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高校耕读实践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2022-04-15李韬陈丽红
李韬 陈丽红
摘 要:本文以某涉农高等院校为例,实证分析了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方式、过程以及内容四个因素对耕读实践教学质量的影响,并利用障碍度模型分析了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实践教学方式、过程以及内容对耕读实践教学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则与之相反;实践教学内容对提升耕读实践教学质量的贡献最大,实践教学组织管理贡献最小。结合教育部开展耕读教育的基本内涵,本文据此给出了提高涉农高校耕读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耕读实践教学质量;教学组织管理;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7-0084-05
长期以来,我国涉农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农兴农为己任,秉持“农者之耕,士者之读”的“耕读”教育精神,紧密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以及教育部新近制定的《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工作方案》都明确涉农高校要加强耕读教育[1]。开展耕读教育既是弘扬我国耕读传家优秀文化的重要抓手,也是涉农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更是培养涉农高校大学生强农兴农使命担当和支农爱农情怀的有效途径[2]。国家层面不断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学界也亟须加强相关研究,本研究采用实证方法对改进涉农高校耕读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进行了分析。
在如何提升涉农高校耕读实践教学质量的问题上,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文献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关于在新文科、新农科、新工科、新医科等“四新”学科背景下的高校实践教学研究。吴亮认为在新文科发展中,涉农高校应利用独特的农科优势,丰富以农业文化为主线,且与现代人文教育紧密融合的教学资源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实现文科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3]。陈建珍等针对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要求,认为加强高校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应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育人模式、师资队伍、过程管理和评价机制等五个方面入手进行改革[4]。二是针对高校某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研究。朱剑锋、张庚全分别针对提升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进行了研究[5-6]。三是利用某种教育理念探讨高校实践教育质量。张瑞和佟有才、何平等分别基于OBE教育理念和PDCA教育理念探讨了高校实践教学质量提升问题[7-8]。通过认真梳理已有文献发现,学术界虽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提升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的路径与方法,为本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但是,已有文献对实践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尚显缺乏,更没有结合实际深入展开的耕读教育,探究涉农高校耕读实践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提升路径。本研究尝试对影响涉农高校重要育人环节的耕读实践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检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能够贴合涉农高校实际情况,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与理论意义的对策和建议,助力涉农高校加快完善自身耕读教育的特色育人模式。
一、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一)问卷设计
本研究的主题是探究影响涉农高校耕读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及其障碍因子。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归纳,结合耕读教育以实践教学为抓手的教育内涵和主要特点,课题组在问卷设计时,以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的原则为指引,首先从实践课程成绩、课程难度等层面设计了9个具体指标反映耕读实践教学质量,然后从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实践教学方式、实践教学过程以及实际教学内容四个方面出发,设计了影响涉农高校耕读实践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变量以及满意度变量。这些影响因素变量包含耕读实践教学的课程性质、课时时长、任务分配、师资配备等30个具体指标。上述39个具体指标构成了问卷的主要内容,且它们都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进行5级评分,最低级为1代表很不满意,最高级为5代表很满意,2至4级则分别代表不满意、一般及满意。
(二)数据来源
考虑到国内高校实践教学主要针对在校本科生开展,因此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主要为国内某“双一流”涉农高校部分在校本科生。为确保样本质量,课题组采用两步抽样法进行抽样。首先,课题组采用定额抽样法确定调查地点。在此环节,课题组分别在样本高校南北校区各安排4个调研小组,每个调研小组分别负责一个教学科研区域(如教学楼、院系楼所、图书馆、实验室),共8个调研小组采集8个教学科研区域。然后,考虑到涉农高校大学一年级学生尚未进行过实践教学,课题组采用方便抽样法,在每个调研区域不重复访谈大学本科二、三、四年级100名学生,共获得800份调查问卷。最后,课题组依据“清洁原则”,剔除信息不真实或数据有奇异值的问卷,最终得到784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8%。
(三)问卷信度分析与数据描述性统计
为检验问卷李克特量表的可靠性,以反映被测指标数据的真实程度,本研究首先采用计量软件对39个具体指标进行可靠性分析。结果发现,在构成耕读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式的各具体指标中,若删除任一指标,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都不存在明显增加的情形。这表明,所有构成指标都不应被删除[9]。因此,本研究保留问卷中全部39个指标。此外,耕读实践教学质量等5个被影响因素和影响因素的克朗巴哈系数的最小值为0.93,这些因素标准化的克朗巴哈系数最小值也大于0.87,均大于0.7的边界值。这说明,本文所设计的问卷能有效地测度耕读实践教学质量及其影响要素,因而问卷总体信度较好。
在提供有效信息的784名学生中,各年级本科生占比分别为41.33%(大二)、32.46%(大三)以及26.21%(大四),涵盖样本涉农高校开设的文理工农医经管各专业。表1给出了样本学生对影响耕读实践教学质量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方式、过程以及内容四个关键因素评价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表1可见,总体而言,样本学生对耕读实践教学质量是满意的,各关键因素的满意度都在72%以上。在各影响耕读实践教学质量关键因素的非满意度评价(即评价意见为一般、不满意及很不满意)方面,耕读实践教学内容非满意度结果最高(27.35%),其次为耕读实践教学过程(24.40%),再次是耕读实践教学方式(23.35%),最后是耕读实践教学组織管理(19.81%)。
二、实证分析
(一)计量模型设定
本研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耕读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方式、过程以及内容四个方面分析涉农高校耕读实践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设定模型如下:
Y= β0+βiXi+ε
i=1,2,3,4
上式中,Y为因变量,代表耕读实践教育质量,Xi为影响耕读实践教育质量的因素向量(即耕读实践教学组织管理等四个影响因素),βi为自变量系数,ε为随机误差项。
(二)变量间相关性分析与自变量共线性检验
为确保估计结果稳健可靠,本研究先做如下处理:一是运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对所有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目的是考察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否相关、相关的方向以及密切程度。检验结果发现,在1%显著性统计水平下,“耕读实践教学组织管理、耕读实践教学方式、耕读实践教学过程、耕读实践教学内容”四个自变量分别与因变量“耕读实践教学质量”的相关系数是0.691、0.795、0.754和0.892。这表明,耕读实践教学组织管理、耕读实践教学方式、耕读实践教学过程、耕读实践教学内容对耕读实践教学质量有着显著性的正向影响。二是对各自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目的是考察自变量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检验结果发现,各自变量最大方差膨胀因子(VIF)值为3.11,小于临界值10。这表明,各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也就是说,所有自变量可以全部纳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分析。
(三)回归分析
利用计量软件对上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F值为637.42,R平方值为0.795,调整的R平方值为0.792。这些结果表明,本文所设定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总体回归效果显著,参数整体显著,模型拟合度良好并具有较强解释力。
本研究重点分析耕读实践教学组织管理、耕读实践教学方式、耕读实践教学过程、耕读实践教学内容对耕读实践教学质量的影响。从表2来看,实证估计结果呈现出两个鲜明特点:其一,耕读实践教学内容对耕读实践教育质量的影响最强,超过70%,也就是说,耕读实践教学内容是提升耕读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其二,耕读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是唯一对耕读实践教学质量有着显著性负向影响的因素,也就是说,耕读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对耕读实践教学质量贡献最小。
具体来看,耕读实践教学管理对耕读实践教学质量影响最突出、影响程度最大。耕读实践教学对开拓涉农高校学生视野,培养涉农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涉农高校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国情、农情、村情、民情具有重要价值。耕读实践教学内容“实不实”是培养涉农高校学生耕读精神,使其厚植家国情怀、夯实“三农”情感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也是切实增强耕读实践教学对涉农高校学生吸引力和有效性的核心。涉农高校在开展耕读实践教学中,应结合课程特点,科学合理地对耕读实践教学内容进行设置,充分体现时代性,既能反映现代农业科技,也能体现乡村建设与治理、农业产业链各环节内容,在满足涉农高校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需求之外增强学生参与耕读实践教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深度参与耕读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专注度,从而提高耕读实践教学的质量。
耕读实践教学过程是影响耕读实践教学质量的第二大影响因素。耕读实践教学过程反映的是耕读实践教学课程的设计,主要内容有耕读实践教学前是否发布教学任务、耕读实践教学中是否加入产学研互动环节、耕读实践教学后是否有总结提升环节等。结合表2的实证估计结果可以得出:耕读实践教学前实现任务的发布有助于涉农高校学生做好实习准备,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參与实践教学的热情,合理安排自身实践进度,充分衔接耕读实践教学目标和内容。耕读实践教学中产学研互动能起到充分整合校内外实施耕读教育的有利资源,最大化培养涉农高校学生以知促行、以行促知,最终达到耕读教育知行合一的根本要求。
耕读实践教学方式是影响耕读实践教学质量的第三大因素。耕读实践教学是任课教师以耕读教育为载体,在耕读实践教学原则的指导下,立足于耕读实践教学大纲,为实现耕读实践教学内容并达到耕读实践教学目的,采用实际劳动参与方式,让学生在现代农业技术、乡村建设治理、农业产业链运作等实践环节中亲身参与操作、生产以及经营管理。现阶段,涉农高校耕读实践教学方式劳动属性体现得不够突出,对学生耕读精神品格培养、生态生活性塑造也有待加强。涉农高校耕读实践教学方式的运用,有助于学生紧密对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和农业技术发展前沿。所以,高校应该强化涉农高校学生自身与农耕文明、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关联,并通过这些关联路径来培养学生耕读精神与品质,进而塑造学生绿色健康的生态生活习性。
耕读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是影响耕读实践教学质量的第四大因素。与前述三个影响因素不同,耕读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对耕读实践教学质量有着负面影响。这表明,现阶段涉农高校耕读实践教学组织管理难以满足耕读实践教学质量的要求。面对耕读教育体现新时代涉农高校人才培养初心使命这一根本要求,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开展仍有待加强,实践经验仍有待积累,思维、管理、组织及服务仍有待提高。现实中,受制于整体教学计划对学时的限定性要求,涉农高校耕读实践教学只能严格按照已有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进行,一般不容更改。对学生来说,这种被动性教学组织管理会极大地压抑其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也不利于培养其独立性和创造性,更遑论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在农业、农民、农村中寻找人身坐标、汲取成长养料和追求价值情感。因此,完善耕读教育实践组织教学管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耕读实践教学主体的主人翁作用,做到师生同“耕”同“读”,营造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氛围,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自律、自立能力,也能提升耕读实践教学的开展质量。
(四)障碍度分析
为对耕读实践教学质量做进一步分析,本文引入障碍度模型,该模型是通过障碍度、指标偏离度、因子贡献度3个指标来进行分析诊断。其中,障碍度表示各指标对耕读实践教学质量影响程度的高低,用ηi 表示。指标偏离度是耕读实践教学质量最佳目标值与各指标实际值的差,用λi 表示。一般而言,可以用1-?覫i 代替λi ,即λi =1-?覫i 。因子贡献度则表示单一指标对耕读实践教育质量(总目标)的贡献大小,通常可以用各指标权重表示。综上,障碍度模型表达式如下:
ηi=λiRi/(∑λi Ri)
其中,λi=1-Фi ,Фi为单项指标标准化值。
基于上述障碍度模型,可以计算得出各因素对耕读实践教学质量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耕读实践教学组织管理、耕读实践教学方式是两个最大的障碍度影响因子,占比分别为26.35%和26.27%。耕读实践教学过程和耕读实践教学内容则为影响程度最小的两个障碍度影响因子,占比分别为25.53%和25.19%。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各影响因素对耕读实践教学质量的影响程度都超过25%,且彼此之间相差很少,既证明了本研究所选取的指标与实际较为吻合,也为如何切实提升涉农高校耕读实践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即高校应在重点关注耕读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教学方式的同时,统筹兼顾耕读实践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内容,从总体上提高了耕读实践教学质量。
三、结论与建议
基于一手调研数据,本研究实证分析了影响耕读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以及各因素的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耕读实践教学方式、过程及内容三个因素显著正向影响耕读实践教学质量,而耕读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则显著负向影响耕读实践教学质量。同时,耕读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方式、过程及内容的障碍度值非常接近,进一步表明这些因素都对耕读实践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且基本均等的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为提升涉农高校耕读实践教学质量,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
(一)让耕读实践教学内容“实”起来并予以丰富
中国古典教育特别强调“知行合一”的理念,而耕读教育的“边耕边读”则是践行这一理念的典范。涉农高校为有效开展耕读实践教学,应当充分调研论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确保耕读实践教学内容设计科学合理,同时将耕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学生实际需求和社会平台资源供给进行充分有效的对接。例如各涉农高校可围绕“大国三农”“农业总论”“耕读中国”“乡村振兴”等主题,制定适合本校特点的耕读实践教学方案。在此基础上,找准耕读实践教学的育人定位,引导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感受耕读文化,培养孕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让耕读实践教学方式“丰”起来并加以改进
障碍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耕读实践教学方式对耕读实践教学质量的影响因子占比位于所有因素的第二位。因此,有必要密切关注耕读实践教学方式在提升耕读实践教学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有鉴于此,涉农高校要在深挖解读耕读实践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探索构建具有涉农高校特色的育人模式。例如,各涉农高校应以“耕”作为耕读实践教学的落脚点,依托好、利用好、挖掘好各类实践平台,譬如国家现代农业园、农业文化遗产以及农科教基地等诸多社会资源。高校也要积极运用好各类特色涉农文化活动,譬如美丽乡村建设、科教三下乡活动、农民丰收节等,既能以“耕”促“读”,丰富耕读实践教学方式,从而在耕读实践教学中擦亮“知农、爱农、兴农”初心使命原色。
(三)让耕读实践教学过程“多”起来并制定预案
涉农高校耕读实践教学过程应该多元化,要能够在实践教学的育人环节中,树立系统化思想,遵循系统育人、知行合一的育人原则,在育人进程中植入家国情怀和“三农”情感。高校可引导学生积极申报各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并通过这些项目的申报引导学生及时感悟农业科学技术服务“三农”的价值,掌握农业科技前沿动态,从而既能拥有洞悉前沿农业科技的“顶天”卓越实力,也能拥有将农业科技成果用于实践的“立地”扎实本领。为确保耕读实践教学质量,各涉农高校应制定耕读实践教学预案,明确在开始实践教学中遇到突发事件或不可抗力因素时,开展实践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措施,最大可能地减少耕读实践教学过程不理想对实践教学质量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让耕读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活”起来
本研究的实证分析表明,耕读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不仅对耕读实践教学质量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而且也是提升耕读实践教學质量的最大障碍(障碍因子最高),因此,有必要实行基于全过程、多方协作的耕读实践教学的动态管理。具体而言,高校一是要在推进耕读实践教学过程中,突出顶层设计的引领与整体导向作用,确保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前师生、校地(既涉农高校和校外实践基地,下同)在时间、空间方面的无缝对接,并保障教学实践活动经费充足;二是要在耕读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设计培育和丰富发展耕读实践教育的内涵,要将耕读实践教学内化为涉农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明确耕读实践教学活动中有专人为师生提供组织管理服务;三是要在耕读实践教学活动结束后,构建契合本校耕读实践教学特点的耕读实践教学组织质量评估体系,通过师生、校地的评价考核,不断完善、提升耕读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方式和服务质量,最终督促涉农高校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方以精细化管理、高效化沟通、细致化服务来保障耕读实践教学管理运行状态时时处于激活中。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工作方案[EB/OL]. (2021-08-26). http://www.moe.gov.cn/srcsite/A 08/s7056/202109/t20210916_563719.html.
[2] 林万龙,崔情情,何志巍,等. 涉农高校耕读教育特色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2021(04):6-9.
[3] 吴亮. 新文科背景下涉农高校“现代汉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0):6-9.
[4] 陈建珍,穆麒麟,陈卉. 新农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08):26-28.
[5] 朱剑锋. 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实践教育质量保障体系[J]. 科技视界,2021(25):3-6.
[6] 张庚全. 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探讨[J]. 经济师,2021(01):156-157.
[7] 张瑞,佟有才. 基于OBE教育理念背景下地方高校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06):13-14.
[8] 何平,程家福,窦艳,等. 基于PDCA的地方高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21,6(01):45-49+54.
[9] 李冰,王春晓,辛程远,等. 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8(36):77.
(责任编辑: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