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人民服务:视域界说、存在方式、使命旨归——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探析

2022-04-16刘东旭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共产党人共产主义利益

刘东旭 喻 琴

为人民服务:视域界说、存在方式、使命旨归——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探析

刘东旭喻 琴

(湘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毛泽东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开创者,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正式将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政治宗旨。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政治宗旨,包含了思想命题、道德规范、伦理关系和价值信仰的视域界说,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存在方式,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使命旨归。新时代继承和发扬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视域界说;存在方式;使命旨归

一 为人民服务的视域界说

为人民服务作为指引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根本宗旨,与党的事业的发展一脉相承,这构成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常解常新的缘由所向。当前理论界对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探讨,主要集中在思想命题、道德规范、伦理关系、价值信仰的视域层面。

第一,思想命题说。这种界说主要从思想史视角考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演进。1939年毛泽东在写给张闻天的书信《孔子的哲学思想》中,通过对唯心史观的批判,揭示孔子的道德观是“勇于压迫人民的,勇于守卫封建制度,而不勇于为人民服务的”[1],首次提出为人民服务命题思想。1944年毛泽东发表《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正式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蕴含不断丰富发展,并且在党的七大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写入党章。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史梳理,有助于了解其思想的发展脉络和演化历程,但缺少对理论命题的深度剖析。回归为人民服务的命题本身,将思想史的梳理建构在命题本身把握的基础之上,有助于真正揭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蕴含。

第二,道德规范说。这种界说主要从应然规范视角将为人民服务作为义务要求。其文本依据可以追溯到1945年毛泽东指出的“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2]1094。时刻不脱离群众,一方面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责任,在服务人民群众的同时,应该接受“人民的监督,而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志”[2]809;另一方面构成党员行为活动的道德规尺,“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3],实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为人民服务作为义务规范,为政党永葆初心搭建了坚固的实体屏障,有助于将为人民服务自觉地由理念升华为行动。但仅从道德规范的视角审视为人民服务,容易忽视为人民服务的道德义务与实践行动之间的现实张力,不利于很好地实现为人民服务从“内化于心”到“外化于行”。

第三,伦理关系说。这种界说主要立足党与人民的关系阐释为人民服务。近代中国饱受支配压迫,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实行“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4]。为此,中国共产党肩负起解放人民的历史责任,始终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发挥。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根本动力。”[2]809人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内在要求共产党人必须依靠人民才能实现民族解放。后者是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的一贯主张,正因如此,才建立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此意义上,从党与人民的关系剖析为人民服务,有助于领悟人民在中国革命事业开创中扮演的角色。然而,仅从党与人民的关系层面阐释为人民服务,会造成党与人民在为人民服务中的作用发挥方面的差距,从而降低为人民服务的实际效果。

第四,价值信仰说。这种界说主要立足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论证为人民服务。信仰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现象,因对信仰内容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指引与导向作用。宗教信仰以崇拜“虚无”上帝为信仰对象,与宗教信仰相区别,共产党人也有信仰,“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2]1102。人民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对象,一方面,内在为党员的道德践行提出更高的规范要求,以人民群众利益实现作为政党事业发展的依据和标准;另一方面,对人民的价值信仰,使政党作为领导核心能够始终凝聚起完成集体事业所需的向心力、凝聚力,焕发出集体成员的使命感,同心协力为人民服务。将为人民服务作为信仰,在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中揭示了共产党人高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并非固守不变的理论教条,而因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展现出层次性差异。仅从价值信仰的角度理解为人民服务,容易使为人民服务成为价值信条而束之高阁,从而削弱为人民服务的积极性。

二 为人民服务的存在方式

为人民服务不是固化的抽象教条,而是在共产党人服务人民的实践活动中展现出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有其内在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要求,体现着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第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理论依据源于马克思主义。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前提。共产党人因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凝聚为一个紧密结合的共同体,指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和人民求福利。”[5]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没有与人民群众不同的利益,这也内在决定了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特质。其次,坚持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毛泽东曾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是为人民服务”[6],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恪守这一原则,否则就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后,为人民服务必须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民的学说,具有鲜明的人民立场。人民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天然带有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义务,脱离了人民立场和人民观点,就脱离了马克思主义。

第二,为人民群众服务以为人民群众利益服务为基本内容,反映了为人民服务的实践要求。为人民利益服务总体上包含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两个方面。目前利益用于满足人民群众的日常需要,属于生存利益的生产,因而必须给人民群众以实实在在的物质福利。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就是要“经过人民共和国的道路,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2]1471。在人民群众的生存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生存利益的满足实现程度直接关乎长远利益通达的现实性,长远利益的实现必须不断夯实生存利益的发展基础,这就需要内在要求必须坚持为人民谋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有机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做到对人民负责。对人民负责并非抽象的政治口号,而必须制定与人民利益相一致的路线政策。但政策有正确与错误、自觉与不自觉之分,关键在于确立检验政策落实的根本标准,方能保障人民利益的实现。这就要求党制定政策,必须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其成为检验政策的“评审官”。以人民作为党制定政策的检验标准,使人民的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获得保障,成为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够赢得民心的重要法宝。

第三,党员为人民群众利益服务,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共产党员满足和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就能因党员的实践而获得实现,这一过程本身是对党员政治本色的彰显。一方面,党员作为人民利益的生产者,以全心全意的精神姿态为人民服务,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党员通过为人民服务展现自身的党性,失去人民对为人民服务效果的认同与赞许,党员的本质力量将无从展现。“这些对象是他的需要的对象;是表现和确证他的本质力量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对象。”[7]209因而党员为人民群众利益服务,就是对其内在本质的肯定和提升。二者共同构成了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人民利益服务,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目标,毛泽东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指出:“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8],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始终以人民利益为追求目标。共产党人将人民利益作为判断工作的最高标准,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毛泽东认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9]毛泽东虚心接受党内外人士的意见,只为使党的各项政策都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人的存在方式,不仅在于为人民群众生产利益所需,根本目的在于通达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这既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目标,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旨归。

三 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旨归

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使命的实践活动。长期以来,理论界缺少对为人民服务使命的探讨,造成对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严重遮蔽。在此意义上,探讨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旨归,就成为了研究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必要和必须。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以实现共产主义为使命旨归。1939年毛泽东已指出:“中国革命的终极前途,不是资本主义的,而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前途。”[2]650为共产主义而奋斗,贯穿整个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新中国成立以后,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深刻变革,改变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走向。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继续带领中国人民实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方位改革,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证明了它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政党,证明了它的根本使命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和人民解放。

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必须始终强化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修炼。毛泽东说:“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10]共产主义作为世界历史视域下,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以共产党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面对这一现实的历史境遇,唯有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修炼,才能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这是因为在为人民服务过程中,始终存在“三心二意”和“半心半意”的行为和表现。这就意味着必须通过世界观的修炼,将奔涌的激情、热情与信仰自觉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素材”和“养料”,以早日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固然重要,但同时必须强化为人民服务的生产实践。实现人类自由解放以向世界历史转变,表达了共产党人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但后者并非自然而然就能通达,必须依靠持续的生产助推。正如马克思所指出:“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消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11]共产主义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的文明形态,建立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只有在生产实践的引领下,共产主义才能摆脱“物”之束缚,并实现向人的本质的复归。因而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依靠不断的生产实践推动的,并非一种终极圆满的历史状态,也非遥无可期的现实空想,而是世界历史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世界观修炼和生产实践的统一。为人民服务必须强化生产实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马克思指出:“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会引起新的需要,而这种新的需要的产生是第一个历史活动。”[7]531-532马克思的深邃思想揭示了人的需要不断增长的本质特点,启发共产党人必须始终为人民群众服务,以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创造条件。但后者又要受到共产党人世界观的影响和制约,因为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并非整齐划一,倘若忽视这一影响因素,必将使为人民服务面临挑战。克服这一因素的影响,需要树立“一心为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12],同时不断强化为人民服务的生产实践,以不断消除实现共产主义的障碍因素,实现整个人类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牢记使命才能开辟未来。百年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通过不懈奋斗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并开启了向“第二个百年”奋进的新征程。站在中华民族新的起跑线上,始终坚持和弘扬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思想,有助于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政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新的事业辉煌。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47.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5.

[4]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28.

[5]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7.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4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534.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67.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595.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64.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413.

[12]黄显中,刘东旭.百年中国共产党初心守护的历史经验[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33-42.

2021-11-07

湖南省双一流学科重点项目“毛泽东人民共和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研究”(项目编号18A057)。

刘东旭(1993-),男,内蒙古赤峰人,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毛泽东思想。喻琴(1994-),女,湖南常德人,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A84

A

1673-2219(2022)02-0001-03

(责任编校:呙艳妮)

猜你喜欢

共产党人共产主义利益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共产党人的感情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下)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上)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