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的困境及对策建议

2022-04-19郑露露邓军蓉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老龄化

郑露露 邓军蓉

摘要 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城乡之间共同面临养老问题。在“共享经济”和 “乡村振兴”的背景之下,实现城市与农村养老结合,探索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缓解城市养老压力,同时提高农村经济收入。以湖北省城乡互助养老为例,阐述进行城乡互助养老的重要性,分析城乡互助养老面临的困境:城乡互助养老模式存在互助养老政策不健全、老年人参与意识不够、有效服务难以满足现实需求、互助养老保障资金来源单一等。因此需要通过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扩大宣传力度、完善服务体系、形成多元筹资渠道等途径完善城乡互助养老,促使城乡互助养老成为推动湖北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 老龄化;城乡互助养老;养老困境

中图分类号 F323.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7-0263-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7.06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Mode of Mutual Support  for the Aged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Hubei  Province

ZHENG Lu-lu,DENG Jun-ro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 Hubei 432023)

Abstract The trend of population ag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urban and rural areas are facing the problem of providing for the ag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haring Economy”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realizing the combin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endowment and exploring the mode of urban-rural mutual endowment can alleviate the pressure of urban endowment and promote the income of rural economy. Taking urban and rural old-age care in Hu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urban and rural old-age care, and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urban and rural old-age care: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mode of urban and rural mutual old-age care, such as the unsound mutual old-age care policy, the lack of participation awareness of the elderly, the difficulty of effective services to meet the actual needs, and the single source of mutual old-age security funds. Therefore, we need to improve the top-level system design, expand publicity, improve the service system, form multiple financing channels and other ways to improve the urban and rural mutual support for the aged, so as to make the urban and rural mutual support for the aged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growth of Hubei Province.

Key words Aging;Urban and rural mutual support for the aged;Pension dilemma

我國面临严重的老龄化困境,而且地区之间出现“未富先老”的现象[1]。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8.7%,相比之前上升5.44%,农村老龄化人口的增长率远远高于城市,出现“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2]。预计在2053年我国老龄化人口达到峰值,约4.28亿[3],意味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老龄化状态将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

吴香雪等[4]探索社会互助养老模式,提出发挥老年人自身价值、“变老为宝”的建议。秦轲[5]认为中国养老需要整个社会的嵌入,包括结构嵌入、政治嵌入和认知嵌入。其实在荷兰、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进行了多年的互助养老探索。李丹等[6]研究发现荷兰的生命公寓倡导“YES文化”“做自己的主人”等核心观念,实现了快乐互助养老。万谊娜[7]认为美国“村庄运动”中的互助养老强调老年人的主体地位和自助意识,社区能力、社区赋权、公众参与及批判意识4个要素促进了互助养老的发展。文婧[8]研究了日本的养老模式,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的国家,从机构养老到居家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结合,再到社区综合照护体系,日本整个养老体系完善。对于国内互助养老,钟仁耀等[9]认为互助养老建立在拥有社会资源的基础上,同代或代际之间进行互惠互利的养老资源和服务的交换。向运华等[10]认为中国农村持续养老模式是集体互助养老,核心是“自助、他助与集体”。高颖等[11]则认为提出积极老龄化主张,运用“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解决养老。但是学术界目前对于城乡互助养老的研究很少。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湖北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了总人口的21%。城乡互助养老能够整合农村闲置资源, 完全符合共享经济所倡导的“闲置即浪费”, 是契合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的有效措施[12]。湖北省将城市养老与农村养老结合,实现城乡互助养老,缓解城市养老压力的同时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笔者阐述了湖北省发展城乡互助养老的必要性,分析当下城乡互助养老的困境,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性建议。

1 湖北省发展城乡互助养老的必要性

2021年湖北省人口5 775万,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1 179.5万,包括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842.43万,占常住人口比重为14.59%,相比2011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上升了6.49%,并且低龄老年人口占比大,60~69岁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量的56.2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45%。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均寿命不断延長,老龄化现状更加明显,湖北省老龄化现状有未富先老、老龄化规模大、老龄化进程加快的特征,因此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一个挑战。现在每个家庭至少承担2名老年人的养老责任。

1.1 城乡养老服务机构数量不均衡

湖北省现有养老模式为: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3种模式。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传统观念认为“养儿防老”而且家庭观念严重,家庭模式出现“4-2-2”家庭结构,养老压力增大。机构养老依托养老院照顾老年人的生活起居,虽然缓解养老压力,但是走访湖北省的养老机构发现,养老机构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使得老年人离开家庭和生活圈子,失去心理依靠。从图1可以看出,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养老服务机构数量每年都在下降,但是农村养老服务机构数量比城市高5倍左右,一是农村劳动力流出,闲置房屋资源增加,养老服务机构出现空余;二是城市房屋压力大,养老空间减少。社区养老是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折中方式,是依托家庭养老的养老模式,但是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服务人员缺乏专业培训,资金来源单一,社区养老发展受阻。综合来看,湖北省现有的养老模式发展不均衡,但是低能老年人口数量占比大,低能老年人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身体可以自理,发挥余热和作用的潜力较大。因此进行城乡互助养老,低龄老年人帮扶高龄老年人,将农村现有的养老服务机构价值最大化,利用闲置房屋进行养老,减少城市养老压力,共享养老资源的同时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1.2 城乡失能老年人数量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自理能力变差,加上慢性病的影响,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在养老服务机构的失能老年人的数量每年都在大幅上升。农村失能老年人数量高于城市,农村的养老医疗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城市拥有先进的医疗和专业的服务,经济水平高于农村,对于失能老年人的福利待遇更完善。由图2可以看出,湖北省农村失能老年人从2009年的2 318人增长到2017年的6 375人。传统的养老模式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城乡互助养老可以实现城市医疗资源共享,给半自理、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带来更好的服务,给农村失能老年人给予更大帮扶。

1.3 城乡老年人养老资源供需紧张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城市养老压力不断增加。现在城市空气质量下降、交通拥堵、邻里关系疏远等原因难以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传统养老方式更加注重硬件设施,对于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难以满足。而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导致闲置房屋资源空出,农村的整体医疗、养老服务水平都不能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但是近些年流行下乡养老,回归田园生活,湖北省农村有丰富的资源,清新的空气、优质的水源、无污染的绿色蔬菜等,是很多老年人现在追求的养老生活,在农村可以实现“健康养老”,邻里互助、自助与他助养老结合。探索推行一种适合空巢留守老人多、运行成本低、财政投入少、满足精神需求的城乡养老服务模式势在必行[13]。

2 发展城乡互助养老的现实困境

2.1 城乡互助养老政策不健全

湖北省城乡互助养老还在起步阶段,对于城乡互助养老的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在法规、政策和制度的欠缺,实施过程中权责不清晰、保障和监督不完善、安全责任划分不清楚等方面。随着老龄化情况越来越严重,国家也更加重视养老问题,尽管在国家层面提升了养老保险标准,中央一号文件中多次提出完善养老设施,但是具体成效有待提升,主要体现在:第一,城市与农村的互助养老体系不完善,养老资金和服务跟不上现实发展需要;第二,偏远山区的养老条件和服务欠缺,老年人难以享受到互助养老的优势。

2.2 参与互助养老的意识不够

首先,对于很多老年人,60岁之后就是人生的“第二春”,一部分选择务工,一部分选择带孙子(女),对自身养老积极性不高,自身的养老面临困难。对于当代老年人,他们传统的养老观念根深蒂固,希望居家养老,对参与互助养老的意识淡薄。尽管政府和社会都在宣传互助养老的优势,但是老年人依旧相信“养儿防老”。其次,互助养老面临价值衡量的问题,即低龄老年人照顾高龄老年人需要得到回报,一旦有了回报,老年人的价值感得到体现,精神状态才能得到满足,但是互助养老过程中的价值衡量计算困难。最后,城乡互助养老是城市与农村养老的资源共享,城市老年人可以选择去往农村生活,但是能否适应农村生活对于老年人是一种全新挑战。

2.3 有效服务难以满足现实需求

相比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养老模式,城乡互助养老的优势是“离家不离亲”,老年人之间互帮互助进行养老,以此实现节约资源和成本的目的。由于相关的专业服务欠缺,专业服务能力不强,特别体现在对年老体弱的老年人的照顾方面,造成了供需之间的不平衡。首先,城乡互助养老对在职员工缺乏专业培训,因为是利用农村闲置房屋资源,所以养老设施不健全,难以满足所有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其次,城乡互助养老以资源共享为前提,但是湖北省老年人数量庞大,农村闲置房屋资源有限,现有资源难以满足所有老年人的需求。

2.4 城乡互助养老资金来源单一 目前,城乡互助养老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集体筹资和社会援助,存在难以持续投入的问题。首先,因为湖北省各个市州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养老资金投入不均衡,同时城乡互助养老是新型养老模式,重视度不高。其次,当地企业和公益组织参与互助养老的积极性不够,造成城乡互助养老启动之后难以长久运营。因为互助养老主要是集体和政府出资,渠道单一,资金链存在不稳定性,影响城乡互助养老长期发展。所以需要保障互助养老资金的稳定且可持续供给,才能使得城乡互助养老长久发展。

3 发展城乡互助养老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政策,顶层设计先行

政策是城乡互助养老长久发展的保障,因此不断完善互助养老的政策,使其能够制度化、常态化发展。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从国家到湖北省整体推进,国家需要有相应的法律保护参与互助养老的老年人权益,湖北省需要因地制宜,制定完善的配套政策。各市州需要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明确养老场所、规模、收费标准、服务方式、硬件设施和负责人员设施等。其次,需要建立评估机构,对于整体互助养老体系进行定期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服务质量、设施条件和老年人的精神状态等。最后建立督查机制,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督查,主要针对如何保障硬件设施正常运行、事后追责问责等。总之,完善法律法规,做到立法在前、权责明晰,使得城乡互助养老长久发展,保障老年人的根本利益不受损害。

3.2 扩大宣传,提升参与意愿

老年人作为互助养老的主角,城乡互助养老的关键与前提就是提升老年人参与的积极性。城乡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是实现在家门口或者不离家就可以养老的组织化、社会化的养老模式,利用城市与农村的互补资源进行养老,不仅是一种资源的共享,也是利益的合作。由于最终使人们普遍接受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需要扩大宣传力度:第一,运用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比如电视、报纸、广播或者上门宣传,将互助养老的优势充分传达;第二,養老需要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双需求,因此提升养老的专业服务意识,在精神文化建设中投入资源,将爱老敬老的孝道传统文化运用其中;第三,提升老年人的主人翁意识,将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文化进行发展和传承,利用公益组织进行宣传,同时鼓励城市老年人去农村,宣传钓鱼、养花等休闲娱乐方式;最后,城乡互助养老的村委会和居委会进行链接,搭建平台,使相关的利益主体都可以参与其中。

3.3 内容多元,完善服务体系

互助养老是民主协商、多方参与的养老方式。基于城市与农村的文化底蕴不同,要实现城乡互助养老,内容要多元化。湖北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实现互助养老。首先,湖北省的各村风景优美,可以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养老”生活,每个村的互助养老因地制宜开展;其次,完善服务体系,城市的医疗、科技等资源整合到互助养老中,同时城市老年人可以进入农村养老,对于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进行改善;最后,要积极衔接各种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保证政府兜底,支持互助养老、有子女的老年人进入互助养老体系中,子女可以加入义工服务队伍;动员身体硬朗的老年人照顾自理能力差一点的老年人。形式多样,共同促进城乡互助养老的稳定开展。

3.4 多元筹资,资金保障充足

城乡互助养老要想长久发展,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首先,养老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同时具有事业性和公共性,因此城乡互助养老作为公益事业,政府要大力支持,担任互助养老运营的主体资金,政府每年需要给予养老的财政预算;其次,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将会老去,当下有义务参与养老志愿服务,企业可以点对点地进行资金帮扶,个人可以通过捐款、义工等形式支持养老,在个人老年之后享受相同待遇的互助养老服务;最后,老年人进入城乡互助养老减轻了家庭养老负担,家庭承担一部分资金。另外,政策可以给予一定政策支持,比如补贴、各种税费的减免等。总之,多元筹资,保障资金的充足是城乡互助养老长久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钟水映,赵雨,任静儒.我国地区间“未富先老”现象研究[J].人口研究,2015,39(1):63-73.

[2] 王欢.江苏城乡人口老龄化进程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2015(12):48-53.

[3] 翟振武,陈佳鞠,李龙.2015—2100年中国人口与老龄化变动趋势[J].人口研究,2017,41(4):60-71.

[4] 吴香雪,杨宜勇.社区互助养老:功能定位、模式分类与机制推进[J].青海社会科学,2016(6):104-111.

[5] 秦轲.社会嵌入视角下中国养老模式变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7(11):133-138.

[6] 李丹,张晶晶,杨小仙,等.荷兰生命公寓对我国养老模式的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9):1286-1288.

[7] 万谊娜.社区治理视角下互助养老模式中社会资本的培育:基于美国“村庄运动”的经验[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9(4):104-113.

[8] 文婧.日本的养老服务模式及其经验教训[J].特区经济,2020(1):86-89.

[9] 钟仁耀,王建云,张继元.我国农村互助养老的制度化演进及完善[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22-31.

[10] 向运华,李雯铮.集体互助养老:中国农村可持续养老模式的理性选择[J].江淮论坛,2020(3):145-150,159.

[11] 高颖,关晓清,王希超,等.积极老龄化视角下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9):2004-2008.

[12] 睢党臣,曹英琪.共享经济视阈下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的构建[J].长白学刊,2019(2):110-116.

[13] 王文飞.重庆大足:城乡互助养老服务的创新探索[J].中国社会工作,2021(8):28-29.

猜你喜欢

老龄化
做好老年健康全周期管理 助力健康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祖母的小帮手:老龄化世界需要更多可随机应变的机器人
开业护士制度或可应对老龄化
刍议产品设计与老龄化市场
国家发改委专家:全面放开二孩不足以应对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