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长周期作业 探索减负增效

2022-04-19赵嫚莉过俊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作业内容设计

赵嫚莉 过俊

【摘 要】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尝试通过长周期作业的设计,卡住作业时长、稳住作业数量、把住作业质量,努力探索,提升一线教师设计作业的能力,落实“双减”,减负增效。

【关键词】长周期作业设计;减负增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2)04-051-03

中小学作业及其管理早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话题。2017年9月,《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合理设计学生作业内容与时间,提高作业的有效性。”201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的要求。202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双减”政策,提出“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加强作业完成指导:教师要加强面批讲解,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落实“双减”,减负增效

“双减”政策对作业要求产生的客观影响就是:作业时长总量压减、作业完成质量增加、作业设计要求提高。那么,作业“减什么?怎么减”?不难理解,“双减”政策实施的正确定位:减的是无效低能的题海训练,这就对一线教师设计作业的能力有了更新的、硬性的要求。有令必行,卡住作业时长;多管齐下,稳住作业数量;协同研究,把住作业质量关。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需要规范作业管理,其中“强化作业内容和题型设计”是重要举措之一,这就明确了我们需要提高作业内容设计质量,精选作业内容,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涵盖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基础性作业,倡导个性化、情境化、项目化作业。

长周期作业设计初探

近年来,部编版语文教材十分强调鲜明的文体意识,每册课本、每个单元都有自己承担的典型文体任务。我们结合第一单元“新闻单元”,也是活动课单元的特性,为长周期作业的设计明确了几个方向:设计多层次、多类型作业任务(指定、建议、自主选择适合、有针对性);有情境的综合性、体验性、开放性作业(学以致用、激发创意);鼓励自我规划、先行自学、主动积累;培养信息搜集与分析、整理能力;借助作业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体验选择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具体操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作业背景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习新闻相关知识,要求通过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让学生了解身边最常见的新闻体裁,并学习在生活中发现新闻热点,梳理新闻素材,提取新闻角度,作出新闻总结。

2.作业内容(分层)

(1)识字与写字(弹性,预计用时30分钟)。作业内容:认真读一读并抄写八上一单元“读读写写”中的字词(必做);把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工整地抄写一遍,容易用错的成语加解释写一遍,或者造个句子(选做)。作业意图:巩固知识,梳理,在诊断基础上补偿学习。

(2)群文阅读,初识新闻(必做,预计用时60分钟)。作业内容:阅读本单元的四篇不同类型的新闻,了解新闻体例,掌握新闻知识的基本 要素。作业意图:深度预习,提高自学能力。

(3)运用方法,概括新闻(必做,预计用时30分钟)。作业内容:基础作业,掌握新闻要素,试写新闻标题和导语。作业意图:学以致用,

在情境任务中强化技能、丰富体验、内化情感、提升认识、激发创意。

(4)开展活动,辨识新闻(必做,预计2天内完成)。作业内容包括,提升作业:5-6名学生组成一个新闻阅读小组,开展阅读,每组从报纸中辨识不同的新闻体裁,通过跳读和精读了解报纸内容;每组确定一个感兴趣的热点新闻话题,每位组员从各类报纸中精选本话题的一种体裁的新闻内容(包含消息、特写、通讯、评论等),把选择的内容拼贴在一张A3纸上,合成一张主题报纸;每组推选一名学生就本组的话题进行2~3分钟的新闻播报,每天一组,各组抽签决定播报顺序;展示为将本组的报纸张贴在教室指定位置,供大家阅读赏析 。作业意图同(3)。

(5)新闻采访,培养能力(选做,预计一周内完成。)作业内容:根据自选的选题,完成采访小任务。自由结合四人一小组,每个话题两个小组,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最大限度的分工合作;选题包括关于课程安排、关于四宜书屋、关于校园建设、关于食堂、关于“双减”、关于形体培训等。步骤包括提交前期策划书(三天);采访(一周);整理采访素材,完成采访实录文字稿;根据素材,撰写调查报告;调查報告汇报。

以上作业从“知识认知——理解积累——运用表达——拓展实践”四个层次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学生每天用时10-30分钟不等,2周内完成,可以弹性规划作业时间。

其中一个采访话题就是最热门的“双减”,以下是学生撰写的采访过程。

主题 · 关于“双减”

一、话题现状

“双减”政策现已实施。学校方面,作业量已有相应减少,且开展了晚自习等课后服务。教育机构中,部分已不再提供学科类培训,还有一些将学科培训转到周中上课并缩短上课时长。但同时也出现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许多家长担心孩子学习跟不上,私下上了小班教学和一对一课程。

二、调查“双减”问题的初衷

1.弄清楚学生现在的作业负担以及课外辅导学习负担情况如何。

2.听一听学生现在的学习状态以及态度。

3.看一看老师现在的工作情况与以前相比有何变化。

4.推测将来的发展会如何。

三、采访对象及调查方式

现场采访——初中同学(初一、初二)、高中学长(高二、高三)、学校老师

四、采访调查问题

1.采访同学:(1)“双减”政策落实以来,你对自己课外的空余时间,是如何安排的?(2)你认为“双减”政策让你的课内学习负担减轻了吗?

2.采访老师:(1)“双减”政策对您有影响吗?如果有,什么影响?

五、采访调查、分析总结

(一)初中同学们的基本观点分析

1.有的同学认为:“双减”政策对他们来说是有利的,减轻了他们课内的作业负担,让他们有了更多自由安排的时间,如可以看书、运动、打游戏(但因为游戏有限制时间因此不是很满意)等。

2.有的同学认为:“双减”政策对他们来讲负担并没有减轻,因为考试没有减少,减作业没有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更加注重学校学习了。

(二)老师们的基本观点分析

1.主要意义是减轻学生不必要的作业负担,有更多阅读、休息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性,让学生德、智、体、美、劳更加全面发展。

2.对老师自己来讲,作业这方面需要更加精挑细选,但相对的判作业会更加轻松。老师们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参加素养发展的活动,发挥老师的特长。对老师而言,工作量更大了,社会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

六、反思

我组大多数同学在采访中表现比较羞涩,不能主动上前采访陌生同学。不过大家最终还是战胜了自己心中的恐惧,采访了许多优秀的学长。大家前期分工不是十分明确,办事较为拖拉。大家不愿主动承担责任和工作,导致分工混乱,很多工作明确后到最后才完成。

3.作业评价

我们把一个周期(2周)内需要做的作业一起下发给学生,同时还要做到批改结合、讲评同步、逐项整理、立体跟进。

(1)作业统计分析,诊断学生出现问题的价值。

(2)分类整理确立评改和跟进重点。

辨识新闻:找出学生对新闻类型辨识不清的原因,课上再继续强化各种类型特点。

概括新闻:总结梳理概括新闻标题和写导语的方法,把学生出现的问题融到教学中。学生概括的语言不全面、不准确,思维需要提升。

新闻采访:挑战综合性作业学生的人数还不多,对学生能力要求比较高,因而还没有覆盖到全班。

(3)反思作业要求是否明确清晰,依据作业问题分类指导,分解到新学期教学中。

(4)明确评价标准:跟进作业研制,制定各项作业的量化评价标准,反思作业评价标准,进行作业设计关键要素研究。

立足于眼前,着眼于长远

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对于作业“减负增效”的探索,确有不少让我们反思的内容。教师应该清楚该作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学生了解该作业的目的与学习意义。在素养导向之下,希望让学生获得真实的学业成就,关注学生如何学和学会学。

作业努力方向可以从整个单元视角,做整体设计,并且联系生活,设计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强的作业。一方面要巩固教学,和教学本身的价值形成互补;另一方面促进学生认识的发展,这是最核心的东西。

作业的综合性、情境性、开放性、结构性,数字化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长周期作业,尊重学生基础与学习阶段的特点,关注学生自学思维过程及学习方法,重视作业的交流与反馈。

从欣赏者的角度来点评作业,更能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总之,作业质量保证,有两个关键:一是设计,二是实施。作業设计与实施能力,应该成为教师专业素养之一。愿教师们继续探索,守正出新,未来可期。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

猜你喜欢

作业内容设计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作业
主要内容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