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价值和路径研究
——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滋养工匠精神研究》
2022-04-15戴智明
书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滋养工匠精神研究》
作者:邓艳君
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67-1551-7
出版时间:2010 年1 月
定价:30 元
高职院校是职业技术培养的中心基地,培育优秀的工匠技术接班人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内容,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应对新时代技术产业要求的必然之举,同时也是促进时代青年继承传统工匠精神、弘扬工匠艺术的必经之路。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滋养工匠精神研究》立足时代技术产业发展要求,研究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契合。编者根据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工匠精神的教育现状做出了实际的调查报告,最后做出了详细的结论。该书是现状、实践、结论、决策相统一的学术研究资料,能够在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中发挥科学的指导作用。工匠精神是传统工匠艺术精神和现代技术要求的结合概念,中国的“工匠精神”是具有独特历史文化气韵的传统工艺总结。在现代意义上,随着互联网精神的进一步深入,制造业与无边界化的网络生态互联互通,产业的制造环节与服务环节都需要做到精准。工匠精神凝聚着中国传统工匠艺术的精湛,将其作为现代制造业技术的要求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结合表现。当然,工匠精神不仅仅是物质生产行业的生产要求,在许多非物质生产领域如文学创作、音乐创作,同样也需要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秉持培育技术型人才的教育理念,在应对当下制造业所需的技术人才条件的挑战中,需要强化高职学生专业、精细的职业技术态度,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承载着工匠精神教育的任务,将工匠精神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学习内容是迎合时代发展的必然路径,工匠精神在高职学生职业规划中能否发挥实际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由学校的思政教育来决定。那如何更好地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政教育中,笔者认为可把以下几点作为参考。
首先,要改革创新思政教学体系。固有教材虽融入了多年来该领域无数学者的呕心力作,但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发展,传统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步伐并与之相脱节的话,将直接影响到最后的教学效果。思政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学科,要担负起引领教育理念专业课程的重担,在现有较为严密的理论体系基础上,再融入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1、将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融入到思政教学中。要避免将其当成独立的个体,而应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将其与教学目标中的职业价值观深度契合,并融入新时代工匠要求,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爱岗敬业、求真务实、创新发展的职业素质。2、在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中,开设工匠精神的专题活动,讲授工匠精神的发展渊源,展示时代工匠的事迹典范,弘扬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如对于陶瓷工艺制作、木雕技术、石雕技术、玉雕技术、酿酒技术等等诸多方面的工艺技术,将其中优秀的工匠艺术纳入高职教育中,激发高职学生内心对传统工匠艺术的青睐,并帮助学生寻找成长道路的正确方向。3、以工匠现身说法或观看纪录片等形式来完善工匠精神的感化力。教学授予和主题开展的作用十分有限,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感同身受和身临其境。以动态化、直观式的教学形式能将工匠精神的高尚品质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内心深处。4、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校园文化中去。工匠精神不能只存在于课堂中,想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就要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来将工匠精神内涵传递到学生的言行举止上。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到工匠精神的教育效果。教师在教学、学术上的钻研、探索、创新中所体现出的工匠精神,对学生的教化育人具有显著效果。教师所传递的工匠精神能激发起学生的热情,让他们愿做、想做、敢做时代匠人,并不断以延续工匠精神为己任。
最后,需要在实践中使工匠精神得到锤炼强化。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工匠精神的独特魅力。通过对传统工艺制造的参与,高职学生不仅能够继承古老的工匠文化,还能领悟到传统手工艺术的劳动价值,从而将其内化于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中。高校也应持续推进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或是开展相关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实现工匠精神的弘扬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