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江华姑婆山文旅资源开发及永州何仙姑旅游带打造

2022-04-16刘翼平刘佳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仙姑姑婆江华

刘翼平 刘佳音

论江华姑婆山文旅资源开发及永州何仙姑旅游带打造

刘翼平 刘佳音

(永州市文联,湖南 永州 425100)

江华瑶族自治县境内的姑婆山,集峻、秀、奇、幽于一身。姑婆山地方文化深厚,以何仙姑文化为核心的文化资源有特色有价值。如果能依据其人文与自然特色进行文旅策划,并合理开发,可使江华姑婆山景区瑶族文化品牌更有魅力,并可以此为依托推进永州何仙姑旅游带的打造。

江华姑婆山;仙姑文化;文旅开发

地处江华瑶族自治县境内的姑婆山,自然景观集峻、秀、奇、幽于一身,有“姑婆风姿赛桂林,养在深闺人未识”之称。人文资源有姑婆山的仙姑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作为“粤港澳休闲后花园”,姑婆山旅游具有很强的开发价值和可持续发展的文旅优势,是民俗生态旅游景区建设的理想场址。因此,对江华姑婆山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挖掘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旅游策划,并以此为依托打造永州何仙姑旅游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 姑婆山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特色

姑婆山地处湘、桂、粤三省交界处,主体部分位于江华瑶族地区。主要包括相公岭、五龙抢珠、迎客狮、望夫石女像、仙人棋盘石、八仙寺、绣球顶等大景点,以及仙姑岩、莲花心、牛郎寨、马鞍山、龙台山、猫儿岭等众多小景点。山内原始森林、溪流、瀑布、奇石、草坪众多。仙姑文化、瑶族文化蕴藏于美丽的自然风景中。

(一)姑婆山何仙姑文化的善德特色

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一位女性,神通广大、美丽善良、乐善好施。她云游四海、惩恶扬善,深得人们爱戴和信仰。人们不管有什么伤痛疾病,向何仙姑寻医问药,她都能药到病除,哪方有什么七灾八难,她都能逢凶化吉。只要人们相求于她,她有求必应,乐施好善。我们从民间采集到的下面二则故事,均不见载籍。在何仙姑众多传说中,别具一格,地方文化特色特别浓郁,内容具有善德特质。

第一则故事命名为《玫瑰香柑》。故事如下:

很久以前,江华姑婆山河路口一带遭遇了一次百年大旱。姑婆山脚下的尖山村,有个年轻后生叫山宝。山宝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全靠乡亲们接济。为报答乡亲,山宝决心为全村百姓找到新的水源。山宝把所有自认为有水的地方都找遍了,仍然没有找到一星半点水珠。

有一天,山宝来到一棵大树下坐下歇息,一只满身是血的猴子从大树旁边的峭壁上滚下来,双手紧紧抱着一个金灿灿的大柑橘。山宝想帮帮它,刚要过去,一条巨蟒突然朝猴子扑去。情急之下,山宝抽出身上的砍刀,对准巨蟒的头砍去。得救的猴子为感谢山宝,便把手里的柑橘递到山宝眼前,山宝不忍心接受猴子拼了命得来的柑橘。

猴子告诉山宝,自己是陪何仙姑修道的灵猴,帮助仙姑娘娘看守柑橘园,为了保护柑橘园才与巨蟒发生了争斗。于是,山宝轻轻剥开灵猴送给的柑橘,一位美丽的仙姑从柑橘里走出,站在山宝的面前。这仙姑叫玫瑰,是何仙姑在姑婆山修道时的仙童。后来她跟山宝结为夫妻,并把何仙姑种的柑橘带回村里让乡亲们种植。村里的人吃了这柑橘,人人身强体壮,长命百岁。人们为了记住玫瑰和山宝夫妻,就把这种堪称奇异山宝的果子叫做“玫瑰香柑”。

这则故事典型地反映了善德文化的真谛在于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是“以德报恩”、乐善好施的善举,属于“救助与回馈型”民间故事模式。善良的山宝救了陪何仙姑修道的灵猴及小仙姑。小仙姑化身真人与山宝结婚,并带来何仙姑的“玫瑰香柑”,村庄因此获益。不仅回馈一家,而且回馈大众(一村人),由对“小我”的报恩升华为对群体的回馈。

另一则故事叫《衣襟山》,故事如下:

江华梧岭南屏,正源冲河与广西交界处有一座庙宇,名为乌石庙。乌石庙供奉着何仙姑等十三位菩萨。民间称之为“仙姑庙”。相传八仙中的何仙姑与吕洞宾云游至梧岭南屏处的河路口,见当地百姓收成低微,生活贫困。何仙姑发现,与广西交界的地方,有一处地势较低,正源冲的河水都从地下溶洞流向了广西,这儿正是因缺水,导致田地贫瘠,人们生活艰难。深表同情之际,何仙姑与吕洞宾打赌说,要在天亮之前堵上这个地上的大窟窿。于是,何仙姑用衣襟兜土,倒下堵住漏水的洞口。不一会儿工夫就大功告成完成了大半。

吕洞宾眼看何仙姑就要大功告成,心生诡计,躲在一旁学公鸡开啼。吕洞宾假意说:“我们快走吧,天快亮了,时辰一到,被凡人看见不好。”

何仙姑笃信天条,没来得及把最后一衣襟土堵进洞口,吕洞宾催她离开。何仙姑只好把衣襟里的这抔土,抛在了离窟窿不远的地方。神仙造化,何仙姑抛在了离窟窿旁的这抔土,瞬间化成一座小山。人们称这座小山为“衣襟山”。

这是一次扶助困者、弱者的善德之举,也是一次有遗憾的善德之举。何仙姑用衣襟兜土堵塞漏洞的行为大有愚公移山的味道,但与愚公不同,她不是为自我,而是为黎民百姓。只可惜并没有彻底堵住漏洞。吕洞宾的搅局实际上是民间故事戏谑的常态(在靠天吃饭的时代也暗含边界争水常态),并非有什么恶意。

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阶段,人性私欲膨胀、生态环境恶化等导致的各种不和谐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严重失衡。何仙姑这种扶危济困、乐善好施、勤劳勇敢的品行,犹如优秀传统文化镜子,烛见卑微人们的心态,引发人们的反思,净化人们的灵魂,从而帮助摆脱各种束缚,自觉调节人际关系,从而建设和谐社会。主人公何仙姑自然成为一种具体的信仰。可见民间信仰产生、存在、发展的沃土是最广泛的民众。作为本土化的信仰资源,民间信仰尽管存在粗糙、低级甚至怪异、荒诞的元素,但它古朴、率真,自成体系,与广大民众,与自然景观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故能长期流传,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善德信仰底色。

(二)姑婆山仙姑文化的瑶族风情特色

何仙姑的传说广泛存在于不同民族中,不但是汉族有何仙姑传说。事实上,因为何仙姑具有的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优秀传统文化特质。往往为各民族共同接受,使主人公往往成为本民族的优秀代表,因之何仙姑也具有了浓郁的瑶族色彩,其故事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娘娘庙》就是这样一则故事:

很久以前,瑶家人在盘王的带领下,依山而住,伴水而居。

有一年大旱,滴雨不下,草木枯萎,颗粒无收,人们生活苦不堪言。盘王便设天台祭拜,恳求玉帝降雨,解救苍生。跪拜三天后,玉帝为盘王诚心所动,便令身边三个侍女下凡降雨,解民难,佑平安。

三位仙姑下到凡间,绕着瑶民所住山头翩翩飞舞,犹如三道七彩虹霓在天上飘荡,人们见了认为这定是吉祥瑞兆,纷纷下跪伏拜,口里不停念道“请求天降大雨,请求天降大雨!”不多时,大雨骤至。人们狂喜不已,直呼“多谢仙姑降水,多谢仙姑降水!”大雨连下三日,第四日天空放晴,三条飞天彩虹随之消失。大山脚下河流溪水涨满,大地花草树木生机复苏。

为感恩上天降雨,盘王带领瑶民在三位仙姑起舞的山头建庙宇,立排位,供奉神仙。仙姑下凡降雨,便将庙宇取名为仙姑娘娘庙,庙宇所在地,名唤“仙姑潭”。

在民间故事和《盘王歌》里,就有盘王是玉帝派太白金星化身龙犬下凡拯救人间的故事。玉帝派自己的侍女下凡播洒甘霖,缓解旱情也就再自然不过。而瑶族人民建仙姑庙的感恩之举,正是对仙姑乐善好施的回报,也蕴藏着以仙姑为本民族女神的意味。另一则故事《仙姑莲台》就干脆让何仙姑成为瑶族人了。故事说:

据老一辈讲,现在零陵的富家桥以前不叫富家桥,而叫穷家桥。人们过着贫苦的生活。村里有个年轻人,叫李云溪,做了个梦,只要往南走四十九天,到一座大山,把山中溪水里的黄色石头捡回家,就会变成金子。于是,李云溪就约上何仙姑,一同出发到那座山里捡黄色石头。两人依照梦中的指点,在溪水里果真找到了一坨金灿灿的黄色石头。李云溪只想把这石头背回家。可何仙姑却被这里的美景深深吸引住了,竟一直往溪水源头走去。李云溪回到家,这黄色石头果然变成了一坨金子。

李云溪便用这金子买田买地,还娶了三个年轻老婆。从此“穷家桥”变成了“富家桥”。何仙姑沿着小溪往上走去,遇到一位白胡子仙翁,对她说:“你愿意在这里修炼成仙还是愿意回老家?如果愿意回老家,我可以给你一个比李云溪还大、还重的金子。”何仙姑毫不犹豫地说,我要在这里修炼,不要金子。仙翁便轻轻一挥手,赐给她一座莲台,一个洗浴盆。何仙姑便天天在此修炼,终得正果,成为了有口皆碑的“八仙飘海”之一的女神。

从此,人们就管这一带的山岭叫姑婆山。

李云溪、何仙姑从零陵的“穷家桥”来到南方一座有“黄石头”(可变成黄金)的大山。求富的李云溪带回“黄石头”使“穷家桥”变成了“富家桥”,何仙姑却只专注于“善心”的修炼,终成为乐善好施的“仙姑”,南方这座大山变成了“姑婆山”,何仙姑也成为瑶族本民族信仰的“姑婆”神。

姑婆山事实上也是瑶族的发祥地之一,在这里主要居住着过山瑶和平地瑶。五彩斑斓的瑶族服饰,醇香溢美的“瓜箪酒”,浓郁甘甜的“大碗泡茶”、独具一格的“哭嫁”婚嫁习俗、古朴浓烈的节庆活动,与“姑婆”信仰一道构成了一组组风格独特的瑶族风情画。散发出浓郁的民族风情色彩。对这些瑶族风情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并结合姑婆山何仙姑信仰文化进行进一步发掘,有助于展现独特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不断提升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进而促进永州全域旅游的发展。

(三)姑婆山地域上的北联南合特色

1.北联零陵仙姑故里。江华姑婆山以北的零陵区何仙姑村是湖南省有名的瑶族少数民族村,全村3200多人,其中瑶民600余人,保持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及瑶族风俗习惯,至今仍传袭着瑶王制度,每年均会举办“盘王节”等瑶族特有的节庆活动。该村虎形山下的何仙姑观充盈着道教文化和瑶文化,是一座近千年历史的古道观。“十四五”期间,以“仙姑故里”为核心的富家桥镇正在规划建设何仙姑景区。北联该景区,便可更充分地发掘瑶族的宗教、民俗文化,并开发瑶族文化旅游产品。

2.南合贺州姑婆山景区。广西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湘、桂、粤三省(区)交界处的萌渚岭南端,处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的贺州市平桂区境内。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高山上朝霞、晚霞、日出、云海、长虹、雪景、雾气、光折射的幻景等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姑婆山山高多雾,很难见到山顶的真面目。海拔500米以上经常可以看到云雾时而升腾翻涌,弥漫四谷。碧绿的山峰配以雪白的浮云,朦胧中显出清新洁净,似人间仙境。姑婆山公园没有居民,但在公园东缘聚居有盘瑶支系和土瑶支系。南缘为汉族客家人和本地人,大多在清朝时从广东、福建、江西、湖南等迁徙而来,仍保持着各自的传统文化,民居文化、风俗习惯都很有特色。“围龙屋”是典型的客家民居,本地汉族人城堡式的“本地寨”和瑶族的吊脚楼,建筑讲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这些文化特色与湖南境内的姑婆山是高度一致的,也是互为补充的。

姑婆山的最高峰位于江华境内,江华的姑婆山景区既要与贺州姑婆山景区完全融为一体。当然,在建设上又要避免同质化建设,实现差异化发展。

二 姑婆山四类旅游产品创意开发

一个旅游景区要想形成产业化效应,达到持久吸引游客的目的,最终离不开对当地旅游资源的产品开发。纵观江华姑婆山的自然与文化资源,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大类别。

(一)纪念性建筑与民居创意开发

姑婆山盘王庙坐落于相公岭上,盘王殿造地就在相公岭。盘王庙为瑶族纪念祖先盘王所建,现已迁址到沱江,但此处庙宇仍保存完好,附近及邻近省市地区的善男信女每至盘王节都来此敬香祈福,香火甚旺。有哨所遗址,在马鞍山顶,姑婆山因其高大、雄伟,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上面有历年的营房哨所。

姑婆山还有奇特的民居,瑶族祖居深山野岭,有的结寨于山中溪边,有的建村于云雾缭绕之山头。因地势陡峭,依山势坡度用树木支架建起平实稳当的居室,上面住人,下面堆放东西,这就是原始古朴的“瑶家吊脚楼”。瑶族村落中的上伍堡民居,是典型的平地瑶村落,房屋构造为三间堂或五间堂,均为飞檐斗拱,红砖灰瓦之结构。这些独特的建筑型制在见惯了高楼大厦的人们眼中往往会转化为现成的网红打卡点。

位于春头源野鸡坳处的楚粤古道,是古代连接湖南与两广的重要通道,是商贸与文化交流的要道。相传为秦始皇征服南越时所修筑,遗迹不复存在,只留下一条小路,也是古时人们运送食盐的重要通道。

纪念性建筑与民居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和载体,依托楚粤古道,可将散落在山脉各处的历史建筑串联起来,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在有效规划景区功能的基础上,有的可以原址保护,有的可以整体搬迁,有的可以集中开发。通过对零陵至江华、江华至贺州、江华至连州等古道重点线路的恢复和打造,推动楚粤古道文化之旅为着力点,促进古道沿途建筑遗迹的修复与活化利用,从而形成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旅游线路,定期举办“徒步节”“摄影大赛”等文化旅游活动,满足比赛、研学、旅游观光的同时,也为全民健身、乡村振兴带来活力与机遇。

(二)民俗风情创意开发

姑婆山有独特的饮食风俗,瑶族饮食文化别具一格,传统精美小吃中的“瑶家腊肉”“荷叶米粉肉”“圣水豆腐丸”“瑶家十八酿”等可开发出瑶家宴。瑶族无论男女,“好五色衣”“衣裳斑斓”久负盛名。均以青蓝布为主,夏单冬夹,对襟齐领,长可蔽膝。女装加镶彩色宽边,头挽发髻,蒙以卷着尖角高耸的绣花青布头巾;耳垂大环,手戴银钏,腰束长围,身佩银扣、银链、银牌及银质牙签、针筒等,重达十数两,行走起来铿锵有声。未嫁女子常娥冠,且冠檐突兀,两边缀饰珠宝,既典雅又美观。外出时,男子缠青布绑腿,女子缠绣花绑腿,并把花布套在脚面。平地瑶女装,衣袖短而宽大,用青布镶边,右襟开口,上系银扣两枚,喜庆之日盛装,头戴小花冠,盘发髻于脑后,横插银钗,两耳垂环,手戴银钏,衣配银扣,胸束围裙,腰系银链,足穿绣花尖头鞋。男装上衣为右襟开口的长袍,裤子短而宽大。

原生态瑶族服饰可以用于展演,也可在以瑶族服饰为主中融入现代元素开发,还可以现代服饰为主融入瑶族服饰开发。使瑶族服饰重现现代生活,使之生活化,走向市场,走向大众,走向多民族。从而让瑶族服饰以直观的方式来折射瑶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江华瑶族风情旅游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姑婆山还有神秘的婚俗风情,瑶家男女能歌善舞,瑶家妹大胆多情。瑶家青年男女自由恋爱,自由选择对象,父母从不干涉。“赶歌圩”“坐歌坛”“瑶歌夜市”是瑶家姑娘、小伙恋爱的独特方式,男女双方通过对歌,把爱慕之情都流露于歌声之中。“拿篮子”是瑶族青年选择对象的又一重要方式,双方在“拿篮子”“送篮子”中互相接触与了解,确定双方的爱情关系,双方父母同意,正式订亲。高山瑶的“女婚男嫁”(即入赘)。姑婆山平地瑶的婚姻形式则以“坐歌堂”“哭嫁”为主。大婚前一天晚上,在新娘家中聚集亲朋好友围坐而歌,这就是婚前“坐歌堂”。大婚当天,八抬大轿,锣鼓锁呐好不热闹,新娘子要向父母、兄弟姐妹、姑侄叔嫂一一“哭别”。这姑婆山丰富多彩的瑶族民俗风情便是最好的旅游吸引物,从自带网红气质的建筑,到国潮风格的民族服饰,再到仪式感十足的独特婚俗,以及让人垂涎欲滴的特色美食,由此可打造具有主题化的休闲度假产品。

(三)节庆文化创意开发

姑婆山瑶家人多节庆,瑶族的大小节日近30个,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有盘王节、赶鸟节、放炮节。瑶家人重礼仪,讲礼节、重友谊、热情好客。与节庆相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如喝泡茶、喝瓜箪酒、跳长鼓舞、度曼尼舞、伞舞、穿灯舞、蝴蝶舞、“还盘王愿”、唱《盘王大歌》等等。原汁原味展现让现代人走入瑶族古代现实,或用现代元素改造使之新生焕发现代活力,让人喜闻乐见应是策划要注意的两个方面。国家《“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了“旅游是一种生活、学习和成长方式”的理念,以及“美好生活度假休闲工程”的概念,瑶族丰富的节庆文化是瑶族生活特色的集中体现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天然的旅游节庆活动,应深入挖掘和整理节庆文化,推出最具特色的节庆IP,吸引游客参与体验。

(四)特色表演创意开发

姑婆山瑶族居地,如上伍堡、牛路等村,至今保留了一些特色风俗和绝活绝技。有唱老人公是一种古老的神秘傩戏,由三人表演,十余人伴唱,一人手执蒲扇,脸戴面具,另二人装扮成狮子。有口叼火犁头、脚踩火烧砖绝技,瑶族法师将犁头和红砖放于火坛中烧红,表演者由法师用圣水点化后,用口将犁头叼起转二至三圈,然后赤脚从火红的砖石上走过去,毫发未损。有上刀山、下火海的神奇法术,表演者先施法后,赤脚爬上刀架的云梯,或从烧得火红的木炭上走过去,毫发不损。

这是类似川剧变脸的绝技,创意开发上主要是发扬光大,突出其原生态特点、绝技特色,可以适当增加夸张变形滑稽元素来表现,以体现险、绝等让人叹服的特色。旅游演艺是许多旅游目的地的标配,但随着人们对旅游过程中互动性与参与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沉浸式体验演艺成为新的主流。瑶族的特色表演与姑婆山的特色场景相结合将带给游客更为独特的体验,通过聚集文化、突出特色、延长产业链,使瑶族聚居地既是生活的场所,也是一个秀场,更是一个文化旅游产品,而游客不仅是观赏者,也是参与者,更是居民的一分子。

这些民俗都可适宜加以创意再现,在景区中设立相应的婚俗风情表演区、体验区。旅游是一种异地、异质化的生活体验,当地人的生活就是外地人的旅游体验,而生活化的旅游是沉浸式体验的最高层级。

三 永州何仙姑旅游带打造策略

为探索建立新时代何仙姑景区增补机制,打造永州何仙姑旅游带,在此笔者提出姑婆山景区四区成片、永州何仙姑景区四景连线、何仙姑胜景扩建等策略。

(一)姑婆山景区的四区成片创意

1.形成统一的文化旅游品牌。姑婆山景区与沱江天河瑶池、水口爱情小镇、桐冲口千年瑶寨、河路口仙姑岩在地理区位上相对接近,在历史文化上存在渊源,将这四区连片进行统一规划,使瑶文化和仙姑文化有机整合,不仅有助于带动姑婆山景区的发展,也将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文化旅游品牌。

只有以特有的自然风光为依托,以仙姑传说与独有的民族文化风情完美融合为纽带,致力整合打造成江华姑婆山景区的核心文化旅游品牌,通过“文化驱动、旅游引导发展”的文旅协同模式,构建个性化与地方化的文旅融合业态与文化体验空间,才能内在地联结起四区景点。

与此同时,整合四区景点还有助于延展文化体验空间和创意产业发展。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旅游节、主题公园、文化创意产业园、旅游小镇等提供基于文化产业价值网络构建的文化体验空间载体,而数字科技的应用则将在现实的基础上提供更多想象和发展的空间,文旅+VR体验、文旅+演绎、文旅+文创消费、文旅+主题游乐、文旅+微电影等多种模式的开发,使文化价值通过声音、图像、影视、动画等方式实现可视化展示与互动。通过以高科技为手段,以特色文化为内容,以沉浸式互动体验为产品,打造江华旅游新名片,塑造新型的文化体验旅游的目的地。

2.挖掘提炼文化旅游资源。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一生5次深入瑶山,他曾说:“全世界最值得研究的两个民族,一个是犹太民族,另一个便是中国的瑶族”。江华瑶族自治县有瑶族人口28.7万,占世界瑶族人口近十分之一,它以瑶族人口最多、居住地域最广、发展潜力最大而被誉为“神州瑶都”。江华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孕育了秦岩、佛爷岩等溶洞,诞生了盘王殿、桐冲口千年瑶寨等多姿多彩的瑶族文化,也融合了宝镜古民居、河路口仙姑岩等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因此,应在加大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普查、梳理、挖掘、提炼的基础上,以文化创意为依托,推动更多资源整合转化为旅游产品,打造“非遗+旅游”“养生+旅游”“地理+旅游”“美学+旅游”“建筑+旅游”“种植+旅游”等非传统的旅游线路。

3.与周边市场互补联动。江华瑶族自治县地处湖南省正南端,南岭北麓,潇水源头,是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的金三角,与广西贺州、广东连州、连山等地接壤,相互之间有多条高速、国道、省道连通。同时,作为“神州瑶都”,江华的瑶族人文资源较贺州、连州等地更为丰富和深厚,知名度更高,与何仙姑的联系也更为紧密。而贺州、连州、连山等地由于在地理位置上更为接近粤港澳大湾区,使其旅游市场的发展更为成熟,业态更加多元,但在疫情之下,消费向高性价比和高价值两端集聚,传统的旅游业态亟待升级,同时消费者从关注形式上的满足到重视心理的需求和感受,正是旅游消费从物质型迈向精神型的集中体现,传统的旅游景区越来越需要人文内涵的加持,在旅游产品的丰度、深度和密度上不断提升。因此,姑婆山景区的沱江天河瑶池、水口爱情小镇、桐冲口千年瑶寨、河路口仙姑岩的四区成片形成合力,增强文化旅游资源的品牌效应,并通过与贺州、连州、连山等地相关景区的联动,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线路,形成旅游消费市场的闭环,乃至成为面向大湾区市场的湘、粤、桂旅游金三角。

(二)何仙姑胜景的四点扩建创意

充分利用江华姑婆山与何仙姑紧密相连的水口仙姑潭、仙姑台、河路口仙姑岩以及玫瑰柑桔产业园所独有的原生态传说文化,深入发掘其文化价值,进行多维度的创生重构,进行新的人文构思与艺术升华,从而形成更有内涵,更有魅力的新景观,以支撑起对其不断进行扩建改造的文化内核与灵感之源,如同文化“滚雪球”式地吸附上江华瑶族文化各样独特习俗风情,从而以点带面,成为一种聚集式的景点内在魅力的扩张与辐射放大。或许,这才是四点扩建最重要的目的所在。

(三)永州何仙姑景区的四景连线创意

祁阳八角岭、零陵仙姑故里、宁远仙姑岭、江华姑婆山四景从北往南连线,风光旖旎秀美并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使这里成为环境秀丽的田园综合体和功能完善的游客集散地,统一规划建设,完全可以将何仙姑景区打造成永州旅游的最大景区之一。

为进一步促进何仙姑景区的发展,应把握古村、古庙与何仙姑景区的处理度,以古村、古庙保护为中心,发掘古村落、古庙文化和民居资源,展现出年代久远、形态丰富、文化富有、院落完整的特色,以提升何仙姑景区品牌影响力、提升全域旅游知名度。同时还应把握处理好何仙姑传说与何仙姑景区的关系,充分考虑何仙姑传说这一民间信仰为何仙姑景区带来的文化“彩点”,打造永州市女性文化旅游线这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系统工程。

[1]零陵的富家桥民谣[Z].2020年田野调查笔记.

[2]王学文.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四种倾向”及对策分析[J].民俗研究,2010(4):30.

[3]李建盛.瑶学论丛:第三辑[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21.

[4]唐玉泉.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孕育的美学启示——对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J].民族论坛, 2011(3):51-52.

2021-11-20

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零陵历史文化档案资源保护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20-B-014)子课题“零陵何仙姑文化研究与应用”阶段性成果。

刘翼平(1965-),男,湖南永州人,湖南省永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国家二级作家,何仙姑文化研究会会长,研究方向为地方文化。刘佳音(1996-),女,湖南永州人,硕士,广东顺德德胜学校教师,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级非遗“何仙姑的传说”项目代表传承人,研究方向为地方非遗传承。

G03

A

1673-2219(2022)02-0033-05

(责任编校:周欣)

猜你喜欢

仙姑姑婆江华
何仙姑避嫌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pediatric Tuina plus oral Chinese medication for pediatric anorexia due to spleen failing in transportation
猫壶
山谷狂欢夜
“鸟”与“乌”
陈江华 藏石欣赏
小二黑结婚(节选)
失心疯
段江华作品
姑婆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