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繁昌
2022-04-19沈大龙
沈大龙
地名一般是名词,我的家乡繁昌却是个形容词。望文生义,繁昌就是繁荣昌盛的意思。刚工作的时候,我对繁昌还不太了解,从乡镇中学调至县机关工作后,才逐渐弄清繁昌县名的由来及变迁。
原繁昌县委招待所有两幢小楼,一楼叫春谷楼,一楼叫繁阳楼。据说两幢楼的名字都与繁昌县名有关。
翻开县志,繁昌历史渐渐清晰起来。
一
这方土地上,最早出现的县叫春谷,西汉建县,其幅员比现在的繁昌县要大好多倍。春谷县名的由来,清人洪亮吉在《晓读书斋杂录》中说:“以五谷成熟皆较他县为早,每岁二月已莳种谷,六月中已有新谷,疑县名因春莳已种谷,故曰春谷。”江南春早,新谷成熟早。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周瑜、黄盖,都曾担任春谷长。明代诗人梅鼎祚赞咏春谷:“溪流春谷净纤尘,玉树森森欲照春。”仿佛向人们展示一幅气运灵动的山水画卷。
而繁昌,其原籍远在北方中原地区。一个晴朗的秋日,我去那里寻根。
在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繁城镇,有一座古老的受禅台遗址,汉魏受禅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登上高高的受禅台遗址,在高远的蓝天下,我的思绪飞到遥远的汉代。东汉末年,天下分崩,群雄并起。在颍川郡颍阴县一个叫繁阳亭的地方,由千军万马筑起的灵台上,文武百官、地方郡守、外邦使节、四方蛮夷首领齐集,一出皇权转换的大戏即将上演,大戏的主角是汉献帝刘协和曹丕。当韶音响起、钟磬齐鸣之时,满面春风的魏王曹丕,面南端坐。汉献帝在内侍的扶持下,毕恭毕敬将传国玉玺献于曹丕,曹丕接过玉玺,接受八般大礼,完成了皇位禅让,代汉称帝,史称魏文帝。这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第一次不流血的皇权交接。豪情万丈的魏文新帝,取当时“人神共和,繁荣昌盛”之意,于曹魏新朝发祥地繁阳亭新设立一个县——繁昌。
繁荣昌盛是这位帝王的美好愿景,也是祈愿曹氏皇位流传万世。繁荣昌盛更是天下黎民的共同期盼,人们期望过上太平、富足的生活。
见证了历史高光时刻的受禅台遗址,历经岁月沧桑,当年的行宫、石栏已荡然无存,台基也比当年小得多,在这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区,仍显得高大、巍然,能想像出当年受禅仪式盛大、恢宏。
不远处的碑亭里,立着两通汉魏受禅碑,其一曰《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其一曰《受禅表》碑,两碑碑刻文字相互印证,共同记载了汉魏受禅的史实。我在碑前驻足凝视,圭形汉碑,古朴汉隶,千百年来静静地向人们讲述着汉魏禅让的故事和繁昌县的由来。
这个寓意美好的县名,却未能给曹魏带来好运。仅仅过了40多年,历史就再次重演,只不过这次弥漫着血腥和杀戮,强势的司马氏集团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晋武帝司马炎似乎特别钟爱繁昌这个名字,将他的一个公主的封号也叫作“繁昌”。同样,繁昌之名也没有给西晋带来什么好运,“八王之乱”未止,“永嘉之乱”又起。北方连年战乱,山河破碎,人民流离。为逃避战乱,北方流民如过江之鲫,汹涌南下。中原繁昌县流民渡过长江,在安定、富庶的江南停下脚步。建都建康(今南京)的东晋政府在江南宣城郡春谷县侨置繁昌县,以安置这些惊魂未定的南迁侨民。东晋侨置的郡县,皆与其原籍同名。踏上江南地,仍为繁昌人。人们原以为战乱很快会过去,他们将重返故土,可北方战乱无休无止,这些北方侨民,再不曾回北方故土,成为江南新成员。
隋文帝杨坚统一天下,结束了两百多年纷乱不止的南北朝。放眼天下,郡县林立,有的一个县隶属于几个郡,有的一个郡只统领一个县,官多民少,耗费难担。励精图治的隋文帝毅然拨乱反正,裁撤侨置郡县,繁昌由此省并他县。
南唐初年,因本地地产丰饶,有江河舟楫之利,交通畅达,经济繁荣,开国之君李昪乃复置繁昌县。繁昌果不负他望,神奇般地烧制出非青非白、莹洁剔透、独树一帜的青白瓷,开创了我国烧制青白瓷的先河。繁昌窑青白瓷贡奉南唐宫廷,走进公卿府第。《瓷史》载:“南唐后主尤好珍玩。”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引人注目的青白瓷,见证了南唐上流社会生活的富丽和奢华,展现出繁昌窑青白瓷的夺目光彩。
复置后的繁昌,其县治治所濒临长江,加之朝代更迭,很长一段时间没能修建城墙,城内设施简陋,被人们讥为陋县。
穷则思变。北宋庆历年间,新上任不久的县令夏希道,率领民众兴建繁昌城,历时六年半,县城面貌焕然一新。曾巩受邀作《邑令夏希道繁昌县兴造记》,称赞夏希道是超过子产的“能令”;王安石欣然作《县学记》,对夏希道建学宫修孔庙的兴学之举十分赞赏:“其不可以无传也。”这位建城兴学、为民造福的县令从此名垂青史。
明朝实行两京制,县治滨江的繁昌,是个小邑,据南京上游,往来的官吏、出使外藩属国的使者停留,需供奉的物资、被使役的人力不计其数。有权势的人来来往往,盘剥骚扰,永无休止。人们希望县治能迁离江边。经过几任县令的不懈努力,至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繁昌縣治由江边迁至现在的金峨山下的繁阳镇。《尚书》说,为人民的利益而迁徙,可能就是说的迁址这样的事。古代商王迁亳以避免动荡离居,周王迁岐以避免诸狄之患,西汉迁长安是为节省财力,繁昌县治迁址,人们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商王迁亳因《诰》记载而传播,周王迁岐因《诗经》记载而赞咏,西汉迁长安因《史记》记载而昭著。繁昌县治迁址近60年后,时任县令俞应辰写下《改迁县治记》一文,记述了轰轰烈烈的繁昌县治迁址始末,让后人得以看到先人做事的敬业和执着,也激励后人更加努力建设家乡繁昌。
二
浩浩长江,从繁昌北面奔腾而过,像一支宽厚有力的臂膀,拥揽着繁昌。繁昌西北荻港这段向北突出的长江,被称为鹊江,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每逢改朝换代,这里都会发生战事。春秋时期吴楚“鹊岸之战”发生在这里,南宋丞相贾似道在此阻击金兵南下,明末总兵黄得功在此抗清护卫南明王……
1949年4月20日夜,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率先从繁昌登陆,突破国民党军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历史在这里树起巍巍丰碑。3野9兵团27军军长聂凤智,是第一个登上长江南岸的人民解放军军长,当他踏上繁昌的土地,立即向总部发报:“我们已踏上江南的土地!”聂将军后来回忆说,这是他一生中发出的最有诗意的电报。毛泽东主席得到消息,立即亲笔为新华社起草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的电讯稿,简短的消息,提及繁昌、澛港、荻港等数个繁昌地名。
解放后的繁昌,人民成了这块土地上的主人,历尽艰难的繁昌走上了新的道路,翻开了新的篇章,人们改天换地,创造崭新生活。
1954年,长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繁昌大小圩口全部溃破,农田被淹,房屋倒塌,家园成了汪洋。面对肆虐的洪水,灾区人们没有背井离乡,逃荒要饭。在上级帮助下,受灾的农民组织起来,在地势高的地方搭棚安身,到山区开荒种粮、挑运竹木柴炭,到外乡烧砖瓦窑、开豆腐店,在淹没地扎箔拦鱼,想方设法抗灾自救。人们第一次感受到组织起来抗灾自救的力量,看到组织起来战胜天灾的希望。浮湖乡农业生产合作社依靠集体的力量战胜了历史上罕见灾荒的事例,给灾区的人们树起了榜样。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为繁昌浮湖乡农业生产合作社《只有合作化才能抵抗天灾》一文写下批语:“这是一个组织起来抵抗灾荒的生动例子。一切劳动农民,不论是哪个阶层,除了组织起来集体生产,否则是无法抵抗灾荒的。”
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是靠天吃饭,一年的收成常常与雨水多少相关,干旱与洪涝都影响农家收成。在圩区,人们更是常与洪水作斗争。解放后,繁昌大兴水利,在山区修建十几处水库,在圩区修起多处万亩以上圩堤。然而,长江发生全流域大水,人们仍然难以抵抗。
1998年,长江又一次发生特大洪水。繁昌小洲乡长江堤岸发生窝崩重大险情,长江大堤危在旦夕。市县组织万余名部队和地方干部群众紧急赶赴江边抢险,抢运石料,抛石固基,军民奋战4昼夜,长江大堤转危为安。
抢险过程惊心动魄,在现场采访报道的我,真切地感受到洪水凶险无情,感受到洪水灾难性的破坏力,看到人们誓死保卫家园的决心和力量。
我曾梦想,长江大堤能否修建起钢筋混凝土防护堤,缚住肆虐的洪水,长保江堤,使之冲不破,摧不垮,堤内的庄稼和居住的人们无洪水侵袭之虞?
这次大水后,国家实施长江堤防加固工程,长江干堤险要处,果真浇筑起钢筋混凝土防护堤,体弱的堤段有了厚实的坚甲护身。从此,长江大堤挺直了腰杆,巍巍然傲视洪魔,自古桀骜不驯的长江洪水终于被人们驯服,堤内人们世代而居的家园岁岁安澜。
1978年,改革开放风起神州,繁昌大地荡漾着改革春风。1979年7月11日上午,一列列车缓缓驶进繁昌北站。原来,这是邓小平同志的专列。在专列上,邓小平同志亲切接见繁昌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听取来自最基层的声音。随后,小平同志走下专列,换乘汽车,取道繁昌,前往黄山。历史总是在不经意间铸就。繁昌有幸,在改革开放之初,留下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光辉的足迹。
至1980年底,繁昌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贫穷的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希望的田野,展示出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立竿见影的农村改革,让工业领域看到出路。繁昌制药厂是一家县属老国营企业,因其经营机制不活等痼疾,企业濒临倒闭,唯有改革才是一条生路。厂里一群年轻人毅然承包了自己的厂子,转换经营机制,使企业起死回生,并实现赢利。8个年轻人承包救活一个工厂的故事,经《人民日报》报道后,极大地鼓舞了勇立改革潮头的弄潮儿。
改革是金。持续不断的改革,县国营企业、乡镇集体企业转变为民营企业,经受市场的洗禮,浴火重生,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招商引资,营造环境,延长产业链,繁昌进入快速发展期。这方热土已培育出3D打印、大健康、新型建材、轻纺服装等主导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擎天之柱。
三
早晨,高铁繁昌西站,温暖的阳光照在月台上。今天我出差去上海同济大学。开往上海的高铁准时进站,走进车厢坐定,我习惯地拿出一本书翻阅,车窗外的风景快速闪过,车厢平稳、安静,书没有看多少页,就到虹桥站了。办完事后,已是傍晚,我登上回繁昌的高铁。
笔直的省道、宽阔的县乡道、平坦的村道,道道相通。沪渝高速、滁黄高速与繁昌交汇,繁阳大道将两条高速公路与城区连接。白色的高铁于翠绿的山间飞驰。繁昌已融入现代大交通网络,人们可以随时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奔向心中的诗和远方。
偏处县城一隅的县图书馆异地新建,从局促、简陋到宽敞、完备,成为一道文化风景线。浓浓的书香吸引着爱书的人们,白发老人,莘莘学子,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每一个阅览室,每一个活动室,坐满了读者。人们喜爱图书馆,留恋图书馆,图书馆已成为读者心中的憩园。图书馆更是倾心服务每一位读者。一位盲人读者在这里学会了盲文,学会了使用盲人电脑上网、写文章,为因病致盲的她,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窗,面对生活,她从容、自信。今年7月在中国盲协、中国盲文图书馆和中国盲文出版社主办的视障读者红色经典诵读比赛中,她的作品《青春中国》荣获三等奖。为了照应白天上班族读者,馆里实行晚间开放。图书馆里的灯光,点亮了读者心中的梦想。面积不大的县城,夏季高峰时,日接待读者量竟超过8000人次。人们来这里阅读、听讲座、看展览,交流信息,放飞理想。2014年,繁昌图书馆被文化部授予全国首批“最美基层图书馆”称号,成为繁昌金色名片。
峨溪河穿城而过,见证一座城的前世今生。“峨溪匹练”是明清时期繁昌十景之一。繁昌城沿东西向的峨溪河轴线拓展延伸,不断开辟新的天地。城边原有五座水泥厂,都全部拆除,开山采石的山体,进行了生态修复,恢复绿色植被。城区的繁昌钢铁厂已搬迁,原地建起了住宅小区。天空变得清朗纯净,峨溪河水倒映着蓝天白云。今天的峨溪河日新月异,移步换景。河上由过去的两座桥,增加到现在的七座,承载着生生不息的人流车流。沿峨溪河建起了三座公园,清早,人们来这里晨读、晨练;夜晚,这里是广场舞的天地,健身的人群激情奔放,活力四射,充满欢乐和生机。夜晚的峨溪河,流光溢彩,美轮美奂。漫步河边的亲水平台,走在岸上人行步道,欣赏城市美景,令人清新惬意,赏心悦目。
出县城往南,是近年来建设的繁昌慢谷旅游度假区,从繁昌窑遗址到马仁奇峰,绵延10多公里,将古遗址、抗战纪念地与田园风光、山川景色串联起来,古代文明与现代旅游结合,古朴风韵融入田园风光,让人们慢下脚步,放飞心情。
时代的脚步丝毫不影响这里的远古遗韵,时光到了这里也会慢下步伐,细品历史沧桑。在人字洞遗址公园,人们会欣喜地看到自己的祖先在200万年前的生命足迹。坡地上乳齿象、三门马、剑齿虎、原黄狒、小熊猫等复原动物群,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遗址陈列馆里发掘出土的化石,让人们感知遥远的古人类和古生物的进化历程。
在繁昌窑遗址展示馆,一批批青少年来到这里,感受泥火蝶变的神奇,聆听青白瓷走进宫廷、进入名画、踏上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领略青白瓷的神秘与风采。
中分村是个不大的古村落,却承载了一段广为人知的红色记忆。80多年前,新四军三支队司令部进驻这里,谭震林副司令员在此指挥了著名的繁昌保卫战,英勇抗击日军,取得了五战五捷的胜利。村中间的新四军三支队司令部旧址纪念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文物,见证了三支队将士浴血奋战的壮烈场面,讲述了繁昌人民冒着炮火送饭、运弹药、抬伤员的动人故事。
掩映于青山翠竹之中的房车露营项目,占地近600亩,房车营位已有100多个。自驾爱好者来此留宿,可在星空下聊天、枕溪水而眠、伴鸟鸣而醒,人、车、自然相互融合,打开了生活第二空间。
马仁奇峰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黄山之瑰伟、武夷之秀逸,又不乏名山秀川少有的质朴和自然。游人可以在悬崖峭壁间领略奇石之美,观峰峦叠嶂,赏楠木拥翠,沐浴在天然氧吧之中。
沿途的提子园、蓝莓园,可享受采摘的喜悦和乐趣。丰富多彩的餐饮美食,会为你奉上一段有滋有味的旅程和欢乐时光。
2020年9月,繁昌撤县设区,融入大芜湖,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登临连绵群山,流连江河之滨,徜徉城市街巷,漫步美丽乡村,沐浴时代春风,天空是如此湛蓝,心情是如此豪迈!繁荣昌盛,是我们先人的梦想,这一梦想已进入我们的现实生活。
责任编辑 黄月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