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现代化的数字图景

2022-04-17刘雷

理论与现代化 2022年2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

摘要:通过定量分析方法,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和个人生活六个方面,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世界现代化进程进行时序分析、截面分析和过程分析,可以描绘出近六十年来世界现代化的数字图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现代化的前沿已经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转变,以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为导向,以生活质量为中心,主要特点包括:经济知识化、信息化和绿色化,知识产业比例上升,工业比例下降;社会智能化和休闲化,普及高等教育;政治民主化和网络化;文化信息化和产业化;生态环境改善和国际移民增多;生活消费模式以质量型和发展型为主导等。

关键词:世界现代化;数字图景;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N949;C93;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22)02-0033-14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现象,也是一种文明进步,还是一个发展目标;它既有普遍规律和共性特征,又有国别特色和多样性。中国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现代化已经开启新征程、迈入新阶段,我们在深入思考中国特色、不断开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同时,需要全面理解世界现代化的共性特征,特别是借鉴先行国家的经验,吸取其历史教训,从而稳步推进现代化强国建设。本文在前期研究《世界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时序分析、截面分析和过程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世界现代化100个核心指标的变化趋势、现实水平和未来前景,全方位描绘世界现代化的数字图景,旨在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借鉴。

一、世界现代化指标体系

根据现代化度量衡的原理[1],本研究借鉴典型的国际统计指标体系、发展指标体系和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经验,构造世界现代化指标体系和遴选现代化指标。目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国家概览指标体系”[2]是发达国家统计指标体系的典型代表,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体系”[3]是国际发展指标体系的典型代表,何传启团队和《中国现代化报告2010》的现代化指标体系是中国研究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典型代表。本研究主要借鉴了以上三大指标体系(见图1),遴选和构建“世界现代化指标体系”,提出世界现代化的100个核心指标,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和个人生活6个领域、15个主题和35个亚主题。其中,按指标性质分类,它包括59个正指标、13个逆指标、9个转折指标、3个波动指标和16个中性指标;按指标功能分类,它包括50个水平指标、28个特征指标和22个状态指标[4]。

比较而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国家概览指标体系”以发达国家为主体,立足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人的发展的协调性,主要聚焦人口、经济、环境和社会四个方面,包括生产、劳动力、价格、人口与移民、教育、全球化、政府治理、科学与技术、能源与交通、环境、家庭收入与财富、健康,合计12个维度约100个指标。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体系”立足于全球发展,重点关注发展中国家,覆盖了经济与增长、金融部门、私营部门、贸易、农业和农村发展、能源与矿产、社会发展、性别、教育、社会保护与劳动力、贫困、城市发展、公共部门、外债、援助效率、科学与技术、环境、气候变化、基础设施、健康,合计20个维度约1500个指标,该指标体系为比较研究,可以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目标的设定提供有益参考,但是它对新现象、新事物的统计滞后,缺乏前瞻性。而《中国现代化报告2010》主要是针对全球人口超过百万的131个国家,立足于现代化视角,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和个人生活6个方面遴选了100个指标,但在维度层面的考量比较少,所以该指标体系的整体性比较好,全面性不足。因此,我们综合考虑指标体系的系统性、全面性、可比性、代表性、开放性,以及易读易解等基本原则,构建了世界现代化指标体系(见表1)。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世界现代化有两种含义,即世界范围和世界层面的现代化。本研究讨论世界范围的现代化,并以世界范围的国家现代化为代表(以下简称世界现代化)。世界现代化以国家为基本单元,是国家现代化的集中表现;国家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包括所有领域、部门和方面的现代化。本研究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和个人生活六大领域出发,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世界现代化进程进行时序分析、截面分析和过程分析,分析样本为全球人口超过100万的131个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的96%),重点探讨世界现代化指标的世界前沿水平国家的历史变化、发展趋势,及世界平均水平与前沿水平国家的国际差距等。其中:世界前沿水平的计算方法为:①直接采用世界银行数据库中指标数据的高收入国家平均值;②若世界银行没有高收入国家平均值,则采用2016年第二次现代化指数排名前20位国家的指标数值的算术平均值。该值为拟合值,非实际值。世界平均水平的计算方法为:①直接采用世界银行数据库中指标数值的世界平均值;②若某个指标没有世界平均值,则进行估算。估算方法为:2016年第二次现代化指数排名前20位国家的该指标数值的算术平均值的50%(正指标)或2倍(逆指标)。该值为拟合值。2016年,第二次现代化指数排名前20位的国家分别是:丹麦、美国、瑞典、荷兰、瑞士、比利时、新加坡、爱尔兰、德国、挪威、芬蘭、日本、英国、法国、奥地利、澳大利亚、加拿大、以色列、韩国、新西兰。

指标数据来源:75个指标数据来自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16个指标数据来自OECD统计数据库等,9个指标数据来自其他国际机构的数据库或研究报告。在没有特别注明的情况下,本文的数据均来自世界银行。

三、世界现代化的数字图景

(一)经济图景:经济知识化、绿色化,知识产业比例上升,工业比例下降

1. 生产与流通。生产方面:1960—2020年,高收入国家人均GDP由11840美元增加到42131美元(2010年价格),提高了2.6倍,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国际绝对差距由8106美元扩大到31565美元,国际相对差距先扩大后缩小,2020年相对差距约为4倍。效率方面:1991—2018年,高收入国家劳动生产率由65387 国际美元提升到94489 国际美元(2011年价格),提高了约50%,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国际绝对差距由44205国际美元扩大到57739国际美元。经济结构方面:1960—2020年,高收入国家农业增加值比例从16.9%下降到1.2%,工业增加值比例先升后降,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从61.7%提高到74.7%,1991—2019年,高收入国家农业劳动力比例从5.8%下降到2.5%,工业劳动力比例从29.1%下降到20.3%,服务业劳动力比例从65.1%上升到77.2%(见图2、图3、图4)。

2.知识经济(拟合值)。知识产业是知识和知识服务的生产部门,包括科学研发、教育、信息和交流、艺术、娱乐和文娱、旅行、健康和社会帮助、金融和保险、专业和技术活动、行政和辅助活动、公共管理和社会安全、成员组织的活动等12个门类[5]。OECD数据表明,1970—2015年,高收入国家人均知识产业增加值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为7.3%,但在2010年之后出现波动,人均知识产业增加值由623美元增加到15078美元(2010年价格),提高了约23倍,知识产业增加值比例从18.8%上升到38.2%,知识产业劳动力比例从22.5%上升到44.5%(见图5)。

3.税收与消费。2000—2015年,高收入国家劳动者税收比例由37.2%下降到35.3%。1972—2017年,高收入国家国家税收比例在15%上下波动,国际相对差异基本保持不变,相似度(高收入国家/世界平均水平×100%)约为102%。1960—2018年,高收入国家最终消费比例由81.6%下降到70.8%,1972—2018年,固定资本形成比例由25.8%下降到21.5%。

(二)社会图景:社会智能化和休闲化,普及高等教育

1.人口与卫生。人口:1970—2020年,高收入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0%下降到0.3%,1960—2020年城市人口比例由63.5%上升到81.8%,老龄人口比例由8.7%上升到18.6%,其国际绝对差异由3.7%扩大到9.3%(见图6)。公共卫生:2000—2015年高收入国家卫生支出比例由9.4%提升到12.6%,其国际绝对差距由0.8%扩大到2.6%,1960—2017年高收入国家医生比例由1.2‰增加到3.1‰,其国际绝对差距由0.9‰扩大到1.6‰,1990—2018年高收入国家护士比例由6.4‰增加到11‰,其国际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缩小,1960—2019年高收入国家婴儿死亡率由27.9‰下降到4.3‰,其国际绝对差距缩小。

2.学习与工作。教育:1970—2017年高收入国家政府教育支出比例由4.8%提升至4.9%,1970—2019年高收入国家大学普及率由23.7%上升到75.7%(见图7)。根据联合国人类发展署统计数据,1991—2018年高收入国家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7年上升到12.6年,其国际绝对差距由3.8年扩大到4.2年[7]。就业:1980—2019年高收入国家成年女性就业率由43.1%上升到51%。收入:1970—2019年高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收入由17992美元上升到44483美元(2010年价格),其国际绝对差距由12589美元扩大到33414美元,1990—2018年高收入国家人均购买力由29037 国际美元上升到45312国际美元(2011年价格),其国际绝对差距由19909国际美元扩大到29418国际美元,但相对差距缩小。贫困:1981—2019年高收入国家绝对贫困人口比例基本保持在0.6%。

3.休闲与福利。时间使用:根据OECD统计数据,1960—2015年,高收入国家实际平均工作时间由1961小时/年,下降到1615小时/年;近年来,OECD国家人口用于休闲和个人保健的时间平均为959分钟/天,约16小时。社会保障:根据OECD统计数据,2000—2010年,高收入国家养老保险覆盖率(适龄老人领取养老保险金比例)由84.2%提高到86.4%。

(三)政治图景:政治民主化和网络化

1.政治参与。根据OECD统计数据,2013—2017年,高收入国家选民投票率约为74%。1990—2020年,高收入国家女性国会议员比例由12.2%上升到30.33%,提高了1.5倍。

2.国家治理。政府收支:1970—2019年,高收入国家政府收入比例在24%上下波动,其国际相似度(高收入国家/世界平均水平×100%)保持在104%左右;政府消费比例在17%上下波动,其国际相似度保持在107%左右;1972—2017年,转移支付比例由4.6%上升到18.4%,增长了3倍。国家治理:2013—2019年,高收入国家法律权力指数由5.19提高到5.64;2015—2019年,高收入国家营商环境指数由72.5上升到74.2;根据OECD统计数据,2008—2011年,高收入国家养老金支出比例由8.4%提高到9.2%;2003—2019年,高收入国家开办企业所需天数由36天减少到11天,其绝对差距由15.5天缩小到8.6天;2005—2020年,高收入国家平均出口通关天数由4.8天减少到4.4天,绝对差距由4.8天缩小到3天,相对差距保持在2倍左右。

3.公共安全。1960—2020年,高收入国家国防费用比例由6.8%减少到2.8%,其国际相似度保持在106%左右(见图8)。2013—2019年,高收入国家道路交通死亡率由7.9人/十万人上升到8.33人/十万人,相对差距基本保持在2.2倍。

(四)文化图景:文化信息化和产业化

1.文化生活。大众文化: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数据,1995—2018年,高收入国家人均年看电影次数先上升后下降,2018年平均为2.6次/年[8];1997—2017年,高收入国家人均出国旅游频次由0.4次/年上升到0.67次/年。网络文化:1993—2019年,高收入国家互联网普及率由1%增长到89%,相对差距由4倍缩小到1.6倍(见图9)。1980—2020年,高收入国家移动通信普及率由0.002%增长到128%,相对差距由4.8倍缩小到1.2倍;2014—2020年美国网络音乐用户比例由2.4%增加到33.0%[9];2001—2018年美国网络犯罪报案率由163起/百万人上升到2403起/百万人[10]。

2.科技与创新。科技投入:1996—2018年,高收入国家科研经费比例由2.2%提高到2.6%,其相对差距基本保持在1.1倍;1996—2017年,高收入国家科研人员比例由2837人/百万人提高到4413人/百万人,绝对差距由2000人/百万人扩大到3003人/百万人,相对差距基本保持在3倍。科技产出:1985—2019年,高收入国家发明专利申请比例由4.5项/万人上升到6.76项/万人。知识产权交易:1967—2020年,高收入国家人均知识产权出口由0.09美元上升到292.9美元,其國际绝对差距由0.06美元扩大到245.3美元,相对差距由3.7倍扩大到6.1倍,1960—2018年,高收入国家人均知识产权进口由0.001美元上升到218.8美元,其绝对差距由约0美元扩大到174.8美元,相对差距由不足1倍上升到5.0倍(见图10)。2020年,高收入国家平均企业创新比例为13.1%。

(五)环境图景:生态环境改善,国际移民增多

1.生态环境。能源使用:1971—2015年高收入国家人均能源消费先上升后下降,其中,2015年人均能源消费平均为4605千克石油当量,1990—2015年,高收入国家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由6.4%上升到11.4%。资源方面:1990—2020年,高收入国家森林覆盖率基本保持在29%左右。大气环境:1960—2018年,高收入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密度由0.64千克/美元下降到0.23千克/美元(2010年价格),相对差异由1.3倍扩大到1.8倍(见图11)。1990—2017年,高收入国家PM2.5年均浓度由16.6微克/立方米下降到14.7微克/立方米,相对差异由2.7倍扩大到3.1 倍。环境治理:根据OECD统计数据,1970—2017年,高收入国家生活废水处理率由45%提高到98%;1990—2018年,城市废物处理率基本保持100%。

2.国际环境。国际移民:1990—2015年,高收入国家国际移民比例由7.7%上升到13.6%(见图12)。国际贸易:1970—2019年,高收入国家国际贸易比例由30.8%上升到61.8%。国际投资:1970—2019年,高收入国家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比例先上升后下降,其中,2019年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比例平均为2%。关税:1990—2018年,高收入国家简单平均关税由8.4%下降到3.9%,其国际绝对差距由6.7%缩小到1.3%。

(六)个人生活图景:生活消费模式以质量型和发展型为主导

1. 营养与健康。营养供应: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数据,1961—2018年,高收入国家人均蛋白质供应由89克/天上升到106克/天,相对差距由1.5倍缩小到1.3倍[11];2000—2019年,高收入国家营养不良人口比例由2.81%下降到2.62%,绝对差距由12%缩小到6%。合理饮食:1990—2020年,高收入国家儿童超重比例由5.1%上升到7.8%。健康:1960—2019年,高收入国家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由68.5岁增加到80.9岁,绝对差距由15.9岁缩小到8.1岁,相对差距由1.3倍缩小到1.1倍(见图13)。

2. 家庭与住房。家庭规模:1960—2019年,高收入国家总和生育率由3.03个下降到1.6个(见图14)。家庭收入:根据OECD统计数据,2013—2017年,高收入国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6584国际美元提高到30369国际美元(现价)。住房:2008年,高收入国家人均住房面积约为43.4平方米,但国别差异比较大[12]。

3.生活模式。家庭设施:2000—2020年,高收入国家安全饮水普及率由99.1%提升到99.8%,绝对差距由17.6%缩小到9.8%;卫生设施普及率由98.6%提升到99.4%,绝对差距由43.1%缩小到26.0%。交通和旅行:1980—2015年,高收入国家汽车普及率由338辆/千人增加到470辆/千人,相对差距由1990年的4.3倍缩小到2015年的3.6倍[13];1970—2018年,高收入国家人均航行次数由0.32次/年上升到2.02次/年,绝对差距由0.24次/年扩大到1.46次/年。网络生活:根据OECD统计数据,2010—2016年,网购人口比例由53.5%上升到63.1%。智慧生活:2016—2018年,世界平均人工智能家庭普及率由0.063%上升到0.215%。生活满意度:OECD统计数据表明,生活满意度国别差异较大。

(七)世界现代化指标的前景分析

世界现代化指标的前景分析,采用1990—2020年年均增長率和2000—2020年年均增长率两种情景进行预测,时间跨度约为30年(2020—2050年)。按2000—2020年年均增长率进行分析的结果如下。这种分析只是提供一种可能性。

2020—2050年,高收入国家平均值变幅较大(绝对差距超过1倍)的指标包括:人工智能家庭普及率、人均知识产权进口、人均知识产权出口、工业机器人使用比例、网络音乐用户比例、开办企业所需天数、水生产率、孕产妇死亡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人均知识产业增加值、人均航行次数、简单平均关税、农业劳动力比例、婴儿死亡率等。

2020—2050年,世界平均值变幅较大(绝对差距超过1倍)的指标包括:人工智能家庭普及率、人均知识产权进口、绝对贫困人口比例、人均知识产权出口、婴儿死亡率、发明专利申请比例、人均航行次数、工业机器人使用比例、人均GDP、人均国民收入、人均制造业增加值、农业劳动生产率、护士比例、人均购买力、人均知识产业增加值、汽车普及率、劳动生产率、人均出国旅游次数等。

四、结论与启示

作为一个现象的现代化,按照“现代化科学”的阐释,它是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发展的世界前沿,以及不同国家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前沿水平的行为和过程[14,15]。现代化是动态的,其内涵是变化的。18世纪以来的经典现代化过程,是以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为导向,全面围绕经济建设,突出表现为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理性化、福利化等典型特征。而本文通过定量分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明显看到世界现代化前沿的转向,即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变,表现为以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为导向,以生活质量为中心,主要特点包括:经济知识化、信息化和绿色化,知识产业比例上升,工业比例下降;社会智能化和休闲化,普及高等教育;政治民主化和网络化;文化信息化和产业化;生态环境改善和国际移民增多;生活方式的高质化等。这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后发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了参考。

作为一个发展目标的现代化,如何成为现代化国家,不仅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与现实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如果说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是一个时空拓展、自然演化的过程,那么发展中国家实现成功追赶的过程就是一个时空压缩、战略设计的过程。历史经验已经充分表明,简单照搬、机械克隆西方现代化的传统路径与模式,发展中国家是不可能赶上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的客观规律,也要充分考虑其现代化的基本国情,通过创新发展模式、优化发展路径、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设计来追赶世界现代化的前沿,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进程尽管一路坎坷,但是中国已经从过去的欠发达国家升级为当前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全球人口超过百万的131个国家中排名提升至第60位左右,大致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间水平[16];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二,消除了绝对贫困,2018年中国全国平均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基本实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已经具备向第二次现代化进军的物质基础[17]。中国现代化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未来三十年,我们将按照“两个阶段”的战略部署,分阶段、分步骤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参考世界现代化60年的数字图景,建议未来三十年:

1.在发展模式上,我们要努力实现从工业化为主到知识化为主、从第一次现代化为主到第二次现代化为主的转变;

2.在工作重心上,要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以生活质量为发展主题,即从以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为发展主题转向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发展主题;

3.在工作重点方面,建议以生活质量为导向,以经济质量和环境质量为支点,三个质量一起抓。

在具体指标层面: 2035年,我们国家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和个人生活质量等六个领域关键指标水平要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值的50%和世界平均值,关键指标水平的排名进入世界前40。其中,人均国民收入超过3万美元(2010年价格),平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大学普及率超过80%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需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和工作重点。

现代化是不断追赶世界前沿的过程。未来,我们仍将需要深入研究、总结世界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广泛吸收先行国家的现代化经验,吸取世界现代化的教训,进而不断深化并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努力为中国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中国现代化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深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基本国情,合理选择发展路径、模式和重点,中国现代化就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何传启. 世界现代化的度量衡[J]. 科学与现代化,2019(3).

[2]OECD. General Statistics Archives [EB/OL]. [2021-09-22].https://stats.oecd.org/.

[3]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EB/OL].[2021-09-22].http://wdi.worldbank.org/tables.

[4] 何传启,刘雷,赵西君. 世界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11).

[5]何传启. 中国现代化报告2016——服务业现代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6]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 Executive Summary World Robotics 2020 Industrial Robots[EB/OL].[2021-09-21].https://ifr.org/img/worldrobotics/Executive_Summary_WR_2020_Industrial_Robots_1.pdf.

[7]UNDP. Human Development Data Center [EB/OL].[2021-09-20].http://hdr.undp.org/en/data.

[8]UIS.Dat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UIS Blog[EB/OL].[2021-09-21].http://uis.unesco.org.

[9]Recor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 Facts & Research[EB/OL].[2021-09-20].https://www.riaa.com/reports.

[10]International Crime Complaint Center. IC3 Annual Report[EB/OL].[2021-09-21].http://www.ic3.gov/Media/PDF/AnnualReport/2021_IC3Report.pdf.

[11]FAO.Statistics [EB/OL].[2021-09-21].http://www.fao.org/statistics/en.

[12]Entranze. Average floor area per capita [EB/OL].[2021-09-21].https://entranze.enerdata.net.

[13]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Constructeurs d'Automobiles. Vehicles in use[EB/OL].[2021-09-21].http://www.oica.net/category/vehicles-in-use.

[14]何傳启. 现代化科学——国家发达的科学原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15] 何传启. 现代化科学领导干部读本:现代化100问[M].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9.

[16] 何传启.中国现代化报告2019——生活质量现代化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17] 何传启. 中国现代化报告2021——交通现代化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

The Digital View of World Modernization

LIU Lei

Abstract: Modernization is not only a world phenomenon, but also a progress of civilization and a goal of development, and the frontier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the behavior and process of catching up, reaching and keeping the frontier level of the world. Based on the previous study about the World Modernization Indicator System,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world modernization process from economy, society, politics, culture, environment and personal life by the time series analysis, cross-section analysis and process analysis, aiming to depict the digital picuture of the world modernization in the last 60 years and find the basic laws of world modernization. Since 1960s, the frontier of world modernization has changed from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to knowledge civilization, with knowledge economy and knowledge society as the guideline and quality of life as the center. The main features of this period include: (1) knowledgenizing, informationizing and greenization of the economy, the rising of the proportion og knowledge industry and the falling proportion of the traditional industry; (2) intelligentizing and leisuring of society, popularizing of higher education; (3) democratizing and networking of politics; (4) informatizing and industrializing of culture; (5) improving of the eco-environment and increas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6) the consumption pattern is dominated by quality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world modernization; digital view; indicator system

責任编辑:刘   晖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
土壤健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地方国有企业集团子公司分类考核指标体系设计探讨
企业培训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