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是“爱情神话”,更是人心的集聚

2022-04-15宋金波

支点 2022年2期
关键词:神话人群爱情

宋金波

《爱情神话》上映之后,票房预测从一度乐观,到媒体担心“无法过亿”,再到逆势坚挺上破2亿元。不管怎么说,上映已这么久,这部影片的上座率还能够保持很好的余热,票房也还说得过去,它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算是突破了预期。

在元旦前后的上海院线,《爱情神话》的表现是无敌的。有很多上海本地自媒体,盛赞《爱情神话》表现了上海文化中特别好的一面,称其为“上海精神”的承载者亦不为过。我目力所见,其他城市的朋友,也有很多非常喜欢《爱情神话》的,并不以其几乎全程沪语而“见外”。

这部电影发生地设定在上海,不可能缺少上海本地的文化特征,包括在整体轻喜剧的氛围里,也不可能缺少上海人容易代入与理解的段子。但我又觉得,这种“上海精神承载者”的定义,可能还不是它的本来面目,至少不是全部。

《爱情神话》的导演邵艺辉,在影片上映后写过几篇关于这部处女作的文章。我认为,作为一位处女作即获得意外成功的年轻女导演,邵艺辉表现出了难得的谦抑、自知与冷静,远超过很多热情解读她作品的评论者。事实上,我认为她个人创作理念的一部分,都被过度强调“女性”与“上海”元素的解读遮蔽了。比如她明确表达了,她并不认为自己这部戏是一部典型的“上海故事”,这个故事可能发生在很多城市,很多人的身上,可以用多种方言。

我认识的几位将《爱情神话》这部电影视为上海“美好”承载体的朋友,常自我命名为“沪吹”。当然,以中国区域文化的多样性,历来不同区域的人们拈酸吃醋、逞强好胜,甚至有些难看难听的“地图炮”,也不是今日才有的。但是,这一轮“沪吹”在上海甚至在一些上海之外的人群中声势渐起,却是最近几年,尤其是疫情之后的事情。

已经进入第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所有人的生活都带来了微妙的影响。为防控疫情采取的各种措施,注定了疫情对人群的影响是隔断、分离性的。人们既在疫情的逼迫下有命运共同体的集聚意识,也不可避免受到一种间离效应的影响。在不同的人群分层上,这两种效应的力度是不一樣的。相对而言,间离的效应更宏观,但在较为微观的人群,比如在一个城市的尺度上,人们的心理集聚意识可能更强。

人类的心理总是相似的,遇到风雨的时候,总是希望能在最近的人群找到温暖。另一方面,由于疫情防控中人们感受到种种现实压力,自然也都期望,自己所在的城市、区域,能够在疫情防控时,体现出更为尊重生命,更精致、细微的气质与能力。

每个城市都有源自其经济社会与人文禀赋而体现的气质,无论是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的精准、细致,还是武汉等城市的坚忍与果断。在这个意义上说,每个城市市民对所在城市的评价与认可,表面是一种地域的情结,实际上,不妨视作面对疫情的挑战,民众对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现代文明因素的呼唤。所谓“吹”,是一种加持,是对群体命运的一次重新审视,是用舆论给城市定位和“人设”,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群体情绪的参与。

回到《爱情神话》。毫无疑问,我认为这是一部相当不错的作品,作为一部处女作品更堪称惊喜。不过,我还是觉得,《爱情神话》如果换一种方言,也能把故事讲下去。我同样愿意相信,每个城市都有机会经过防控疫情的洗礼,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能把人心凝聚起来的“神话”。

猜你喜欢

神话人群爱情
东方神话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话谢幕
财富焦虑人群
“神话”再现
解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