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目标下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

2022-04-14文/陈

资源再生 2022年2期
关键词:废旧物资双碳利用

文/陈 奕

一、体系建设背景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较快发展阶段,钢铁、有色等重点行业资源消费正在持续增长。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10.65 亿吨,占全球粗钢总产量比重为56.7%。2020 年我国十种常用有色金属冶炼产品产量超过6000 万吨,占全球比重稳定在50%以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资源性产品产生量和社会蓄积量都将持续增加,各类废旧资源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矿产”。

从全球范围看,世界各国都将资源循环利用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欧美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社会类废旧物资,并不断完善政策规划,促进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发展。

早在2005 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就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基本要求,指出,再生资源回收是缓解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是节约利用资源的有效手段,是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形式,是保障经济安全的有效举措。

据商务部《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20)统计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约10 万家,从业人员约1500 万人。截至2019 年底,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轮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废旧纺织品、废玻璃、废电池十大品种回收总量约3.45 亿吨、回收总额约9003.8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和3.7%,资源再生利用能力显著增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不断完善,大部分地区已建立起以回收网点、分拣中心和集散市场(回收利用基地)为核心的三位一体回收网络。已形成回收网点约15.96 万个,分拣中心1837 个,集散市场266 个,分拣集聚区63 个,回收网络已初具雏形。一批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凸显,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衔接模式、“互联网+回收”模式、手机APP 或热线平台服务模式逐步成熟,集回收、分拣、集散为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逐渐完善。但仍存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规范化水平较低,回收设施缺乏用地保障,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难等问题亟需解决。

当前,“十四五”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系统基本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有力推进,“绿色 低碳”发展政策方向稳定、任务路径明确,加快构建高质化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任务迫切。

二、体系建设必要性

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产业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承担着将各种分散的废旧物资进行“汇聚”与加工再循环使用的任务,兼具经济、社会、环境多种效应,是缓解资源压力、降低环境污染,推动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撑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

经研究测算,从减碳节能效果上看,多回收利用1吨废钢铁,就可减少1.5 吨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使用62%品位铁精矿1.6 吨铁矿石和0.74 吨标准煤;多回收1 吨废纸可造出800 公斤好纸,就可减少1.3 吨二氧化碳排放,节省木材300 公斤,降低75% 的造纸污染排放,节能40%;多回收利用1 吨废塑料,可生产再生塑料800 公斤,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 吨多,节能约85%,降低生产成本70%-80%。按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数据显示,2020 年全年我国10 类主要再生资源回收量达到了3.8 亿吨,保守测算减少8.7 亿吨二氧化碳排放,节约6.8 亿吨标准煤。

近期,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围绕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关于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的公告》等系列政策法规,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对高质化、高效化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与我国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高度契合,与发展循环经济、开展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方向统一,与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扶持政策相匹配,也是适应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的重要举措,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是必然的趋势,建立健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是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提升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然选择。

三、体系建设目标方向

2022 年1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 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循环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是建立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体系。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废旧物资回收站点,分类推进综合型分拣中心和专业型分拣中心建设,力争建成绿色分拣中心1000个以上,再生资源加工利用行业“散乱污”状况明显改观,集聚化、规模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二是提高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依托现有“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统筹规划布局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基地和区域交易中心,提高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技术水平,力争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9种达4.5 亿吨。鼓励“互联网+二手”模式发展,促进二手商品网络交易平台规范发展,提高二手商品交易效率,完善二手商品交易管理制度,力争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和交易行为更加规范,交易规模明显提升。

三是建设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示范成城市。在60 个左右大中城市率先建成基本完善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成交投便利、转运畅通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实现回收网络城区全部覆盖、农村地区基本覆盖,回收主体更加专业化、多元化、市场化,回收模式更加规范高效,对全国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四、体系建设现状

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既有社会公益性质,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也是低碳转型和资源保障、环境保护、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数据显示,2020 年全年,我国10 类主要再生资源回收量达到了3.8 亿吨,较2019年增长了7.3%,回收值接近1 万亿元;其中废钢利用量约2.6 亿吨,废纸利用量约5490 万吨,废塑料利用量约2000 万吨;我国GDP 由348,517.7 亿元上升到1,015,986.2亿元,年均递增7.18%。再生资源回收量由2009 年的1.4亿吨,上升到2020 年的3.8 亿吨,年均递增10.20%,增长速度快于GDP 的增长。可见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迅猛,为我国绿色、低碳、循环转型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还不够健全、完善

近年来,我国废旧物资循环利用能力显著增强,但仍面临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不健全、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水平需进一步提升、二手商品交易渠道不完善等问题,存在散、小、乱现象,尚未形成完善的回收网络,大量本来可以循环再利用的废旧物资未能进入回收系统,而是作为垃圾被填埋或焚烧。相当数量的回收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未能与区域内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形成有效对接,不少回收物品直接流向外省市,导致本地一些具备规模化加工处置能力的再生资源利用企业缺乏足量供给“吃不饱”,造成生产能力的浪费,需要对现有的废旧物资回收从业人员、回收站、分拣中心、运输物流、回收利用上下游企业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链,高质量提高废旧物资综合回收利用率,更好发挥节能减排与资源供给的作用。

(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难点

1.政策部署亟待加强

一直以来,我国极为重视资源保护和循环利用,也相继出台废旧物资再生利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文件,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指明方向和提供政策支持,但还存在部分缺少具体的操作实施细则,尚不能对回收、加工、再利用形成稳定的、针对性的政策指导;另外,全国缺乏统一政策支持,地方政策不连贯,政出多头,产业政策导向不明,有时还存在“一刀切”、政策执行不一等现象;再者,对废旧物资的界定缺乏统一标准,有关回收主体责任、拆解利用规范、无害化处理标准等规定和细则还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力废旧物资的循环利用。

2.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产业体系不够完整

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产业链条普遍较短,存在孤环、断环、耦合性弱现象,产业结构调整和工艺技术改进提升主要集中在加工利用环节,技术创新能力总体不强,技术交易平台或成果转化平台不健全;同时也造成了各环节企业服务单一,尚未形成社会化、专业化且集废旧物资回收、拆解、加工、利用等为一体的循环再生利用体系,产业集聚效率、规模效益不高,产业体系不够完整。

3.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市场机制不够健全

经过20 多年的发展,我国废旧物资回收循环利用企业逐渐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区域龙头企业示范引领效应明显,兼并重组时有发生,个别企业更是敲响了上市的钟声。但整体来看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与服务技术含量不高,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市场运行相对其他行业不够规范,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缺少有效的市场监管机制和规范机制。

4.资金链难以保持

部分资本进入废旧物资市场后,因未充分了解废旧物资回收利用行业特性,缺乏体系建设和产业链培育,盲目跟投项目后易形成面子工程,难以获得预期利润而保持资金的连续投入。资金链一旦断裂,项目烂尾,造成政府资源浪费,设施闲置,还易形成社会负面影响。

5.上中下游产业链衔接不通畅

一是上游回收无序经营。随意搭建、无序回收的“混乱”现象频现。基层回收经营户大部分为外来人口,文化水平较低,弱管理、缺规范,缺措施解决安全保护、环境污染等问题;回收交易中价格信息不透明、渠道不合规,也造成无序竞争。

二是中游回收分拣缺少规范网点。随着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大量不规范的废旧物资回收网点被拆,规范网点建设又未能及时跟上,使居民无处交投废品,造成部分传统废旧物资没有进入回收利用轨道,而直接投进生活垃圾,进入环卫清运系统,造成资源浪费。现有的基层回收点、废品站、打包站管理不规范,不少都处于无证经营状态,缺乏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存在较大的安全与二次污染的风险。

三是缺乏专业的回收分拣中心。提高废旧物资综合回收利用率的关键在于精细化分拣,而现状是基层个体回收者积累一定废品后售与废品回收站,废品回收站待够整车量后卖给相应打包站,打包站简单分类打包后再行出售给下游的加工利用企业,精细化分拣水平低,各批原料质量难以稳定,造成下游利用企业较难控制和提高加工产品质量,也增加再次分拣的生产成本。

四是下游加工利用环节不规范。一直以来国内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大多规模小、处理工艺相对落后、资金投入少,技术开发能力不足,深度加工能力有限,整体废旧物资综合利用率偏低;同时,加工利用过程本身都是一个很容易产生废水、废气、废渣二次污染的重要环节,利用企业利润低,加上对污染防治重视不够,行业环保问题突出,成为国家环保重点治理的对象。

另外,整个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对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的工艺技术突破还没有较好地解决,设计和标识不规范,加工产品质量认证机制尚不完整,循环利用数据化、信息化、智能化应用发展缓慢等也成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难点和焦点。

五、“点站场”模式推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

(一)产业政策支撑

2015 年7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在逆向物流回收体系中的平台作用,优化逆向物流网点布局,鼓励互联网企业参与搭建城市废弃物回收平台,积极参与各类产业园区废弃物信息平台建设,推动现有骨干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向线上线下结合转型升级,逐步形成行业性、区域性、全国性的产业废弃物和再生资源在线交易系统。

2021 年11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要发挥大数据特性优势,将大数据融入到各行各业,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构建稳定高效产业链,着力提升产业供给能力和行业赋能效应。

2022 年1 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回收企业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全链条业务信息平台和回收追溯系统;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连锁经营、特许加盟、兼并合作等方式,整合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提高废旧物资回收管理效率,扩大回收网络覆盖面。

笔者认为,重点培育市场龙头企业要抢抓发展机遇,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5G 等先进技术手段融入到废旧物资循环行业,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线上应用电子商务交易共享平台推动传统产业科技转型,线下采用“点-站-场”回收利用模式,保证产废源信息、运输过程及分拣加工全过程的数据完整性,打造从废弃物产生源头到资源循环利用者之间完整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产业链是全面提高再生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点-站-场”模式

“点-站-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由终端产废群体、移动交投点(或车)、移动回收站(车)、绿色分拣中心(场)构成,线上线下系统衔接融合、相辅相成。线下根据区域内街道、社区、村庄、人口的数量及经济发展水平,通过模型的测算,确定废旧物资点(交投车)、站(移动回收车)、场(绿色分拣中心)的数量,统一规划、布局、建设,并对移动回收车的路线和停靠点位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调度,实现废旧物资集中收集、集中转运、集中分拣、集中加工,提高回收及物流运输效率,减低运行成本。线上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打造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全流程数据可视化和流向可监控,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形成可追溯、可监测的智能化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信息网络,从线上集成物质流、信息流、资金流、票据流等数据,健全区域监测监控平台网络体系,保证废旧物资源头信息、运输过程以及分拣加工全过程的数据完整性。

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加盟、兼并合作方式,整合传统闲散无证回收商贩(政府监管、政企共同出标准及培训、上路及停靠授权、集中交售)及规范“散乱污”废品收购点、打包站,建立标准化、规范化回收网络,逐步吸纳更多从业者进入规范的循环体系,统一管理,提升全品类回收功能,提高废旧物资回收管理效率,扩大回收网络覆盖面。回收体系可实行区域网格化分配运营模式,设区域网格责任人,并采用“固定与流动相结合、定时与定点相结合”方式。

(三)搭建生态服务体系

搭建集企业注册登记、财务收税、保理金融等方面的生态服务体系,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产业生态圈,助力行业健康发展。为推动行业规范发展、实现废旧物资在线交易和税票监管提供支撑,整合创新资源,建立产业数字化平台,发挥数字化平台的链接和整合能力,针对行业目前存在的价格波动、安全生产、进项票缺失等共性问题,通过上下游联动,共建互联网+废旧物资交易生态圈;借助平台工序对接、网络协同、远程服务等优势,实现从线上的信息流匹配、线下的物流、商流对接,再到线上的数据管理,打造商流+物流双轮驱动的数字化平台模式,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产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四)建立区域交易中心

建设具有再生资源、用能权、碳排放权和二手商品交易功能区域交易中心,实现基于废旧物资交易及资源能源利用的全链条组织运营。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统筹建设区域再生资源交易平台,提供以鉴证服务为核心,配套咨询服务、评估服务、交易建议服务、交割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实现区域再生资源在线交易和辅助监管。辅助试点城市完成用能权交易试点建设,完善用能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做好与能耗双控制度的衔接,同时积极探索建立用能权指标有偿取得机制,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在进行用能权试点建设的同时,统筹加快区域碳交易中心建设,提供包括温室气体、节能量、主要污染物、能源权益化等能源及环境权益现货及其衍生品合约交易等相关配套服务。完善二手商品交易市场,建立车辆、家电、手机等二手商品鉴定、评估、分级等功能为一体的二手商品交易中心。

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任务艰巨,前景光明,事关千秋万代。我们只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低碳引领,脚踏实地、科学研判、认真落实,才能早日建好高质高效、绿色低碳化,符合我国国情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为全面提升全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产业应有的贡献。

[1]刘军,钟厦。基于“互联网+”的废旧物资回收服务系统设计[J].工业设计,2021(01):112-113.

[2] 潘永刚,唐艳菊。多重政策驱动下2020-2021 年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回顾及展望(再生资源信息网)

[3]2022.01.21 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猜你喜欢

废旧物资双碳利用
废旧物资管理对提升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发展效率影响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废旧物资回收利用行业或将成为“循环经济”快速发展中的重要支点
浅析区块链技术在废旧物资管理方面的应用*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