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饮食干预结合门冬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2022-04-19柳月霞刘小丽陈蕾

医药与保健 2022年1期
关键词:母婴空腹胰岛素

柳月霞,刘小丽,陈蕾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产科,河南 南阳 473000)

妊娠期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症,主要是指孕期首次引起糖代谢异常,近年来,因多因素影响,中国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调查,全世界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6.5%,中国患病率为14.8%。妊娠期糖尿病在发病早期,极易增加产后出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发生风险,随着病情进展,肥胖、2 型糖尿病等发生风险增加,严重危害母婴身体健康。同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况,可加重其微血管病变,促使其血液维持高凝状态,供氧能力降低,增加早产概率。故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控制血糖,改善妊娠结局。以往临床多采取门冬胰岛素控制患者病情,但单一采取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对胰岛素抵抗患者更甚。近年来,研究发现,摄入大量高糖类食物,引发高血糖负荷是造成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因素之一,多数患者可通过饮食干预达到控制血糖目的,且不会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因此本文就本院选取的93 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观察单独门冬胰岛素干预与饮食干预结合门冬胰岛素干预的临床效果对比,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93 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46)、参照组(n=47)。研究组年龄在23 ~34(28.63±2.11)岁;孕周25 ~34(30.21±2.48)周;初产妇31 例,经产妇15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 例,高中15 例,大专及以上25 例。参照组年龄在23 ~34(28.66±2.07)岁;孕周25 ~34(30.11±2.17)周;初产妇32 例,经产妇15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 例,高中16 例,大专及以上26 例。两组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入组标准:均符合《中华妇产科学》中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均为单胎妊娠;首次接受治疗者;精神正常,能耐受治疗;生命体征平稳;无其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

排除标准:伴肝、肾等其他器官功能衰竭;与患者沟通存在障碍;存在其他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治疗依从性差;多胎妊娠。

1.2 方法

参照组采取门冬胰岛素[丹麦诺和诺德公司,批号:国药准字J20150072,规格:3 mL∶300 单位( 笔芯)]干预,初始剂量为0.2 ~0.31 U/kg,1 次/d,进行皮下注射,随后依据患者血糖变化情况对剂量进行加减。

研究组采取饮食干预结合门冬胰岛素干预,门冬胰岛素治疗方式同参照组,同时加强患者饮食干预,依据患者年龄、孕周、体质量、胎儿生长情况等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包括:(1)饮食结构:摄入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占总热能分别为55%、25%、20%,嘱患者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蔬菜摄入量应≥500 g,其中绿色蔬菜摄入量应≥300 g;(2)每日进餐次数:遵循少食多餐的进食原则,患者每日早餐占总热量35%,中餐占总热量30%,晚餐占总热量35%,除此之外,应分别加餐3 次,加餐热量占总热量5%,加餐于正餐之间,以火龙果、西红柿、核桃等食物为主,摄入量为≤150 g/ 次;(3)替换主食,增加副食:在整个饮食干预过程中,应按照患者营养情况与血糖水平对饮食方案进行调整,并按照其饮食习惯与食物交换法原则,在主食食量固定状况下,可进行交换或增加患者主食种类与副食,可交换食物分为肉蛋类、大豆类、水果类、油脂类等,同类食物进行交换。(4)总热量:总热量控制在2000 ~2200 kcal/d,每周应增加5% 总热量,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

血糖指标:治疗前后取患者指尖血,以Vue IV 型血糖仪( 江苏鱼跃仪器厂)检测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变化情况。

脂肪细胞因子:治疗前、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以3000 r/min 离心10 min,分离后取上清液,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脂联素、瘦素、内脂素水平。

炎症因子指标:治疗前、后取空腹静脉血5 mL,3000 r/min 离心10 min,取上清液,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高敏C 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 水平变化情况。

母婴结局:产妇结局包括先兆子痫、产程延长、产褥感染、产后出血;新生儿结局:早产儿、新生儿低血糖、胎儿窘迫。⑥疗效:疗效评价标准:达标:餐后2 h 血糖<6.7 mmol/L,空腹血糖<5.3 mmol/L,症状、体征消失;好转:餐后2 h 血糖<8.85 mmol/L,空腹血糖<6.7 mmol/L,症状、体征改善;无效:病情无改善,甚至加重。有效率=( 达标例数+ 好转例数)/ 总例数×100.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研究组均低于参照组(<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s )

2.2 两组脂肪细胞因子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脂联素、瘦素、内脂素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研究组脂联素、内脂素指标高于参照组,瘦素低于参照组(<0.05)。见表2。

表2 两组脂肪细胞因子指标比较(±s)单位:mg·L-1

2.3 两组炎症因子与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 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高敏C 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 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研究组指标均低于参照组(<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因子与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 指标比较(±s )

2.4 两组母婴结局与疗效比较

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8.70%、新生儿不良结局6.52%均低于参照组34.04%、29.79%,有效率95.65% 高于参照组65.96%,差异显著(<0.05)。见表4。

表4 比较两组母婴结局与疗效[n(%)]

3 讨 论

妊娠为家庭发展周期中重大生活事件,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将显著增加时间、经济成本。该病是女性妊娠期常见病症,主要是指妊娠期间糖代谢异常,多是因胰岛素分泌下降与胰岛素增强等因素造成,主要临床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胰岛素抵抗,血液胰岛素水平增加,对胎儿肺部发育产生一定影响,促使胎儿生长加快,同时增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严重时可造成胎儿死亡,威胁母婴安全。相关研究显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孕早中期无明显临床症状改变,患者空腹血糖值呈正常状态,在妊娠中后期,可出现明显糖代谢异常,多数患者在产后可逐渐恢复至正常,但有30% 可转换为2 型糖尿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因此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促进患者预后恢复。

目前针对妊娠期糖尿病,药物是主要治疗方式之一,相关研究显示,胰岛素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糖水平,且具有较为持久的药效,血糖控制较为稳定、显著。门冬胰岛素在2009年逐渐在中国应用于临床中,能够协助机体进一步摄取、利用血液中葡萄糖,以此发挥降低血糖作用。门冬胰岛素属于一种速效胰岛素,该药药物活动与天然胰岛素相似,经皮下注射后能够迅速被机体吸收,同时稳定餐后血糖水平,控制病情。且门冬胰岛素中含有天门冬氨酸,能够显著抵抗肝糖原释放葡萄糖,以此加强机体对胰岛素吸收效率,发挥治疗效果。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单独使用门冬胰岛素治疗疗效欠佳,故选择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通过使用门冬胰岛素治疗,加以饮食干预获得显著临床效果,通过饮食干预,即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又可为患者提供在妊娠期间每日所需能量、营养,保障患者不出现餐后高血糖与酮症,进而促进胎儿正常生长发育,降低并发症发生。空腹血糖主要是指在隔夜空腹后早餐前检测的血糖值,能够有效反映出胰岛β 细胞功能,一般可呈现出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为糖尿病患者常用检测指标;餐后2 h 血糖在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属于较为关键的指标,可有效反映出糖耐量有无异常情况发生;糖化血红蛋白是机体血液中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可有效反映患者近8 ~12 周血糖控制情况。本文研究得出,治疗后研究组较参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低,由此得出,饮食干预可使患者有意识减少糖摄入量,食用低糖分食物,促使糖原分解,与门冬胰岛素联合使用,可进一步发挥降低血糖水平作用。脂联素是胰岛素敏感激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内源性生物活性多肽或蛋白质;瘦素为脂肪组织中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内脂素是一种新型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瘦素与内脂素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研究得出,研究组较参照组治疗后脂联素、瘦素与内脂素指标均优,表明通过饮食干预,可显著减少直接葡萄糖的摄入,减少胰岛素细胞负担,促使其在妊娠期间摄入合理食物与营养,发挥抗脂肪形成作用,同时经过调节脂肪细胞膜钙离子流动,阻止脂肪因子,改善脂联素、瘦素与内脂素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 主要是由活化巨噬细胞产生;高敏C 反应蛋白是机体遭受损伤时,血浆中一些急剧上升的蛋白质。本文研究得出,治疗后研究组较参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高敏C 反应蛋指标均低,由此得出,饮食干预与门冬胰岛素联合使用,可经过改善机体代谢紊乱与胰岛素抵抗,增强机体能量代谢,促使脂肪消耗,减轻炎症反应。同型半胱氨酸是胱氨酸与蛋氨酸的一种代谢产物,在正常情况维持在较低水平;血清胱抑素C 是一种低分子量非糖基化碱性蛋白,机体中所有有核细胞均可表达。本文研究结果得出,治疗后研究组较参照组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 水平低,由此得出,饮食干预结合门冬胰岛素能够有效控制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改善血管状态,能够有效逆转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管调控因子失衡状况与胎盘缺氧、缺血状况,降低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 水平。同时本文研究得出,研究组较参照组妊娠不良结局与新生儿不良结局均低,有效率高,由此得出,饮食干预结合门冬胰岛素治疗,能够更好促使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全身血液循环改善,以此减轻胰岛素抵抗,控制机体血糖,进而最大显著减轻对母婴影响,改善妊娠结局,提升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将门冬胰岛素与饮食干预联合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可保障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恢复,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稳定病情,且可降低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保障母婴安全,值得借鉴。但因本文缺乏客观性指标、研究时间短与研究样本数量较少等,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故在今后研究中,临床可引用具有说服力的指标、延长研究时间与增加样本数等,以深入探索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给予门冬胰岛素结合饮食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糖控制与母婴结局产生的影响。

猜你喜欢

母婴空腹胰岛素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空腹喝水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
临床常用胰岛素制剂的分类及注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