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评价体系 探索养成教育新路径
——江汉区幼儿园“一日活动我真棒”宝宝争章评价实践探索

2022-04-15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学前教育科刘晓晖

成才 2022年6期
关键词:江汉区争章宝宝

■ 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学前教育科 杜 琼 曾 瑛 骆 萍 刘晓晖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要“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据查新,当前幼儿园养成教育普遍缺乏“评价对习惯培养质量的监控与调试”的实践研究,2014年江汉区教育局学前教育科对全区各级各类幼儿园调研数据显示,幼儿园养成教育存在“评价水平欠描述、评价主体相分离、评价过程不持续”等系列问题,直接影响着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效。

建立一套科学的养成教育实施、评价体系,更好地开展养成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成为了江汉幼教的责任和使命。2015年,学前教育科将区域治理视野从传统的以幼儿园为单位的变革转向区域性的教育整体变革,出台《江汉区幼儿园“一日活动我真棒”宝宝争章活动实施方案》,对幼儿习惯养成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内控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与突破,通过强化习惯养成评价的顶层设计、持续推进、机制变革和经验提炼与推广,努力构建一套完整且极具操作性的评价体系。

二、幼儿园养成教育评价路径及策略

(一)路径一:遵循学段特征,创新评价抓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须的宝贵品质”。可见,3—6岁是幼儿日常行为习惯和性格养成的“关键期”和“最佳期”,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该贯穿在幼儿一日活动中。

从2015年起,江汉区教育局学前教育科就从遵循幼儿年龄特点与学习发展的规律出发,对幼儿习惯养成的过程与质量评价进行了全面规划。先后出台《江汉区幼儿园“一日活动我真棒”宝宝争章活动实施方案》《江汉区幼儿园“宝宝争章1+1”活动实施方案》,为全区幼儿园幼儿量身定制了一份在“宝宝争章”中养成好习惯的特色活动。七年时间里,学前教育科通过“习惯目标升级——更加细化评价指标”“宝宝徽章升级——更加凸显习惯内容与评价目标的匹配性”“习惯培养路径升级——更加关注家园协同的评价模式与评价质量”的反复实践,最终创制出一条具有评价体系科学、实施策略有趣、家园协同有效的“宝宝争章”习惯养成路径,即:以涵养幼儿生命智慧为根基,以学年度(12个月)为实施周期,以“每月一习惯”为经度,以一日活动的生活、学习、游戏、户外四个环节为纬度,以幼儿园、家庭作为主要实施阵地,通过“每周一分享”予以传播,让幼儿始终浸润在习惯“施养”过程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运动,培养出色的行为能力和健康人格。

(二)路径二:研制评价工具,细化观测指标

根据“作为整体性生命的儿童,其发展具有综合性”的教育原则,从幼儿的多维生命(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和一日活动全过程(生活活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户外活动)入手,提炼出3—6岁幼儿最应该获得的指向“健康生活、自然友好、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的12类关键习惯,重构幼儿养成教育的评价内容框架,如表1。

表1 江汉区幼儿园养成教育评价内容框架

秉持“为儿童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遵循“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的规律,“从被动到主动,再到自主”的习惯养成步骤,设置初级(启动)、中级(持续)、高级(自动化)三个评估级别,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获得好习惯的养成序列,最终形成指标更加具化的《江汉区幼儿园“每月一习惯”目标体系》。每个习惯评价指标提炼出三维总目标和子领域目标,将12个好习惯划分为35个子领域,并细化为102条具体的行为描述,成为教师与家长日常观察、评价、协同幼儿获得稳定好习惯的“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如表2“卫生习惯”为例。

表2 江汉区幼儿园养成教育评价体系截图

(三)路径三:活化评价方式,增强主体协同

一是设计“好习惯徽章”。根据“每月一习惯”主题,以“幼儿园好习惯形象大使”——童童和美美为主人翁,设计“一日活动我真棒”12类关键习惯徽章:自主习惯章、卫生习惯章、环保习惯章、阅读习惯章、劳动习惯章、友善习惯章、探究习惯章、自理习惯章、守规习惯章、创造习惯章、运动习惯章与勇敢习惯章。每类习惯均以物化的形式呈现,使好习惯一目了然。每类徽章分为三级,即班级、园级、区级。三级徽章名称相同,图案相同,区别为徽章上标注星数不同:班级徽章标有一颗星,为一星章;园级徽章标有两颗星,为二星章;区级徽章标有三颗星,为三星章。

二是设置“三星兑换”的争章进阶规则。遵循“正面强化、有效执行、悦纳坚持”原则,设置“家庭&班级一星章——园级二星章——区级三星章”的“趣味兑换”规则,进行好习惯的多级强化,增强习惯养成的趣味性及持续性,让幼儿在“争章——换章——颁章”深切的体验和长程培养中形成好习惯,助推幼儿自然实现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化。

三是研发家园评价手册《江汉区幼儿园“宝宝争章”好习惯报喜单》。《江汉区幼儿园“宝宝争章”好习惯报喜单》是学前教育科研发的家园互动评价手册(一套6册),分为三个年龄段(上、下册)。每个年龄段均以12个月为评价框架,以“每月一习惯”为周期,遵照“知——情——意——行”的习惯养成规律,在家长、幼儿、教师之间奏鸣“聊聊好习惯——选择好习惯——评估好习惯——班级颁章——感悟好习惯”的“习惯养成五部曲”,让孩子持续浸润在科学“施养”环境中,指导教师、家长科学评价幼儿习惯养成的质量。

(四)路径四:延伸评价链条,争取养成长效

在推进以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的今天,学前教育科抓牢3—6岁幼儿需要养成的关键性习惯,破立并举,强化评价过程,改进评价结果,大胆创新“区域推进——园所实施——家庭协同”的评价内控机制,建立了通过一脉相承的习惯培养路径即家庭“好习惯记录”、幼儿园“宝宝争章”、区级“好习惯之星”评比,形成了“宝宝争章”活动“全员参与、全程衔接、全面评价”的良性循环,如图1,助推区域幼儿园均衡发展,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幸福成长,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图1 江汉区幼儿园养成教育评价路径图

一是建立区域推进保障机制。建立“好习惯宝贝”评比机制,落实阶段性评价。学前教育科每年五月组织专家组对全区幼儿园推荐出的“好习惯宝贝”进行评选,遴选出具有示范和代表性的“三星全能宝宝”,并在“六一儿童节”进行表彰和宣传,其习惯养成故事印制成册在全区幼儿园发放推广。

二是建立园所实施保障机制。制定“宝宝争章”实施方案,落实常态性评价。全区幼儿园坚持个体成长与外部激励相结合、生活实践与注重体验相结合、主题鲜明与自然渗透相结合、全面实施与特色创建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园所“一日活动我真棒”宝宝争章活动方案。通过班级争章园地、幼儿园争章展示墙等形式营造争章文化;从一日活动各环节入手,通过环境熏陶、游戏体验、实践锻炼等方式,拓宽幼儿的争章体验;注重利用家长及社区资源,增强“宝宝争章”教育合力;将争章与班级常规检查、班级工作考核、教师专业发展考核、幼儿素质发展水平评价、“五童”班级评选等工作结合起来,用评价推动活动的落实,使争章活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是建立家庭协同保障机制。启动家园习惯对接模式,落实过程性评价。建立“报喜单互通机制”,由评价的双主体(教师、家长)按照评价周期记录、评价、互通幼儿习惯养成的过程,最大化调用家园在习惯培养中的协同作用,实现评价标准一致、培养策略调试及时;建立“每周一分享”习惯培养交流机制,在“江汉幼教 童行童梦”微信公众号开辟“养成教育讲堂”专区,每月分享来自园长、教师、家长培育幼儿好习惯经验,引导更多的教师、家长获得生动有效的习惯培养策略。

三、幼儿园养成教育实践成效及展望

(一)形成了一套养成教育评价标准

坚持以趣味“宝宝争章”为评价抓手,按照三种生命层次提炼出幼儿阶段最应养成的12类关键习惯,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幼儿习惯养成评价目标体系。经过实践探索,幼儿在习惯养成上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通过对2018年、2019年、2020年全区范围内的调研数据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在排除年龄因素的影响下,幼儿的生活习惯养成有显著性的提升。同时,根据教师和家长对幼儿日常好习惯养成的观察记录,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好习惯养成状况呈持续上升状态。每年每班将近四分之一的幼儿获得“三星全能宝宝”称号,近七年来,共产生区级“三星全能宝宝”万余名,幼儿在养成教育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好习惯“可亲”“可行”和“可傲”,养成教育真正从理念落实到了幼儿的发展和成长上。

(二)建立了家园共育渠道

区域创办湖北省第一个关于幼儿习惯养成的网络互动平台——“江汉幼教 童行童梦”,设置“萌宝档案”“家教有方”等对接窗口,开辟“一周一分享”养成教育讲堂,定期交流养成教育的经验与成效,让幼儿习惯养成的主要场域之间有延伸、有协同;编制了《养成教育家长读本》电子书,养成教育资源惠及全区数万个幼儿家庭。在家园共育积极互动的过程中,家长们消除了家庭教育理念和行为的迷茫,将家庭教育重心从过于关注孩子知识技能的学习转变为重视好习惯的培养,通过亲子共读故事、亲子共玩游戏、亲子共同实践、亲子共同评价等系列养成教育方式,陪伴孩子在自然、自主的状态下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感受到好习惯给孩子带来变化的欣喜。

(三)创新了评价延伸机制

经过七年的实践探索,江汉区教育局学前教育科建立了“区域推进——园所实施——家庭协同”的评价延伸机制,通过建立家庭“好习惯记录”、幼儿园“宝宝争章”、区级“好习惯之星”评比的评价链条,夯实了“全员参与、全程衔接、全面评价”的评价过程,“一化运行”(常态化运行)、“双轮驱动”(行政+教研)等推动策略,在幼儿园形成了“班级颁章——每月评价——调配改进”、在家庭形成了“生活实践——每周评价——习惯报喜”的习惯养成实施策略,营造出“家园协同”的习惯养成支持性环境,引导全区幼儿园教师、家长在陪伴幼儿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心中有目标、评价有方向、实施有内容,实现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与巩固,取得了幼儿养成教育的长期效果。

江汉区幼儿园养成教育成果辐射力逐步扩大,产生了一批个性化的教育智慧成果,引起媒体广泛关注,《长江日报》《今日头条》人民网、新华网、腾讯大楚网、武汉教育电视台《一起说吧》《武汉晚报》《武汉晨报》、超级云课堂等媒体多次专题报道江汉区幼儿园养成教育经验20余次,在全市开展学术交流活动10余次,接待德国,中国新疆、浙江、湖北宜昌等地幼教同行观摩。区域幼儿习惯养成调查报告、论文、案例和经验总结在各类杂志发表共计10余篇;区域原创《童美“爱卫”好习惯图鉴》《童美安全好习惯图鉴》绘本于2020年、2021年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相继出版,并作为“开学第一课”宣传载体在“学习强国”推介。区域养成教育研究荣获“武汉市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猜你喜欢

江汉区争章宝宝
学习贯彻《意见》,全面开展“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
争章推优入团 上海团队衔接新模式——上海市嘉定区疁城实验学校争章推优入团工作的探索
少先队刮起争章风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建立社区工作者发展机制研究
上海市黄浦区复兴东路第三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背景下,家长参与雏鹰争章活动探索
图片新闻
BABYPIG/宝宝猪 BXS—212
用创新的激情抒写养老事业的新篇章——记前进中的武汉市江汉区社会福利院
武汉市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湖北省养老事业的楷模
可爱宝宝超级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