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巴掌”须敬畏
2022-04-15游宇明
文_游宇明
小时候,干了不该干的事,我最惧怕的是父母的巴掌。父母的巴掌其实并不重,但配以他们脸上严肃的表情,还是让我感到了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挨过一次巴掌,我都尽量在某方面守规矩。成年后,我老老实实做人,规则意识极强,就与这样的经历有关。
从某种意义上说,法律这个东西有两种功能。一方面,它像母亲的怀抱,无时无刻不在保护着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与基本尊严,让人们觉得生活在法治社会是安全的、放心的;另一方面,它又像父母的巴掌,平时不乱扇,正直、善良、守规则的人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当一个人不按牌理出牌,一旦干些没有底线的事情,它就会出现在你面前,以国家意志的方式实施某种处罚,以此呈现威慑。
法律要体现出“巴掌”的威慑,政府部门首先必须带头守法。
绝大多数官员和政府部门都是严格要求自己的,愿意按照法律的要求规范各种行政行为;但的确也有一些官员和政府部门视法律为儿戏,随意变通。2022 年1 月9 日,第二轮第五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集中通报4 个典型案例,其中之一是黑龙江省绥化市万亩黑土地被违法占用。督察组经督察发现,2018 年后,绥化全市共发生占用黑土耕地违法案件124 起,大量黑土耕地甚至永久基本农田遭到破坏。2019 年以来,绥化市强力推动两个省级交通建设项目,在未实施农用地征收、未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未取得用地审批手续和项目开工许可的情况下,违法开工建设。截至目前,两个项目的路基、桥梁工程已基本完成,路面工程分别完成70%和80%。实际违法占用黑土耕地18144 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10923 亩。在项目实施中,也未按要求将剥离的表土用于土地复垦和改良治理。更奇怪的是,该市地方政府明知手续不全,居然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卸下怕追责的思想包袱”“从工作大局出发宽松执法”。
生活中,少数官员和个别地方政府部门随意要求职能部门“宽松执法”的例子并不罕见。有的为了税收,放纵企业违规排放污染物,在上级检查组到来时,帮着企业“躲猫猫”;有的为了提高城市“档次”,违规批准房地产商开发超高楼盘,不顾消防风险;有的为了年终治安考评,对辖区内发生的黑恶行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企图控制在“内部人知道”的范围内……
“宽松执法”表面上也在执法,实际上执行的是少数官员的权力意志,打造的是领导的政绩与面子,它没有发挥法律“巴掌”应有的功能。这不仅有悖具体的法律条文,更直接导致法律为社会前行护航的终极目标难以实现。
想让法律体现出严峻的“巴掌”功能,不被所谓的“宽松执法”扭曲,机制上的事先防范与事后严惩缺一不可。如果没有事先防范,造成损失才想到去扇“巴掌”,所损失的却未必能得到真正弥补;如果没有事后的严惩,某个人、某个部门干尽不靠谱的事,法律、机制的“巴掌”还畏畏缩缩,不肯及时出击,当事者感觉不到疼痛。最后,乱作为的官员与部门必然会继续乱作为,毫无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