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职数控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策略

2022-04-15朝阳工程技术学校欧立文

黑河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工匠实训技能

朝阳工程技术学校 欧立文

数控机床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支柱,它作为高端制造业的“工业母机”,是高端制造业的基础,更是实现我国制造业升级的关键。我国当前正处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的时期,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增多,对人才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据《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统计,预计到2025 年,全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将接近3000 万人,其中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的缺口将达到450 万人。为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国家先后推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方案,推动职业教育迈向改革发展、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的新阶段。为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让中职学生具备更强的职业自信与过硬的专业技能,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升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弘扬工匠精神

近年来,弘扬新时期的工匠精神成为社会的关注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宣传展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事迹和形象,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2021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技能型社会,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这些文件和政策说明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培育和发扬工匠精神,致力于引导和推动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追求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更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指明了方向。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是职业教育的灵魂,也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指导思想。新时代的工匠不但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素养,更要有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协作共进、追求卓越的态度与品质。当前,我国正处在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职业院校大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这对于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培育和发扬工匠精神是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成长、发展与高质量就业的要求。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进一步培育和发扬工匠精神。一是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多角度融入工匠精神,如利用校园网、团建微信公众号、宣传橱窗、板报、名师工作室、国旗下演讲、专题讲座和千人诵读经典等方式宣传工匠精神,促进工匠精神的培育;二是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将思政课程教学与工匠精神培育相结合,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工匠精神培育意识;三是在劳动养成教育、校内外实习实训、技能大赛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锻造工匠精神。

二、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全球化发展,制造业的升级和发展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职业院校为适应制造业发展趋势,需要创新育人模式,解决在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劳动力结构性不匹配的难题,优化人才供给。2021 年4 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要推动“岗课赛证”融通,提高教育质量。2021 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是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这一理念要求课程与工作岗位对接、课程与职业等级证书融通、课程与技能大赛融通,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和实践性,有利于培养高质量的技能人才。国内一些职业院校在“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方面不断探索,成效显著,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构建的信息技术技能人才“课证共生共长”融通模式,实现了专业课程与企业认证共生共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近年来,通过培养模式改革,该校1000 多名在校生通过华为认证,其中超过8%的2018 届毕业生通过HCIE 认证,其与华为合作模式被推广到其他华为ITC 学院。此外,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赛证融合”模式、山东职业学院的“赛证课相通”模式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实践证明,“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能给产业增值,为学校、教师、学生赋能。

(一)课岗对接

课岗对接是将工作岗位任务和能力转换为课程的教学内容。学校通过企业调研,获取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岗位,然后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分析确定岗位任务、能力及职业素养要求,结合行业技术标准确定专业的主要课程。校企合作依据课程特点及课程标准,本着“够用、实用、应用”“毕业即能上岗、上岗即能操作”的原则,重构课程内容,设计开发校本教材,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新标准、典型生产案例等纳入教学内容。实践教学采用初级技能、中级技能、高级技能的能力模块递进规律设计,使岗位能力要求对应的技术能力模块更加清晰。教学过程推广理实一体、项目教学、仿真教学、情景教学、在岗教学等充分体现“工学结合、学做一体”原则的教学方法,引用企业的案例、工作流程、任务要求,把专业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应用到具体实例中,达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课证融通

课证融通是指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融通,是实施“1+X”证书制度的关键环节。2019 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提出了“1+X”证书制度,即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而课程与“1+X”证书有效融合是推动“1+X”证书制度顺利实施的关键。一是根据专业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X”证书及其技能等级标准,如选择“X”证书为数控车铣加工职业等级证书,等级标准为中级。二是根据“X”证书技能等级标准重新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逐步建立起适应“1+X”新形势下数控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三是课程体系对接“X”证书的技能等级标准,形成适合“1+X”课证融通的专业课程体系。首先,细化、分解“X”证书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提炼出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形成学习内容模块,并分别融入到多门的专业课程中。其次,按照“X”证书考核标准修定专业课程标准,以“1+X”证书考核内容为主,重构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积极开发基于“X”证书的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微课程、实训任务单、数字化教材、活页式教材等教学资源,满足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的需要。最后,根据教学实施计划、考证计划等情况合理安排每学期的课程,做到学考结合。四是进一步完善实训场地、实训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仿真实验室等硬件条件,使“X”证书的技能训练达到理想效果。

(三)课赛融通

大赛是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检验教学成果、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有效延伸。职业技能大赛项目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专业知识与岗位能力,融入行业发展的最新技术而设置的,它反映了行业和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新要求,同时对实践教学也提出了新要求。课赛融通教学模式,使职业技能大赛和教学有效融合,形成统一整体,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做好课赛融通,一要将职业技能大赛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内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要实现课程标准与大赛标准对接,细化各项大赛项目,根据大赛考核技能点和所需具备的职业素养,整合或重构教学项目,再逐步分解到课程教学任务中,让技能大赛知识走进课堂、车间,融入到课程体系建设中,达到全员参与大赛、全员提升技能的目的;三要在课程教学中借鉴技能大赛的训练方法,科学引导,规范操作,反复练习,促进技能提升。

三、提升实习实训质量

实习实训是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塑造良好的职业素养,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实习实训有校内和校外两种方式,要注重校内外实习内容的有效衔接。校内实习实训一般是通过学校的实训或校企合作完成,这个阶段一般安排认识实习、普车实训、钳工实训、数控车实训、数控铣实训、CAD/CAM实训、数控综合实训等课程,是打基础和注重基本技能养成的阶段。为了高质量完成校内实习实训,一要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与实践能力;二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及时更新升级实训设备,满足实习条件;三要优化实训内容,深化校企合作,引入企业真实产品作为教学案例,建设生产型实训基地,实现产教融合;四要改变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建立有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校外实习实训主要是岗位实习,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实习质量和效果,缩短学生就业适应期的关键阶段。一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工匠精神;二要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开展有效合作模式,实现校企联动、协同育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三要明确实习岗位要求、工作任务、考核标准,增强学生的责任与使命意识;四要建立以班主任、校内外指导教师、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模式,强化过程性评价,从思政、实习成果、工作能力、实习过程等方面评价顶岗实习效果,提高实习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

四、创新学习质量评价体系

近年来,以终结性单一考试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仍然是一些职业院校的主要考核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校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创新学习质量评价体系,使评价体系更加多元化。一是评价项目要呈现多元化,秉承全面性与过程性原则。一些主要专业课程,特别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专项实践课程,不仅要采用提问、出勤、作业、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考试等形式评价,评价项目还要结合实践操作内容、方式方法,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吃苦耐劳、安全意识、团队合作、敬业精神等品质,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起到的作用等。评价项目实施量化考核,评价尽量客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二是评价方式要呈现多元化。建立学生、学校、行业、企业四方评价体系。采用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行业评价、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多主体评价方式,从不同层面分析学校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反馈,以便于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五、完善毕业生就业质量反馈体系

毕业生就业质量情况体现了学校的育人成果,是促进学校提升办学质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动力,也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重要依据。毕业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对在校期间获得的技能和职业素养能有更多的理解和认识,更能从企业岗位需求和个人职业成长方面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育教学提出合理化建议,因此,学校应在一定时间内对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和质量进行跟踪,建立完善的毕业生质量反馈体系,促进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可以通过搭建毕业生反馈信息网络服务中心,为学校、毕业生、就业企业提供网络交流平台,使企业能够获取毕业生在专业技能、知识结构、职业素养等方面的信息,学校能够获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能力表现、综合素质评价以及对专业教学建设等方面的反馈信息,并对学生提供持续的指导,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学校还应对反馈评价信息进行筛选、提取,与企业行业专家一起探讨论证,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实践课程结构等,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符合社会认可的技能型人才。

总之,中职数控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能为企业输送高质量的技能人才,为学校专业发展带来新动力,为学生就业提供新优势。数控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渗透在育人的各个环节中,我们在培养实践能力强的技能人才方面还需要不断总结,不断探索新的育人模式。

猜你喜欢

工匠实训技能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工匠神形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工匠赞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