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探究

2022-04-15荣晓芳

出版广角 2022年5期
关键词:双减知识点数字

【摘要】“双减”政策背景下,优化教学方式和教育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对线上教育资源和教育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出版单位来说,建设优质的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既符合互联网时代的融合出版需求,又可以为“双减”及“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中小学提供教育内容服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促进教学方式和教育模式变革。

【关  键  词】“双减”;“互联网+教育”;数字资源;建设流程

【作者单位】荣晓芳,江苏凤凰电子音像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7.6【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05.01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用户阅读习惯的改变,以及国家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迅速。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线教育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而突破时空限制的实时学习,推动了在线教育的普及和深化,用户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需求愈加旺盛。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提出“教育部门要指导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教育部门要征集、开发丰富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利用国家和各地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以及优质学校网络平台,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推动教育资源均衡發展,促进教育公平”[1]。“双减”政策背景下,教育部门、学校和用户对优质教育课程、资源和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和教师需要更丰富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在校外培训取消、“停课不停学”的情况下,家长和学生也迫切需要用于课后查漏补缺或提升拓展的高质量学习资源。

数字化教育资源通过图文、声像等生动地展示知识,将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具象、易懂,将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既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突破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也能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建设优质的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既契合互联网时代的融合出版需求,又可以为“双减”及“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中小学提供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提升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促进教学方式和教育模式变革。

一、中小学数字资源的建设内容与建设流程

1.数字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数字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技术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具有集信息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征。面向中小学的学科数字资源,按用户划分,包含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按媒体形式划分,主要包含文档类、图片类、音频类、视频类、动画类、H5交互类和程序类,按照类型划分,主要包含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示范课、微课、情境视频、实验视频、演示动画、知识交互、交互习题、音频、图片以及学科工具(如3D软件、虚拟仿真软件)、教学工具等。

2.中小学数字资源的建设内容

对比各出版单位的数字资源情况,中小学数字资源一般依据教育部课程标准,结合纸质教材进行设计,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1) 新课/知识引入类。该类资源主要通过图文、情境视频或动画形式,情境化展示实际生活中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作为某一课或某一知识学习的引入,以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其构建知识体系,为教师新课教授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足够的情境支持。

(2) 演示讲解类。该类资源主要结合语音和画面,通过二维或三维动画,视频或3D模型化软件的形式,展示微观、抽象的概念、原理或规律,对具体的某个重难点知识、课后习题等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与技能,构建逻辑思维能力。

(3) 实验操作类。该类资源主要针对新课标中学生必做的实验、探究性实验或教材中的观察、探究等实验环节设计演示实验或虚拟实验。如拍摄规范的学生实验操作视频,直观地指导学生按步骤、标准进行操作,并分析实验产生的现象,得出结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4) 思考探究类。该类资源主要设计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和交互操作,创设一个能充分自主思考和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思考问题,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体验和理解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得出科学结论,巩固所学知识。

(5) 交互习题类。该类资源主要将学生需记忆的知识点或习题制作成交互练习,让学生通过拖拽、点选、连线、填空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6) 知识导图类。该类资源主要梳理学科知识,通过树状图、网状图等思维导图形式(也可设置交互)关联各个知识点,帮助学生梳理、掌握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形成整体知识概念。

3.中小学数字资源的建设流程

中小学数字资源的建设应秉承教育性、公平性的原则,严格按照《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出版管理条例》《CY/T164—2017中小学数字教材元数据》及其他相关技术标准、出版规范进行建设。编辑要根据资源建设方案确定作者,组织编写团队撰写脚本,并参与内容的编创。中小学数字资源内容编创,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理解课程标准,做好数字资源建设的整体设计

在内容设计上,要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相关出版规范,充分研究教学大纲和纸质教材的模块内容,选择合适的知识点建设数字资源,通过多种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进行整体内容资源设计。

数字资源不是纸质内容的电子化或让纸质的图文动起来,而是对知识的重构,包括知识点、任务活动、学习评价之间的关联互通,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应用的结合,以及跨学科理念、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等。每个资源的设计、开发都要满足学习的需求,起到辅助日常教学和学习的作用,而不是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作者要根据知识点设计数字资源的内容并撰写脚本。脚本不仅要具有科学性、教育性、实用性和可行性,还要有艺术性、丰富性、感染性和创新性。

(2)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做好资源脚本的设计

数字资源要能支撑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如教师可利用演示动画讲解、演示知识点,利用交互性资源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交互操作进行参与式、探究式学习。因此,设计脚本时,作者和编辑可对部分资源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或关卡,让教师有选择性地使用并进行教学发挥,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脚本设计难度要偏重基础,供大部分学校师生使用。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脚本设计还可适当增加一些延伸拓展类的模块,或者在同一个知识点上设计不同难度、多种类型的数字资源,供不同基础的学生选择性学习。设计内容要能满足数字化教学需求,交互操作的类型要多样化,但功能、逻辑设计要简单适用,不要有太复杂的操作,否则会影响用户体验,不利于提高使用率。

(3)精细制作与审核,做好资源的存储与管理

编辑依据数字资源的脚本或经过二次创作加工后的脚本,协调制作人员进行资源成品的制作加工。除了图文排版,数字资源的制作还包括音频录制、视频拍摄制作,依据动画脚本进行原画设计和动画制作,以及交互性资源的设计、程序开发,等等。由于数字资源的制作包含多个环节、不同的制作工序和流程,由多个制作团队组成,因此,编辑要协调好各制作公司的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做好推进工作。

数字资源的建设过程分多层级审核,包括前期的脚本设计和文字审核,页面、配音、视频画面、动画原画设计等不同制作环节的审核,单个资源成品审核,以及后期的合成制作审核、入库审核、发布流程审核和上线后的检测等。每一个環节都不可掉以轻心,要严格按照相关出版规范,从科学性、教育性、完整性、实用性、技术性、拓展性、艺术性、感染性等多个层面对内容和设计进行审读,每个审核环节都要三审三校,层层把关,确保产品高质量出版。

数字资源建设完成后,出版单位要通过资源库对其进行存储和管理。资源库要依据国家对数字资源的存储要求和资源库建设标准开发,包含对用户、元数据、资源检索、审核和资源授权等各部分的管理,类型包含文本、音频、视频、电子书等常见格式。这样不仅可以通过不同的标签和关键词进行查询,还可以对每个资源进行编辑、授权应用等。

二、中小学数字资源的产品转化与应用

数字资源是数字化内容建设的一部分,是教育教学手段的重要载体和呈现方式,主要用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因此,要注重将其打造成体系化、高品质、项目化的助教和助学内容资源,通过产品转化实现资源的市场化应用。

1.打造学科融合产品

编辑在设计选题时,应具有融合出版理念,打破以往单一学科产品形态的开发思路,通过设计不同的产品形态打造融合出版产品。基于支持学科教育建设的角度,围绕新课标或纸质教材建设的数字资源,根据不同定位,可以封装成配套教师用书的数字教参产品,也可以封装成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步学习类或考试类学科融合产品。如在纸质教辅上设置二维码,用户可以通过扫码收听或观看音视频数字资源,或在纸质图书基础上配套AR、VR资源及小程序等。

2.打造数字教材

数字教材是纸质教材的重要补充,是教材立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对教材建设的信息化要求。一般而言,数字教材是指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以纸质教材为蓝本,融教材、数字资源、学科工具、应用数据为一体的立体化教材。数字教材是一种特殊、新型的核心数字化教育资源[2],数字资源是内容建设的重要部分,数字资源与电子教材、学科工具和应用等可以封装成数字教材。

近年来,教育部不断强调加强数字教材建设与管理对推动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性,以顺应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步伐,满足在线教育的迫切需要。2020年7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发布了《关于遴选“中小学数字教材实践研究”项目学校的通知》,正式启动“中小学数字教材实践研究”项目。“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型数字教材研发日益紧迫。

3.打造特色专题课程

除了数字教参、数字教材和学科融合教辅产品,数字资源还可以打造成特色专题课程产品,如安全教育类、艺术素养类、科学素养类专题课程等,作为学校想开设但师资力量不足以支撑完成的校本课程或延时服务课程,也可以面向家长和学生作为课后拓展提升课程。如江苏凤凰电子音像出版社开发的科普系列专题课程之—《生命科学史话》,以动画形式向青少年普及科学史知识,获得了第十二届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品影视动画类一等奖,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实现了数字资源的产品转化和市场应用。

三、当前中小学数字资源建设面临的问题

互联网时代,新技术的发展及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都在推动融合出版、数字出版业务发展,但当前中小学数字资源建设仍然具有一定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建设标准、共享机制有待进一步统一、完善

当前国内中小学教材有多个版本,各版本教材的知识框架体系、教材章节模块设置均不相同,对同一知识点或概念的说法也略有差异。因此,各出版单位建设的数字资源在体系上、内容上也会有所区别。如理科类学生实验,不同教材版本中使用的实验材料、实验器材及实验操作顺序都略有差别,各出版单位在开发围绕新课标、面向全国用户的数字资源时,需兼顾不同教材版本的内容,建设起来有一定难度。

目前,各级出版单位都在通过自主开发或与第三方公司合作等方式建设资源平台及类型多样的数字资源,但由于开发标准、开发架构、开发语言不统一,没有严格遵循统一的技术规范,资源分类体系缺乏完整性,导致各区域平台之间的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尤其是围绕数字教材建设的数字资源部分,由于中小学数字教材涉及新闻出版、教育、信息技术三大领域[3],数字教材内容建设的边界尚不明确,虽然有大概统一的建设方向,但各出版单位建设标准不一,制作工具、发布平台和发布方式等也不统一。

2.复合型、跨学科人才培养仍需加强

数字资源的研发对作者、编辑和制作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除了编创,作者还要对新技术有一定了解。编辑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还要熟悉相关数字技术知识,面对不同的制作团队,如配音录制人员、视频摄制人员、动画设计制作人员、H5交互资源制作人员和平台开发技术人员等,通过多部门协作完成数字资源的制作。制作人员不仅要掌握技术,还要熟悉学科知识,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才能制作出具备科学性、艺术性的优质资源。但由于传统习惯及对制作和技术的不熟悉,大部分作者和编辑在数字资源编创方面的能力仍有待提升,制作人员在内容的理解把握、表现形式上还需加强。此外,在稿件内容的创新设计和数字资源的市场应用、推广等方面,作者和编辑也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3.数字资源的精细化、个性化有待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对数字资源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而大部分数字资源在设计上并没有明确区分是用于教师教学还是用于学生学习,因此,数字资源的用户定位、使用场景等仍需进一步细分,数字资源在呈现细节、表现形式、画面设计等精细程度上需进一步优化。数字资源的个性化需求也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如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形式或个性化的资源定制等。

4.新技术更新较快,投入成本较高

不管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数字资源的建设成本都较高,主要体现在资源的制作加工、平台开发和后台存储等方面。多媒体资源的制作费,尤其是3D资源、虚拟软件等高端资源的开发成本相对较高。当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有新的变化,或技术手段更新升级时,出版单位也要继续投入成本、对数字资源进行更新。如果开发资源平台,除了前期各层级的平台开发、服务器存储等费用,为确保平台的稳定性、网络安全性等,出版单位后期还需投入较高成本,对平台不断进行优化和升级。

由于投入成本较高、建设周期较长、新技术更新较快、商业模式尚未成熟等,目前市场上的数字资源内容体系建设还不均衡,以语文、数学、英语等主学科为主,其他学科资源较少[3]。资源类型以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示范课等教师资源,以及知识点微课、网络课程、习题等学生资源为主,优质的、体系化的动画、视频、H5交互资源较少,3D动画、学科工具、VR、AR等沉浸式高端优质软件资源仍然稀缺。

四、结语

数字资源建设建立在信息化手段基础上,出版单位应时刻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做好数字资源的更新升级,确保资源的时效性和适用性。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即将发布,新版小学、初中教材也将从2023年开始投入使用,出版单位应依据新课标,结合新技术,培养复合型、跨学科人才,与时俱进地进行全新数字资源建设,满足教学需要,提供更加优质的数字化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 [2022-02-12].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2] 王志剛,沙沙. 中小学数字教材: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资源[J]. 课程·教材·教法,2019(7):14-20.

[3] 黄旭光,方圆媛. 我国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建设现状调查:从电教系统的视角[J]. 中国电化教育,2014(6):69-74.

猜你喜欢

双减知识点数字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