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超声诊断结果的海南西部地区肝病流行病学调查

2022-04-18刘勇刘振华周代锋

海南医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肝病患病率患病

刘勇,刘振华,周代锋

1.海南医学院附属儋州市人民医院功能科,海南 儋州 571100;2.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海南 海口 571100

肝脏是人体“代谢中心”,在糖、脂肪、氨基酸、核苷酸及维生素的代谢中都具有核心地位[1],而正是由于该特点,导致生活习惯及内外环境因素对肝脏的影响更明显。肝脏疾病包括传染性肝炎、恶性肿瘤、肝硬化、脂肪肝等类型。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诸如乙型肝炎等传染性肝病的发病率有下降趋势,而随着生活方式、工作压力、环境的变化,非传染性肝病的发生率呈增高趋势。掌握肝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对于肝病的防治具有积极的作用,也是健康中国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之一。

海南岛由于历史原因有着复杂的民族特点和差异化的生活习惯。古升等[2]对2012—2014 年海南省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海南省三年累积报告病例15362 例,每年的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而15 岁以下的人群发病率则呈下降趋势。郑家耿等[3]对三亚市2000—2005 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进行分析,发现发病年龄20~39 岁,乙型肝炎占71%。林升康等[4]则对海南南部地区132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海南南部地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等与国内其他地区报道基本相同,然而黎族患者年龄比例高于汉族。海南西部地区(琼西)主要是指儋州、临高、昌江等县市,居民生活习性与海南东部地区有着显著差异,尤其是有“好酒”的特点。根据临床经验,西部地区的肝病发生率较其他地区要高,尤其是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肝癌患者较多,但目前为止,结合文献查阅,尚未见正式发表的相关调研数据。健康中国离不开健康海南,健康海南离不开健康西部,对西部地区居民的肝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发生特点及趋势,并针对性的调研其影响因素,是海南医疗系统的重要任务和使命。本文以超声检查为切入点,通过调查近五年海南西部地区肝脏疾病的类型、特点及趋势,总结分析当前琼西地区的肝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海南肝脏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取儋州市人民医院及西部中心医院功能科2015 年1 月至2019年12月对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查的资料,结合超声诊断结果及临床诊断为肝癌、肝硬化、肝血管瘤、肝囊肿、肝实质增粗的记录共计7636 例,同一年度内有多次检查结果及相同诊断的患者进行去重,保留唯一记录,符合条件者共6447例,纳入后续分析。

1.2 研究方法 患者空腹平卧在检查床上,采用飞利浦IU22、西门子OXANA2 等高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电子凸阵频率为2~5 MHz)进行腹部B超。典型血管瘤超声特征:肝实质内高回声区,边界清晰,内回声不均匀,可见筛窦状低回声,其内部未见明显彩流信号。典型肝硬化超声特征:肝脏包膜不光滑,实质回声增粗增强不均匀,肝静脉显示不清晰,门静脉主干增宽,血流速度减慢,脾脏肿大,脾门静脉增宽。典型肝癌超声特征:肝脏实质内实质不规则回声区,周边见低回声晕,内回声不均匀,周边及内部可探及丰富动脉彩流信号。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设置检验水准α=0.05,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海南西部地区近五年肝病发生的总体状况 6447 例患者中男性4458 例,女性1989 例;最小1 岁,最大108 岁,平均(55.28±14.55)岁。主要肝病类型有肝癌、肝硬化、肝血管瘤、肝囊肿、肝实质增粗等,见表1。

表1 海南西部主要医院超声科肝部疾病患者基本情况

2.2 海南西部地区五种主要肝病类型的发病趋势 肝囊肿和肝实质增粗近五年发病率较低,而肝癌、肝血管瘤和肝硬化成为近五年海南底部地区肝部疾病的主要类型。肝血管瘤的患病人数在2015 年、2016 年、2017 年连续三年居肝病患病人数首位,2018年后呈现下降趋势;肝癌患病人数在2015—2017年较为稳定,而在2017—2018 年间增长趋势明显,2018 年后呈下降趋势;肝硬化患者近五年的增长趋势明显,2018 年患病人数超过肝血管瘤患者成为海南西部第一肝病类型,且至2019 年依然保持快速增长趋势,见图1。

图1 海南西部地区主要肝病类型患者数量纵向透视图

2.3 西部地区不同性别肝病患者的患病特点 如表2 所示,对各年度不同性别患者的患病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男性患者的肝癌发病数量比在23.8%~33.5%,而女性肝癌患者则占女性总肝病患病数量的10.5%~17.1%,女性肝癌患病率显著低于男性,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肝硬化患者的患病比率为26%~47.5%,而女性为11.8%~27.9%,男性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肝囊肿、肝实质增粗的患者中性别差异不大。而在肝血管瘤患者中,女性发病率占女性肝病患病总数的48.2%~64.3%,显著高于男性患病率(19.4%~33.7%),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海南西部地区不同性别患者肝病类型[例(%)]

3 讨论

随着医学从以“治疗为中心”向“预防为中心”的转变,流行病学成为现代医学的主干学科,在疾病的防控及主动健康干预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5]。慢性疾病的发生除了遗传因素外,大多与生活习惯、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或者说即便是具有遗传倾向的患者,也可能因为内外环境因素的不同产生不同的特征。因此,用流行病学的手段对肝癌等疾病发病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于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6]。

肝脏在机体代谢及调节中的作用决定了其在个体全生命周期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海南西部地区为研究范围,以超声诊断结果切入,从两家海南西部主要的医院功能科调取了2015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共5年的肝部疾病超声诊断记录7636例,结合临床诊断结果并经年度去重后获得6447 条超声检查记录,分析结果表明琼西地区主要的肝病类型为肝癌、肝硬化、肝血管瘤,有少量的肝囊肿及肝实质增粗的患者。肝癌、肝硬化、肝血管瘤患者的绝对数量近5年有整体上升趋势,而肝硬化的上升趋势尤为明显。此外,从整体水平上分析,近五年男性肝病患者的数量是女性的2.24 倍,男性肝癌的患病人数为女性的3.95倍,高于研究报道2007—2012 年的全国水平(3.11 倍)及全球男女肝癌患病比例[7-9]。黄笳等[10]对2014—2016 年间中日友好医院健康查体人群中肝血管瘤的患病率进行研究,发现男性患病率和女性患病率分别为3.03%和2.88%,男性略高于女性。而在本次研究中发现肝血管瘤占所有样本量的35.99%,占女性患者的55.90%,远远高于男性群体中的占比,这与黄笳等[10]之前报道的男女患病比例相当的结论存在矛盾。肝硬化是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乙型肝炎感染引发的肝硬化近些年来呈现上升趋势[11]。在本次研究的群体中肝硬化占所有肝脏疾病类型的33.4%,且男性占比远远高于女性。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表明海南西部地区近五年肝脏疾病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发病类型以肝血管瘤为首,其次为肝硬化和肝癌,女性群体肝血管瘤患病率较高,而男性群体肝硬化和肝癌的患病率较高。尤其是海南女性肝血管瘤的患病率高于男性的现象值得更为深入的探究。

猜你喜欢

肝病患病率患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任何类型的咖啡都或能降低慢性肝病风险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我国高血压人群的一般规律
完形填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