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长德育领导力的作用
2022-04-19柏文峰
摘 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教育者的使命和职责所在。学校是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的主阵地,而校长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培育新人的組织者、引领者和参与者。校长的德育领导力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永远是学校的重心工作,校长的德育领导力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是校长诸多领导力中较为关键的生产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立德;树人;德育;领导力;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01-0001-04
2020年底,笔者有幸成为黔南首批“领航校长”培养对象,经过集中理论学习、名校访学、跟岗学习等,收获颇多,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感悟和思考。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也是校长办学治校的落脚点。在新时代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迫切要求下,校长的德育领导力尤为重要。下面笔者结合在“领航校长”学习中的收获、个人经历,以荔波高级中学的实践为例浅谈校长的德育领导力。
一、 校长德育领导力的内涵和重要性
(一)校长德育领导力的内涵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不仅体现在行政管理上,也体现在思想教育方面,这就要求校长不仅要具备较强的行政组织和管理能力,而且要具备较强的思想教育和引导能力,而德育领导力在校长领导力中居于核心地位。德育领导力是校长对学校德育的认知、理解、规划和实施的综合体现,它是校长领导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它包括德育认识力、文化建构力、资源整合力、德育评价力、学生诊断力等。
1. 德育认识力
教学业务和德育教育是学校工作的两大核心。教学更侧重于完成学生的知识性目标,德育则要提升学生的品格素养,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方向有决定性的影响,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的知识性教育目标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德育目标则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会抱怨德育教育占用了学科学习的时间,德育工作者则认为学科教师不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关怀。这就要求校长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有一个准确的认知,要认识到学科教学和德育教育的和谐共生关系。进而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深度融合学科教学和德育工作,把培养学生的德行作为学科教学的重要导向来对待。
2. 文化建构力
德育的实施不是一个刻意进行的过程,而应当是一个“浸润”的过程,强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这需要学校构建德育文化环境出来,使德育工作无形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形成强大的“德育教育场”,起到类似“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校长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建构力,通过运用各类资源构建德育教育文化体系,使学校师生对德育教育形成情感认同和精神归属,并内化为具体行为。
3. 资源整合力
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各种力量形成合力。其中,家长可以起到学生人生启蒙导师的作用,班主任则是学生学习和日常行为的引路人,心理教师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使其处于最佳状态,社会实践可以对学生起到教化作用,校园文化可以在精神方面对学生产生影响。上述资源有的有形,有的无形,需要校长从宏观上进行把控和协调,并遵循德育规律加以整合和利用,营造出德育教育的氛围,使其在学生思想品德建设方面发挥突出的作用。
4. 德育评价力
德育就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也是让社会思想道德实现个体内化的过程,即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的过程。借助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可以对学校的德育效果进行准确的衡量和评价。而德育评价可以起到类似指挥棒或指示灯的作用,既能为制定德育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提供科学的参照,又能内生动力,激励和鞭策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德育评价力也是校长德育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引导学校德育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促进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发展和完善德行,从而不断提升生活品质。
5. 学生诊断力
德育教育既是一个价值引领的过程,也是一个主体建构的过程。教育者根据社会提出的道德标准,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建构培养道德素养。因此学校必须提前了解与分析学生的道德现状,这是德育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校长作为德育教育的领导者,必须具备德育方面的诊断力,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找到德育工作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二)校长德育领导力的重要性
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体现了校长德育领导力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强调“五破五立”:破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立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评价);破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改革学校评价);破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改革教师评价);破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改革学生评价);破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改革用人评价)。
教育是关怀人、培养人、尊重人、发展人、塑造人、激励人的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重大决定激起了育人理念、方式、环境、途径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学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主战场。这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更严的要求,同时对提升校长德育领导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是学校的重心工作,校长的德育领导力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是校长诸多领导力中较为关键的生产力和影响力。甚至学校提出“向德育要成绩,向德育要质量”的口号也不为过。
二、 荔波高级中学的一些实践与探索
(一)构建文化体系,规划育人方向
1. 办学理念:立德树人,发展潜能
《左传》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即树立德业,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管子·权修》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潜能,发展教师潜能,发展学校潜能,向品质强校目标迈进。
2. 办学目标:创建中国西部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中学
创建立足中国西部,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硬件建设标准化、软件建设规范化、办学体制集团化的中学。
3. 一训三风
校训:欲成才,先成人。在秉承老校训“求是”的基础上,1999年,学校提出了“欲成才,先成人”的新校训。新校训明确了育人与育才的关系,成人是基础,成才是目标。
校风:求是求新。“求是”就是实事求是,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遵循规律、做事务实;“求新”就是追求创新、敢于创新、不断创新,强调师生在未来发展中应具有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精神。
教风:博学仁爱,崇实创新。博学,广泛学习,追求学问,学识扎实;仁爱,宽仁慈爱,对学生注重宽仁爱护。崇实,即学问实、教学实、效果实;创新,即理念新、教法新、育新人。
学风:勤学好问、笃志奋进。《礼记·中庸》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风即勤奋学习,敢于提问,坚定志向,奋勇前进。
4. 育人目标:培养有民族情怀、自信担当的时代新人
培养有自觉认同民族文化及价值观、自觉承担民族复兴历史使命的情怀,有中国自信、时代担当的精神,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个性化人才。
5. 办学特色:弘扬恩铭精神,传承民族文化
德育特色——弘扬恩铭精神,文化特色——传承民族文化。
6. 教学理念: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以生为本,教学之道,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注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以生为本,让学生感受到关爱的温暖,即追求有温度的教育。以学定教,因材施教,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切实落实学校课堂教学指导建议——低起点、密台阶、勤反复、多练习、精讲评。低起点——点滴凝聚,夯实基础。密台阶——循序渐进,小步快跑。勤反复——温故知新,熟能生巧。多练习——勤思多练,明心悟道。精讲评——师生互助,探究提高。
7. 德育理念:育人为先,品德至上
学校教育,育人育才;育人育才,育人为先;育人之道,品德至上。
8. 荔中精神:追求真理,勇于探索
源于江泽民同志于1991年9月4日为邓恩铭烈士题词:“学习邓恩铭烈士追求真理献身革命的崇高精神。”
9. 校徽
校徽由外圆、内圆组成。外圆,蓝底象征知识的海洋,上方是校训“欲成才,先成人”,下方书写体“荔波高级中学”为退休美术教师蒙宝华老师所题。内圆,一艘在知识海洋里乘风破浪的帆船,下方“1941”是学校建校年。
10. 荔波高级中学特色德育理念:三品
品行教育:针对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入学教育、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来实现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化。它是保证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品质教育,针对高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学生的学习习惯教育、文化修养教育、感恩教育等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终身热爱学习的品质,提升学生的学业质量。品格教育,针对高三年级的学生,通过公民道德、心理健康和情感健康、责任担当教育,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具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的优良品格。
(二)搭建德育工作网络,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學校坚持“育人为先、品德至上”的德育理念,构建“12345”德育工作网络体系。一条主线,以“和谐文明,平安校园”为德育工作主线,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为抓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学生言行,重视习惯养成,强化环境育人,从而提高学生文明素养,提升学生道德品行;两大内容,将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作为德育的两大内容,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传统美德文化,开展平安有序校园环境建设;三位一体,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教育体系,整合三方力量,提升德育工作质量;四个管理,以常规管理为抓手,自上而下,实行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全心管理的四个管理体系,让人人都成为德育工作者,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五条途径,构建文化育人、课程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协同育人的多层次和多方位的德育工作体系。
(三)着力抓德育队伍建设,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建立政治学习制度,注重仪式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每月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分享会,每学期两次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训会,创新开展班主任“3221”德育管理模式(“3”,每周班主任到年级参加早读秩序检查三次;“2”,每周中午14:00值班两次;“2”,每周晚上18:50值班两次;“1”,每周晚上下晚自习后到寝室查寝1次)。提倡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号召每位教职员工参与德育管理,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比如,保洁人员引导学生讲究卫生、节约用水;保安人员以身示范,进行安全教育;宿管老师教育学生文明有序、守时守纪;食堂员工引领学生爱惜粮食、文明用餐等。
(四)着力抓制度建设,强化制度德育
构建荔波高级中学德育体系,制定荔波高级中学德育工作三年发展规划、荔波高级中学“立德树人”工作实施方案、荔波高级中学校本德育课程方案等。编制《荔波高级中学德育工作手册》,不断完善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形成德育管理制度30余项。
(五)狠抓课程育人化,加强德育工作渗透
常规活动育人化,狠抓常规,有效开展德育活动课程。以“三品教育”为基点,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常规开展升旗仪式、校会、体育艺术会、参观纪念馆、美食节、“恩铭杯”系列比赛、成人典礼、修身课、两操等活动。社团活动育人化,加强德育工作渗透,挖掘本土资源,有效开展社团活动课程。以“红色+民族文化”为社团活动课程理念,重点打造“恩铭之声”广播站、“红船社”及“瑶族陀螺社”“水书文化研究社”“民族工艺社”“苗族芦笙社”等14个少数民族文化社团,创新开展社团活动,为德育工作筑牢“红色魂”,传承“民族血”。
学科课程育人化,强化落实学科德育渗透,抓好课堂育人主阵地。制定各学科德育渗透方案、计划,形成《荔波高级中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汇编》《学科德育渗透案例精选》等德育渗透资料。
综合实践活动育人化,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妥善开展综合实践课程。除开展国家课程规定的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外,积极建立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到基层去开展“实景课堂”活动,通过感触、渗透、体验让学生增长实践才干。
校园文化育人化,教育具象化,用心打造校园文化课程。打造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让雕塑传神、草木开口、墙壁说话”,建设校园文明教育的“德育磁场”。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育人化,守护安全,建设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课程(每班隔周一节),心理社团课每周一节定期召开心理健康班会,从加强设施设备建设、强化师资力量、加大培训力度等方面,发挥心理服务辐射作用,持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校本课程育人化,立足课堂,研发特色校本课程。以弘扬民族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开发《走进荔波诗词》《荔波民族文化》《恩铭故里——红色荔波》等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并编入课表,常态化开展教学。
三、 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1. 德育领导力需要整合学校各方面能力,“个力”与“合力”融合度有待提高。
2. 发展性、预防性工作做得少,补救性工作做得多。
3. 部分教师观念难改,智育和德育步调不一,教书和育人相统一任重道远。
4. 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效果不明显,教职员工的育人功能有待加强和发挥。
5. 校长德育领导力提升机会较少,重视程度不高。
四、 结语
中小学校长作为德育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领导力量,其德育领导力对于德育教学的效果可以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中小学校长必须全面提升自己的德育领导力,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向纵深发展。具体来说,就是努力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多元培植相结合的德育教育体系,把学校德育教育的效果全面提升上来。
參考文献:
[1]蔡其勇,李学容.校长德育领导力的意蕴及提升[J].中国德育,2015(2).
[2]袁小平.中小学校长文化领导力的意蕴、结构与提升[J].教学与管理,2014(6).
[3]朱洪秋.提高德育校长领导力 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效能[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7).
作者简介:柏文峰(1977~),男,布依族,贵州荔波人,荔波高级中学,研究方向:学校治理、德育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