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新时代如何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

2022-04-17付继芳

商场现代化 2022年5期
关键词:财务监督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摘 要:随着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推进,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主体,其财务监督效果关系着企业经营以及各项改革成果。基于此,本文从国有企业财务内部监督现状入手,阐述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及不足,然后从外部制度构建、内控机制强化、人员素质提升三方面入手,提出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监督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财务监督;国有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十九届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首次明确将财会监督列入监督体系的十大部分之一,财会监督的重要性被提到了一个历史性的新高度,对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财务监督是财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部门、第三方中介、单位内部对企业筹融资、项目开发建设、成本管控、收益分配等生产经营活动的总和进行关注、评估、监督和建议的活动,主要包括成本费用监督、资产监督、筹融资活动等。

一、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内涵

1.财务监督含义

企业经营情况的评估、判断都需要财务监督予以保障,作为承担国计民生、战略发展的国企而言更需要财务监督。财务监督是指根据会计准则以及公司规章、实际情况,设置财务指标,使企业能够通过指标判断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财务监督的一大特点是目的性,企业可以通过财务监督来检查经营过程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反过来也能够促进企业经营规范化、科学化,这对于企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国企而言更是如此,财务监督是国企规范经营的闸门,也是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流失浪费的重要机制。

2.财务监督特点

按照内外部划分,财务监督可以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外部监督是由企业外的主体对企业施行财务监督,既可以是行政部门,也可以是社会组织,调查内容既可以包含现金流监督,也包含企业经营质量的监督。而外部监督又分为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这是按监督主体不同进行的分类。行政监督是指国有企业是由其上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简称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从财务角度进行监督。社会监督主要是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外部审计等第三方社会中介根据委托,对国有企业进行监督。内部监督其含义是由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或财务负责审计的岗位对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等活动进行规范,并能够针对问题提供建议,从而确保经营活动的真实性、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的一种自我监管行为。实际上,无论何种方式的监督,其目的都是保障国有企业在规范和符合国家要求的方向上发展。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内部监督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为内部监督提供规范和指引,确保内部监督按照合理科学的标准执行,而良好严格的内部监督能够提高行政监督、社会监督的效率,使外部监督的效果得以充分体现。

3.财务监督的特点

财务监督特点主要有三点:一是监督对象和内容的统一性。监督对象是涉及企业资产变化的经济活动以及执行主体,无论是领导还是员工,无论涉及金额有多少,都纳入监督的范围之内,总之财务监督无小事。二是监督时间连续。会计监督贯穿于业务开展的全流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监督,每一个项目阶段,每一个活动进展,财务监督始终伴随。三是监督次序优先性,财务监督是经济活动管控的第一关,从预算开始就把好资金关口,从经济方面预防浪费和挪用,是其他监督的基础。

二、新时代下财务监督作用和意义

1.财务监督是现代化公司实施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产生了许多超大规模的企业,国有企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现代化程度大为提高,并且在我国经济建设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企业必须要加快现代化进程,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其中财务监督对企业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以往对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因素进行研究时,容易忽略财务监督的作用,实际上财务监督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体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财务管理中,企业负责人一直对企业经营方向策略有着决定性影响,尤其是在“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下,审批权限集中在一把手,没有规章制度进行制约,企业经营效果容易受到管理者个人素质、水平的制约。因此必须通过财务监督规范财务审批行为,规范经营者管理国有资产。通过加强财务监督,落实对财务审批、企业财务行为的监管,保证“财务一支笔”制度下审批权受到合理监督,减少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科学合理开展经营活动。

2.财务监督有助于国有企业做优做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做大、做强、做优,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深化国企改革的关键在于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从单一的“管资产”向“管资本”方向转变,无论是资产管理还是资本管理,都需要通过财务监督进行,财务监督是以国家法律法规和通用规则对企业经营行为进行规范,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促进企业合理合法合規经营,为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提供财务制度保障。

3.财务监督有利于提升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监督应该是贯穿企业经营流程的始终,以使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的过程以及结果通过财务报表的形式呈现出来,确保企业经营得到财务方面的建议和监督,也为企业股东、董事会、投资人、直接经营管理人员提供真实完整清晰的会计信息,帮助使用者更直观地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并根据掌握的会计信息进行相应决策,采取相应措施。国有企业的管理部门如国资委、市场监督主体如审计机构也能通过财务监督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优化建议,帮助国有企业实现经营优化,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三、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存在问题分析

1.宏观体制层面

(1) 国有企业国家监督效能有待提高

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所有权人是全体人民,但并不直接参与监督和管理,代表人民直接参与监督管理的是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政府受中央或各地各级国资委委托对国有企业经营进行监督管理。而国有企业的管理层都是由政府直接进行任命,造成了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决策拥有无限大的权力,可以通过人事任命来影响企业经营方向,造成了国资委在国有企业监督上出现一定困难。虽然国资委可以通过构建财务监督制度来实现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但由于人民政府的部分职能和政策需要通过国有企业行使和执行,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关系更为密切,导致国有企业并不重视由国资委设立的财务监督制度,导致有章不依。

(2) 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待健全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较为复杂,链条较长,层次较多,因此国资委对公司治理监督难以穿透。为了加快优化国有企业治理结构,让治理主体更好履行职能,国资委逐步引入外部董事制度,加强监事会的地位和人员配置,成立专门委员会,通过一系列制度措施形成了协同合作、齐抓共管、相互制衡的国有企业治理体系。但国有企业董事会重要成员以及管理层主要人员都由政府任命,经营者和监督者各种归属领导不同,国有企业领导人往往拥有更大权利。因此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在国有企业身上更为普遍,也导致财务活动不规范,甚至违法财务行为时有发生。

(3) 企业缺乏有效的外部财务监督机制

国有企业因为规模大,在经济发展中占主要地位,因此外部监督对国有企业的作用并不明显。如国有企业的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机制并不健全,效果并不明显,局限性较多。国资委依法对国有企业运行进行监督,主要针对是否符合国家利益,是否浪费、闲置国有资产,是否存在贪污挪用等,而对于企业的实际经营成果、经营效率等并不特别关注。另外,社会监督方面的制度仍然有待完善,企业在经济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地进行着市场竞争和内部管理,但国有企业由于其关系经济命脉或者民生关切,内部信息有时候并不完全公开,造成信息不对称,社会公众难以了解国有企业的发展动态和真实经营成果,监督建议也就无从谈起。此外,各类外部审计第三方机构是受到企业聘请了解企业状况,进行审计监督,薪资待遇又是由企业发放,利益上有牵扯,很难做出独立意见,市场监督功能较弱,无法做到有效的财务监督。

2.企业制度原因

(1) 信息化投入不足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想实现国有企业财务监督高效便捷,必须要提高单位的会计信息化水平,加大对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但国有企业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对于财务监督的提质增效作用以及对经营的成果数据化,利于决策的作用,因此投入上相对较少。一些大型国有企业虽然已经建立了ERP系统,并且财务活动都通过信息化系统进行,但只是简单用于会计电算化,没有把财务监督的相应功能融入系统,致使一般财务行为通过系统化进行,但财务监督仍然沿用传统手段,造成两者脱节,无法行使有效的财务监督。

(2) 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国有企业最直接的财务监督形式是内部监督,主要由内部设立的监事会以及内部审计部门负责。监事会是企业内部独立的监督部门,承擔着代表股东对国有企业执行财务监督的责任,这也是《公司法》明确赋予监事会的权利。但国有企业存在时间较长,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其他部门对监事会的存在抱有“排斥”心态,财务状况、经营过程评估报告等财务监督所需信息的取得受到阻碍,难以有效发挥监督功能。而内审部门作为国有企业内设机构,负责年度预决算、财务报告审计,但内审人员薪酬和人事调动都由管理层决定,导致内部审计开展工作时放不开手脚,使得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往往只有制度架子,不能形成实质性的审计和监督。

3.主观层面

(1) 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能力和道德素养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国有企业无论是在制度建设还是信息系统的建设上有着体制优势和资金优势,相应的财务监督体制机制建设的完备性和全面性也较为领先,走在平均值前面。然而相对全面规范的财务监督制度却难以得到有效执行,部分原因在于执行者的素质和水平没有与当前企业发展要求相适应。但是不少财务人员没有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还是沿用传统手工记账方式,或者对现代化的会计信息系统使用不熟悉,难以转变作业模式,无法发挥系统功能。在技术大发展的时代,财务人员的知识储备能力跟不上技术发展的脚步,对数据收集分析能力、企业发展方向的判断力、业财融合能力、风控能力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部分财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面对诱惑或者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不敢坚持原则,违规违法进行会计活动,影响企业经营。

(2) 财务监督意识淡薄

财务监督意识需要自上而下开始营造,而部分企业领导认为财务监督只是监事会或者财务部门等少数几个部门的事情,因此整体财务监督的氛围不浓厚,单凭少数部门难以做到全流程监督。还有的法律、财务素养不高,对于财务监督工作难以开展有效指导,或者是只重视业务,不重视财务监督,认为只要企业规模即可,忽略财务监督对资源集约利用,提高效率的作用,这就加大了财务监督实施的难度。更有部分领导认为财务监督是对于企业发展的阻碍,认为财务只负责财务审批预算、报销等简单工作,不理解,不支持财务监督,或者干预重要事项的财务工作,导致会计信息不真实,内部监督失去了真实的数据基础,只能流于形式。

四、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建议

1.完善治理结构,做好财务监督

(1) 完善股东结构,全面发挥出股东会财务监督的职能

一般来说,股东作为公司的所有权人,公司经营情况与之最具关系,因此是最关心公司情况的一个群体,也最愿意看到有效监督。因此发挥股东对公司经营的监督动能,对推进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全面强化财务监督具有重要意义。要想释放股东对于财务监督的热情,需要在股东与经营者之间构建畅通的信息通道,双向沟通,相互反馈,同时进行适当改革,使股东成分朝着多元化发展。不同来源的股东成分,知识背景、诉求也不同,但实质都是通过公司经营获得收益。因此可以在国有企业尝试混合所有制改革,适当引入民营企业、民间资本、外资等,提高持股混合度,优化股权结构,让社会资本参与企业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财务监督质量。

(2) 推行国有企业财务总监聘用制度

完善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机制的重要环节就是破除“内部人控制”问题,为保证内部财务监督的独立性,国资委可以对财务总监的人选采取委派制。由国资委组织,用市场化手段招聘合适人选,派驻到企业进行财务监督,并定期向政府以及国资委汇报企业经营情况。此方法能够保证财务总监监督的独立性和专业性,提升财务监督质量,同时也能够强化内部控制氛围,从管理层到基层有效执行财务内控制度。财务总监还可以从财务视角给予企业经营以专业化的意见,帮助企业提升经营效益,发挥财务对业务的指导和帮助功能。

(3) 切实发挥国有企业各财务监督主体监督的有效性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是一项大工程,需要监事会、内部审计、第三方审计等监督主体共同发力,齐抓共管。首先,企业内部的监事会要严格履行监督职能,通过进一步完善立法,提高监事会在国有企业的地位,明确监事会应当具有的权利和义务,保障监事会的知情权。其次,在公司制度设计上也要明确监事会的职能、人员结构、具体功能,使监事会行使监督权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最后,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社会监督功能,在事务所的选聘上采用招投标机制,杜绝暗箱操作,薪资由国资委发放,监督工作对国资委负责,保证行使职权的独立性。同时财政部作为中介机构的主管部门,要加大力度对中介执业情况的监督和指导,提升财务社会监督的水平和质量。

2.强化内控制度,推进财务监督

(1) 构建财务监督管理信息化应用体系

信息技术已遍布各行各业,国有企业也应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财务监督方面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企业首先应当提高认识,加大信息系统建设投入,推动“互联网+财务监督”模式,提高财务监督的信息化水平,完善基础会计系统。构建共享监督平台,采取开放态度接受公司内部以及外部对财务监督和公司经营的意见和建议,提升基层员工和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将财务行为放在阳光下,减少财务违法违规空间。在内部审计上应当进行技术创新,接入大数据平台以及未来的区块链技术,用大数据发现财务问题高发环节,对资金流向进行监督,做好全流程财务风险防控。

(2) 完善和优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内控制度对财务行为起到最直接的监督、管控作用,加强财务监督首先从内部抓起,完善和优化企业财务内控制度。财务监督仅靠个别部门无法形成合力,必须坚持顶层设计,使财务监督深入企业重要的经营活动,实现全程监督,如“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规范企业行为。同时在制度上注意与纪检监察、内部审计等法律法规相衔接,做到协同共管。对于企业内部的监督部门可以适当改革,如成立单独的纪检和财务监督审计部门,从法律、财务、信息技术等部门抽调人手成立专门部门,使其既懂财务,也懂业务,也懂信息技术,提高整體监督水平,并且薪酬独立核算发放,保证独立性;对于内部审计与上级纪委部门进行对接,接受其管理形成企业、纪委双重领导双重管理体系,增强部门权威性,增强内部监督的威慑力。

2.提升监督意识,优化监督队伍

(1) 提高国有企业全员财务监督意识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管理思想会体现到管理行为中,进而影响管理结果,提高全员财务监督意识,要从领导干部抓起,牢固树立财务监督意识,时时刻刻绷紧财务法规底线。同时对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以及全体员工进行培训使企业员工树立财务监督意识,并进行一定的财务知识培训,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使员工有能力进行财务监督。通过一系列培训打造统一团结的财务监督氛围,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的监督责任感,使企业财务监督工作更好开展。

(2) 提升企业财务会计人员职业素养

国有企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离不开财务工作者保驾护航。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重视财务部门整体素质工作能力的建设,通过宣传、引导、专题培训等方式,提升财务人员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企业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财务人员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对企业的归属感,激发起主人翁意识,主动担当起财务监督工作。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警示案例进行宣传,强调财务监督缺乏、财务意识缺失对个人、对公司的危害性,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强化对违法违规财务活动的警戒心,有效加强财务监督队伍的意识和能力。

五、结语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做好财务监督体系是其中一项重点工作,是确保会计信息和会计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国有企业监督最有效的抓手,也是确保公司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一招。只有通过完善治理结构、内部财务监督制度、提升财务监督人员综合素质,才能实现高质量的财务监督,为企业行稳致远提供充足动力。

参考文献:

[1]郭玲玲.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国企财务监督管理的策略[J].经营者,2020(4):181,183.

[2]王泽霞,李青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理顺国企财务监督机制[J].华东经济管理,2000,14(2):35-36,65.

[3]王文博.新时期国企财务监督的困境与对策[J].首席财务官, 2020(6):75,77.

[4]王凌炜.国企财务监督弱化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经贸,2015(4):202-202.

[5]赵思义.国企财务监督弱化的原因及应对策略研究[J].经营者,2019,33(15):124-125.

[6]张茜英.新环境下的国企财务监督模式创新策略[J].现代营销,2018(7):187.

[7]卢小羽.论职工持股对国企财务监督的作用[J].科教文汇, 2008(24):207-207.

[8]雷勇.国企混合制改革背景下加强财务监督的思考[J].理财(经论),2020(11):41-42.

作者简介:付继芳(1972.09- ),女,本科,昆明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管理会计、会什信息化等

猜你喜欢

财务监督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基于信息系统的计量标准管理
基于项目化+翻转的物流信息系统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现状及对策分析
信息系统管理在社会中的应用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浅论如何加强军队财务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