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2022-04-19农彩英

今日健康 2022年5期
关键词:脑出血入院实验组

农彩英

南宁市第六人民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03

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国民饮食习惯的转变,急性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威胁国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对于该疾病患者抢救的抢救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课题[1]。急性脑出血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该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及致残率,有数据显示该疾病的致死率高达30-40%[2]。该疾病是一种非创伤性脑血管破裂,其发病原因主要与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病相关,该疾病发病突然且多数患者发病后会很快进入危急阶段,故该疾病的治疗及抢救需在短时间内进行,一旦错过黄金时期,患者生命安全将受到巨大威胁[3]。伴随着我国医疗救治系统的完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临床应用越发广泛吗,已经成为急性脑出血等危重疾病最有力的安全保障[4]。鉴于此,本次研究甄选出84例样本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回顾性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病例,甄选出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是否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进行分组(实验组﹑对照组),42例/组。其中对照组男30例﹑女12例,平均年龄40-60(51.25±6.96)岁,其中内囊出血12例﹑基底节出血18﹑丘脑出血8例﹑其他4例;实验组男31例﹑女11例,平均年龄40-60(51.35±6.94)岁,其中内囊出血11例﹑基底节出血19﹑丘脑出血9例﹑其他3例。数据差异小(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均相关诊断确诊为急性脑出血;(2)相关资料可满足本次研究需求;(3)纳入样本均为抢救成功者。

排除标准:发病时间超出24小时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未接受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均在家属及救护车的运送下直接进入医院进行急救治疗,入院后最快完成相关检查再接受对症治疗。

实验组患者接受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如下:(1)院前急救护理团队干预:团队成员由经验丰富的急诊科护士﹑医生﹑司机组成,在接收患者的急救讯号后,立即规划好路线,给予患者最快的急救服务。(2)线上急救服务:院前急救护理团队在接收到急救讯号后,通过电话的方式对患者的情况作出初步判断,结合临床相关急救知识,嘱咐患者家属或周围人员保持镇定,切勿随意移动患者躯体,若患者出现严重昏迷,指导其对将患者头部转向一侧并清理口腔异物。(3)实地急救的实施:首先院前急救护理团队抵达现场后应尽快给予患者相关初步检查,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其次护理人员尽快使用静脉针为患者打开静脉通道,当发现患者颅内压异常增高时,应立即给予其甘露醇降颅压治疗;再次继续检查患者口腔是否留有异物,若存在堵塞应立即清除;最后若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情况应立即给予其辅助呼吸治疗,保证患者呼吸顺畅。(4)严格的转运:待患者基本情况得到稳定后,对患者实施转运,移动患者时应尽可能保证患者头部与肢体处于同一水平面;转运过程安排护理人员稳定患者头部,减少颈部及头部的晃动;同时转运途中继续对患者各项体征进行检测,若患者出现异常体征,及时给予对症处理。(5)医院救治:送治医院采取就近原则,以最快速度联系医院急诊科,并通知其立刻建立绿色急救通道为患者安排急诊抢救。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相关抢救时效指标,包括初步救治时间﹑检查时间﹑急诊停留时间﹑住院时间。

(2)对比两组时段脑出血(GOS)评分[5]。评分标准:总共分为五分,分高则提示预后状态较好。

(3)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呼吸衰竭﹑心脏停止搏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枢性高热。

(4)分别于治入院时及入院治疗两周后,根据神经缺损程度量表[6](NIHSS)评估,评分标准:总分0-42﹑<4为轻度﹑5-15中度﹑15-20中重度﹑>20分重度,分高则提示神经功能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х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抢救时效指标

实验组初步救治时间﹑检查时间﹑急诊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抢救时效指标对比(n=42,±s)

表1 两组抢救时效指标对比(n=42,±s)

组别 初步救治时间(min)检查时间(min)急诊停留时间(min)住院时间(d)对照组 25.67±2.86 51.23±5.67 64.23±6.88 22.68±3.14实验组 19.65±2.35 40.29±4.97 55.27±5.97 17.58±2.57 t 10.540 9.403 6.375 8.146 P 0.001 0.001 0.001 0.001

2.2 比较两组各时段脑出血(GOS)评分

两组入院时脑出血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入院治疗两周后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各时段GOS评分对比[n=42,±s,(分)]

表2 两组各时段GOS评分对比[n=42,±s,(分)]

?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7.14%﹑23.81%,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对比(n=42,例)

2.4 比较两组各时段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

两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入院治疗两周后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各时段NIHSS评分对比[n=42,±s,(分)]

表4 两组各时段NIHSS评分对比[n=42,±s,(分)]

组别 入院时 入院治疗两周对照组 21.17±2.55 17.68±2.04实验组 21.21±2.57 13.25±1.75 t 0.076 10.682 P 0.940 0.001

3.讨论

急性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群常发疾病,该疾病病情发展迅速﹑发作突然,多数患者在发病后10分钟内即可陷入昏迷﹑下肢出现瘫痪,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死亡,故对于该疾病患者尽快接受临床治疗干预具有重要意义[7]。

数据显示该疾病的预后与抢救时间密切相关,在患者发病后的短时间内进行有效的抢救措施能有效挽救患者生命,该疾病患者发病6小时内进行手术治疗干预能有效改善预后,提升患者存活率及术后生活质量[8]。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基础卫生保健方面也取得了巨大进步,目前已形成较完善的急救管理系统,在抢救危重病患者生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9]。本次研究结果如下:实验组初步救治时间﹑检查时间﹑急诊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入院时脑出血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入院治疗两周后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7.14%﹑23.81%;两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入院治疗两周后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项数据产生差异原因在于,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即在危重病患者入院治疗前实施的初步护理及抢救,其中院前急救护理团队的建立能为患者提供最具经验的抢救及护理;线上急救服务能减少家属医疗知识缺乏对患者造成继发性损伤,为后期治疗的实施施建立了良好的基础;实地救治的实施能最快帮助患者摆脱死亡威胁,为后续治疗的开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转运的规范化操作能有效避免体位的转变给患者颅脑带来的损伤;就近送院治疗及绿色通道的建立能最大程度上提升治疗效率[10]。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抢救具有重要意义,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降低脑出血患者的伤残率和病死率,保障了患者生命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脑出血入院实验组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作文门诊室
作文门诊室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