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梦圆天团”铸就太空梦想

2022-04-16黄国畅倪健康胡煦劼

飞碟探索 2022年6期
关键词:梦圆金手指实验舱

黄国畅 倪健康 胡煦劼

“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像廖国瑞、刘巾杰、陈全仁一样的航天人,在文昌航天发射场还有很多。他们把荣光捧给祖国,用成功为祖国加油,在浩瀚太空筑起了一座座航天丰碑……

有人说,从事航天发射需要定力和情怀。在位于海南的文昌航天发射场,有这样一群航天人,他们见证了发射场的成长,坚守在测试发射第一线,在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梦圆天团”。今天,让我们走进“梦圆天团”的3位科技代表,听他们讲述梦圆航天背后的故事……

指挥员廖国瑞:12年奋斗,点燃梦圆之火

2010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廖国瑞怀揣着对航天事业的热爱来到当时的西昌发射场,成为一名光荣的航天人。短短一年,凭借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廖国瑞迅速从一名普通的岗位操作手成长为测发系统骨干力量,专业技术过硬的他,是同期毕业生中最先晋升为工程师的人。

2012年,处于建设攻坚期的文昌发射场急需人才,时间紧任务重,只能从各单位抽调人员来保证发射场建设。当时,发射场的主要精力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人员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条件的简陋和工作的艰苦,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作为测发系统骨干力量的廖国瑞听到这个消息后,却自愿交上了一份申请。一纸申请,一颗红心,廖国瑞戴着“创业者”的头衔,踏上了让他为之付出一切的热土。

廖国瑞在号称火箭三大测发系统之一的控制系统, 开启了“舞台搭建”。

2013年的文昌发射场,硬件设施已初具规模,但在软实力建设上还很不成熟。从零起建的重任压在了这个年轻的团队身上。在没有经验可循、没有案例可学的情况下,他们把成立之初为数不多的2 0余人,分出一半力量,奔赴全国各地跟踪火箭研制、设备生产,留下的一半人员则承担初期建设工作。在北京、天津、西安……他们一边学习控制系统理论知识,一边学习测试设备技术原理,凭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神,编出了近百万字的操作规程和数十本配套教材,成为后来组织火箭发射的原始技术资料。

就这样,以廖国瑞为代表的这群年轻人,让航天梦想在祖国的海岛上深深地扎下了根,并在这个航天舞台上大放异彩,完成了包括载人航天、探月、探火三大工程在内的21次重大航天发射任务。作为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发射01指挥员的廖国瑞,更是在一声声“点火”口令中,梦圆航天。

从控制系统指挥员,到发射区负责人,再到01指挥员,廖国瑞的10年奋斗之路与文昌航天发射场的成长历程也相重合。廖国瑞说,他为祖国的航天梦奉献青春,祖国的航天事业则指引他来到一个星光舞台,实现自己的价值。

“金手指”刘巾杰:7年准备,按下点火按钮

每個在控制系统工作的航天人,都有一个“金手指”梦。要成为“金手指”,得跨过很多难关。文昌航天发射场首位女性“金手指”刘巾杰,为之奋斗了7年。

“金手指”所负责的发控台是火箭控制系统的核心中枢,有百余个按钮,每一个按钮都代表一个控制指令,4个显示器上有几百个参数和状态灯,每个参数代表了前端不同设备的状态。若想胜任“金手指”,必须对控制系统了如指掌,需要一种全局思维,知道指挥员什么时候会下什么命令,然后需要做什么动作,观测什么样的参数。为了熟悉控制系统的工作,刘巾杰几乎在系统内所有岗位上都历练了一遍。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要求零窗口发射,在浩瀚太空完成交会对接就像穿针引线,哪怕时间有一丝误差,都有可能让对接的两个航天器失之交臂,不得不耗费巨大代价调整轨道。问天实验任务,是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执行大推力低温液体运载火箭零窗口发射,要求实际点火时间与理论时间误差控制在1秒以内,这对点火前的各项操作提出了极高要求。

“零窗口意味着我要更多地去熟悉一些应急处置情况,因为我每提前1秒发现异常,就会给我们的窗口创造更多时间去处置。”刘巾杰说。对着火箭设计图,她仔细分析指令发出后会引起的变化,以及动作异常后首先会引起哪些参数异常,针对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推演,每项准备都是力求零失误,只为给故障处置留足托底时间。

经过刘巾杰与团队的齐心协力,做到了“问天”“梦天”点火误差在1秒以内,梦天实验舱更是以百公里相差几米的超高精度到达预定轨道。

伺服机构操作手陈全仁:30年坚守,练就百战英雄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伺服机构的陈全仁就是“梦圆天团”的宝。

陈全仁1992年开始从事航天发射工作,从测量系统的一名普通操作手,逐渐成长为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测量技术骨干,在解决设备重大故障、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受到表彰。

2014年,陈全仁离开西昌发射场,跨山向海,奔赴文昌,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刚到文昌的那几年,感觉自己又回到了20多年前,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而现在年龄大了,学东西肯定没有以前快,对我个人来讲又是一次新的挑战。” 陈全仁表示。

伺服机构,是调整火箭飞行姿态的执行机构,功能与汽车转向系统类似,被称为火箭的“方向盘”。老陈的二次创业就是从这个最重要的单机岗位开始的。

加班加点学习理论知识,钻研系统原理,经常与本系统同志探讨岗位中的重难点问题,凭着个人努力,老陈在短时间内掌握了本岗位技术知识和相关操作。在当初没有岗位教材、没有操作规程的情况下,老陈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扎实功底,手把手传授经验和技巧,为伺服系统软实力建设提供了经验支撑。

一批批年轻人来到伺服系统历练,老陈都倾囊相授,对他们的“照料”无微不至:有理论的引导帮扶,有操作技巧的手把手教学,更有难能可贵的经验之谈,让年轻人受益匪浅,得到快速成长。先后有10余名技术骨干从这里走向测试发射的多个技术岗位。

老陈的热情不仅体现在岗位上,拥有丰富阅历的他,更是生活上的“暖男”。谁有解不开的疙瘩都想找他聊聊,谁有个家长里短也想跟他唠唠,作为团队里的年龄天花板,老陈总是认真倾听,耐心开导,是“梦圆天团”里的“知心大哥”。

2022年是老陈来到文昌航天发射场的第9年,在航天一线默默耕耘30年,执行过100多次任务,他的坚守源于一片初心、一份热爱。

“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像廖国瑞、刘巾杰、陈全仁一样的航天人,在文昌航天发射场还有很多。他们把荣光捧给祖国,用成功为祖国加油,在浩瀚太空筑起了一座座航天丰碑……

本文内容来自央视网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在为“两弹一星”事业进行的奋斗中,广大科研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两弹一星”精神。肇始于“两弹一星”,我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猜你喜欢

梦圆金手指实验舱
梦天实验舱,发射!
万家梦圆
走近空间站实验舱
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并完成对接
梦圆广西
中秋月圆 中华梦圆
金手指
梦圆
小气的多拉
《金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