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操作的策略
2022-04-18吕峰
吕峰
本文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操作的概念、理论依据与策略进行深度总结,以课程改革为背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分析,应结合数学教学现状进行探究。以探究内容为依据,具体教学环节教师应针对性调整,以此彰显数学教学工作的价值。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有效教学
有效操作即为有效教学,本文所探究的有效教学更倾向于学生是否学到预期的数学知识、是否体会教学中的数学情感、是否掌握数学学科学习方法。综合上述,体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操作是教师专业水平的具体表现路径。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操作,教师应参考教学理念制定教学计划,以此实现教学目标,保证学生全面进步。
(二)有效教学策略
策略其内涵为有谋划、计划意义的措施,因此有效教学策略为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案,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具体授课形式。因此为保证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重视多种课堂模式、多种活动方案的融合应用,因此应将单一活动方案的限制因素控制在源头,保证有效教学落实在实处。
二、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依据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有效教学模式落实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应树立有效教学观念,同时教师应重视有效教学目标设计,在传统、单一的教学目标上进行丰富,将丰富后的教学目标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保证有效教学模式全面实施,提升数学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将有效教学模式落实在数学课堂意义重大。为保证有效教学模式应用更加科学,模式与方案确立环节,教师应重视教育学理论的应用。基于此,下述文字对此进行深度总结。第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是数学教学过程常用的理论,有效教学模式创建环节可落实建构主义的重要内容,因为有效教学模式是以教学目标为基准,寻求教学策略的过程,因此保证数学课堂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应结合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探究;第二,有效教学理论应用有效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应重视课堂活动的效果,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以此保证课堂活动实施的价值与效果;第三,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源于建构主义理论,且与课程改革目标一致,课程改革深度推进更重视学生能力的强化、重视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案的革新,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结合学生能力发展的差异性,最终保证未来教学环节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可相继得到强化;第四,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该理念的核心是以最小的课堂时间投入得到最令人满意的教学收获,在有效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延伸,以此保证高效课堂构建环节亦实现教学策略的有效落实。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操作策略分析
(一)树立有效的教学观念
第一,教师应建立有效的学科课程目标,以课程目标的建立来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效教学过程中活动方案的构建应重视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的体验与收获,尤其是体验型课堂活动的构建更应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强化;第二,教师应树立数学教学环节的有效教学观念,以此为目标教师以学科课程教学为路径,以有效教学理论实施为内容完成教学工作,在此基础上在传统课堂教学方案中增加整体型的教学策略,构建为全新型、科学型的课程教学方案,以此保证数学教学环节的有效性。例如,学习人教版数学教材《乘法》模块时,课堂导学是保证本节课教学策略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点,因此,笔者一改往日忽视导学的教学观念层面的弊端问题,本节课初始,笔者应用风趣的语言对围绕乘法在生活中应用,对学生进行课堂导入,通过导学内容来吸引学生对乘法学习的关注度,此环节笔者将乘法学习的难点进行内因分析,同时利用数学方法将乘法学习问题进行拆分;完成拆分后笔者为学生出题,以生活中常见问题为背景,将乘法模块的教学目标融入生活问题中,学生完成问题的解答后笔者带领学生进行课堂游戏。最终本节课教学以教学观念的调整为主体,以满足学生爱玩的天性为途径,以确保教学策略有效实施为目标,最终彰显数学教学的意义与价值。
(二)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
第一,创新意识的落实,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时教师应尽可能地进行探究,结合小学生的年龄与能力的差异性从学生整体出发,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有效的教学目标;第二,重视教学实践,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需求、教学方案能否被学生接受,这均是检验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因素,因此完成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后,教师应重视教学实践,以实践问题总结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例如,学习人教版四年级《可能性》模块时,传统教学模式下,可能性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到辩证思维的运用,体会生活中问题可能发生的概率,以有效教學目标为核心,笔者在传统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完成重设,重设后教学目标更倾向于引导学生体会辩证思维如何应用在生活问题中;与此同时笔者在本节课教学目标上继续衍生,以此保证课堂活动开展的效果更明显。通过上述工作的累积,最终笔者将可能性一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三点:其一,经历丰富的课堂演示实验与学生自主讨论,让其在确定事件的基础上再了解不确定事件;其二,通过课堂摸球实验与以生活为根源的演示实验等课堂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事情发生是否为确定;其三,最终确保学生获得数学活动与数学实验的操作经验,完成本节课所学可获得良好的课堂体验。
(三)强化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
完成有效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师应重视学生兴趣的强化,其原因是学生学习兴趣与课堂表现是保证教学策略有效实施的控制条件,因此,本段文字侧重学生兴趣与习惯的强化进行总结。第一,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化。数学教学环节教师课堂活动内设置悬念,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数学教学经验总结,学习兴趣与教学有效性属于因果关系,因此教师应围绕有效教学目标调整教学策略,以此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兴趣,同时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终实现数学能力的提升;第二,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通过数学课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这是有效教学的隐藏价值,学生在教师指引下完成数学课程学习,同时在习惯强化环节数学素养、思维能力均可得到提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深刻研究教学有效性的探究,最终通过有效性教学方案的落实,实现学生能力的强化。例如,学习人教版《除法》模块时,授课前笔者进行更科学的备课,备课环节笔者先剖析教材,除法一课教学可采取生活问题加课堂对话的形式完成课堂教学,完成本节课学习让学生理解整体、分数的基本概念,学生建立抽象的概念后可将除法知识运用在生活中。课上笔者以生活问题作为课前导学内容,此过程为强化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关注度与兴趣,为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建立分析能力、深思习惯,同时养成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习惯,笔者借助问题探索的方式带领学生完成思维问题的解决,因思维型问题较难,因此笔者不急于让学生得出问题的答案,而是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将思维型问题进行拆分,将思维型问题中的文字内容转化为图形内容,最终以兴趣、习惯的强化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四)组织有效的数学课堂活动
教学理念有效性建构属于理论层面的构思,确立有效教学理念是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完成有效教学观念、有效教学目标的策略探究后应构思有效的课堂活动,为保证课堂活动开展具体而深刻,本段文字对此进行测量探究。第一,创设与有效教学目标相互融合的课堂情境,让学生有数学学习兴趣,以此保证课堂活动开展效果。课堂情境落实在教学环节,教师应重视数学问题串的设置、重视如何在课堂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追问,以开放性课堂活动、探究活动为主要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强化数学素养;第二,保证课堂活动符合创新教育目标,落实有效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课堂体验,运用三维目标完成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活动的构建,同时在三维目标中增加课堂兴趣氛围的营造,最终建立小学数学课堂的四维培养目标,彰显数学教学、有效课堂的教育价值。综合上述,教师应从讲授型向活动型课堂进行调整、过渡,重视课堂活动主题内容的丰富,避免出现说教等教学问题的出现。例如,学习人教版《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模块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交流,掌握分数与小数互化的基本方法,完成方法掌握后培养学生运用小数与分数互化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保证此目标有效落实,笔者先进行课程分析,分析后笔者得出画图类型的课堂活动,应成为学生学习分数与小数互化模块的有效课堂活动,让画图课堂活动成为课堂活动的主基调,在活动落实环节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课上笔者引导学生运用画图法进行分数与小数互化难题的解答,通过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过程,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落实。为保证课堂画图活动更为丰富,笔者临时为学生出了一道题目:如果我们班张某默把手中的可乐喝了一半,随后又将可乐瓶加满水,在加满水后继续喝了一半,问张某默共喝多少可乐?为让学生强化所学,笔者利用图形展现其中的数量关系,最终保证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五)落实有效课堂评价
保证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客观、有效的评价,因此数学教师应科学落实课堂评价,让学生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最终在“有效”教学评价下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综合素养,基于此,下述内容对此进行系统总结。第一,教师应重视评价学生课堂学习成果,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客观评价,对学生积累所学、未来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开展课堂评价是数学教学环节的必要性工作,课堂评价环节,教师将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放置课堂教學的重要环节,保证学生可虚心接受;第二,学生应该以评价为指引进行自身行为的规范,此环节教师应重视自身在课堂评价中的重要地位,围绕学生综合能力强化进行课程方案的调整,丰富课堂评价内容的同时,让学生接受教师的客观评价;第三,师生互评工作的落实,以学生评价为重点思考方向,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之余应正视自身教学问题,在未来教学环节将欠缺问题进行补救,最终在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等方面将课堂评价环节落实在实处,确保有效教学策略全方位落实在数学课堂。例如,学习人教版《扇形的认识》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弧形、圆心角,并了解弧形与圆心角之间的对应关系,认识扇形同时准确判断扇形与圆心角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实施,授课环节笔者为学生设立了讨论性的话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内部的辩证分析,而后笔者对学生理解不深刻的内容进行了指导并客观评价,最终彰显了课程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综合上述,本文更注重有效教学策略普遍性与可行性的探究,同时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殊性,注重课堂活动、学生学习兴趣、课堂行为习惯强化等核心内容进行策略分析,最终突显教学有效操作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