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颜小敏: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

2022-04-17颜小敏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5期
关键词:体育意识高中体育培养策略

颜小敏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日益广泛地发展,体育教学将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对中学阶段的高中学生来说,体育课程远比文化课程所占的比例小,原因一是当时高中学生们正处在人生关键时期,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很难高效地进行体育教学活动;二是当时高中课程比较紧张,不管老师还是学生,他们多数都未能意识到进行运动课程的重要意义,这也使得不少人都觉得运动课程可有可无,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身体全面的发展。本文对高中体育课程中培育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问题展开研究,并对其教学方法展开探讨,旨在促使他们拥有强壮体魄的同时,培育其终身体育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育意识;培养策略

引言:中学体育课程是中国当代学校课堂教学的基本部分,重点培养学生的体质,并利用体育活动协助学生减轻读书压迫,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全方位健康发展。由于培养高校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还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是提升高校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这就要求老师们要更加注重对高校学生的体育训练,并不断创新体育课程方法。在中国当前的体育运动课程中,还存在着某些缺陷,从而导致了培养高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受了影响,所以中学体育教师就需要借鉴多元化的运动经验,从课程中提升教育经验,提高运动教学方法,让高中学生能够更能够更加有效的意识到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

一、高中体育中终身意识的现状

1、忽视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由于高中体育教育过程中,老师缺少对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训练,对运动学习、训练的功能和重要性没有深入的认识,使得高中学生无法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体育运动知识技巧,终生体育运动能力相对淡薄。高中学生的体育课程,一直都是只注重对学生体质与技术的教学,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和学习兴趣嗜好、体育运动良好习惯与能力。所以,高中学生一般没有终身体育意识,没有切实的意识到终生体育运动的巨大功效与重要性。同时高三的学生由于会遇到更加严峻的升学压力,从而缺乏充分的时间开展体育运动,甚至是放弃体育运动。一些学生在开展体育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没有耐性与坚持不懈的精神,不能形成好的运动习惯。

2、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落后

中学体育运动教学新课改要求学校运动教学内容必须要紧密结合社会生活与实践。但目前,一些地区中学体育运动教学最主要的内容是中国传统的篮球、足球和田径,还没有符合新时代气息的现代运动,比如网球、跆拳道和游泳等。高中对于运动课堂教学的滞后,也造成了学生缺少对运动基本知识与技巧掌握的积极性。同时部分学校体育教师也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产生了固化的出发、预备、参加、结束的课程教学模式。

3、体育设备不足

体育老师们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基础设备便是体育器材,所以体育器材在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也具有着特殊的功能。目前,尽管全国部分院校已经在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投入了大批的体育器材,已经能够适应了学校体育课的基本要求,可是由于教育场地不够,导致教学质量仍然不能取得长足的提高。校园的活动空间范围也存在一定局限,学校对体育场馆的设置较少,没有相对单独的体育场馆,比如网球场和游泳馆等。这种教育条件的束缚,不利于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也无法建立终身体育意识。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策略

1、优化体育课程教材

体育教学不但包括理论知识教学,还涉及实践教学,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会疏于理论课的教学,而实际教学往往要从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来展开。理论教学一般指运动课程中的活动概要,及其学生在开展体育运动时必须注意到的事情,所以,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选用合适的运动课程,并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社会性别和心理去开展针对性课程。然后,老师还必须着重强调学生在开展体育运动时的注意事项,并掌握各种运动竞赛的基本规律与技能,用教师最好的运动课程给学生最佳的运动课程,以此培育学生终身体育的意志。

2、完善体育教学方式

在高中生阶段这一特定时代,传统的学校体育课程形式已无法适应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需要,所以,学校体育教师应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通过综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教育,从根本上充分调动学生对掌握学校体育课程形式的浓厚兴趣,最终取得了提高学校最终体育运动意识的显著成效。而体育已不仅仅是一种课程,更是一门艺术与体育,要想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最终体育运动意识,就应该从转变学校体育理念入手,逐步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能力与兴趣爱好,使他们积极性主动性地投身体育与学习。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方法,对调动学生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的始终体育意识有着很大意义,所以,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老师要采取合理方法进行多样化的体育教学。同时,老师还可在每个教学任务完成后与学生开展一次交流会,并通过与学生进行广泛的沟通,适时调整课程和完善体育教学方法,用最大的热忱为高中学生提供身心上的轻松和精神上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建立始终的体育意识。

3、丰富体育课堂活动

高中阶段的学生基本已经建立健全的性格特点,而且按照其年龄特征,学生通常存在强烈的求知欲和胜负欲,加之面对高考的重压,学生需要一种宣泄情感的渠道,而进行体育课外活动恰恰能够缓解这一问题。老师也可以在传统体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添加一些新颖的教育手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例如,学校可以适当举办体育竞赛,老师也可利用各种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竞技性来迎合学生心理的需要,学生可以积极投身于体育运动之中,从而逐步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并从中享受到运动的快乐与魅力之所在。

结束语: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培育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基本知识掌握和能力,学校必须明确学生在活动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完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实现了学生体育课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要从教材入手,利用多元化的运动课程來提升运动教学,训练学生运动技巧,更要进一步优化学校课堂环境,提升课程在全体学生中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赵伟.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4,4(07).

[2]张传丽.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6).

[3]杜桂梅.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8).

猜你喜欢

体育意识高中体育培养策略
终身体育思想在学校体育贯彻的研究
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改革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商水县高中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调查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