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2022-04-16黄延廷

关键词:数字农业生产

黄延廷,李 琦

(河南师范大学 法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0)

近年来,伴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数字化技术应用潜能全面迸发,快速普及的信息网络通信技术让人们获得了更加深刻的数字体验,同时也催生了新的产业模式、社会文化形式和政府管理方式。然而,有关数字技术的研究讨论常常立足于城市发展,农村在数字技术的发展中容易被边缘化,如果在数字技术发展中农村地区持续被忽略,被排斥在数字领域之外,那农村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经济、社会、生态危机必将变得更加严重,城乡之间的不平衡也会进一步扩大。所以,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已经成为了全球农村发展的一项议题。在国际方面,西方发达国家都提出要优先发展数字农业,欧盟各国在不断探索乡村智慧化发展。例如,法国的“数字乡村”计划、意大利的“内陆地区战略”、芬兰的“智慧乡村”计划等都在围绕着数字技术、智慧农业等方面推进农村数字化的转型发展。在我国,2019年《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以数字乡村建设为主要手段来促进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发展。[1]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对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及加快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出了要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了数字技术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引领驱动作用,明确提出数字经济是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的经济形态。[2]各项相关政策的出台给数字化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机理,从“农业+”“数字+”两个层面来分析讨论实现路径,进而找出现阶段阻碍数字技术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机理分析

数字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体系,在乡村产业发展中具有更深、更广的融合能力,增加了生产要素的获取,减少了交易的成本,给产业的深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本文所提到的乡村产业不仅仅指农业,还包括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工业、教育、旅游、生态等产业。我们认为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就是要把数据信息在新的技术条件下独立出来作为一种新的现代生产要素[3],将数字技术作为主要的推动力,充分发挥数字信息技术的优势效益,促进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增添产品供给

数据经济成为数字信息时代新的重要产出要素,突破了土地、资金、劳动力等传统要素的限制,成为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增强新动能的巨大推动力。[4]通过引入新的经营理念、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利用现代化工具激活并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革新传统产业模式,重塑价值链,同时借助平台和互联网完成技术更新,有效促进了上中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极大拓展了乡村产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实现了价值的循环倍增。

现代化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以及数字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助于改善农业生产中对农作物和土地资源的单一性依赖,加强农产品与数字信息技术之间的联系。例如,利用数据信息技术监测农作物生长环境、获取农业数据信息,从而进行精细的分析和可视化管控;开发利用智能农业机器设备、农用机器人,有效推动了农业产业经营的规范化和自动化,提升了农业产出效益;基于数据化生产要素具有更强的流动性特征,打破传统农村产业上下游之间的信息获取障碍,促进农村经济不断向旅游、工业、生态等多经济体方向发展,对有效推动农村传统产业转型、挖掘优势乡村产业、打造个性农村产业平台都有巨大的意义,有助于实现数字信息技术和乡村产业发展的互利共赢。

(二)缓解信息不对称,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环境

在传统产业模式下,由于信息流通不畅,供求两端获取的信息不对称,农村产业发展与市场之间极易出现供需不平衡的状态,这种失衡的情况在市场竞争机制之下难以恢复,会严重阻碍农村产业发展,影响农民自身的利益。但数字技术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推广和应用对解决乡村产业生产、产品购销等领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越来越多的分散信息在大数据作用下得以整合,变得更加精准、透明,使消费者得以明确自身的需求,许多产业设立用户评论、信息查询及问责制度来帮助消费者获取他们需要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作出选择,有效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产业供需失衡,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5];电子商务的推广使用减少了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可以将卖家和买家直接联系起来,进一步完善买卖两端供需信息的适应度。

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有了数字经济和电子商务的介入,乡村产业的销售规模、范围都得到了极大拓展,发展环境也有了进一步的优化。电子商务将供需两方直接联系起来,乡村产业的生产也因此由之前的生产什么销售什么变为现在的销售什么就生产什么,这样就会使得偏远地区独具特色的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出现在市场中,被更多的需求者看到,扩大了产品市场,促进偏远地区产业的发展。也可以利用明星效应,通过明星的直播带货扩大乡村产业的主体范围,吸引更多消费者,进而扩大乡村产业的消费群体。

(三)节约生产和交易成本,降低产品价格

首先,在乡村产业的生产方面,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广泛应用可以解放很大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减少乡村产业生产所耗费的时间和人力资源,提高乡村产业的发展速率。同时,利用数字技术所研发出的智能设备,例如,通过传感器对农村自然环境的检测以及对数据的反馈、针对农产品的成长需求精确测算并自动控制的农业灌溉系统和水肥一体化系统等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更好地实现了精准作业,极大节约了农业用水、用肥等生产成本。

其次,在资源采购和产品对外交易方面,由于大多数农产品具有保鲜期短的特点,传统农产品的销售环节包括经销商、批发市场、超市最终才能到消费者手中,损耗大、成本高且不利于农产品的保鲜,而现今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应用将产品供求两端更直接地联系起来,为买卖主体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购销渠道,从而更加明显地降低了信息搜集、交通运输、货物仓储等中间环节所耗费的费用,降低产品交易的成本,有利于偏远地区的产品进入市场,带动偏远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随着生产和交易成本的降低,产品最终出售价格也会有所下降,从而更有利于推动全社会范围内福利水平的提升。

(四)推动乡村产业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乡村产业振兴绝对不是仅局限于农业发展和农业技术的进步,而是要坚持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及时认识到并发挥好数字技术在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长、乡村产业功能的扩大、培育壮大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关键性作用。[6]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改变原先乡村长期单一产业发展模式,将“直播带货”的营销方式、“智能支付”的便捷支付手段等都融入到乡村产业生产经营中,推动形成共享农业、众筹农业等乡村产业的新业态。同时,改变原来单一性的产业链条,丰富乡村产业发展路径,将数字信息技术与乡村自身的地理位置状况和资源特色相结合,催生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新产业新模式的发展,通过信息快速共享进而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带动和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充分发掘乡村产业发展潜力。

二、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实现路径

前文主要从理论方面对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运行规则和原理作了分析,进一步的实践路径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农业+”将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的主体产业农业,在产业生产运营的各个过程分别影响农业生产发展,使农业经济发展最终可以得到质的提升;二是“数字+”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乡村各项产业,通过“横向”推动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和“纵向”催生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进而更快实现乡村产业的转型,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一)通过“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农业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农产品和乡村产业质量提升的基础是大数据科技赋能农业产业生产。数字技术通过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三方面的影响,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化技术助推数字化农业发展,建立安全高质量的农产品信息管理平台,促进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科技农业的建设和发展。

1.产前:优化农业生产要素供给

数据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生产要素而逐渐独立起来,在农村生产发展中释放出了大批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要素的数据信息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在各农业主体之间实现了数据共享,农产品资源的数据化生产要素覆盖的范围日益扩大、影响程度不断加深,成为农业生产条件评估和确定新的农业生产地址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已经针对土地类型、土地利用方式、自然资源分布情况等建设了多个自然要素数据库,农村农业的大数据信息不断完善。

加强农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生产要素供给。农村地区地处偏远,数据信息基础设施匮乏,产业融资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层面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来重点扶持农村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基层政府层面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发展规划,积极承担并切实履行好推进农村地区尤其是较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职责,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建设高效率的、针对性较强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推进数字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7];金融企业层面可以利用数字惠普金融有效缓解农村农户融资难的问题,为农业数字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生产要素支持。

2.产中:促进农业生产高质高效完成

数字技术促进农业生产高效发展。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生产,提供自动化、智能化的农业生产机械,立足于人工智能和数据信息化的新技术条件,给农业生产提供信息遥感技术、智能检测服务、无人驾驶农机、智能采摘机器人等新型智能农机设备。农业生产机械的智能化不仅可以解放大部分农村劳动力,还能充分发挥其信息智能作用,完成传统农村劳动力所不能完成的任务,例如卫星遥感技术和无人机技术可以观测到农产品生长期间农户难以观测到的区域范围,大数据整合分析可以提高数据信息的快捷性和准确性,促进农业生产高效发展。

数字技术促进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在过去小农户家庭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农业生产经营规模、信息获取、投资管理都受到限制,农业生产技术普遍落后、效率不高且抵抗风险能力很弱。但数字化赋能乡村农业发展之后,农业生产状况大为改观。以我国吉林省梨树县的数字乡村建设试点为例,通过对黑土信息的遥感技术检测,对农作物生产的水源、气候、土地等情况和生长遇到的病虫害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农户可以从数据终端获得土地肥力分布状况、品种优化、精准施肥等数据信息的指导,显著提升农业生产的条件,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8]

3.产后: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在农产品的流通方面,电子商务和数字支付方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农产品销售的信息障碍和地理差异,优化了传统农产品的销售格局。首先,把握好“互联网+农业”的良好发展机遇,积极利用好电子商务的多个主流网购平台,充分发挥网上销售特色农产品的便利和优势;其次,农村地区可以集合当地优势产业建设淘宝村、淘宝镇,构建产销一体化的乡村农业结构,对当地小农户发展起到积极带动作用,更好地促进农村电商的推广和发展;再次,充分探索使用新型的产品营销手段,通过明星带货、网红直播等营销渠道让更多消费者看到当地特色农产品,扩大农产品消费市场,推动农产品的商业化进程。

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将电商平台和农村消费者更好地连接起来,是解决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的重要手段,给农村地区缺乏上网条件或没有网上购物能力的消费者提供了网络设施服务和代买服务,逐步创建出一种全新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

(二)通过“数字+”推动乡村产业转型与融合发展

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延长农业产业链,而且也会带动农业与工业、教育、旅游、生态等多项产业的“横向”融合发展,弱化产业和地区的发展边界,不断推动形成产业融合、城乡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

1.数字经济“纵向”延伸农业产业链

农业产业链指农产品从原料、加工、生产直至销售等各个环节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的一套整体。我们可以把农业产业链大致界定为以下三方面:上游主要包括了农业生产前各项生产要素的投入;中游是指农产品的种植过程与产品加工过程;下游是农产品最终的流通销售环节。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使用,在延伸农业产业链的基础上,更好地推动了各环节的智能化与精准化,提升价值链。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农业上游产业链增加了数字作为生产要素的投入;中游在农产品的培育过程中利用数字技术催动智慧农业发展,保障了农产品高质量的生长环境,在产品加工方面,建立数字工厂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升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下游利用电商经济和互联网发展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将农产品推向更大的市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不仅有利于技术资源的传播共享,还进一步加深了农业生产主体和销售市场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各个环节效率的优化提升进而推进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发展。与此同时,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随着涉农领域数据技术的进一步推广而出现,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升值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农业产业链中的优势市场主体。

2.数字经济“横向”促进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

数字技术通过对资源要素的跨界配置逐渐消除产业边界,助力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可以根据当地优势特色建设龙头企业,对当地农户、家庭农场开展相关的技术培训活动,通过远程医疗、智慧交通、网上教育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进一步完善,引导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农教结合、农旅结合,实现农业与生态、旅游、教育等其他产业联动发展。

在农村生态环保方面,通过信息遥感技术监测、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结合农产品的育种栽培,实现精准施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保护耕地质量,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强化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在乡村旅游方面,结合当地乡村特色建设观光园区、农家乐、经典民宿等,利用网络和短视频等形式对当地特色项目进行宣传,让游客在观光游玩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当地的风俗特色。在乡村教育方面,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方式的便利,线上课程打破了距离的限制,给乡村偏远地区的学习教育提供了更好的途径。

3.数字经济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

新产业蓬勃发展。数据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越来越广泛地被使用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物联网、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越来越多的乡村地区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农业数字平台、农业电商服务平台、物流服务网点等在乡村地区出现,推动了农业数字新产业的不断发展。与此同时,由农产品衍生出来的加工制造业、饮食餐饮业、旅游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不断出现。

新业态快速涌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在乡村产业生产加工等环节的出现和使用,加快了不同产业间的融合,科技农业、智慧农业、创意农业、生态农业等新业态不断进入大众视野,推动了休闲娱乐、健康养生等领域乡村产业的繁荣发展。

新模式持续突破。农村淘宝、直播带货、短视频分享等新兴的营销模式极大地拓宽了乡村产业销售渠道,带动了乡村各产业的发展,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推广使用社区团购、冷链运输、网络购物等新的农产品销售模式,有效促进了农村消费升级;通过数字化漫游乡村、设计有当地特色的文旅纪念品等,将当地风俗充分展示出来,促进乡村原生态自然景观的保护,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障碍

习总书记曾指出,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就要精准发力,从供求两端着眼,科学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有效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而在当下我国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发展中,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乡村产业振兴的实现。

(一)供给侧存在短板,数字技术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动力不足

1.乡村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资金供给不足

在乡村产业发展的资金供给方面长期存在缺口,国家和政府对乡村地区数字化建设、信息化发展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较小。乡村地区产业发展大多都存在着周期长、回报低等情况,多数企业家和投资者普遍对乡村产业的投资意愿低或者不敢向乡村产业进行投资。同时,农村的征信体系还不够健全,数字金融又不能在短期内就从根本上解决乡村经济落后的问题。在此种背景下,仅靠农户个人和村集体难以负担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发展的高额费用,制约了乡村地区数字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乡村地区数字技术方面的人才短缺

人才是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更好实现的关键,当今社会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乡村老龄化问题凸显,乡村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等问题越发严重,这就导致了乡村地区人才流失严重、后备力量不足、专业性数字技术人才稀缺等问题。尽管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给乡村地区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和创业的契机,也吸纳了部分人才回流,但是与青壮年外出务工的人数相比,回流的人数还是远远少于外出务工的人数。

3.乡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我国乡村地区产业建设发展的现代化水平还处在萌芽时期,数字技术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应用率也不高。农村地区原有的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相对滞后,医疗、教育、农业等方面与“互联网+”的结合力度远远不够,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应用都未得到很好的普及,还不能很好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生产研发、宣传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一些高端的智能农业设备主要依赖进口,这方面的研发与制造我国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9]

4.数据资源的获取、分析和应用能力不足

数字技术的核心点和关键就在于数据,由于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数据的构成较为复杂,大多都具有碎片化和海量化的特性,就会导致数据获取和整合难度加大。[10]另外,农村地区数字技术水平落后,对于数据信息的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在数据整合之后的分析和应用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技术挑战和壁垒,从而加剧数据“孤岛化”问题。

(二)需求侧存在制约,阻碍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

1.乡村地区的小农经济模式阻碍了数字技术的推广使用

长期以来,一些乡村地区受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活动,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单,对于集约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比较排斥,小规模的家庭性生产也阻碍了数字化、智能化的农业机械设备的推广使用,农民群众对土地流转的意愿也低。现阶段,我国农业经营主体仍然是以小家庭农场和小农户为主。其中,小农户数量在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中所占比重高于98%,且小农户从业人员在农业从业人员中占比高达90%。[11]这些不仅阻碍了乡村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技术投入,也制约了乡村产业数字化规模的扩大,不利于乡村产业振兴的最终实现。

2.农村高龄化劳动力制约了数字技术在乡村产业中的充分应用

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是当今一个全球性问题,近年来我国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外出进城寻找工作,留在农村地区的人员普遍年龄较大,从而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农民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十分薄弱,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又相对较差,在农业经济数字化发展方面,对新的信息手段、信息设备的掌握也比较差。例如,对于大多数农民群众来说,智能手机、电脑仅仅是通讯、娱乐的工具,他们并不懂得如何利用这些工具发展乡村产业,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红利。

四、对策建议

(一)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技术赋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在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当前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因地制宜采取有针对性的高效措施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应遵循“十四五”时期的发展规划,加快农林牧渔业基础设施的智能升级,全面推进新型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到2025年实现5G通达率达到80%。[12]政府部门不仅要在农村数字技术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还要不断完善网络、交通、冷链、物流等硬件设施,提升农村地区在政务服务、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为农业的转型升级和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更好的硬件和软件保障,弥合落后乡村地区产业发展的“接入鸿沟”。

(二)加快数字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技术化是赋能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阶段,知识—创新导向才是数字技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涵义。[13]针对我国小农经济的发展国情和农村产业技术领域的短板问题,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要重视数字供给与乡村发展的适配性,坚定落实数字乡村、数字中国的规划要求,大力引导人们对乡村发展数字化信息化的新认知,从而不断突破核心关键技术、装备和集成系统,尤其是加强适合我国小农经济特点的智慧农业装备技术的研发;另一方面,要提高数字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发挥数据信息对乡村产业生产经营决策的精准化、智能化,用数据信息来构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为建设高层级、可持续的乡村产业振兴模式奠定根基。

(三)强化乡村地区数字技术的人才支持

人才是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主体,要从育才、引才、用才多维度强化多样化人才支撑。在育才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网络教育资源,加大对当地农民数字化、信息化的知识技能的培训,培育本地的数字化人才队伍;在引才方面,国家和政府要积极鼓励实施信息化高技术人才的下乡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志愿者、科技特派员等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引领作用,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城镇化问题及农村人口“空心化”引起的离农倾向;在用才方面,利用好引入的人才资源,充分发挥引入人才的数据技术储备优势和派出单位的资源优势,带动乡村地区数字化发展。

(四)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要制定科学可行、融合有度的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建立健全与地方实际相契合的数字乡村建设政策体系,全面考察当地的资源特色、人口分布、产业基础、地缘结构等因素,通过顶层设计的建设完善促进数字乡村与智慧城市的协同发展,引导数据要素向乡村地区有序流动,加快打造互联互通的乡村数字发展新格局,促进乡村产业振兴。[14]

猜你喜欢

数字农业生产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答数字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