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持人语

2022-04-16丁国旗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大众化文艺大众

丁国旗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本专辑的两篇论文,一篇研究新中国“人民文学”中心地位的确立及其实践经验,一篇研究“大众”在文艺中的存在方式。 寇鹏程教授详细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之后, 人民文学中心地位的逐渐确立以及人民文学的内涵和人民文学在批评实践中还存在的一些不足; 李慧博士通过对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大众在文艺中的存在方式的考察表明,大众以目的、主体、形象等多种方式介入文学,对文学观念、文学创作等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发展。 两篇文章研究内容看似不同,其实殊途同归,最终都落脚在了“文艺为了谁”这一根本问题上来。 新时代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其有关文艺问题的系列重要论述中多次强调文艺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许多学者围绕“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命题都进行过细致深入的探讨。 应该说,无论是“文艺大众化”还是“人民文学”,抑或是“以人民为中心”,中国近百年的文学历程都将文艺为谁服务、 作家为谁写作作为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加以解决, 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鲜明的“人民”底色和无产阶级文艺的基本态度和立场。 当然,如果说“文艺大众化”时期由于一些作家认识不够成熟以及人民大众的受教育程度还比较有限,真正地代表大众、服务大众的文艺创作还很难开展和传播, 那么进入新时代的今天, 这一问题则随着人民群众文化教育和艺术素养的极大提高而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以人民为中心”也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自觉地、 积极地把 “以人民为中心” 当成自己的不二法门, 不管是文学还是影视、书画还是歌舞,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越来越多, 这正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在近百年探索中结出的硕果。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时代在变,但“人民”永远都是文艺创作的主角。 总结“以人民为中心”文艺创作原则在百年历程中的经验教训, 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新时代我国文艺的创新发展, 正是以上两篇论文研究的学术价值和意义所在。

猜你喜欢

大众化文艺大众
1942,文艺之春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文艺范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