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流程化作业标准在护理缺陷管理中的应用
2022-04-18陈彩莲俞培英罗洁明
陈彩莲,俞培英,罗洁明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江苏苏州215000)
护理缺陷指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出现差错及风险事件[1]。作为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的核心部门,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与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和患者生命安全息息相关[2]。消毒供应室清洗、灭菌、包装等各环节中危险差错均有可能对医疗安全造成严重威胁[3]。目前,供应室的管理模式多为定期对已发生护理缺陷进行分析及溯源,以为护理人员提供警示作用,尚存在质量短期、缺陷反复、被动等诸多弊端,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无法得以真正实现[4]。流程化作业标准即对各项工作统一标准,便于护理人员自我检查和提示,有利于避免护理缺陷、院内感染、医疗纠纷等不良事件的发生[5]。为保证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及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本研究选取我院消毒供应室23名护理人员执行流程化作业标准,旨在探讨对其工作质量和护理缺陷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消毒供应室46名护理人员及其负责的300件包装物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任职时间>5年者;②历年考核均合格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者;③知晓本研究目的、意义者。排除标准:①参与其他研究无法有效配合本研究者;②中途离职或出现人事变动者。将护理人员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名。对照组男2名、女21名,年龄27~45(32.24±1.75)岁;工作年限5~12(7.63±0.92)年;职称:护士7名,护师13名,主管护师3名。对照组男1名、女22名,年龄26~45(31.98±1.64)岁;工作年限6~10(7.50±0.88)年;职称:护士6名,护师12名,主管护师5名。两组护理人员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管理包括无纺布、硬质容器在内等300件包装物。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标准行规范管理。严格落实消毒供应室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无菌知识健康教育、缺陷管理意识。
1.2.2 观察组 采取流程化作业标准,具体内容如下。①强化专业知识教育:消毒供应室每周组织1次专科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培训,并将护理人员分层宣传教育,培训内容主要涉及文献研究、专科知识、基础理论及实际操作,通过集中小课堂、情景演练、视频播放、现场指导等模式加强护理人员理解和记忆。每2周围绕培训内容开展科室内考核1次,了解护理人员对消毒供应知识掌握情况和基础操作水平,并根据考核结果调整次周培训重点内容。②合理分布区域:消毒供应室各类物品应遵循“由污到洁”的单项强行流动原则。在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消毒供应室物品回收、分类、消毒、灭菌消毒、核对、包装、再次灭菌、储存与发放各流程可能存在护理缺陷风险,并作出详细规划,保证生活区与工作区分离、物流与人流分离、污染物品与无菌物品分离、回收物品与待发放物品分离、未消毒物品与已消毒物品分离。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核对灭菌品名、失效期、外包装表示,遵循“三查七对”的基本原则,并仔细核对硬质器械体积、名称和数量。在检查无误的物品外部放置写有灭菌日期、失效期、包名、负责人等信息的化学指示卡。④规范回收流程:对已污染器械、物品,工作人员应标准佩戴医用手套,并仔细核对器械名称、数量、损坏情况等,随后将其密闭放置回收车内运回消毒供应室,避免造成环境污染。被传染病患者污染的器械需标注“传染”,并根据回收的物品类别、污染程度等按照优先次序做消毒处理后再进行常规洗涤。⑤成立流程化作业标准包装质控小组:本小组负责物品消毒后包装前的质量检查工作,以物品无破损、洁净及可配套使用为原则,保证经检查的物品包装正规、内容齐全且清洁密封。组内成员需保证包布平整干燥、清洁卫生。穿刺针头应无弯曲、钩、无锈、无裂缝并通畅洁净。⑥其他细节优化:a.对不同操作选择不同的水质和水温,选用软水进行洗涤、漂洗、冲洗操作,选用纯化水进行终末漂洗和消毒。手工清洗时保持水温在15~20 ℃,在消毒器械或加入清洗剂后,应将水温提高至45 ℃以上。b.选用中性清洁剂清洁手术器械,选用蛋白水解酶清洁剂去除体液、血液等蛋白质,脂肪分解酶清洁剂清洁骨髓、脂肪组织等物质。若器材表面存在干结蛋白质等难以去除的物质,应选用对应清洁剂适当浸泡后再加以清洁。c.器械清洗、烘干完毕后,将其在润滑剂中浸泡,以保证清洗彻底,且再次取出后应机械烘干,避免手工擦干。d.选择与物品尺寸适宜的包装,保证包装各角完全包住物品并充分折叠进去,同时把握松紧度以避免渗漏灭菌剂、空气等。仔细检查器械清洁度和功能性无异常后再进行包装,保持器械的整洁和完整性。e.无菌物品存放在20~25 ℃的无菌间(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数≤200 cfu/m3)内,并保持相对湿度<60%。f.一次性无菌物品需“四证”齐全,严格符合国家卫生要求并又相应检验合格报告单,存放时注意离墙面>5 cm、离地面>20 cm、离天花板>50 cm。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我院自制护理人员工作质量量表评估两组护理人员,该量表包括积极性、责任心、专业知识掌握水平及技术操作水平共4个纬度,各纬度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护理人员对应维度工作质量越好。②分别从清洗、消毒灭菌、包装方面统计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清洗护理缺陷事件包括污渍、锈渍、功能缺失及物品脱落;消毒灭菌护理缺陷事件包括未灭菌包、超量装载、湿包、灭菌产品质量缺陷;包装护理缺陷事件包括标签有误、数量错误、结构性能缺失、有残留物。
2 结果
2.1 两组工作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工作质量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清洗护理缺陷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清洗护理缺陷发生情况比较[件(%)]
2.3 两组消毒灭菌护理缺陷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消毒灭菌护理缺陷发生情况比较[件(%)]
2.4 两组包装护理缺陷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包装护理缺陷发生情况比较[件(%)]
3 讨论
消毒供应室不仅是各种污染物、病菌的集中分布场所,也是医院无菌物品供应的核心基地。消毒供应室发生护理缺陷的原因消毒主要包括管理意识薄弱、工作目标模糊、责任心及自主能动性不强、操作流程不规范等[6]。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消毒供应室需要通过物品灭菌合格率的提高、污渍的有效清理,以延长供应室物品使用寿命,进一步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效率、质量。为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消毒供应室需建立流程化作业标准,以强化质量管理工作,通过规范化转运、交接、查验、消毒灭菌、包装分发等关键环节细化质量管理,保证清洁、灭菌、包装的合格率。流程化作业标准能够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其责任心的同时提高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最终为临床各科室提供器械、辅料等物品的可靠实用提供质量保证[7]。
高敏等[8]研究表明,相较于常规护理缺陷管理模式,流程化作业标准可降低清洗质量、消毒灭菌质量、包装质量等护理缺陷。消毒供应室护理缺陷不仅增加了物力、人力、经济的浪费,还存在诱发医院感染风险,甚至直接诊疗流程。常规管理模式本质是对已发生的护理缺陷事件进行事后控制的过程,虽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护理缺陷造成的损失,但相同缺陷存在反复风险,且可能对患者安全、医疗服务质量造成不可逆的伤害[9-10]。流程化作业标准将常规事后弥补的管理观念转变为事先预防制,通过加强培训等措施,充分强调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责任心,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积极性、责任心、专业知识及技术操作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消毒供应室各环节护理缺陷率是评价管理水平的关键指标,本研究通过制订流程化作业标准,细致化管理清洗、灭菌等环节。相较于常规以质量检测为核心的护理管理模式而言,流程化作业标准更能对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工作起有效指引作用,提高其执行能力的同时,避免相同缺陷的反复,从而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锈渍、物品脱落、未灭菌包、超量装载、灭菌产品质量、标签有误、数量错误、结构性能缺失、有残留物等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提示流程化作业标准在避免护理缺陷事件方面效果满意。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室执行流程化作业标准能够有效提高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责任心、专业知识水平及操作技术能力,降低消毒供应室工作各环节中护理缺陷率。但本研究受时间、地域等限制,纳入护理人员例数及物品件数有限,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期待未来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为消毒供应室持续质量改进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