 水平较治疗前均减低(P <0.05),治疗组减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 <0.05)。治疗组CD3+、CD4+、CD4+/CD8+水平均有所上升(P <0.05);治疗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分析其原因,在于健脾消积方有扶助正气、抗癌散结的功效。健脾消积方为名中医郭红飞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经验方。郭红飞为江西省中医肿瘤学科带头人,从事肿瘤临床工作30 余载,对中医治疗大肠癌颇有建树。他认为脾虚湿热是大肠癌的关键病机,认为该病病位在肠,病本在脾,以本虚标实为特点。本虚为脾虚,标实为湿热毒邪聚结。故主张以“健脾化湿,解毒散结”为主的治疗方法。健脾消积方中重用补气之要药黄芪,以其为君药,有相关药理学显示,黄芪多糖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以遏制肿瘤[14]。白术、党参为佐药,俱以调补肺脾之气。茯苓利水渗湿、炙甘草调胃和中、陈皮健脾化痰、鳖甲软坚散结、潜阳入阴。柴胡调达内外之枢,引药入内,引邪外出。炒枳实顺气消脾,白芍养阴止痛,山慈菇、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散结,绿梅花舒肝和胃化痰,野葡萄藤、藤梨根清热利湿消肿。纵观全方,虚实兼顾,标本兼治,诸药合奏,各药分工明确且相互协同为用,行健脾消积、扶正消瘤之效,

综上所述,从此次临床研究中发现,健脾消积方联合化疗应用于临床大肠癌的治疗中,可以控制肿瘤的进展,能够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减轻由化疗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调控肿瘤标志物表达,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晚期大肠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猜你喜欢

毒副大肠癌健脾
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的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同步化疗治疗老年食管癌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分析
大剂量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副反应分析
胃癌术后辅助放化疗毒副反应与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第十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暨第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肝转移多学科和分子靶向论坛暨第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微创论坛邀请函
胸苷酸合成酶变化与结直肠癌5-氟尿嘧啶化疗敏感性及毒副反应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