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暨毛泽东杨开慧故居: 小家大国的人间知己
2022-04-16罗香
罗香
文物源起
在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内,有一栋“国保”级建筑——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旧址暨毛泽东杨开慧故居,门牌号“清水塘22号”。它坐北朝南,是一座典型南方风格的两进三开间砖木结构建筑,门窗镂空装饰,屋前半圈青砖墙与房子连接,合围成一个小院落,占地面积179平方米,建筑面积112平方米,整个建筑由堂屋、主卧室、客房、退堂屋、会议室、小卧房这6间正房及几间小杂屋组成。1922年5月,中国共产党最早由支部变为区委的省级党组织——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在此成立,毛泽东为第一任书记。这里还是毛泽东、杨开慧夫妇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
清水塘22号小院古朴宁静,塘畔杨柳依依,春可赏檵木红花,夏可闻荷香沁人,秋可看杏叶旋落,冬可寻蜡梅暗香,在繁华的长沙市中心能身处这样一处灵动和谐的自然景致,本来就是一种“小确幸”了。但与自然之美相比,清水塘22号那段峥嵘的历史,那些可敬的人物,那份“小家大国”的情怀,才更加扣动心弦。带着深深的敬仰,我们推开百年历史的大门,步入清水塘22号来探寻那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塘畔组织稳扎根,湖湘革命卷风云
1921年,一个初秋的日子,在长沙城郊协操坪旁边的一个小丛林里,有几个人边散步边在商议着什么。他们一会驻足于树丛和石碑中间,一会漫步于丛林的小路,热烈地谈论着……这些人中就有毛泽东和何叔衡。两人参加中共一大返湘后,立即投入筹建中共湖南支部的活动。此刻,毛泽东、何叔衡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好友正在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
1921年10月10日,中共湖南支部成立,支部成员有毛泽东、何叔衡、易礼容等人,毛泽东任支部书记。为方便组织活动和联络,易礼容经手租下了一座青瓦平房,也就是清水塘22号。随后,毛泽东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员的身份偕夫人杨开慧在此居住和工作。
这里是长沙城郊,地方比较僻静,住户多为菜农,除了菜畦外就是荒地。菜畦南面有两口清浊分明的水塘,上塘水浊,下塘水清,清水塘因此得名。毛泽东选定这里做党的秘密机关是有几方面考虑的:一是交通方便,离火车站近,便于和各地党的组织联系。二是靠近船山学社——自修大学。三是距离文化书社和望麓园织布厂——党的联络点也很近。
中共湖南支部成立后,开始谨慎地吸收学生和工人先进分子入党,到1922年5月已有3个分支部、2个小组,党员30余名,经中共中央局批准,全国最早由支部变为区委的省级党组织——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成立,区委机关仍设在清水塘22号,毛泽东为书记。
当年这栋房子左边客房是给前来汇报工作和参加会议的同志用的。1922年9月,刘少奇从苏联回国被安排在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工作,他就是在这里和毛泽东第一次见面的。房子西北角有小会议室,毛泽东领导长沙6000多泥木工人为增加工资、改善待遇策划罢工时,就曾在此召开会议。遥想当年,何叔衡、易礼容、郭亮、陈昌、夏明翰、毛泽民等人三三两两地沿着菜畦小径,来到清水塘。他们很少寒暄,立即开会,或讨论研究开展工人运动的问题,或讨论党委工作的发展和部署。杨开慧给每个人泡上茶后,便坐在门旁一边听,一边记下谈话的重点。1921年底到1923年,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湘区党组织领导了安源路矿、粤汉铁路、长沙泥木、水口山铅锌矿等一系列工人运动,使湘区成为当时全国革命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清水塘22号作为中共湖南支部和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的机关驻地,是中共早期省级地方组织创建的历史见证;从这里走出了一大批党的优秀干部,为湖南和全国革命斗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陈树湘、任树德等都是在此接受革命思想洗礼,出发踏上革命道路的。
相守小家浓情在,离家为国大爱存
在清水塘有了一个固定的住所后,杨开慧和毛泽东商量,把在板仓独自居住的母亲向振熙接来一起住,毛泽东欣然同意。
1921年底,向老夫人来到长沙与二人同住。1922年10月,毛岸英出生,第二年11月毛岸青也出生了。這时候的清水塘22号,处处洋溢着温暖之家的欢乐和幸福。
毛泽东、杨开慧既是夫妻也是革命战友,杨开慧实际上担任区委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身兼秘书、机要、文印、总务等职。堂屋右侧的主卧兼办公室陈设简单,一张老木床、一张书桌、一盏油灯、一条长凳、一个简易书架,毛泽东在这里常常工作到深夜,杨开慧总是为他配好夜宵、烘笼,同时在旁帮助整理、誊写材料。在这段相濡以沫、温寒与共的日子里,这座小屋是他们的家,而在这个小家中的他们,时刻心忧着千万人的家和更大的国。
在清水塘22号工作和生活的时间里,毛泽东写下了许多文章和诗词。《外力、军阀与革命》《铅印活版工会致大公报记者盾书》就是在清水塘居住期间写的,而刊载在1923年7月1日《前锋》上的《省宪下之湖南》则把中共湘区委领导的新式工会及工人运动的相关情况作了详细的列表整理及分析。1923年12月底,毛泽东准备赴广州参加国民党一大,临行前写下《贺新郎·别友》赠给爱妻,“算人间知己吾和汝”,这首词中的革命爱情和“小家大国”情怀给清水塘作了一个真挚而柔情的注解。
如今,清水塘畔绿草茵茵,杨柳依依。那段“湘区工人最猛烈”的创业奋斗历史、那段小家大国人间知己的动人故事已成为永不磨灭的“湘区丰碑”。
(作者单位: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
【见证人的话】
唐德强【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馆长】:1991年我就在湘区委旧址大院工作,有缘守护它30年是一种荣幸。30年里,我见证了人民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敬仰,来此参观的群众络绎不绝,每逢毛主席诞辰、重阳节等,塑像广场及旧址堂屋的方桌上总会摆满群众自发敬献的鲜花。30年里,我也见证了毛家后代对故居的眷恋。毛岸英妻子刘思齐、毛岸青、邵华及毛新宇等相隔几年便要回来看看。2008年,送毛岸青与妻子邵华的骨灰归葬板仓时,特意经停清水塘湘区委旧址。那一刻,毛泽东一家在此工作生活,尤其是岸英、岸青在此度过的美好童年都鲜活了起来。
历史留给我们珍贵的红色遗址资源,我们必须要利用好,让它的故事、精神“活起来”。2022年,是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成立100周年,我们要以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旧址暨毛泽东杨开慧故居为依托,深入挖掘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涵,进一步彰显湘区“伟大建党精神”重要孕育地的地位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