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园·校」科学开展幼小衔接
2022-04-19孙晓昕深圳市坪山区第一幼教集团
◆孙晓昕 深圳市坪山区第一幼教集团
现阶段,幼小衔接问题深受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家庭、幼儿园、小学学校都应该充分考虑该过程,探究如何才能做到科学衔接,让幼儿在入学以后能够适应小学生活,并顺利实现健康成长,完成义务教育。从当前幼小衔接的实践过程来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幼儿园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学习习惯、个人兴趣以及适应能力等,造成在幼小衔接期间,只是偏重于小学层面知识而忽视幼儿园的局面。按照《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必须实现“小幼协同、科学衔接”的目标,综合相关教育资源优势,为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一、基于“家·园·校”开展幼小衔接时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学前教育层面来讲,由于各个幼儿园发展状况存在差异,公办和民办的幼儿园可能在实际教育期间具有明显区别,这种情况的出现会形成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趋势。其次,相对于幼儿园教育时期,在小学教育阶段展现出来的是应试教育,如果幼儿园只是从这一层面来考虑,就容易在幼小之间形成单向的应试教育压力。再者,在实现幼小衔接期间,缺乏相对应的监管和保障举措,虽然当前也在积极提倡要保证家长、幼儿园和学校开展幼小科学衔接,但是该衔接工作很大程度上只是浮于表面,总体上表面化较为严重。最后,在执行阶段,家长可能会受到幼小衔接问题的干扰,如果不能深层次理解“双向衔接”的重要性,也会形成孤立化态势,不利于幼小科学衔接过程的开展。面对上述状况,就应该积极有效建立起幼小衔接的联动机制,确保家长、幼儿园和学校在衔接期间应该承担的职责,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全面解决科学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有效凝聚成合力的情况下,让幼小科学衔接过程得以实现。
二、基于“家·园·校”开展幼小科学衔接的对策
(一)突破间隔阻碍,形成合作机制
幼小衔接作为幼儿园每年需要组织的重要工作内容,实践表明,不少幼儿园衔接时方法比较固定,这也反映出幼小衔接受到限制的一面。针对民办和公办幼儿园来讲,在特定区域内通常民办园更多一些,因此,为了保证同步实施,缩小不同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方面的差异,可以利用示范引领机制,借助片区协作的方式,例如,以公办园开展带动区域民办园共同实施的方法,深入研究与幼小衔接活动相关的项目内容。在实践期间,通过让幼儿参与活动来增强他们的任务意识,为顺利过渡到小学奠定基础。此外,在倡导家园协作的基础上,有助于培养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值得注意的是,在确定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时,要体现出能够促进“幼小有效衔接”的目标。不可否认的是,幼儿园与小学在进行教育期间,其教育方法、理念、评价方法和课程内容均存在差别,为了保证幼小科学衔接,就需要幼儿园和小学的共同努力,所以两者要借助形成合作的方法去提升衔接的质量。例如,在实践阶段,可以组织幼儿园、小学教师进行角色互换,让教师在有效模拟的基础上和幼儿完成互动,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幼儿的实际需求出发,准确寻找到幼小教育的衔接点。
同时,基于“家·园·校”共育理念,在实现幼小科学衔接的基础上,应该正确引领家长去重视幼儿的健康成长,探索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在具体行动中,幼儿园可以通过组织交流会、研讨会等方法,帮助家长去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学习和适应过程等。另外,幼小衔接过程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教师应从习惯养成,让幼儿树立正确信念,正视学习的方向三个方面,为家长提供帮助。在构建起“家·园·校”三位一体的合作机制后,能够解决家庭教育孤立化的状态,使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小衔接工作内容中,为实现幼小科学衔接奠定基础。
(二)建立保障机制,注重引领过程
相对来讲,小学和幼儿园属于相对独立的教育机构,在日常工作期间没有过多的交流,结合以往经验,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间也缺乏沟通了解。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状况,需要将幼小工作衔接起来,在教研、行政等方面逐渐凝聚成合力,保证在执行中幼小思想相互统一。在操作中,发挥出片区教研的优势,利用幼小统筹规划,充分整合有关资源内容。以实现幼小科学衔接为目的,积极创建多种对接途径,有效提升幼小衔接的深度和广度。例如,构建起幼小结对合作,让幼儿园和小学以互相教研的方法去感受和理解,通过创建独特的小幼教研平台,让家长、幼儿园和学校三者协同努力,同步促进幼小衔接过程进行。通过逐渐统一幼儿园和小学的认识,还应准确寻找到互相适应的衔接点。在此条件下,需要由教研部门带头,组织专家人员共同探讨,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开发出适用于幼小衔接的课程内容,并配合制定的指导思想来使用。这样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小学教师,在应用期间就能够通过熟悉思想内容达到同步,让衔接过程更加轻松,避免出现幼儿教育过程中太注重“知识化”的倾向。在对幼小衔接课程进行开发期间,我们充分采纳专家、教师、家长的意见,让家长、幼儿园和学校完成紧密融合与有效互动。
在明确目标、组织形式和内容后,保证幼小衔接工作满足上述条件,能够促进幼儿的未来学习状况,并为实现终身学习目标奠定基础。在应用于实践阶段,将研发出来的指导材料有效纳入幼儿园的大班学习过程,保证该课程内容的顺利过渡,发挥出良好的衔接作用。
(三)应用评价机制,实现长效影响
想要全面落实“家·园·校”开展幼小科学衔接的过程,就应当结合评价来实现。现阶段,许多幼小衔接课程的评价标准、方法及内容并不完善,在面对小学开展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容易导致幼小课程衔接失调。这种偏离课程评价标准的情况,不符合从幼儿视角来构建幼小科学衔接的理念。“小幼衔接”提倡的是“小幼协同,科学衔接”,在实施评价期间也需要从这个角度出发。首先,针对幼儿自身来讲,他们已经能够对自身行为做出判断,在教师的鼓励下通常会积极发表自身看法,教师面对幼儿的想法和观点,要尽量保证支持的态度,避免因批评过度伤害幼儿的心灵。支持幼儿勇敢参与到讨论活动中,在无形中提升语言表达、反思和判断能力。在幼儿参与期间,会有效提升主体意识,增强自信,为实现幼小衔接创造前提。此外,不同的幼儿的理解水平、性格、爱好等存在明显区别,教师在授课期间必须要重视这种差异性。以幼儿为中心,结合幼儿的成长变化,利用动态化视角去做出评价。教师在对幼儿行动、表现状况进行观察和评价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肤浅的表面,而是要善于利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从顺应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角度去分析。
针对幼小衔接课程实施的评价标准,不能直接将其认定为小学标准。若是在行动中仅重视教育的“短期”过程,虽然幼儿的能力可能得到提升,但是其他方面特征却并未做出有效评价。如果直接对幼儿的习惯、思维、情绪选择忽视,就难以体现出关注幼儿全面成长的核心理念。即在执行中应当促进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片面化或者说不完善的发展属于畸形,并不符合健康发展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对幼儿发展做出审视时,应联系到对应的活动内容,可以综合能力、情感、认知、态度等多种因素,最终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及时发现课程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按照既定标准和倡导的理念予以补充和完善。
在落实行动中,通过分析现阶段幼小衔接期间存在的问题,基于“家·园·校”实现“小幼协同、科学衔接”的策略,在有效突破阻碍,形成合作机制、建立保障机制,注重引进、应用评价机制,实现长效影响的前提下,为幼儿入学做好准备,积极和家长牵手,为幼儿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成长氛围,真正实现双向衔接,保证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