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研究进展

2022-04-19屈国靖武建林

创意设计源 2022年1期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

屈国靖 武建林

摘 要 以2001-2020 年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的 987 篇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相关研究文献为样本,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本领域样本文献的来源期刊、核心作者、合作机构、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和关键词突现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首先,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工艺美术产业近 20 年来的发展与变化受市场影响较大,发文量整体呈现阶段性曲折上升的趋势。其次,通过对文章进行普赖斯定律检测,发现目前我国工艺美术产业领域仍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体。最后,传统工艺美术、手工艺的研究是近年来的主要研究热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创新与产业转化是主要研究趋势;立足传统文化,开拓工艺美术产业新市场,让工艺美术文化延伸至建筑设计、茶艺文化等领域,是中国工艺美术产业领域下一步的主要研究前沿。

关键词 中国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引用本文格式 屈国靖,武建林.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J].创意设计源,2022(1):64-69.

Research Progress of Chinese Arts and Crafts Industry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

QU Guojing, WU Jianlin

Abstract: Taking 987 papers related to the Chinese arts and crafts industry in the CNKI database from 2001 to 2020 as samples, this paper uses the bibliometric analysis method to deeply analyze the source journals, core authors, cooperative institutions, keyword co-occurrence, keyword clustering, and keyword outburst of sample literature in this field. First of all, through the data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China's arts and crafts industry in the past 20 years are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market, and the overall number of publications shows a trend of gradual and tortuous increase. Secondly, through the detection of Price's slaw,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still no stable core author group in the field of arts and crafts industry in China. Finally,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research is the main research focus in recent years;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re the main research trends; based on traditional culture, developing new market of arts and crafts industry, extending arts and crafts culture to architectural design, tea culture and other fields, is the main research frontier of Chinese arts and crafts industry.

Key words: Chinese Arts and Crafts Industry;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iteSpace; visualized analysis

工藝美术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存环境的造型艺术之一,伴随着我国手工技艺的发展延续至今,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工艺美术市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侯睿等人[1]以东北桦树皮文化为例,分析其由于经济、地域等因素,使得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播和发展陷入困境,并指出应在互联网的驱动下,借助文创实现转型。庞嘉婧[2]以陕北剪纸艺术为例,分析了民间工艺美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产生巨大冲击,指出解决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问题迫在眉睫。杨仲恺等人[3]分析了工艺美术产业化发展的条件,并以苏州工艺美术品的科学分类为基础,探寻其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困境,并提出了对策。杨钢[4]分析了贵州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产业化品牌构建策略应从增强品牌意识、突出品牌文化价值以及加强品牌宣传等方面进行。以上研究分别以独特的视角论述了我国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当下研究热点。但是当前针对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科研领域的知识图谱与可视化研究尚存空白。本文将通过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作为图像数据分析工具,并依托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平台,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转换、分析、聚类和整理,总结近 20 年来我国工艺美术产业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一、文献检索来源与数据研究方法

(一)文献检索来源

为了对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研究进展做出准确分析和科学预判,本文的数据均选自权威检索平台——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文献检索方法:(1)登录中国知网数据库,选择菜单栏中的“期刊”,点选“高级检索”,检索条件的主题设为“工艺美术”,发表时间设置为“2001—2020 年”。(2)为确保文献质量,来源类别选择“核心期刊”和“CSSCI”,点选“中文文献”,检索到相关文献共计 1 989 篇。(3)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将检索到的文献进行详细筛查,剔除与本研究关联度较低的内容,最终导出有效文献共 987 篇。

(二)数据研究方法

基于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以JAVA应用程序为运行平台,对被检索的文献进行直观和科学的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文献计量运用的方法包括数学、统计学等相关知识,依据每篇文献中所包含的标题、摘要、关键词以及作者名等信息。以多元、分时、动态的可视化语言,通过巧妙的空间布局,将本领域的演进历程直观地集中展示在一幅引文网格的知识图谱中[5]。关键词是一篇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言简意赅地表达文献主题的内容。作者通过对关键词的共现与聚类分析、合作网絡分析以及关键词突现分析等功能,利用信息可视化图谱中的相关数据,探究某专业领域的知识演进趋势和研究热点。例如,在关键词的共现与聚类分析图谱中,关键词的共现频率越高,说明二者的关联概率越大,也就进一步可以推测出当前或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将会有更多的学者关注这一关键词所反映的主题,即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此外,通过分析文献中骤增的关键词,观察突现词及其骤增出现的时间,以此对热点关键词的研究趋势做出预测分析。

二、近 20 年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研究进程与现状分析

(一)研究进程

从检索结果来看,2001—2020年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相关有效文献共987 篇(见图 1),图中显示近 20 年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正在关注 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从具体发文量来看,2001—2014 年整体呈现阶段性曲折上升的趋势,其中 2005—2008 年为直线稳步上升,且在 2008 年出现了一个小高峰,发文量达 74 篇,并于 2014 年左右达到了最高峰,发文量高达 91 篇,2014 年的发文量相对于 2001 年增幅达 78.02%。但以 2014 年为分水岭,2014—2020 年的发文量出现逐年缓慢下降的态势,降幅达 35.16%。这些数据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工艺美术产业近 20 年来的发展变化受市场的影响较大,2001—2014 年是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2014 年以后是该产业创新与转化时期,虽然学者们的关注度有所下降,但降幅不大,整体呈现较为平稳的趋势。

(二)来源期刊分析

学术期刊是刊登学术成果的主要平台,也是开展学术研究的基础[6]。由于工艺美术具有社会、物质和艺术等多重属性,因此在收录工艺美术文献的来源期刊中,存在着虽然研究内容与艺术相关,但研究方向却略有不同的文章,涵盖艺术设计、包装技术、轻工科技、文艺理论和教学改革等方向的研究文献。图 2 为来源期刊排名在前15 位的艺术类期刊。在这些期刊中,排名前 3 位的期刊具有刊载量和文献质量的绝对优势,是CSSCI及北大核心的来源期刊,可称之为核心中的核心。例如,排名第一的《装饰》是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于 20 世纪 50 年代创办的学术刊物,主要刊登的栏目有设计实践、民俗民艺和史论空间等,在中国艺术类期刊中具有一定权威性。《美术观察》创刊于 1981 年,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美术刊物,刊登的栏目涉及美术前沿报道、热点述评、设计批评、作品展等。《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创刊于 1978 年,由南京艺术学院主办,栏目主要涉及艺术史与艺术考古、美术与艺术学研究、高等艺术教育理论研究等,是偏重艺术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艺术百家》《美术》《艺术评论》等美术类中文核心来源期刊所刊登的文献,总体上能够代表当前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

(三)基于普赖斯定律的核心作者群体分析

为了明晰我国近 20 年工艺美术产业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寻找到本领域的核心作者群体并深入了解该群体的科研稳定性。本文将采用国际权威的科学计量学定律,即普赖斯定律进行测定和分析。利用公式N1=0.8(Nmax)1/2,N1代表某领域内作者应达到的最低刊发论文数量标准;Nmax表示被检索数据库中作者发表论文数量的峰值。计算结果为N1表示所发表论文数量在这个计算数值以上的第一作者,才可以被认定为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7]。

研究发现,在 987 篇样本文献中,刊发数量最多的第一作者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李砚祖教授,共发表论文15篇。根据普赖斯定律公式,Nmax数值为15,计算出N1=6,即在本领域以第一作者名义发文量大于6篇的作者,才可以认定为本领域的核心研究者群体。根据检索结果,文献发表数量在 6 篇以上的作者群体共 9 人,文献数量合计 87 篇(见表 1),占本领域总文献数量的 8.81%。由此可知,当前本领域仍然没有达到普赖斯定律所指出的核心作者发表文献比例需要达到本领域全部论文总数的 50%这一标准。依据普赖斯定律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经过近 20 年的发展,仍未形成较为稳定的核心研究者群体,但表 1 中的作者都能代表我国工艺美术产业的科研中坚力量。

(四)文献被引量分析

文献的被引用次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该文献在所在领域的影响水平

和贡献程度,也能够体现该作者的学术研究水平。

表 2 是近 20 年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科研领域被引量排名前 10 的文献汇总。从中可以看出,被引用次数最高的作者是清华大学的李砚祖教授,其 2006 年刊发的《物质与非物质: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文章被引次数高达 131 次,并且在排名前 10 的文章中有 3 篇上榜,独占鳌头,被引率占前 10 篇文章总和的 34%,说明李砚祖教授在本领域的学术水平及科研影响力堪称一流,贡献较大。此外,从这 10 篇文章的发文机构可以看出,实力雄厚的清华大学是我国工艺美术领域的最重要研究阵地,也是核心作者的聚集地。另外,从这些文献的篇名中也可以窥探出,“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等关键词很有可能是近些年本领域学者们争相研究的热点。

(五)合作机构分析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 987 篇文献发文机构的合作情况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得到图 3。从图中可以看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圆圈节点最大,其他机构圆圈节点则较小,这表明在本领域,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为科研机构的核心。通过图谱中的连线可以看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分别与河南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浙江省群众艺术馆等机构有合作。此外,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传播学院近年来也有合作。从图谱的整体布局来看,节点呈现“散点多,连线少”的特点,说明本领域近 20 年的科研成果虽然较多,但各机构之间合作的机会较少。

表 3 是近 20 年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发文量排名前15 位的科研机构汇总。首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本领域研究的主要阵地,并且高等院校占据绝对优势,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艺术学院等,其中也不乏一些以工艺美术命名的“黑马”高校,实力不容小觑,如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其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发文量最多,并与其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足以表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中国工艺美术产业领域的极高科研活跃度,图 3 的发文机构的合作情况可视化图谱也证明了这一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于 1956 年 11月,经过 40 多年的发展,于 1999 年 11 月正式并入清华大学并更名。笔者认为,如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虽已更名,但仍是我国工艺美术领域人才培养的最高学府,为我国近现代工艺美术领域输送了大量高层次人才,同时也为本领域的科研探索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研究热点与演进趋势分析

(一)研究热点

文章首先通过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与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相关的 987 篇文献进行了关键词的共现与聚类分析,可视化后的图谱中共形成节点 132 个(N=132),连线 368 条(E=368)。根据每个节点的中心性排序,排在前 10 位的热点关键词分别为:工艺美术、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美术、艺术设计、传统手工艺、陈之佛、民间工艺美术、民间艺术和工艺美术行业。再运用 CiteSpace 软件的Log-Likelihood Ratio(以下简称“LLR”)计算方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整理,生成聚类可视化图谱(见图 4),共得到 16 个聚类标签:“# 0 工艺美术” “#1

民艺学” “# 2工艺”“ # 3 雷圭元”“ # 4 工艺美术运动” “# 5 清华大学”“ # 6 建筑设计”“ #7 民族文化”“ #8 脱胎漆器”“ #9 考古学”“ #10 非遗传承”“ #11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12 建筑装饰工程”“ #13 话语权”“# 14民间工艺美术品产业”“# 15 手工文化”以上聚类标签均为本次研究的热点主题。聚类标签虽有重叠部分,但研究热点基本都囊括在内。

结合CiteSpace关键词的共现结果和 16 个LLR聚类可视化图谱标签,将近 20 年来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科研领域的研究热点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工艺美术品及其技艺的研究包含 3 个聚类标签所属的关键词领域,“# 0 工艺美术”“# 2 工艺”“# 8 脫胎漆器”。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 987 篇文献进行关键词检索,涉及工艺美术品、工艺品、技艺及技法等相关的关键词多达 444 次,研究多集中于工艺美术品材料、艺术品的应用、社会与经济价值和技艺技法与传承创新等方面。用于制作工艺美术品的材料非常多,如木材、树脂、青铜器、铁器、纺织品、琉璃、玉石、骨头、皮毛等。不同工艺品的技艺技法独特鲜明,如剪纸技艺,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刻出镂空花纹,这是用于装扮生活的民俗艺术。雕刻技法方面,雕刻师根据材料的特性,通过独特的技艺将设计构思刻画在材料上使之成为精美的工艺品。根据材质的不同,有竹雕、木雕、石雕等多种工艺。艺术品的应用是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选择,而艺术品技艺技法的传承与创新既是艺术品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产业的转型与创新研究包含 7 个聚类标签所属关键词领域,“# 4工艺美术运动”“# 6 建筑设计”“#7 民族文化”“#9 考古学”“#12 建筑装饰工程”“# 14 民间工艺美术品产业”“# 15 手工文化”。工艺美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了大量的工艺美术品及其传统技艺技法,因此我们在谈论工艺美术时,时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联系在一起。笔者检索到的 987 篇文献中包含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词,高达 245 次,内容多涉及保护与开发、经济文化价值、传承人的认定与保护等方面。体现在关键词上,则表现为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经济文化价值、文化产业、手工文化、工艺美术运动、民间工艺美术品产业、旅游开发和文化安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要继承和创新,防止走向消亡,又要为社会带来经济文化价值,这就需要有关部门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进行保护和开发,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紧跟市场,进行产业转型与产品创新。

(3)工艺美术教育及传承人的培养研究包含 4 个聚类标签所属关键词领域,“# 1 民艺学”“# 5 清华大学”“#10非遗传承”“#11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者们的研究内容多围绕在工艺美术教育[8-9]、价值意义、研培计划等方面。体现在关键词上表现为教育、艺术教育、学科建设、美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技艺传承、价值和传承人等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对工艺美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并且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培养一大批合格的工艺美术人才十分必要。学者们对这方面的研究体现在工艺美术教育、学科建设等关键词上。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对其加以继承和创新,如此才能确保传统工艺美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

(4)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0]和杰出人物的研究包含 2 个聚类标签所属关键词领域,即“# 3 雷圭元”和“#13话语权”,作者对他们的研究主要表现在生平事迹、代表作品和杰出贡献等方面。 文献可以从技艺、工艺美术大师、人间国宝、博览会、作者介绍、代表性传承人和髹饰工艺等关键词上体现。我国工艺美术大师大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如陶艺大师刘远、苗绣技艺大师吴通英、苏绣技艺大师姚惠芬、髹饰工艺大师甘而可、唐卡艺术大师娘本、玉雕技艺大师高毅进等。杰出人物

是对工艺美术领域或行业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学者,如庞薰琹、张光宇、常沙娜、雷圭元和陈之佛等,这些学者在被检索文献的关键词上有所提及。此外笔者还发现,一些学者对“大师”的头衔存疑,文献关键词体现在“大师”乱象、招摇撞骗等。笔者认为,工艺美术大师是本领域的顶级头衔,不应被人们亵渎,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严格评选,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打击不法“大师”。如此才能对得起那些坚守岗位,默默为国家做出贡献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师,也只有这样,大师称谓才能赢得权威,才有意义和价值。

(二)演进趋势分析

为了能够使读者更加直观清晰地观察到中国工艺美术领域近 20 年的研究热点及其演进趋势,探索其背后的意义,笔者将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到的 987 篇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了突现分析,共出现 17 个突现关键词,如图 5 所示。将突现关键词按突现时间“Begin”排序,图中前 10 年(2001—2010 年)突现持续时间最长的关键词是“包豪斯”, 2003—2009 年共持续了 7 年,并且突现强度最高。笔者查阅工艺美术领域 10 年前的文献可知,“包豪斯”的确是当时的研究热点与前沿[11],学者发文大多是围绕“包豪斯”的设计思想及其教育教学理念对中国工艺美术与设计领域的影响。从2011—2020 年来看,突现持续时间最长的关键词是“手工艺”,从2015—2020 年,突现已经持续了 6 年,突现强度最高的关键词是“传统工艺美术”。笔者同样查阅近 10 年工艺美术领域的相关文献,发现学者大多围绕手工艺技艺技法的创新与发展、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等方面展开研究。如此看来,近几年“手工艺”“茶文化”“工艺”和“建筑设计”等突现关键词为何频频在工艺美术领域突现?笔者认为,这是基于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向日常生活领域转化的一个显著体现,表明近 10 年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并且这种趋势会随时间的发展愈发显著。

四、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借助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关于中国工艺美术产业领域的 987 篇文献进行了研究热点与演进的知识图谱分析。本文聚焦被检索文献的来源期刊、文献被引频次、核心作者、合作机构、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和关键词突现等方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开深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

(1)从发文量来看,近 20 年中国工艺美术产业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发文量呈现阶段性上升的趋势,但受社会市场影响波动较大。

(2)从核心作者群体来看,基于普赖斯定律,并利用公式N1=0.8(Nmax)1/2进行测定分析得出,当前对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研究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体。

(3)从文献被引频次与合作机构共现图谱的分析情况来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工艺美术领域的主要科研阵地,并且高校占据绝对优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是本领域最为核心的科研机构,其与多个机构均有合作,但除此之外,可视图谱中并没有其他明显的合作网络。

(4)从关键词共现结果來看,近 20 年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研究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工艺美术品及其技艺的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产业转型与创新研究、工艺美术教育及传承人的培养研究以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杰出人物的研究等方面。关键词突现表明,近年来我国对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创新与产业转化研究是主要趋势,立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开拓工艺美术产业新市场,让工艺美术文化延伸至建筑设计、茶艺文化等更多新领域,使其产生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展望

鉴于上述结论可知,我国传承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已经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转折点,传统工艺美术从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输出,未来市场将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通过研究热点关键词可知,未来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重点将会是由原来的纵深发展转向横向扩张。未来我们将会看到更多关于跨领域、跨行业、跨国家、跨地区合作现象的文献和研究课题,历史机遇将催生着我国工艺美术市场实现“跨界”大发展。而如何抓住我国工艺美术产业新一轮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是摆在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重点难题,这也将会成为下一步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研究热点和前沿。

参考文献

[1]侯睿,李雨梅,韩思佳,等.新文创背景下传统工艺美术文化的发展策略分析——以东北桦树皮文化为例[J].经济师,2020(12):53-55.

[2]庞嘉婧.民间工艺美术的文化生命与自然生命——以陕北剪纸艺术为例[J].艺术评鉴,2020(3):48-49.

[3]杨仲恺,年福华.苏州工艺美术产业化困境与对策研究[J].建筑与文化,2020(6):208-210.

[4]杨钢.贵州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品牌建构[J].艺术研究,2020(2):90-91.

[5]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2):248-249.

[6]许振宇,吴金萍,霍玉蓉.区块链国内外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J].图书馆,2019(4):92-99.

[7]杨秀璋,夏换,于小民,等.基于综合指数和知识图谱的水族文献核心作者群分析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9(4):13-17.

[8]魏劭农.开放与重建:面向未来的工艺美术教育[J].创意设计源,2011(1):43-45.

[9]姜鸣.薪火传承:产业与工艺美术教育[J].创意设计源,2016(1):5-7.

[10]赵一璇, 俞宏清.苏绣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姚惠芬[J].民族艺术,2017(4):105-108.

[11]祝帅.包豪斯运动九十年——以包豪斯在中国的研究与接受为中心[J].美术观察,2009(5):121-126.

屈国靖,武建林

内蒙古农业大学

猜你喜欢

可视化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