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联合应用甲泼尼龙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2-04-16姜亚男张明瑛
姜亚男,张明瑛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儿科,北京 101300)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其在幼儿中较为常见,这是因为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善,容易被病原菌侵扰,再加上幼儿呼吸道解剖结构的特殊性,纤毛清除异物能力较差。病原菌可吸附于宿主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并产生过氧化氢破坏局部组织,引发炎症反应[1]。临床认为,支原体肺炎具有自限性,结合抗生素的应用可进一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2]。若经超过1周的规范治疗病情仍未缓解,并经影像学检查发现肺部炎症的进一步加重,则可诊断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其不仅有着较差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还会出现肺不张、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阿奇霉素在各种敏感细菌引发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中较为常用,其能通过与50s核糖体的亚单位结合来阻碍病菌的转肽过程,发挥抑菌效果。但对于RMPP患儿来讲,单纯应用阿奇霉素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故临床探究在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强化治疗效果,促使患儿转归,基于此,本研究选取88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探究分析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的临床疗效,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收治的88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中男患儿22例,女患儿22例;年龄3~13岁,平均年龄(7.14±0.83)岁;研究组中男患儿23例,女患儿21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7.09±0.78)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儿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实用儿科学》[3]RMPP诊断标准;②经常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7 d无效果;③病程超过4周。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性免疫缺陷或先天性心脏病患儿;②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③合并病毒或细菌感染。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吸氧、祛痰、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常规对症处理,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922,规格:0.25 g)治疗,10 mg/kg/次,1次/d;5 d后,5 mg/kg/次,1次/d。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甲泼尼龙(天津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224,规格:4 mg×24片)治疗,2 mg/kg/d,分两次静脉滴注,连续5 d后降低剂量为1mg/kg/d,2 d后停用。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显效表现为患儿症状消失,临床体征恢复正常,胸部X线片阴影消失;有效表现为患儿临床症状改善,肺部啰音减少,胸部X线片吸收;无效表现为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迹象。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统计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部阴影消褪时间。③血清炎性因子,抽取患儿5 mL空腹静脉血并分离血清(离心速率3 000 r/min,离心5 min),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④免疫功能,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淋巴细胞(CD3+);T辅助细胞(CD4+);T抑制细胞(CD8+)比例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经治疗,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部阴影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比较(分, )
表2 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比较(分, )
组别 例数 退热时间 咳嗽缓解时间 肺部阴影消退时间研究组 44 3.94±0.65 4.22±1.04 5.34±1.51对照组 44 6.87±1.72 7.96±2.18 8.61±2.44 t值 10.570 10.271 7.559 P值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CRP、TNF-α、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RP、TNF-α、IL-10水平均下降,研究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
表3 两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
注:与治疗前比,*P<0.05。CRP:C-反应蛋白;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10:白细胞介素-10。
组别 例数 CRP(mg/L) TNF-α(ng/L) IL-10(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4 28.57±6.74 7.49±1.22* 48.61±8.93 13.71±2.87* 39.61±3.54 18.28±2.14*对照组 44 29.18±6.53 10.34±2.68* 49.04±8.68 17.79±4.14* 38.79±3.66 26.31±3.46*t值 0.431 6.420 0.229 5.372 1.068 13.093 P值 0.667 0.000 0.819 0.000 0.288 0.000
2.4 两组患儿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CD3+、CD4+、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水平均上升,CD8+水平下降,研究组变化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
表4 两组患儿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
注:与治疗前比,*P<0.05。CD3+:T淋巴细胞;CD4+:T辅助细胞;CD8+:T抑制细胞
CD8+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4 60.11±8.71 69.64±8.57* 21.94±4.53 37.41±5.68* 32.44±3.59 22.17±3.15*对照组 44 60.23±8.68 64.22±8.16* 23.15±4.38 31.25±5.04* 33.15±3.72 27.64±3.34*t值 0.065 3.038 1.274 5.381 0.911 7.903 P值 0.949 0.003 0.206 0.000 0.365 0.000组别 例数 CD3+CD4+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病原体,其侵入人体呼吸道后,会通过顶端结构黏附在细胞表面,随后伸出微管从细胞中吸取营养并损伤细胞膜,其释放的代谢产物还会引起细胞溶解,导致上皮细胞的肿胀和坏死。由于支原体肺炎有着自限性,因此多数患儿预后较好。但也有部分患儿会转为RMPP,该类患儿通常有着3~4周的病程,且经过规范的抗生素治疗仍未见好转,并存在较为严重的肺部损害,临床认为,RMPP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耐药株产生、异常免疫状态及合并其他感染因素等[4]。随着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增多,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菌株也随之增多。在RMPP的进展过程中,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参与其中,而免疫功能紊乱是影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在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应答中,感染肺炎支原体会打破免疫平衡并引起持续性的气道炎症,致使病情迁延不愈[5]。RMPP患儿通常存在较多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情况,这是由于肺炎支原体会损伤气道纤毛上皮,降低纤毛的气道清理功能,并且感染肺炎支原体还会促进气道粘液分泌,此时其他病菌更容易在气道附着繁殖。
在治疗RMPP时,临床首选阿奇霉素、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为一种广谱抗菌药物,阿奇霉素能在巨噬细胞内富集并形成较高的局部药物浓度,直接杀伤支原体。但其功能也只能局限于此,在降低机体炎症因子释放、调节免疫功能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5]。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调节因子,其在机体代谢、免疫功能等方面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还是临床应用最广泛且有效的抗炎和免疫抑制剂。甲泼尼龙属于人工合成的中效糖皮质激素,其可被用于危重疾病的救治。对于RMPP患儿,该药物能抑制脂质介导的炎性因子活性,发挥抗炎作用。其能在局部组织达到较高浓度,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减轻肺泡器官黏膜的水肿,同时其还能修复气道炎症损伤的黏液及上皮纤毛运动,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及通气质量。另外,甲泼尼龙还能增加机体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这能提升机体对病原体释放毒素的耐受阈值,促使机体内环境区域稳定。对于患儿来讲,静脉给药的方式还能确保稳定的血药浓度,药物对肾上腺垂体轴不会产生较大影响,安全性较高。联合应用阿奇霉素与甲泼尼龙治疗RMPP,两种药物发挥不同治疗机制,可强化治疗效果,尽快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更高,症状改善时间更短(P<0.05),提示联合用药方案更加可靠。卢小蕴等[6]研究中,对106例RMPP患儿采取阿奇霉素及阿奇霉素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次研究有着一致性,说明联合治疗方案是一种更佳的临床选择。
CRP是机体最为重要的炎症反应标志物,其能在机体免疫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当病原菌侵入体内并引发感染后,CRP水平会急剧上升激活补体并强化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尽快清除侵入机体的病原微生物。TNF-α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产生的,会参与到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中的促炎细胞因子,其不仅能维持机体内的环境稳定,还能在机体组织更新方面发挥一定作用。IL-10是一种多细胞源且多功能向的,在炎症与免疫抑制中发挥非常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几乎所有的单核巨噬细胞都是IL-10的靶细胞,其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还能保护单核巨噬细胞免受补体裂解[7]。上述因子水平变化能反映感染的严重程度,实现对治疗效果的评估。本次研究显示,两组患儿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后,研究组各炎性因子指标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0.05),说明联合用药方案有着更强的抗炎作用,可有效降低机体炎症反应。
CD3+、CD4+、CD8+属于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相关因子能在抗病毒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方面发挥一定作用。CD3+属于成熟的T淋巴细胞,其反应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当水平下降时,表面机体免疫力处于较低状态。CD4+是调控免疫反应的重要枢纽细胞,其负责辅助T细胞表达,能指挥机体对抗病原体。CD8+是免疫反应中的直接杀伤性细胞,其能辅助T细胞受体识别抗原并参与到T细胞活化信号的传导中,当机体受到感染时,其水平会升高并杀死被病原菌感染的细胞。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儿CD3+、CD4+水平上升,CD8+水平下降幅度更大(P<0.05),表明联合用药方案有着更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在李晓侠[8]研究中,对148例RMPP患儿采取单一阿奇霉素及联合阿奇霉素+甲泼尼龙治疗后,观察组淋巴细胞亚群有着更为显著的表达,说明联合用药方案可调节患儿免疫功能。
综上,在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中,联合应用阿奇霉素与甲泼尼龙可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儿免疫功能,从而在较短时间内改善临床症状,疗效可靠,值得推广。但鉴于本次研究纳入患儿例数较少,想要获得更为可靠的结论,还需要进行大样本、随机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