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科学课堂的减负提质问题

2022-04-19方芳

考试周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减负提质初中科学自主探究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重点是要落实减负增效、减量提质的问题。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需要研究减负提质问题,探讨在科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根据初中科学课程的特点和内容,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学情,落实减负提质要做到:运用先备后教方式,打好减负提质基础;提供课程预习资料,教授科学预习方法;发挥学案导学作用,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布置课后实践任务,参与观察调查实验。农村初中科学教师需要根据初中科学课堂的具体内容,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生活资源,根据农村地区教学特点,发挥农村的资源优势。基于以上策略实施科学教学,在减负提质中达成科学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科学;减负提质;科学预习;自主探究;实践任务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09-0013-04

新课改开展以来,各地区出台了相关的教育指导规范,各级学校也基于新课改政策,从规范作业入手,减少作业数量和提高作业质量,致力于落实减负提质。在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课堂教学也要研究减负提质的问题,需要改变过去课堂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创新课堂授课方式,根据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更加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科学课堂的探究过程,在知识生成中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在活跃的课堂上思考和探讨,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可以有效减轻学习负担,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农村初中科学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环境和学生特点,真正落实减负提质。

一、 运用先备后教方式,打好减负提质基础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具体执行者,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综合素养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备课越充分,越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规律,进而实施针对性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开始之前,为打好减负提质的基础,教师需要运用先备后教的方式,充分做好备课工作。

(一)分析基本学情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科学课堂要落实减负提质,教师先要分析基本学情。根据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基于以生为本和因材施教的理念,认识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情况等存在一定差异,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科学学科的特点、知识基础、生活背景、兴趣爱好等的把握情况,将调查结果制作成表格。通过这些分析,可以认识学生的基本特点与整体差异,践行以学定教的精神。

(二)研究科学教材

教材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要通过深入阅读教材内容,结合教学大纲与新课标的要求,熟悉教材基本结构、重点与难点知识,理清章节结构间的关系,领会整体教学目标。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总体上包括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将这些自然科学知识进行混合编排,从科学入门和认识生物开始,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结束,可以增加学生科学知识储备,启发学生科学意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能力,发展学生科学素养。

(三)确定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學方法决定的。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单独讲授的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所谓“教无定法”,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科学课堂教学重点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通过运用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具体落实中,教师可以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资源结合起来,运用交互电子白板与投影仪器,多进行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直观展现科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快乐学习中实现减负提质。

(四)指导学习方法

教师除了构建和确定教学方法,还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指导学生更加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指导要突出自主性、灵活性、差异性、发展性等原则。比如:可以布置课前自主预习任务,要求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根据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堂实际表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结合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差异情况,指导学生分层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指导学生多推导科学概念和定律、多做科学实验;等等。比如在浙教版八上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经历知识生成过程。

(五)准备练习材料

过去的初中科学教学中,不少教师大搞“题海战术”,设计和布置的题目存在重复率高、机械化特点,没有针对性,不够多样化,带给学生很多学习负担。基于新课改政策,落实减负提质,教师还要减少题目数量与提高题目质量,根据课程主题内容与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学习状况与课堂表现,设计针对性的、分层的、多样化的科学题目,这样的题目既可以让学生巩固科学知识,也不至于带给学生额外的学习负担,可以培养学生科学学习和探索兴趣。

二、 提供课程预习资料,教授科学预习方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熟悉课程基础内容,留下一些无法单独讲解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课堂上针对性听讲,快速解答课堂提问,快速推进课堂教学。但是过去初中生没有形成预习习惯,预习情况不佳,因此要做好指导。

(一)明确预习作用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课前积极主动参与预习,教师先要向学生讲明课前预习的重要作用,使之明确通过课前预习可以熟悉基础内容,便于课堂上针对性听课,跟上老师的节奏,因此可以有效提高科学课堂的听课效率。通过在课前与课堂上讲解,在反复影响下让学生明确课前预习的意义,从而借助预习学案,根据课前预习要求,阅读科学教材,试答教材与学案问题。

(二)确定预习目标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要落实减负提质,辅助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还要根据科学课程主题内容,以及初中生的学习基础,确定预习目标、设计和制作预习学案。学案内容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引入简单练习题目。

例如,浙教版七上的“细胞”,根据本课主体部分内容,研读课程教学目标,熟悉基本学情,确定预习目标,设计与制作预习学案。学案内容包括:一是本课学习目标,熟悉显微镜结构和运用,认识细胞结构与功用,区分动物和植物细胞,了解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等;二是关于细胞的课外知识、组成思维导图,辅助学生熟悉本课知识结构;三是基础题目,比如:细胞学说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人类和哺乳动物最初都是由什么细胞发育而来等问题。

(三)教授预习方法

英国作家斯威夫特说:“万事离不开方法,世界离不开秩序。”学习方法对学习科学知识至关重要,这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不断探索和分析知识,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教师要教授学生科学预习方法。

例如,浙教版七上的“地球仪和地图”,本课的重点是认识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能用经纬度确定任意一点位置,学会划分东西半球。在预习本课时,教师要让学生结合预习学案,首先自主阅读一遍教材,熟悉教材的主要知识点,将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借助学案解决问题;其次准备地球仪、绳子、直尺、彩色贴纸等器具,观察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它,观察转轴和表面的图文信息,描述地球仪的结构和经纬网,思考可以用地球仪做什么;最后借助资料回答学案问题。

(四)鼓励质疑思考

《论语》中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学贵有疑,尽信书不如无书。”这都说明在学习知识中思考、质疑、反思非常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预习中提出问题,找出疑点,探寻解决疑问的方法,与同学交流探讨,在课堂上展示。

例如,在浙教版七上的“熔化与凝固”的课前预习中,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借助预习学案,可以明确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气态、液态、固态,认识物质不同形态可以互相转化,认识熔化和凝固定义等。教师鼓励学生在预习中思考和提出质疑,比如有的学生提出问题:我们知道物体是热胀冷缩的,但是冬季水杯中的水、水管中的水被冻住后会造成水杯和水管的爆裂,为何会这样?指导学生借助搜索引擎解决。

(五)重视预习督查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之前的预习,要更好落到实处,需要教师重视及时督查,监督和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这样可以认识学生预习过程中的难点和疑点,便于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加入一些针对性的内容,有利于提高科学课堂效率。

例如,浙教版七上的“升华与凝华”,本节课程的预习目标包括:熟悉升华和凝华的定义,认识升华是吸热的,凝华是放热的,认识实际生活中一些升华和凝华的现象。教师进行预习督查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通过批改学案、课前提问等方式,也可以让小组长负责检查本组预习情况。比如可以提出类似问题:舞台上的“仙气”是怎么来的?空气清新剂的变小过程是什么现象?大自然中的“霜”是怎么形成的?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基础提出针对性的问题。

三、 发挥学案导学作用,引领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要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点是减少课后作业的数量,但是必须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才能掌握科学知识。通过改变过去单独讲授的教学方式,课堂上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知识生成过程,可以让学生掌握科学原理,减少课后作业数量。

(一)明确学案意义

初中科学教学中,根据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引领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合作等。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知识与教学目标,制作导学案,重点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学习思路,优化课堂教学的流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浙教版八上的“天气与气候”章节,教学之前明确本章属于地理学知识,天气包括气温和降水,气候是指地区常年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制作“气温”一节的导学案时,教师重点引入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气温的概念,加入图文并茂的内容,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帮助学生整理課堂学习思路。

(二)遵循基本模式

落实新课改的指导意见,初中科学课堂上要实现减负提质,教师还要遵循新时期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将课堂时间划分为三块,5分钟导入,30分钟探究,10分钟展示、总结和测试,通过生动导入、合作探究、展示总结等进行教学。

例如,浙教版八上的“大气压强”,教师可以首先运用实验导入,展示覆杯、空盒变瘪、瓶中取袋、瓶吞鸡蛋等实验,创设生动的导入情景,让学生从这些简单的实验中感受到大气压强的存在。其次教师布置自主探究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大气压的概念,认识马德堡半球实验,认识大气压的大小和学习测量大气压等,得出实验结论,解答教材和学案问题。通过探析后让学生分组展示,教师点评和总结,明确大气压的存在,影响大气压大小的因素有气体密度、温度、高度等。最后设置课堂练习题,如:装满水的量筒浸入水中,口朝下,用手握住量筒底部向上提,管口离开水面前,量筒露出水面的部分是怎样的、生活中有哪些大气压的表现等问题。以此巩固大气压的知识。

(三)熟悉探究流程

初中科学课堂上,教师在让学生充分预习和熟悉学案内容的基础上,突出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将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过度干预,而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启发与引导等方式展开探究。

例如,浙教版八上的“风和降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包括:掌握风的形成原理,认识风向、风速表示方法与计量单位,学会使用风向标测定风向,利用风速仪测定风速,认识风对人类活动和动植物的影响。教师首先借助图文和微视频,展现大自然的各种风,如春季柳树飘扬,夏季台风来袭,并通过展示模拟风的形成实验,吸引学生思考和探讨;其次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熟悉风向、风速等的基础知识;最后分组展现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指导实验探究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尤其对自然科学而言,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猜想和假设,得出正确的结论,也可以进行科学创造与创新。初中科学教学中,落实减负提质,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多做实验,将做书面作业的时间用于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参与科学知识生成的过程,更好掌握科学原理、实验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科学素养。

例如,浙教版八上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这节课程的重点目标包括:通过参与实验分析与探究,得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分析数据和归纳总结能力,学会运用图像研究物理问题。课前首先要求学生完成本节课程的预习,熟悉基础知识内容,发现薄弱点,有针对性地听课;其次让学生连接简单的电路,观察随着电阻的改变,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情况;最后引导学生猜想和假设:电阻上电流与哪些因素相关?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经过一番实验探究,先让小组代表展现,再进行总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四、 布置课后实践任务,参与观察调查实验

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要更好落实新课改政策提出的减负提质的意见,教师还要根据科学课堂的教学情况,布置课后实践任务,将课后书面作业转为观察生活、调查社会状况、自主实验。这些课后实践任务,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

例如,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包含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根据不同课程主题内容,教师可以布置适合的课后实践任务。例如,对七上的“常见的动物”“常见的植物”,可以布置观察生活中的动植物实验,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和认识本地的动植物;对八上的“我国气候特征和主要气象灾害”,教师可以布置课后调查任务,要求去农村周边调查作物类型,借助互联网搜集本地气候资料;对九上的“物质的酸碱性”,可以布置“制作汽水”的生活小实验。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重点需要落实减负提质,根据过去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状况,明确基本学情,根据科学课程主题内容与教学目标,引入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辅助学生课前预习,引领学生参与课堂探究过程,指导學生课堂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在参与知识生成中获得成功学习体验,在课后巩固所学,以此减轻学生负担,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群芳,张斌.以生为本还原课堂本色——浅谈农村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8(29):263-264.

[2]刁家梅.浅谈初中科学“思维课堂”的问题导学设计[J].读写算,2019(14):197.

[3]蒋治国.关于怎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减负增效提质”的研究[J].教育,2016(6):222.

[4]李圆.中小学生课外减负提质的内涵,问题及路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35(7):85-87.

[5]章旭霞.浅谈初中科学课堂的减负提质问题[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8(2):73.

作者简介:方芳(1984~),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杭州市萧山区戴村镇初级中学,研究方向:初中科学课堂减负提质。

猜你喜欢

减负提质初中科学自主探究
浙教版初中科学“阅读材料”教学对策初探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
心灵之窗
转变教学行为 落实“减负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