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三万张,拍出百姓的故宫
2022-04-19赵宝娣
赵宝娣
身材魁梧、声音洪亮的苏唐诗,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一名优秀基层民警,也是一名出色的古建筑摄影师。七年来,他从河南商丘往返北京近八十次,拍摄三万多张故宫绝美大片,出版了《看见,不一样的故宫》一书。
苏唐诗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苏雨才对书法、绘画、摄影多有涉猎。大哥苏新诗创造了中国“方正苏新诗柳体”字库,以书法、绘画、摄影、歌舞見长。耳濡目染中,苏唐诗自幼就对书法、绘画等表现出了深厚的兴趣,最后,他把精力都投入到摄影上。
苏唐诗考上开封警校后,刑侦技术课里包括照相和冲洗照片的内容,他学习得非常认真。当时,他买不起相机,但学校有相机出租,一天租金几角钱。苏唐诗经常把生活费节省下来,租台珠江相机,兴冲冲地拍照,然后躲在自制的暗室里冲洗。
1996年,虞城县公安局破获了一起闻名全国的何长利大案。何长利公捕大会召开时,下着小雨,苏新诗寻找角度拍摄了一张群众爬到树上、房顶、墙头打着伞看公捕大会的照片,分别被当时的《商丘日报》和《新华社内参》刊发。
苏新诗在政办室、警令部工作期间,为民警出警、服务群众、培训学习等拍摄照片,制作宣传展板并在媒体上刊发,传播公安正能量,展示民警风采。期间,摄影就是他工作的一部分。苏新诗为了练好摄影技术,一有空就出去拍家乡的风景。他发现,利用业余时间摄影,不但不觉得辛苦,反而缓解了工作压力。
2006年3月,苏唐诗到开封参加警察“进督”培训。开封警校办公室主任王大新讲了一节心理课。他说:“公安民警的工作压力非常大,神经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警察要学会在工作之外对情绪进行释放,否则容易出问题。”
苏新诗茅塞顿开:警察在干好本职工作后,为什么不可以发展其他兴趣和追求?
从开封回来之后,苏唐诗就买了一部新相机,开始了他的创作之路。
拍摄黄河故道系列时,为了拍到黄河故道的薄雾,他每天天不亮就从虞城县城开车赶到黄河故道,拍到7点时再开车赶回公安局上班,一连十几天,直到拍到自己满意的故道薄雾为止。
为了侦破案件,苏新诗常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他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练就了过人的敏锐力和耐力。苏唐诗把这份本领也用到摄影之中,凡事追求极致、追求完美,精益求精。
2010年,苏唐诗担任包村民警工作,连续几年下乡。虽然工作琐碎繁杂,但他每到一个村子,都会抽出时间,想方设法为60岁以上的老人拍一张肖像照。他不辞辛苦,拍了上千位老人。老人们很感激他,亲切地称呼他“小苏”,看到他就问长问短。苏唐诗说:“老人家很喜欢,开心得不行!为他们拍照,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增加了感情,很多工作更好做了。”他深深体会到“爱好可以更好地帮助工作”。
2014年,苏唐诗拍摄的《牌坊古韵》获得了“雪花纯生·匠心营造”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铜奖。这一奖项对他是莫大的鼓励,苏唐诗决定全心全意拍摄古建筑。
故宫是古建筑代表,苏唐诗把故宫作为首选拍摄对象。他想把威严神秘的紫禁城,拍出属于老百姓的温度。
无论阴晴雨雪,只要能在不耽误工作的前提下挤出时间,苏唐诗就想去故宫转转。
每次拍摄,他都会提前拟好详细的计划:这次拍什么题材,用什么角度,如何构图……“好不容易去一次,哪里舍得放过一丁点儿机会?”苏唐诗说,“开馆时第一个冲进去,闭馆时最后一个撤出来,一整天下来,能走两万多步。”
2019年春节期间,天气预报显示北京大年初十有降雪。恰逢春运返程高峰期,一心要去拍故宫的苏唐诗费尽力气才抢到一张站票。他的膝盖本就不好,拎着十几公斤重的摄影器材,站了五个小时去北京,“那一趟,腿都站僵了”。在苏唐诗看来“这根本算不上苦”,能用镜头记录下红墙黄瓦之上大雪纷扬洒落的美景,“一切都值了”。
有一次,故宫快要闭馆时,突然下起暴雨,太和殿上方的天空恰好被堆积的云层一分为二,一半蓝天白云,一半乌云密布。“这么难得一遇的场景,不拍完我肯定不愿意走啊!”苏唐诗只得厚着脸皮,一边跟工作人员“死缠烂打”,一边不停地咔嚓咔嚓按着快门。那天,他拍摄得酣畅淋漓,照片趣味横生,令人惊艳。
苏唐诗
还有一次,当苏唐诗在午门高高举起相机时,一位老太太抚摸着门钉的双手出现在镜头里,站在那里,苏唐诗半天没回过神来。那一刻,他觉得特别亲切:“这里不再是紫禁城,是老百姓的故宫。”
在苏唐诗的镜头里,春天的故宫落英缤纷,夏天的故宫风移影动,秋天的故宫优雅深邃,冬天的故宫浪漫静美,但始终有一个共同点:它褪去了往日的高傲威严,充满着恰到好处的平和与温柔。
七年多时间,苏唐诗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往返于商丘、北京之间,在故宫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柱之间捕捉光影,积累了三万多张绝美大片,他精心挑选出四十八张结集成册。
2019年9月,苏唐诗的摄影作品集《看见,不一样的故宫》出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贾珺评价道:“苏唐诗的镜头描画了不一般的建筑之美,在一砖一瓦、一梁一柱之间,以如幻的光影承托厚重的历史文化,经得起久久品味。”
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专门为苏唐诗写序,“感谢他用普通的摄影器材,踩着普通观众的脚印,通过普通人的视角,展示出这样一座属于人民的故宫博物院。”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钟健 12497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