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原因及措施
2022-04-15郭海燕
郭海燕
(菏泽市急救指挥中心,山东 菏泽 274000)
0 引言
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属于临床比较重要的项目,其涉及到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等主要流程,然而大多数医院检验科室对分析中和分析后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而忽视了分析前的检验质量,从而导致患者的临床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表现不相符,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因此,在医学检验分析前需要对误差原因进行分析和跟踪,然后制定有效的预防和解决措施,以降低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发生率,为后续检验、诊断和治疗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现对其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我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收的100例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进行分析,其中男67例,女33例,年龄在22~79岁,平均(46.8±1.5)岁,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临床方面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首先,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同时还要对医学检验前医师对于患者病情的陈述进行收集,只有这样才可以准确判定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否;其次,对所搜集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得出医学检验分析前诱发误差的主要原因。
1.3 临床评定指标
对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类型及百分比进行记录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了百分数(%)给予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如果P<0.05,则反映研究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临床调查与统计发现,样品采集因素、人为因素、试剂因素以及仪器因素是造成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主要因素。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因素及比例
3 讨论
3.1 检验误差的概念及特征
3.1.1 基本概念
检验是指真值,是被测量的相关数据的真实值。检验误差是指被检测量的测试值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差异。在检验误差分析中,根据检验过程,需要分析判断误差值、真值之间的关系。按照几何变量的测量准则要求,判断绝对值信息标准,按照递单子量表进行误差评估分析。通过检验误差范围的因素测定,准确地评估分析固定误差因素,结合误差范围进行测定范围的评估。根据环境因素的影响误差范围,可操作认为过失误差比例水平,测定符合检验误差范围内的基本概念内容。
3.1.2 特征分析
检验人员因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错误检查、漏项检查的情况。根据具体的技术差异误差情况,调整误差范围比例水平。通过程序化误差评估分析,调整可控范围内的差异程序因素,对于误差比例、误差因素、技术误差水平等要素进行评估,制定符合检验人员实际可评估测定的技术误差标准。
技术误差是指操作人员缺乏技术判断的能力或经验,在技术知识理论与实践操作过程中存在偏差,因而造成技术误差问题。技术性误差是非有意操作的,是具有一贯性操作形式的,是可以避免的。在检验人员操作过程中,如果技术达标,就可以保证检验技术误差水平降低。但是如果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不足,存在长期未提升的情况,就会导致检验操作失误或无法提升。另外,对于检验自身人员的素质有一定的要求,需要避免色盲、弱视等情况发生。注意技术的方法是调整技术培训,结合操作技术能力和基本知识,注意可掌握的各项操作新思路和新要求,采取必要的技术应用,不断更新提升,总结各项误差的同时,优化技术建设水平,及时调整检验差错率,避免漏检行为发生,及时吸取经验。对技术人才实施技术检验、持证上岗的方式,制定考核标准,提升技术检验的精准性。
程序误差是因为检验操作程序不合理,存在偏差导致的检验误差。在送检产品分析过程中,需要注意检验不同批次、不同序号、不同规格的产品操作,避免出现混情况发生。按照检验操作流程要求,对产品进行严格的管理,构建健全的程序化方式,制定最低检验限度规范要求,结合检验操作过程,对产品进行标记分析。通过区分堆放的处理,调整工序范围和可操作的方式,提升检验的精准度,避免出现程序误差。
3.1.3 检验技术误差的操作方法
复核检查是按照技术规范要求,结合复检操作方式,结合相关检验人员的操作要求进行检验分析,分析确定合格的品质要求。循环检验是对于同一产品进行检验规范的认定,通过分析检验操作规范要求,结合其中存在的各项缺陷因素,调整分析,制定循环的检验标准。重复性的检验是由检验人员在符合实际产品认定的过程中,经过重复性的检验分析后,在不了解检验结果的同时,进行多次重复的检验,再进行对比,分析检验结果是否一致准确有效。
3.2 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原因
3.2.1 样品采集因素
在医学检验过程中,样本采集因素是诱发分析前误差的主要原因[1]。本次研究过程中:①样本采集前误差因素主要有35例(58.33%),其中15例滥用药物、9例饮食不当、6例身心状态差、5例检验单核对失误,此外,样本采集过程中,采集部位、采集时间以及采集体位选择不当等也是诱发分析前误差的原因,同时也有一些样本采集人员未按照要求明确采集步骤也增加了分析前误差的发生率,在医学检验分析前,以上任何一个因素一旦出现,都会导致某些检验项目的结果与正常人群的参考范围发生偏离,进而影响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②样本采集中误差因素主要有13例(21.67%),其中6例采样时间错误、4例采样步骤不合规、3例采样部位错误,同时样本正确采集后还需要按照要求及时运送检测,这些同样是诱发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基本因素,此时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给予重视;③样本采集后误差因素主要有12例(20.0%),其中8例样本运送问题、4例样本存储问题。
3.2.2 人为因素
本次研究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也是诱发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主要原因,其一般表现为操作人员因素和患者自身因素。通常情况下,医学检验科日常工作量比较大,而且流程繁琐,并未按照要求对检验结果进行复核,从而增加了检验结果误差的发生率。本次研究过程中,因为人为因素而诱发的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患者为22例,占比为22.0%。
3.2.3 试剂因素
在医学检验过程中,试剂因素也是诱发分析前误差的常见因素,部分检验项目需要选择国外进口的仪器设备,但是如果采用国产试剂,将会导致仪器设备和试剂不匹配,进而对医学检验结果的真实性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在检验试剂使用过程中,如果检验人员未对试剂的浓度及使用方法给予了解和掌握时,加之采购试剂质量不合格等,都会增加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发生率[2]。本次研究过程中,因为试剂因素而诱发的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患者为13例,占比为13.0%。
3.2.4 仪器因素
在进行医学检验过程中,一些检验人员并未全面了解和掌握检验仪器的构造和特点,而且在具体操作阶段不能准确把控检验要点[3],这些都是增加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主要原因。要想更好地发挥检验仪器的性能,就需要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但是部分医院检验科和检验人员并未按照要求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从而导致其仪器的性能受到影响,致使检验结果失真[4]。本次研究过程中,因为仪器因素而诱发的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患者为5例,占比为5.0%。
3.3 降低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措施
3.3.1 严格控制样本采集质量
样本采集因素是造成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主要因素,占比达到了60.0%,此时就需要医院检验科严格控制样本采集质量。采集之前,作为检验人员要告知患者在饮食、用药和情绪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同时,医学检验人员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检验知识和技能水平,严格遵循规范和标准进行采集,并对每一张检验单进行核对。在采集过程中,针对采样部位不准确、采样时间不合适以及操作流程不规范等原因诱发的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需要出台相关规范和标准给予明确规定。
样本采样前需要嘱咐患者调整心态,注意样本采样前需要遵守的各项事项。根据样本采集的情况,对患者的情绪和不良情绪水平进行评估,尽量避免情绪过度的波动,注意心态的评估和规范化管理。注意患者的日常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的食用。按照具体的检验操作规范,调整操作过程,注意样本采样过程中,患者需要空腹进行,且要严格遵照医生的处理规范要求,不可以随意地进食其他药物。检验人员需要尽量避免出现各类失误问题,结合样本采集情况,对患者的各项信息进行核对分析。采样信息评估分析中,需要制定详细的记录,结合样本采样的准确程度,为患者提供规范化管理标准要求。严格地管控样本的实际运送过程,注意制定符合样本采集的操作方案。通过合理的运输、存储等操作,严格遵照样本的运送管理制度要求,确定符合样本存储的结构方式,对样本进行检验和调控,避免时间过长,超出原本样本采集的验证准确时间,逐步提升检验的综合操作规范效率。
3.3.2 加强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管理
在医学检验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告知患者检验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并要求患者严格遵守。同时,临床检验人员要具备耐心、细心、严谨的工作态度,以确保临床检验工作的有效性[5]。此外,临床检验人员还需要定期对诱发误差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使临床检验人员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自身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此时可以通过加强日常监督和管理来提高其责任心,有效降低人为因素而诱发的临床检验分析前误差[6]。
3.3.3 强化试剂和仪器管理
在临床医学检验过程中,试剂和仪器的使用效率比较高,会导致仪器的磨损度增大,进而降低仪器的精度,影响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此时,需要专门的仪器检验人员,定期对仪器进行监管和维护,从而有效提高仪器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在试剂购买方面,采购部门需要严格按照要求从正规渠道购买,且明确购买试剂的浓度和类型,以期更好地发挥试剂的作用。根据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类型配比标准要求,调整不同设备的实际操作,制定符合设备规范化管理的标准要求,保证人工测定的精准有效性。按照医学检验的不同情况,需要根据试剂、仪器的不同情况,制定符合实际操作的管理办法,注意仪器、试剂的实际使用流程,调整范围标准和操作数据。对于试剂采购需要进行严格的规范管理,做好试剂可认定范围的评估,结合参照的仪器测试规范要求,调整试剂的选用标准,保证医学检验使用的试剂、仪器管理合理有效。
综上所述,医学检验属于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治疗手段,此时就需要对其中诱发分析前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和解决措施,以此来降低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发生率,进而提高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患者的后续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