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04-15黑龙江省嫩江市伊拉哈中心小学张春侠

黑河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导图思维能力思维

黑龙江省嫩江市伊拉哈中心小学 张春侠

思维导图是1971 年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东尼·博赞先生创造的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把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是将知识点以图形和文字结合的方式逐步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快速、有效进行学习和记忆。教学中一般利用关键字或者图标将重要的知识点或信息表达出来,然后延伸、罗列出其它知识点,学生通过观看思维导图,达到思路清晰、一目了然的目的。思维导图的应用非常广泛。以数学学习为例,借助思维导图开展新知识教学或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学生能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思维导图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对提升数学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小学阶段处于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高学段的学生来说,更应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发展逻辑思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问题解决其实质就是教师利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正确的引导,并且在教学中找到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将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知识用图形的形式具体形象地展现出来,便于小学生理解、记忆和应用。作为有效的记忆模式来说,思维导图在数学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促使学生开展深度学习,让他们在巩固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深化学习兴趣,提升综合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可以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让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去,从而调动起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出对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思维导图教学可以将数学教材中的图像、文字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充分利用,从而促进数学课堂效率的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归纳能力由于受认知的影响,仍比较薄弱,他们对事物形成认识的路径,是先对相对具体形象的事物产生认识,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经历加以理解和思考,从而形成对事物概念的理解。数学知识相对比较复杂抽象,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固守传统说教的模式,一味盲目进行教学,学生很厌烦,无法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针对小学生这种思维和行为习惯特点,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数学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一般局限于数学课本,对课外知识和生活知识涉猎较少,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缺少数学史的教学。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思维和科学思路。思维导图是数学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依然较弱,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就要在数学、知识的讲解中运用思维导图,以图片和文字搭配组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保持对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教学内容。

(三)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

数学学习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一般依赖于具体和形象的事物,之后会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生活经验才能形成相对抽象的概念和认识。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形象化,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理解和清晰地认识。同时,学生在观察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思维导图对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影响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至关重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影响。借助思维导图模式,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尝试,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轻松攻克学习困难。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探索有效的思维导图运用方式,不断优化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尤其是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教师的教学也在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教师从数学学科出发,创新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同时,教师也要教会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保持高效率,数学素养不断提高。

(一)构建知识网络,提升知识运用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或者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学生具备了数学思维,就能掌握所学数学知识的特点,运用学习过的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他们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灵活应用与创新,又提升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新的知识内容时,运用思维导图和学生一起学习、整理相关的知识,或者教会学生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方便学生学习和理解新知识。

例如:图形与面积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种较为抽象的学习内容,它不同于单纯的数字和计算,需要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计算、应用和换算等知识。因此,在学习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教学,先将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与面积讲解相结合,由长度引出面积,使学生更容易接受面积概念的同时,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理解面积单位之间换算为什么和长度不一样,掌握知识的根本,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提升综合知识运用能力。这样,在他们以后学到不规则图形时,便会思考采用分割、补充等方法来解决问题,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灵活运用知识,提升发散思维能力

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当代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通病是许多知识都会,但缺少将其有效整合在一起的能力,典型的问题是对于同一种算法,换一个题型和方式,他们就反应不过来,不知从哪儿下手解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将所学知识以系统的方法串联起来,按照思维导图讲解一些算法应用的局限性和广泛性,能帮助学生在根源上理解算法的由来和各个知识点的特点,并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经过几次的思维导图教学后,学生就能灵活地掌握思维导图学习方法,形成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知识时,教师可以将百分数的内容与之前所学的分数、比例、比、除法等知识相比较,使学生轻松了解其中的深层联系,掌握百分数的特点。同时,还可以灵活运用思维导图的特点,将百分数与面积、长度、数量等知识相结合,加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时要学会融会贯通,强化知识间的各种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攻克学习难点,提升综合学习能力

数学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课本上的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适合自己发展的综合学习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期末复习阶段,应用思维导图复习重难点知识,掌握难题的解决方法,提升综合学习能力。

例如:在小学数学六年级复习教学中,应用图形或图标类的思维导图优化复习过程,使学生面对学习过的知识时,不仅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还觉得非常有趣,保持复习的积极性。又如,在复习圆柱与圆锥、比例和反比例知识时,利用思维导图展示它们的联系和重难点,再对难点知识进行一些简单变换,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掌握一定的数学解题技巧,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改变了以往的复习模式,形成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进行数学复习,不再是枯燥重复做题,既动手又动脑,必然会从以前的被动复习转变为自觉应用思维导图主动复习,以后面对数学问题不再有恐惧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勇敢直前。

三、思维导图的运用误区

思维导图虽然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帮助很大,但如果运用得不合理,就会走入误区,影响数学学习效果。常见的思维导图运用误区有:

(一)思维导图运用不合理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使用思维导图而使用思维导图,很多教学内容不适用思维导图来讲解,教师也要强加这一环节。正因为教师没有科学、合理地运用思维导图,使一些简单的知识学习过于复杂,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对这一形式产生厌倦,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磨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对思维导图理解不到位

刚接触思维导图的时候,学生由于对它的理解不到位,会产生它就是简单的知识罗列与归类的想法,导致他们在运用思维导图这种方式新学或复习知识时,只注重效仿这种形式,忽视运用思维导图的本质目的,思维得不到培养,能力得不到提高。要让学生知道,思维导图重在培养思维能力,是在已有的知识、能力基础上不断强化自身的综合能力,这样的思维导图才有其价值。

四、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思路

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导图能起到与教学内容互补、互动的作用,这一点是不容我们质疑的。但并非所有的数学教学内容都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它的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生的认知模式是先从具体形象的事物中获取信息,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得出抽象的观点和认知。因此,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中,教师必须遵循这一认知行为特点,按照知、情、意、行的思维逻辑,把握学生的认知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

(一)教师应引导学生先观察、再思考

思维导图出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先让学生充分观察图片中的信息,再让他们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进行丰富联想和思考,找出数学教学内容与思维导图之间的关系。

(二)思维导图应考虑到学习过程的循序渐进

教师要引导学生先从大的框架入手,进而分析每一个大条目下面的分支。受小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如果一次性给出过多的信息,小学生很可能并不能完全捕捉到所有信息,从而会造成信息的流失和理解的漏洞。学生需要充分观察思维导图的信息,并进行整合和归纳,这个过程相对要复杂一些,需要学生有更高的归纳抽象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选择适合学生思维水平、学习水平和学习习惯的思维导图来开展教学。

(三)插图的内容、色彩和数量要根据学生的学龄和认知能力制定

思维导图涉及到很多图片,教师可以根据知识内容的需要,将不同的知识内容用不同颜色的图片进行表达,让学生观察的过程中做到一目了然,对所学的内容印象深刻,更加清晰和明确。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思维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日后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学习水平的进步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小学阶段就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要积极运用思维导图,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养成利用思维导图总结方法、学习知识的好习惯。

猜你喜欢

导图思维能力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培养思维能力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培养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