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琵琶演奏中的“意境”
2022-04-19张攀
■张攀
音乐是创作者、演奏者、欣赏人三个主要群体相结合。琵琶作为音乐的表现形式,是连接作者和欣赏人之间的桥梁,也就是常说的第二次创作。对于演奏琵琶这一技艺性乐器,演奏家若想成功地完成一度和二度创作,就需要深刻地理解、精准地把握演奏美学,需要掌握音响、手法、理念等因素,并在具体演奏过程中,实现琵琶的意境之美、演奏之美和自然之美的融合。而要达到以上效果,就需要在琵琶演奏时,将两种能力密切结合,前者需要营造良好的音乐气氛,后者则需要通过演奏人员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和情感经历,将乐曲完美地表现出来。在当代琵琶的音乐演奏创作过程中,演奏者必须积极主动地融入他们的音乐情感,这样他们才能充分展现琵琶音乐的艺术魅力。
为了提高自己的演奏技艺,演奏者有时会模仿演奏家们的演奏,有时候,过多地模仿其他演奏家,反而会陷入机械、死板的境地,缺乏自己的独特音乐风格。无法想像,一个演奏者在自己演奏的过程中,时刻想着演奏家是如何表现音乐动作的,是如何处理音乐节奏的,那么他(她)一定无法尽心地专注投入到自己的音乐中,从而无法尽情去表达自己的音乐感觉。而琵琶在音乐演奏中的演奏之美,恰恰就在于一个演奏者完全投入到琵琶音乐后在舞台上自然的呈现和表现——演奏者们的内心正在跳动唱歌,手臂就会随着琵琶音乐的节奏旋律进行呼吸,身体也会随着它的旋乐而上下移动,每一个演奏者的演奏行为都重在融入音乐中而不是放在音乐的外面,视觉上同样也是展现了丰满的大自然,从而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因此,重视琵琶演奏美学的要求,并不是刻意地在演奏过程中追求外部的美感,琵琶演奏家应该树立正确的美感观念,投入自身的理解和情感,在尊重音乐的基础上,通过演奏琵琶音乐,展现自己独特的音乐感染力,重视琵琶演奏的音乐美,追求自然的美,寻求最佳的听觉和视觉表现方式。
同一只琴,由不同人来演奏相同的空弦,其音响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这就细化了触弦角、快慢弹奏奏奏曲曲的深浅、触弦的力度和力量集中的程度等等多个因素,细微的地方最见短处,可以看出基本功的训练,树立音乐美感思想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许多人把基本功与音乐的关系分开,认为弹挑、轮指不具有音乐的性质,而与基本指法对应的训练曲目也只有不同的音高符号组合,其旋律简单,不需要花太多心力去演奏,只要速度和熟练程度都达到,自然就能起到巩固和提高技术的作用等等。如果等到演奏曲目时,再去寻求音乐美的感觉,殊不知此举恰巧错过了美感音乐训练的最好时期。基本功的训练,正是演奏美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演奏美感最有效的时期。基本功的练习过程,是左右手定型的一个过程,演奏家特别应该注意听音的效果,寻找最好的声响效应,以便及时调整左右手的声音,并通过后续练习加以巩固。弹拨乐器琵琶与其他乐器不同的是,它们之间的“点对点”是左右手之间的“点对点”,因此将音符的“点”连成一条高质量的线,是琵琶基础功训练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题。因此,在练习阶段,演奏家应该适当处理点线之间的关系,保证每一点的质量,同时要注意旋律线的美感,通过不断地提高练习曲音乐的表现,为下一步的演奏作好铺垫。同时,与演奏曲相比,基本功训练较少,演奏者更多地承受了负担,此时应更加重视气息、韵体、演奏状态和演奏习惯,无论在听觉还是视觉方面,都要有一定的美学要求。因此,演奏家应该注意基本功练习时的音乐美感,从最早奏空弦音起,就要对自己在音乐美学层面上有要求,让每一个“点”都有涵养,每条“线”都有音乐,把握与利用基本功练习的过程,并坚持贯彻琵琶演习的美学要求,逐步内化为自身的演习习惯。
音乐是能够充分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并能够与听者产生交流的艺术。在我国,最早的音乐理论著作《乐记》中,便有这样的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的动物,物使然也。”其中也提到,通过不同的声音可以充分地表达不同的情绪。因此,作为一名琵琶演奏家,除了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和扎实的演奏技巧外,还需要对音乐作品主题思想的认识能力,这样才可以满足各种琵琶演奏要求的需求。此外,在演奏琵琶的过程中,演奏家需要对旋律的连续性给予充分重视,这样才能精确地表达作品所隐含的丰富感情,进而促使音乐的整体发展,让听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当然,在演奏过程中,演奏家的情感表现方式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如果与主题背道而驰,则只能获得与之相反的效果。因此,琵琶演奏时,应积极地分析和思考情感尺度,正确地理解演奏技巧与音乐艺术气氛之间的联系。演奏技能的提高需要长期的训练,而演奏技能的积累则需要在不断的练习中积累起来。但仅仅靠高超技艺和丰富的演奏经验,是不能演奏完美的作品的。因此,还需要注意音乐的艺术气氛。这就需要演奏家对音乐作品背后的情绪、年代的背景、作品创造理念、表达思想、乐曲风格的重点等方面有一定程度上的理解,这些有助于表现出理想的音乐效果。
不同的时代,不同类型的作品对风格、内涵等要求也不同,因此,演奏者要根据音乐的变化进行自我调节,不能在同一种感觉的状态下演奏全部作品,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作品,情感的内涵也有所不同,因此演奏者在表现时应该理解和融入音乐的意境。有些琵琶曲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知识,以中国古典文化为支柱,如《飞花点翠》《十面埋伏》等,都有独特的意境,演奏家需要在把握技法的同时,加强文学、美学等方面的研究,认真领悟文化的内涵。而传统音乐《平沙落雁》,蕴涵着深邃的哲理:“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心胸也!”这强大的思想意蕴要求演奏者把琵琶技巧与曲子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类似于琵琶曲的还有《浪淘沙》《寒鸦戏水》《天鹅》等,这些作品的意蕴深远,需要演奏者对其中所传达的思想修养有深刻的理解。音乐作品是作者以情感为载体,也是演奏者的二度创作,他(她)在理解作品的前提下融入自我的情感,成为进一步抒发乐曲情感的载体。同时,演奏者还需要通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音乐演奏能力,把这些情感传递给欣赏者,唤起了他们的感情共鸣。作为此复杂的过程的中心环节,琵琶演奏者特别需要感悟作品的情感情绪、艺术特点、时代性和美学性质等,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作品经历与体会,融入其意境中进行演奏,只有在音乐的过程中投入,才能把握琵琶的美好演奏之道。
总之,要想演奏好的琵琶乐,首选要牢固地掌握多种独有的演奏技巧,并掌握各种技能的使用手法,这样才能演奏好的琵琶音色,营造出要表达的意境。任何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不同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通常不能轻易解决,对此作为一个琵琶演奏家和爱好者,更要付出百分之一的努力,积极地探索和实践,这样才能打开琵琶的演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