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旋CT在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脑疝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2022-04-15包凤英天津市西青医院放射科天津30038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6期
关键词:基底节移位病死率

包凤英 天津市西青医院放射科 (天津 30038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螺旋CT在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脑疝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脑疝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螺旋CT加以诊断,分析其脑出血部位及脑疝CT征象。结果:80例患者,其中基底节部位出血人数最多,合计42例,占比52.50%;中线移位距离越大,患者病死率越高,其中10mm以上患者7例,死亡4例,病死率达到57.14%;其中大脑镰下疝50例(62.50%),天幕裂孔疝22例(27.50%),枕骨大孔疝8例(10.00%)。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采用螺旋CT诊断,可清晰显示出其脑出血部位、大小及形态,了解脑组织移位情况,对后续治疗起到借鉴及有价值的参考意义。

脑出血在临床的发病率极高,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高血压、脑血管畸形、饮食、情绪波动起伏大、饱餐、劳累过度及吸烟等,均是脑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是引发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在临床的发生率极高[1]。脑疝指脑出血性疾病压迫周围脑组织,影响脑脊液的回流,使得颅内压力升高,导致部分脑组织从颅腔其他部分通过或超过相关硬膜,反折进入颅腔其他部位,或者通过颅骨缺损疝流至颅外,增加疾病的危险程度[2]。由于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治疗前只有明确出血位置,才能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明确患者预后情况。CT是临床常用的诊断方式之一,螺旋CT具有诊断速度快且分辨率高的优点,可对病灶进行大范围扫描,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而言,其可清晰显示出其脑出血部位、大小及形态,了解脑组织移位情况,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3]。鉴于此,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脑疝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螺旋CT加以诊断,分析其脑出血部位及脑疝CT征象。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脑疝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的患者均经脑部CT或磁共振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均为首次发病,无神经功能损伤。排除合并恶性肿瘤,其他因素导致的脑出血及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41~78岁,平均(62.28±5.12)岁;发病到住院时间0.5~6h,平均(2.78±0.45)h;临床表现:头痛、恶心、呕吐72例,昏迷12例,意识模糊25例,失语27例,瞳孔扩大5例。患者均有高血压疾病史,合并外伤8例,颅骨骨折2例。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的症状、临床检测结果等,均与国家颁布的相关诊断脑血管病中关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内容一致,明确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特点;②患者的资料数据信息齐全,包括疾病史、发病时间等均有明确记录;③患者家属知晓此次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患者配合试验指标观察,无中途转院、出院等情况。⑤均为单侧急性发病,对侧脑实质未见明确异常;⑥患者均未行高血压性脑出血相关治疗,既往无高血压性脑出血病史。

排除标准:①有CT检查禁忌症的患者;②患者检查前接受了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等干预;③患者存在影响检测结果的脑部病变情况,比如脑梗死、颅内肿瘤等;④存在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或其他脏器功能障碍等;⑤处于妊娠、哺乳期的女性;⑥合并颅内血管畸形或颅内先天畸形的患者。

1.2 方法

采用全身螺旋CT扫描,型号为SOMATOM Emotion,将患者佩戴的金属物质去除,在家属的辅助下,指导患者取仰卧位,选择管电压130kV,管电流160mAs,层厚及层距均为10mm,窗宽80Hu,窗位35Hu进行头部平扫。由两名影像学经验丰富的医师对CT图像结果进行判读,如出现意见分歧的情况,则与另外一名副主任影像学医师共同商讨最终确定判读结果。图像后处理分析:扫描数据自动传入西门子服务器。将扫描所得的100KV、140KV及混合加权数据传入附带的Gount软件,然后调整软组织的CT值,设置为50Hu,并调整比率到1.36来进行观察。此时根据调整的CT值,将计算范围的CT值也相应设置到150~500HU,在最终生成VR图像,还有扫描部位的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MPR脑出血、脑疝图像,以VR图像为主,结合MPR薄层图像,将检测到的脑疝、脑出血等情况标记为绿色。而其他脑部病变则标记为紫色,普通健康脑血管为白色。另外,如果存在头部皮肤斑点等情况,采取点状的绿色进行标记,并针对相关组织进行伪影处理。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观察记录本组患者的脑出血部位,比如基底节出血、丘脑出血等,计算病例数与对应占比,并对不同出血部位的CT表现进行观察;②观察患者的中线位移与病死率的关系,记录病死率并进行分析;③对患者的脑疝CT征象进行观察记录,统计大脑镰下疝、枕骨大孔疝等的病例数,计算占比,并观察不同脑疝类型的CT表现。

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急性期血肿CT表现为均匀一致的高密度影,边界清楚,平扫时CT值为50~80HU,血肿周围常有一环形低密度水肿带环绕,占位效应明显,邻近脑室、脑池受压变窄中线结构移向对侧。吸收期表现为血肿CT值逐渐降低,边缘模糊,占位效应逐渐减轻。若为等密度血肿,增强扫描可见环形强化。囊变期约在1~2个月后,较小的血肿可完全吸收不留痕迹,大的则残留囊腔,CT表现为轮廓清楚的低密度区,一般无占位效应。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输入SPSS13.0软件中进行分析,按照不同数据类型来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通过百分率(%)来表示,输入χ2计算表格中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对比;计量资料通过±s表示,在t值计算表格中比较组间差异,通过计算灵敏度和特异度反映不同诊断方法评估P的价值。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脑出血部位及CT表现

80例患者,其中基底节部位出血人数最多,合计42例,占比52.50%,其他部位脑出血患者例数及CT表现具体见表1。

表1.脑出血部位及CT表现

2.2 患者中线移位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

表2分析可知,中线移位距离越大,患者病死率越高,其中10mm以上患者7例,死亡4例,病死率达到57.14%。

表2.患者中线移位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

2.3 脑疝CT征象

根据观察显示,本组患者中主要有大脑镰下疝、天幕裂孔疝、枕骨大孔疝等情况。其中大脑镰下疝50例(62.50%),具体CT征象为:患侧侧脑室受压变小,向对侧发生移位,脑沟及脑池变浅,甚至消失;蛛网膜下腔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出血,环池、外侧裂池,脑沟内呈高密度影;大脑镰受压后向对侧发生位移。

天幕裂孔疝22例(27.50%),具体CT征象为:患侧侧脑室受压变窄,发生移位或消失,对侧侧脑室受压、移位,中脑受压;脑池向对侧发生位移,四叠体池扭曲,海马沟回疝入鞍上池,鞍上池变小甚至消失,环池、四叠体池双侧不对称;蛛网膜下腔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出血,环池、四叠体池出血,外侧裂池及脚间池出血。

枕骨大孔疝8例(10.00%),小脑延髓池变小或消失,可见第四脑室受压变形并向后移,合并出血现象,桥小脑角池变小。

3.讨论

脑血管疾病在临床具有极高的发生率,是导致老年患者病死率增高的主要疾病,已成为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疾病,疾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发病率及致残率且预后效果差,对患者健康影响大,是临床治疗的重难点疾病。并且针对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如果不到位,可能导致患者的脑部神经受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因此,评估患者的疾病风险,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十分重要。随着影像学的发展,CT诊断技术为疾病诊断作出重要贡献,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影像信息,其能反应脑部解剖信息及血管灌注情况,能反应脑组织生存情况、循环情况及出血风险等信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高血压脑出血可发生在脑实质内、脑室内及蛛网膜下腔,累及多个部位,不仅发生突然,起病急,且病死率及致残率高,严重者短时间内病情会急剧恶化,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伴随恶心呕吐等现象,大小便失禁,颅内压升高,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脑组织严重缺血,脑脊液的分泌量增加,导致脑水肿情况发生,颅内压力持续升高,进而形成脑疝,导致脑干受压,大脑严重缺血缺氧,甚至导致患者死亡[4]。临床研究得知,采用常规的药物保守治疗难以见效,且脑疝的治疗有一定的时间窗,超过2h治疗患者预后明显不佳[5]。因此及时对疾病加以诊断,了解患者出血部位及大小,有利于及时采取救治措施,逆转患者病情,挽救其生命。

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临床得到广泛使用,其具有无创伤性、操作便利、操作时间段及成像速度快的优势,且影像无重叠,可清晰显示病灶位置,了解其形态,并根据诊断结果计算出脑出血量,为后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而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脑疝采用螺旋CT诊断优势显著,能减少漏诊率及误诊率,保证诊断效果[6]。不少研究证实,基底节区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见的出血部位,尤其是壳核及丘脑。纪洪广[7]研究中可知,出血积血量越大,患者病情越不稳定,脑实质受损越严重,且患者的预后越差,引发脑疝及死亡的几率越高。本次研究也证实基底节部位出血人数最多,合计42例,占比52.50%,可见基底节部出现脑出血的现象较为普遍,且不同出血部位的患者,其CT影像也存在一定差异,在基底节部位出血的患者CT表现多为肾形或类圆形,在丘脑出血的患者,其CT表现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在脑叶或小脑出血的患者,其CT表现多为圆形或为不规则的图形。临床常将是否发生中线结构位移作为疾病的观察指标之一[8],同时研究发现,中线移位距离越大,患者病死率越高[9]。螺旋CT能够结合计算机技术,快速对患者的高血压性脑出血、脑疝等病变进行识别,因此诊断的敏感性非常高,并且不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此外,螺旋CT也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损害,可以多次进行扫描观察,是一种快速、安全、可行的检查手段。螺旋CT作为一种先进的、非侵入性新的检查方法[10]。螺旋CT扫描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脑疝等疾病显示良好,诊断准确性高;扫描速度快,检查时间短,可对多个部位进行同时检查;能诊断临床表现不典型和脑组织正常的患者[11]。螺旋CT扫描技术还能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并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脑疝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尽早展开治疗,从而阻止病程发展,降低远期并发症,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12]。

综上所述,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采用螺旋CT诊断,可清晰显示出其脑出血部位、大小及形态,了解脑组织移位情况,对后续治疗起到借鉴及有价值的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基底节移位病死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超声诊断新生儿基底节区脑梗死1例
两例外伤后致脑基底节区出血案例的讨论及归纳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成像对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M1 段血管斑块特征分析的应用研究
关于Bergman加权移位算子的n-亚正规性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