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高地建设初探
——以深圳市为例
2022-04-16吴华
吴 华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规划发展处,广东 深圳 518172)
世界著名湾区的发展表明,发达的产业与一流的教育是湾区引领世界潮流的不二法门。如旧金山湾区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成长为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基地,也同步发展出了由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等知名学府构成的世界最重要的科教文化中心。因此,《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打造教育与人才高地,支持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推进粤港澳职业教育在招生就业、培养培训、师生交流、技能竞赛等方面的合作”,为打造职业教育高地指明了方向。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城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建设大湾区教育高地的重要力量。2021年,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在深圳共同推动建设职教创新发展高地,出台了《教育部 广东省推动深圳职业教育高端发展争创世界一流的实施意见》,率先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模式,这是落实《纲要》的重大举措。
职教高地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重大布局,目前已在甘肃省、山东省、江苏省、广东省、江西省、浙江省、福建省、河南省等8地实施。其根本目的是要“通过部省共同努力,尽快确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并重、纵向贯通和横向融通并行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好服务高水平发展、促进高质量就业”[1]。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进一步解释:“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是推进职业教育关键领域改革的创新举措,也是落实地方发展职业教育主责的重大制度设计。其核心宗旨是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总体框架下,支持有基础、有意愿的地方先行先试,……总结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教育部在官方网站设置了“部省共建职教创新发展高地”专题栏目,帮助公众了解高地建设动态与内涵。
1 职教高地建设的内涵
“职业教育高地”政策的提出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和坚实的社会心理基础。它体现了在我国统一的教育政策指导下,地方发展职业教育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以及社会公众对高质量、高水平职业教育的期待。关于“职业教育高地”最早的文献见于2005年[3],而第一份关于“职业教育高地”的政策文件则是发布于2020年的《教育部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4],这显示“职业教育高地”这一话语从地方性的话语上升为国家教育政策要求整整历经了15年,具有重大的政策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因此,有必要从方式、机制与内涵上深入把握国家职教高地政策的意蕴,以增强做好深圳职教高地工作的主动性与针对性。
1.1 在实施方式上,采取部省共建
职教高地在实施范围上,分整省推进和城市(群)推进两种。在甘肃、山东、江西、河南是整省推进,在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则是重点推动城市职业教育发展。这些城市分别是苏锡常、温台甬、深圳、厦门,前两者是城市群,后两者是单一的城市且都是经济特区。八大高地在地域分布上涵盖了东、中、西部,分别被赋予了在东部提质培优、在中部提质扩容、在西部扩容提质的总任务以及各城市(群)更为具体的任务。深圳职业教育高地的主要使命则在部省共建文件得到充分明确,即“高端发展、争创世界一流”。
1.2 在实施机制上,实行点线面推进
国家明确提出,职教创新发展高地实行“国家宏观管理、省级统筹保障、学校自主实施”的推进机制[5]。在具体操作中,就是要在线上(全国教育战线)加强部委协调沟通,解决的是全国范围内职业教育体系完善的问题;在面上(省级统筹)加强统筹管理,解决的是优化地方职业教育发展环境的问题;点上(职业院校)强化创新发展,解决的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三方共同构建了分类指导更加有效、实施政策更加协调、院校示范更加突出、人才培养更加精准的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生态,充分发挥了国家加强政策供给的主导作用、地方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责作用和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主体作用。
1.3 在质量标准上,体现内涵发展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在职教高地有何特殊的体现?具体而言,一是“高”。“高”是高地建设的必然要求,代表职教改革的理想与实践的成效和层次。它既是国家对全国各大职业教育高地建设的普遍要求,更是对深圳职业教育高地的特殊要求。各大高地建设都要体现鲜明的职教特色,具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高,师德师风高等一般特征。而深圳由于发展水平高、经济建设好,又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具有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教育的良好基础,则更应创出特色。这就要求深圳不仅要做到设施投入的“高”,更要紧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发展,展现出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度“高”,职教服务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高”。当然,最核心的人才培养质量“高”不可须臾忘记!二是要体现创新、协调、开放的新发展理念。改革重在发现问题。要以创新的办法、开放的机制解决突出的问题,构建事物发展更加均衡、更可持续的状态,这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体现在职教领域,就是要形成师生、物质、文化、机制四者之间交融互促的和谐关系。所谓师生,体现的是以人为本;所谓物质,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物质条件,如校园占地面积、图书、5G校园、智慧校园等;所谓文化,则是指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道德、专业素养、育人能力、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所谓机制,是指行之有效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与运行规则。深圳职教高地建设需要在这四个方面齐头并进,才能形成良好的发展生态。
当前,迫切需要对照国家职教高地政策的内涵,找出地方职业教育发展紧迫的问题,才有可能建好人民满意的职教高地。这同样也是深圳职教高地建设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2 依托深圳职教高地建设,直面职教改革的难点痛点
同其它特大型城市一样,深圳职业教育同样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依托职教高地建设,予以理性审视、妥善应对。
2.1 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方面
在深圳产业继续向中高端迈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初步形成之际,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对外地人才依赖性大,带来了一系列突出的问题,如城市管理难度大、企业成本高企、环境资源承受力不足等。截至2021年,深圳共有技能人才388.7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33.8万人,占比34.4%,但高级工等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占比不超过10%[6]。而其他发达经济体的高级技工占比则为40%(日本)、50%(德国)、71%(美国)[7]。深圳产业发展阶段已经接近于上述经济体,更凸显了深圳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紧缺。尤其是在5G与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人才的渴求更为强烈。正如深圳市某科技公司总经理李先生坦承:“这两年,芯片设计、芯片测试、生产环节等用工缺口都很大”。科技企业人才迭代很快,公司几乎参加了所有的招聘平台招聘,并且开出了50—100万元的年薪吸引人才[8],但仍然面临不少困难。这对深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深圳职业教育无力及时回应新兴产业的迫切需求,那么企业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美誉度就不够高,就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广阔前景。因此,深圳职业教育战线需要在“职教高地”这一平台上加快培养规模宏大的优质人才,落实职教“提质、培优、扩容”改革任务,从而满足产业经济的需求。
2.2 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方面
实施多年的“职普分流”推高了深圳家长的教育焦虑,对社会面和经济面的影响潜在而深远。“‘老破小’拍出千万总价,深圳学区房依然很壕”[9]等新闻挑动了社会敏感的神经,不断拷问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教育在深圳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新《职教法》)正因为对应了社会的教育焦虑,才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新《职教法》提出“职普分流”将以更科学、更人本、更灵活的方式来进行,“普职比”也将根据当地的教育资源和社会需求进行调整,其落实落细将是深圳职教高地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新《职教法》提出的“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这与其说是对职业教育的支持,毋宁说是对职业教育的鞭策。它要求要真正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以真正筑牢“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质量基础。否则,政策的落实和群众的期盼都将是建立在沙丘之上的“空中楼阁”。因此,深圳职教即将面临繁重的改革攻坚任务,必须要跳出实践惯性和思维定势,才能凭实力赢得社会的认同,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
2.3 深圳与港澳的经济地理联系和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水平方面
“一国两制”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确保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地位格外重要。深圳与香港一河之隔,在双方交通融合、规则融合、经济融合的基础上,加强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责无旁贷。职业教育是与就业最密切的教育类型,对于保持港澳的长治久安作用十分突出。因此,有必要努力深化深圳与港澳的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突破诸多难点。这迫切需要在职教高地的平台上,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推动双方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产业优势、规则优势,在平等深入的交流中建立一个世界水平的大湾区职业教育新形态,从而有效彰显我国的制度优势。
3 深圳特殊的资源禀赋助力建成世界一流职教高地
不同的资源禀赋是社会分工的前提,推动着社会的差异化、精细化发展。深圳职教特殊的办学禀赋和资源,造就了深圳职教高地不同于其他职教高地的特点与优势,为建成世界一流职教高地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3.1 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职教发展的主体作用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地方政府的任何改革创新都要严格遵守现有的制度框架,要在立法、环境、机制、监督、文化等方面均有所建树,同时又要协调各级各类利益主体,必然面临着复杂的组织、协调、财政等难题,对地方政府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因此,职教高地政策的初衷之一就是要切实发挥地方政府办职教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就深圳来看,这一政策意图得到了实现。主要因为深圳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具有改革开放示范意义的窗口城市,在全国版图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依托经济特区、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更有能力、实力与财力推动职业教育,更有可能在中央授予的“实施方案+授权清单”的赋权模式下,积极推动更多更实的改革发展举措。特别是在职教创新发展高地政策的激励下,深圳全市努力践行创新、绿色、开放、可持续的职业教育新发展理念,凝神聚力落实职教高地建设部署,采取“清单式”“销号式”的方式推动各政府部门、各行各业齐抓共管,共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更紧密对接产业链与创新链,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共同认定为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显示深圳的职教发展环境与改革成果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肯定。
3.2 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培育了职教“产教科”深度融合新优势
创新是深圳最闪亮的名片,深圳连年在国家科技创新城市排行榜上位列第一。深圳创新驱动的主体是超2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500家上市公司,以及一大批如华为、腾讯、比亚迪等头部创新型企业。这些企业不仅是市场主体,更是科技创新主体,推动深圳产业链不断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也赋予了深圳职业教育在双方教育与人才合作中更多的科技创新元素,推动合作形态由一般的“产教融合”走向更高层次的“产教科融合”,显著强化了职业院校的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能力。这正是深圳职教高地在办学层面显著区别于其他地区的要义所在。深圳构建的“政产学研资用”创新生态,正是职业院校践行“产教科融合”发展路径、提升服务战略和区域发展的最佳场所,在全国职业院校创出了鲜明的服务国家“卡脖子”和“强芯(芯片)铸魂(工业软件)”战略的特色品牌[10],取得了职教战线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和人才自主培养的突出成绩,显著提升了社会美誉度和群众认可度。深圳高职院校市外高考招生录取分数线高于本科线[11],连年居于省内最前列,体现了学生家长对于职业教育发展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的教育焦虑。
3.3 特区精神塑造了深圳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的新动能
人无精神不立,事无精神不兴。“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既是深圳经济特区从无到有、创新发展的奋斗密码,也是推动深圳职业教育由弱变强的胜利砝码。在特区精神感召下,深圳独立举办了全国最早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迅速积聚了推动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精神+人才+资源”新动能,始终站在全国职教改革的潮头,首创了多项先行示范的改革举措。2019年,深圳两所公办高职院校全部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建设学校,正是特区精神推动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的强有力证明。2020年,深圳发布了“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的新时代深圳精神,其核心要义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强办学适应性、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要求不谋而合,推动了深圳职业院校在传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可以预见,在深圳改革开放创新精神的滋养下,深圳职业院校必将在创建世界职教高地进程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成为世界职教看中国的“窗口”。
4 结语
在深圳设立职教创新发展高地,有助于粤港澳大湾区建成教育与人才高地,进一步增强与港澳的教育交流合作,同时也切中了包括深圳在内的职业教育发展的痛点、难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深圳在推动职教创新发展的新教育实践中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发扬“双区”优势和创新驱动特色,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职教发展的主体作用,形成了鲜明独特的“产教科融合”办学亮点,为大湾区打造世界级经济体输送了数十万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推动形成一批优秀的理念、模式、标准、政策、制度、案例等成果,努力打造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世界一流职教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