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城市海外形象宣传的英译策略
2022-04-16包懿
包懿
当今,中国的基建行业突飞猛进,无论是高速公路、铁路和桥梁等各种大型基建工程取得的成就和各大城市形象都需要向世界展示。为此,我国翻译界和传播媒体面临着外宣翻译的重大任务,一定要做好向世界展示中国、说明中国和讲好中国故事等外宣翻译工作。通过不断研究对外翻译策略与技术,以卓有成效的翻译让世界知晓中国和平发展的诚意和信心。在城市形象对外宣传英译中要注重文化层面的翻译,采用“以我为准”的策略;在语言表达层面翻译时要采用“以目的语为依归”策略,这样可以实现城市形象外宣英译策略的二元共存。作为对外翻译工作者在具体翻译时,一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灵活变通的翻译方法,让外国受众理解译文所传递的信息,设法化解中西语言在文化、逻辑和风格上的差异,从而让外国人更好了解中国城市文化。以翻译实践为基础积极探讨中国城市形象外宣英译策略,不能把外宣翻译等同于文学翻译,从而忽视目标语受众的思维习惯;明确城市形象对外宣传翻译是交际性翻译,需要遵循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在这个全媒体时代城市形象对外宣传英译工作非常重要,可以促进我国与国际交流,并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外宣翻译作为对外宣传和传播我国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城市形象对外宣传翻译要合理、规范和准确,做到文化语境、翻译目的动态和语气等方面的顺应工作,可以采用增译法、减译法和综合法等翻译方法。
为此,由朱义华老师撰写的《外宣翻译研究体系建构探索》一书,有助于全媒体时代城市海外形象宣传的英译策略研究。作者全面系统地梳理和探究了我国外宣翻译工作,理顺了外宣翻译研究的整体思路,并建构了外宣翻译研究之本体论与认识论、目的论与方法论、价值论与批评观等外宣翻译研究话语体系。作者把大量翻译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从而更好地指导外宣翻译实践活动。从事翻译理论研究者往往专注于理论探讨,从而严重缺乏足够的一线实践,而专门从事翻译和传播的人往往又没有时间坐下来从事理论研究,从而导致大量实践经验无法升华为理论。作者结合外宣翻译实例分析积极探索我国外宣翻译策略与方法,做到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为讲好和传播好中国故事和声音,打下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该书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宣传中国道路与主张,为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形象和影响贡献出自己的智慧。该书适合高校新闻学和翻译学等相关专业和学科师生阅读使用,对各类外事机构规范对外交往活动,也有较高的理论参考价值。
在书中,作者首先论述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动因、研究对象与范围、研究方法与目标、结构与内容,以及研究内容所具有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此基础之上,以哲学理论体系为理论依托探讨了我国外宣翻译研究之哲路,从而建构了外宣翻译研究体系。在概览了外宣翻译研究现状基础上,阐述了外宣翻译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思路;进一步建构了我国外宣翻译研究体系的哲学架构,探寻到一条对外宣传翻译研究的哲学之路。其次,论述了外宣翻译研究体系的本体论。具体阐述了外宣翻译的本质属性,如宣传与翻译之词源学关联、对外宣传、外宣翻译和外宣翻译研究等概念、术语及其学科本质属性,还对外宣翻译研究本体论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从翻译学与传播学视角,分析了外宣翻译研究双重学科属性;还对外宣翻译研究体系认识论进行了阐述。作者辨析了外宣翻译术语,如对外宣传、对外传播、对外报道、国际传播、国际新闻、中译外和外宣翻译形态等;还阐述了外宣翻译研究的对象,如外宣翻译之主体、目的、客体、媒介、受众、情境和效果等;阐述了外宣翻译的特点与要求、原则与标准等,详细解读了如何认识外宣翻译与研究工作,阐述了语言符号、文化观念与政治意识形态等因素,对外宣翻译及其研究产生的深远影响。第三,论述了外宣翻译研究体系目的论。具体阐述了外宣翻译工作研究的整体目标和宏观目标的历史,阐述了今日表达及整体目标之内部关系;还阐述了外宣翻译主体、译者和受众等之目的,以及外宣翻译研究的理论型目的和实用型目的。作者还从外宣翻译三大价值主体出发,分析了外宣翻译研究的价值追求;并从表现形态、研究对象和原则标准等角度,对外宣翻译工作进行了全面认识。
第四,论述了外宣翻译研究体系方法论。具体阐述了外宣翻译理论研究方法,如传播学视野、功能论视野、译者行为批评视野、关联理论视野和其他研究视野,以及外宣翻译之实践操作方法。还从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等层面,探讨了外宣翻译实践的具体对策和变通技巧。第五,论述了外宣翻译研究体系价值论。具体闡述了外宣翻译整体价值追求、外宣翻译价值、外宣翻译研究价值。外宣翻译价值包括信息价值、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等;外宣翻译研究价值包括翻译质量提升价值、学科建设价值和人才培养价值。作者还基于外宣翻译在诸多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外宣翻译研究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的作用,回答了外宣翻译的功用和研究意义这两个具有价值判断的问题。第六,论述了外宣翻译研究体系批评观。在概述了翻译批评基本概念基础上,阐述了翻译批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翻译批评的作用和原则,外宣翻译批评的特殊性和原则;还以外宣翻译实例分析为手段,探讨了外宣翻译批评话语体系中的指导原则与评判标准。最后,总结了本书的主要论点、学术价值与创新之处,反思了该书存在的问题、缺陷与不足,展望了我国外宣翻译研究工作的未来趋势和发展前景。
作者紧紧围绕外宣翻译理论研究展开建构外宣翻译研究体系,书中的每个章节都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但又彼此联系和相互依存。该书最具创新之处是,作者站在学科发展角度借鉴哲学话语体系,探索了建构了我国外宣翻译研究理论体系,为切实提升外宣翻译的成效和大力推进外宣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作者还从体系内部创新地从词源学角度,探索了“外宣”与“翻译”的本质联系;还一一发掘了隐藏在外宣翻译研究背后的隐形推手,诸如语言差异、文化习俗和政治意识形态等。在目的论方面,讨论了国家外宣整体目标与地方外宣目标;在方法论方面,探讨了传统微观翻译技巧,并将理论探索进路纳入方法论体系之中;在价值论方面创新地探索了外宣翻译研究对人才培养的实用价值、直接效用与经济价值;在批评观方面,搭建了外宣翻译批评话语体系。总之,作者对外宣翻译研究体系建构大大拓展了外宣翻译研究思路,反思和总结了我国外宣翻译研究的方方面面,全面总结和整体检阅了作者多年外宣翻译理论研究与翻译实战经验,旨在引起翻译学界对外宣翻译研究的广泛关注与兴趣,为指导外宣翻译实践提供了借鉴理论模型。
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增强和政治威望不断提升,国际对中国关注度也在不断攀升。这就需要我国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外宣翻译作为对外宣工作又是不可或缺的载体,外宣翻译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对外宣传工作的成功与否,更关系到国家与城市形象的建构。外宣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和跨语言的交流活动具有翻译与传播的双重属性,一方面是思想意识形态上的宣传与传播,另一方面是国家形象在国际生态环境中自我建构。而外宣翻译策略的探讨必须具有一定的包容性、系统性与综合性,作者认为要从学科培育角度出发,以哲学话语体系为理论依据,开展我国城市与国家形象的外宣翻译理论与哲学话语体系研究。基于信息传播七大要素按照“三贴近”原则,全面探讨对外宣翻译理论与实践,建构出外宣翻译研究的本体论、认识论和目的论等研究理论体系,从而全面系统地构架科学合理的探索平台。鉴于外宣翻译本质属性、研究对象和特点规律等基础研究问题,需要加紧构建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因为外宣翻译工作是为了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和走进中国,更为了让中国走向世界。
笔者认为,中国现在很多城市发展水平都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准,但是中国城市在海外形象依然不佳,归咎于我们对外宣传力度不够。我们应该采用有效的外宣翻译策略,让我国城市文化走向世界,在国际上塑造出中国特色的城市形象。这就要求在外宣翻译过程中消除文化背景知识、语言特点和翻译人员水平等多方面差异,以提升城市海外形象宣传效果。在城市形象对外传播过程中外宣翻译水平一定要跟得上,表达要着眼于目的语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还要从翻译学和传播学角度分析城市形象外宣材料,探讨我国城市特色文化外宣翻译策略,把城市文化和形象与外宣翻译衔接起来打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在对外翻译与传播过程中还应贴近国外受众对信息需求,清除目的语读者的理解障碍;还要增加我国城市文化和形象宣传素材,积极响应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号召和方针,实现与外宣翻译的有效衔接,从而达到中国城市特色文化的输出目标。为此,外宣译者要树立城市文化差异意识,深入了解城市文化与外宣翻译文化内涵,翻译过程中还要遵循国际统一的翻译标准,把握好对外翻译原则和译介策略,积极培养城市外宣翻译人才。还要通过大量城市外宣翻译活动推动我国城市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我国与世界各国城市文化的思想交流,促进中国城市文化进行跨文化交流。
首先,在传播学视角下对城市形象进行外宣翻译研究。遵循城市形象外宣翻译的目的性原则、受众中心原则和文化认同原则,遵循信息传播规律,以实现良好的城市形象外宣效果和传播效果。在进行城市形象外宣翻译时,可采用音译加注、直译加注和意译等翻译策略,从而提高我国城市形象翻译质量,也将会直接影响我国城市在海外的形象;通过这些有效的外宣翻译策略,把我国城市形象和浓厚的文化底蕴翻译出来,从而获得目标读者对我国城市形象的认同。其次,还要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对我国城市形象和文化产业外宣翻译策略探究。遵循城市形象文化产业外宣翻译的目的再现、信息再现和文化再现等原则,优化我国城市形象与文化产业的外宣翻译策略,根据具体翻译因素变化把异化和归化相结合;兼顾产业文化与外宣翻译特点做到二者相辅相成;注重丰富城市形象外宣翻译内容,探究发展城市文化产业的外宣翻译途径;在高校设置外宣翻译学科,以大力培养城市文化产业外宣翻译人才;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搭建城市形象外宣翻译语言服务平台;通过城市形象与文化产业外宣翻译活动,让世界了解中国城市,为“一带一路”稳步发展与推进做好语言服务工作,从而在国际上展现良好的中国形象和国家软实力。
第三,在建構主义视域下,探究我国城市形象外宣文本翻译思路。城市形象外宣文本翻译受众是域外读者或观众,目的是塑造国家和城市形象,采用建构主义能够将城市形象文本语境作为开放的语境,使意义结构与建构的过程更加灵活,遵循建构主义的客观性、有效性和语用规则等翻译原则,结合城市形象外宣文本特点,塑造国家城市形象与域外文化进行交流,还可以帮助翻译者提升外宣文本翻译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在使用建构主义翻译原则时要正确理解原始文本含义,使外宣文本翻译更好契合城市形象塑造,将文本所蕴含的城市文化内涵完整地呈现出来,使域外读者更深入认识和理解。还要明确海外读者的思维习惯,遵循建构主义翻译的解释与理解的有效性原则,把握好海外受众的审美、阅读、思维和文化习惯。还要遵循语言行为基本规律和语言使用与构成规则,根据跨文化传播特点明确相应翻译规律。最后,以城市文化自信引领城市旅游文化外宣,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升城市形象外宣译介策略,做好城市文化与外宣翻译衔接工作,译文要体现源语所富含的文化精髓,注意不同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加强对外宣翻译者的培训工作。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注重城市文化的可持续开发,重构翻译内容内在结构以提高翻译质量,使用简化翻译策略以避免直译复杂词汇,统一表述方式以提高翻译内容的客观性。
基金项目 :
张家港市科技计划项目软科学研究计划“张家港城市形象海外宣传推广与引才引资策略研究”(ZKR2006)
书评人简介:
包 懿,女,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