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乡村景观营建中地域文化的应用研究

2022-04-16郭荣军周红赵天宜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农耕景观传统

郭荣军,周红,赵天宜

(1.河北美术学院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700;2.河北美术学院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700;3.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纺织服装与艺术传媒学院,江苏 苏州,215123)

河北地区地处华北平原,又称燕赵故地,辽阔广袤,运河贯穿、临黄渤海、依太行山脉。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自然资源多且分布广,也一直是传统的农耕文化民族区域。同时,重义任侠的燕赵文化与周边文化兼容并包,形成质朴厚道的民风、民性。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省境内的每一个村庄都是一部装载厚重历史的史籍,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如一块鲜活的活化石,是传承历史文脉、延续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经过岁月风霜,很多村落已斑驳破旧,但是有很多的村落中依然保留着传统起居形态和民俗技艺,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山水环境。

1 河北省乡村地域景观设计的现状

1.1 河北省乡村地域景观设计的现状

河北省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推行美丽乡村建设,整体上看有了很大改观,部分重点片区改建效果显著。经过深刻地改造与提升,近九千多个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从大街到小巷都干净整洁,村庄环境优美,基础设施规划与分布也逐渐完备,但由于有些地方的管理部门在响应政府“美丽乡村”号召时急功近利,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乡村地区,在对传统民居进行修建时,照搬城市的建筑元素,传统民居被混凝土建造的楼房或现代砖瓦房,甚至金灿灿的“土豪别墅”所取代,传统民居特有的符号与特色悄然流失,传统乡村风格元素越来越少,传统的建筑文化、形式和技术正在逐渐遗失。在乡村环境整改过程中,乡村景观建设的城市化景观倾向,导致情景布局相似和盲目模仿,不断割裂着村落独有的肌理,村庄内特有的传统元素符号被遗弃,甚至把乡村原始风貌埋没,原本古朴的人文风貌以及自然的田园景观遭受极大破坏,长此以往导致很多村子的建筑形式与文化精神的缺失。

1.2 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实践与发展

地域人文景观发展在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下进入了瓶颈期。在俞孔坚看来,地域景观与文化归属感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王澍也曾提到“让文化力量重返乡村”,如浙江的牛头岭村在进行乡村旅游文化与景观规划设计时,在其农田、林地、水系等自然景观保存比较完整的基础上,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保护村域结构,立足环境提升,复兴地域文化内涵,彰显乡土性、原真性,赋予旅游功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此外,还有浙江莫干山乡村的规划设计,规划建设后的乡村散发着古典浓郁的乡土气息与氛围,算得上一次漂亮的城市化逆袭[1]。其不仅实现了乡村的城镇化发展,而且保留了莫干山的文脉价值,将乡村改造与旅游休闲度假无缝对接。因此,新时期的乡村振兴要注重农村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从传统村落的特色文化保护、传承遗产的视角出发,将其景观形态回归乡土,真正推进乡村建设。

乡村是一个地域的实体单元,其选址生成、空间布局与社会结构除了地势河道等自然环境影响外,还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河北省地形复杂多样,结合地貌和气候,千百年来塑造多样的村庄形式,同样积淀了深远厚重、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了鲜明奇特的地域特色。国内学者将河北省乡村景观文化的传承内容分为物质景观文化和非物质景观文化。只有在保护过程中寻找并确定合适的载体,通过空间转化和利用,这些文化才能得以传承。

2 乡村景观营建中地域文化的应用原则

2.1 发扬特色,保持原真性

根据考证,位于江苏镇江新区姚桥镇的华山村因一曲《华山畿》及其传说而备受考古和文史界专家们的关注。如今,走在村庄那苍古的石板路上,依然保持着原生态的村落,古街、古堡、古院鳞次栉比,村庄中古韵古风迎面扑来,犹如走进一部古书,似乎每一步都能用足音踏出一个民间传说、一个历史故事,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2]。然而,针对河北境内丰富的地理特征、多彩的建筑特征、特色工艺、民风民俗、文化遗产等成为体现燕赵故地、太行山脉、运河文化、红色文化等原真的状态和特征最重要的“文化基因”。

2.2 保留乡村文脉,因地制宜

乡村地域文化景观建设,特别是旧村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为各地经济发展风俗习惯等都存在差异,所以有必要护卫原有乡土风貌和风俗特色,尤其是对具有历史年代感的建筑、文化遗址、名木古树或者有特殊寓意的节点等资源进行重点保护,把中央战略精神与乡村实际相结合,对乡村进行因地制宜的科学、高效开发利用,坚决不搞不切实际的开发与建设。

2.3 科学总体规划,合理布局

乡村作为一个地域的实体单位,空间布局规划强调科学合理。宏观来讲,在乡村建设中其景观设计要全面研究和分析乡村的区位、地理环境、资源、全局定位等,从而确定与周围的环境及发展方向相统一;微观来讲,需要统一考虑乡村的特色建筑、道路形态、绿化设计、基础设施等,使乡村呈现整体统一的景观风貌。

2.4 增强时代感受,与时俱进

在历史发展的滚滚洪流中,地域文化的内涵不断充实并延续,我们能做的就是传承与延续这些民族文化瑰宝,所以在乡村建设景观设计时,要在坚持本土特色的基础上,增加各种异质化的景观,改变不合理的景观要素和格局,实现地域文化的动态发展。把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转变为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化价值资源,坚持用与时俱进的方式塑造乡村新形象,使乡村建设与时代特征相适应。

3 乡村景观营建中地域文化的应用策略

3.1 延续历史文脉,宣扬传统精神

在进行乡村景观设计时,利用历史与现代手法来对文化遗产进行记录和呈现,将其中除田园景观、农耕文化、饮食文化以外的燕都文化、中山国文化、石雕文化、拉花及剪纸手工文化、民俗文化以及红色革命文化等发展成乡村建设与文化旅游的核心,形成该区域的独特魅力,从而弘扬民族文化[3]。在实际应用时,要进行深入详细的先期调查,对乡村的区位、地理条件、资源特色、规划全局定位等进行全面分析后,结合历史遗存下来的文物和民间技艺,与文创结合,并将年久失修的特色民居和构筑物进行修复,使乡村原有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民风得到延续和展示。

3.2 营造乡村场所景观的独特符号

维系地域景观的独特面貌需要保留和营造乡村独特的文化符号,体现地方建筑风格与乡土本色,转化文化特征,包括名人特征、手工艺术、风土民情等。在河北省乡村地区实际应用时,针对当地不同年龄阶段的居民展开详细的调查,找寻该村落最具有特色的文化元素,并依据调查结果制定研究对策。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比如,合理利用名人事迹、文艺民俗及信仰民俗、手工艺术等,如设计师通过年画、窗花、牌匾等中具有的镇宅、辟邪、祈福含义,提炼有代表性的图像符号,将其形式进行演变,最终转化应用到景观设计中,成为特有印记,间接传承地域文化。如井陉于家石头民俗村,有标志性建筑清凉阁,有百年古树名木,成为独特的文化节点和乡村符号,能够展现设计美学和地域文化价值,增强可识别性,促进乡村景观的多样化建设。

3.3 乡村聚落规划凸显人文关怀

在乡村聚落环境中,乡村公共空间是各种语言和思想交流的公共场所,是许多带状及点状的空间节点,他们是一个拥有边界的物质空间,同时也是一个被附加了许多外在属性的文化空间,如街巷、场院、戏台、祠堂、河边、井台、碾盘周围等,这些空间节点面积虽小,却在细节上记录着村落发展与变迁的历程。

在河北省美丽乡村景观营建时,应该重塑这些群聚、休闲的公共空间,有意增加绿化与基础设施,使得居民对于其生存环境形成归属感和满足感,充分发挥其场所资源和文化优势,营造一种千姿百态和开放的乡村人文景观。设计师协同村民共同建立创设关于历史节点的环境情境、文化情境、社会情境的关系,并根据农耕、节气的变化规律,安排农作、泛舟、赏花和宗教活动,凸显乡村景观的人文关怀。

3.4 传统文化与现代技艺相结合

如果说现代的工艺、设计手法、建设材料是“器”,那么历史文化属性则是“魂”。河北省乡村聚落景观需要利用现代先进技艺进行塑造还原,做到塑形与铸魂两不误。通常在实战中,会选择两种方式,即“传统的材料+现代的技术”,或者“传统的技术+现代的材料”,这样就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和理念修缮“古物”,保留传统文化元素。除了外在实体环境的修缮外,设计师们还应该探索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景观信息模型以及3D图像模拟技术等新技术、新手段来建立乡村数据库和信息模型,发挥其时空数据互联、空间分析、数据处理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数字化、信息化、科学化转型,实现乡村历史价值的保护和延续发展。

3.5 发挥农耕文化景观的生态价值

农耕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文明发展历程中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燕赵大地的农耕文化景观,代表着中华农耕文明时代的精神内核和杰出成就,映现出长久以来某一区域的人民在农业生产生活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良好互动的文化景观类型,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集合。河北省张家口市的涿鹿县辉耀村,各式建筑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在我国北方农村中颇为少见,以杏花为媒、古城为景,辉耀村结合本土文化,在村庄内建设农耕文化博物馆及农耕文化体验园,充满浓浓的乡土气息的农耕文化游园让民众和游客流连忘返,在景观节点设置上倾力打造由农耕年华广场、农耕用具展示区、游客种植互动体验区、作物成果展示区、“二十四节气”农谚区五大板块。赏花、观景、劳作、追乡愁、觅古迹,都已成为此村新的标签,这些场景的营建既贴近百姓生活,又彰显农耕文化品位,村民和游客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感受乡村农民生产生活的时代变迁,使设计留得住乡情和乡韵,记得住乡俗与乡愁。乡村文化建设属于“软实力”,必须重新唤起乡村的文化活力,激发村民文化自觉,以文化自觉成就文化自信。

3.6 依托多元化产业,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

河北地区拥有多样丰富的地形、水文、田地肌理、传统民俗和历史遗迹,各具特色。河北石家庄市定州黄家营的葡萄酒庄就是在原有农业生产的条件下将乡村潜在资源转化为市场接受的文化产品,融合一二三产业,大力发展功能多样、业态丰富的产业链,如葡萄农庄、开发旅游体验、科普教育、亲子交互、特色乡居等活动,其被打造成一处集人文历史、自然风景、科学教育于一体的休闲娱乐场所。在河北地区还有很多潜在旅游资源的乡村,只有合理开发,运用乡土元素塑造地域特色景观并延续,才能促进多元产业的发展,从而给乡村带来更多元的利益主题,成为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

本文主要是针对“传统的乡村风貌”向“现代乡村风貌”转变过程中出现的畸形问题,在保护和重塑地域文化与村庄环境设计之间谋求一种互惠共生的建设策略,启迪设计者们在进行乡村环境建设时,将自然与人文、历史与当代、生产和生活的结合,使得村落的环境既是原生态,又有人文亲切感,从而使各县域的特色乡村成为具有文化多元化、景观多样化、项目特色化的特色乡村景观,以期能让更多的人可以通过塑造的乡村景观了解历史、感悟文化,为河北省乃至全国的乡村文化景观发展和文化传承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农耕景观传统
景观别墅
农耕初体验
农耕旧事十二韵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火山塑造景观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