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机械通气早期口腔滴注初乳的效果研究

2022-04-19覃渺淇

今日健康 2022年5期
关键词:经口初乳胎龄

覃渺淇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00

低出生体重儿(low birth weight infant,LBWI)的各系统器官均未发育完全,早期需要依靠机械通气维持生命[1]。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LBWI早产儿的存活率有所升高,但其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发生营养不耐受,对机体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因此,如何改善LBWI早产儿的喂养情况,成为临床相关工作者重点探索的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初乳对于新生儿的价值得到临床的广泛认可。初乳口腔滴注是一种口腔免疫治疗方法,由于初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活性物质及细胞因子,可与口咽部﹑消化道的相关淋巴组织相互作用,促进消化系统的成熟,改善喂养情况[2]。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口腔滴注初乳在LBWI早产儿机械通气早期的应用效果,对新生儿科接收的30例早产儿进行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20.06~2021.06本院新生儿科接收的30例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进行研究,根据抽签法进行分组,包括试验组﹑参照组各15例。纳入标准:①胎龄<32周;②体重<1500g;③出生后24h由产科转入新生儿科;④均行机械通气治疗;⑤均采取纯母乳喂养,且初乳均来自于母亲;⑥监护人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相关疾病,不适宜采取肠道喂养者,包括消化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代谢病等;②有宫内感染史;③有宫内窒息史;④入科时动脉血pH<6.8;⑤有母乳喂养禁忌证;⑥母亲有传染病。

1.2 方法

试验组:初乳口腔滴注,于出生后24h内开始进行。(1)初乳均来自于母亲,由责任护士与上级护士对取得的初乳进行双人核对,确保信息无误。对患儿的口腔进行清洁,必要时吸痰;日常使用生理盐水棉签进行口腔护理。使用规格为1mL的一次性无菌口服液滴管抽取母乳0.2mL,于室温下静置大约50min后,沿早产儿的一侧口角将滴管送入其口中,头端指向早产儿口咽部,匀速缓慢推注0.1mL(约7滴);两滴间隔15~20s,于2min内推注完毕。一侧结束后以相同方法于另一侧口角进行推注。每4h滴注1次,持续5d。(2)后遵医嘱行肠内营养支持(与初乳滴注同步进行):早期喂养量为1mL/kg,2~3h喂养1次,持续4d;后逐渐增加耐力,每次增加15~25mL(kg·d);奶量加至80mL时需增加母乳强化剂,直至全量喂养150~160mL(kg·d)。在初乳滴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早产儿有无出现恶心﹑呕吐﹑血氧饱和度下降﹑心动过缓等症状。

参照组:使用生理盐水棉签进行日常口腔护理,初乳仅用于胃肠内营养支持,方案与试验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以喂养状况﹑时间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完成对喂养效果的评价。(1)喂养状况:主要从达到全肠内营养胎龄﹑出现吸吮动作胎龄﹑开始经口喂养胎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4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达到全肠内营养胎龄的标准为全胃肠道营养为经口喂养,且达到每日140mL/kg;开始经口喂养胎龄的标准为早产儿首次经奶瓶吸吮5mL以上母乳[3];(2)时间指标:主要从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2个方面进行评价,由电子信息系统自动生成,进行统计;(3)并发症:观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败血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 1 一般资料比较 [n=15,(χ2±s)]

2.2 喂养状况比较

两组全肠内营养胎龄﹑出现吸吮动作胎龄﹑开始经口喂养胎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 2 喂养状况比较 [n=15,(χ2±s)]

2.3 时间指标比较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 3 时间指标比较 [n=15,(χ2±s),d]

2.4 并发症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3%,参照组为53.3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并发症比较 [n=15,例(%)]

3 讨论

由于LBWI早产儿胎龄小﹑体重轻,先天发育不完善,出生早期易出现较多的并发症,且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全,胃动力﹑小肠及结肠动力低下,胃肠激素分泌不足,吸吮及吞咽功能差,胃排空延迟,易出现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情况;加之机械通气﹑抗生素治疗﹑肠外营养支持﹑侵入性操作等一系列的医疗干预措施会加剧喂养不耐受的发生,长期无法建立有效的肠内营养,不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导致院内生长发育迟缓[4]。

在相关研究中,认为初乳中富含多种免疫物质及细胞因子,如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乳铁蛋白﹑生长因子及其他保护性因子,可活化消化液﹑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肠道成熟,帮助早产儿快速建立肠内营养,有利于促进喂养进程,并减少喂养并发症的发生[5]。专家指出,初乳应尽量经口腔途径给予[6]。而实际情况中LBWI早产儿多因机械通气﹑吸吮及吞咽功能差等因素的影响而行管饲喂养,导致初乳的最大保护作用受到限制。鉴于此,本研究采取口腔滴注初乳的形式,结果发现该组全肠内营养胎龄﹑出现吸吮动作胎龄﹑开始经口喂养胎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均早于常规肠内喂养组,说明口腔滴注初乳可促进早产儿的喂养进程。经口腔给予初乳,可与口咽部的淋巴组织相作用调节免疫反应;初乳中的乳铁蛋白﹑酶类等可经黏膜吸收,对细菌定值产生影响,提升免疫力;部分初乳经早产儿吞咽进入消化道,可参与消化道的免疫反应,促进胃肠发育,从而缩短喂养进程[7]。在既往研究中,发现口腔滴注初乳可缩短全肠内营养胎龄﹑出现吸吮动作胎龄﹑开始经口喂养胎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缩短喂养进程[8]。本研究还发现口腔滴注初乳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肠内喂养组,说明口腔滴注初乳可促进早产儿病情的恢复。口腔滴注初乳可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有利于控制病情,促进恢复。本研究还发现口腔滴注初乳组NEC﹑VAP﹑BPD﹑败血症总发生率为33.33%,与常规肠内喂养组的53.3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这与李育梅[9]等人的研究存在差异。该研究中发现口腔滴注初乳可将并发症发生率由58.49%降低至35.29%,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说明该方式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分析该研究与本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与选取的样本量大小﹑选取的早产儿胎龄等有关,故今后还需做进一步的探索。

综上所述,在LBWI早产儿机械通气早期进行口腔滴注初乳可促进喂养进程﹑促进病情恢复,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猜你喜欢

经口初乳胎龄
基于品管圈的多学科联合干预策略在早产儿初乳喂养中的应用
经口内镜联合颈外超声穿刺注水定位成功取出颈深部异物1例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经口不切开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犊牛饲喂初乳好处多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